一說到補鈣,我們都會聯想到老年人。
但你知道嗎,其實最適合補鈣的是青年時期。
因為骨質的積累主要是在20歲以前完成,30-35歲達到一生的峰值,45歲前骨質處於相對穩定期,隨後逐漸下降。
因此補鈣最好從現在做起。
而牛奶含有大量蛋白質和鈣,成為了很多人補鈣的不二選擇。
早晚一杯奶,可以滿足一天75%的鈣攝入量。
但有那麼一些人註定與牛奶無緣,而且並不在少數,沒錯,就是「乳糖不耐受」。
那麼問題來了,乳糖不耐受人群到底該如何補鈣呢?
酸奶、奶酪經過發酵後乳糖已經被分解了,可以放心食用。
而且相比牛奶,它們的鈣含量並不算低。奶酪的鈣含量大概是牛奶的7.5倍,而酸奶的鈣含量與牛奶相當。
但相比純奶,很多酸奶都會額外添加糖。不注意的話,雖然鈣質雖然得到了補充,糖分卻也超標了。
所以怎麼選酸奶也有講究,我們剛發過,感興趣的可以去看看~(但要記得回來呀!)
喝一瓶酸奶=吃兩碗米飯?長胖的原因找到了!
餐桌上常見的綠葉蔬菜也隱藏了不少補鈣大戶,比如以下這些:
深色菜中還含有較高維生素K、鉀、鎂等,可以促進鈣沉積在骨骼中,防止「鎂」中不足。
從補充鈣的角度來說,我們建議大家每天至少攝入半斤(250g)以上的深色蔬菜。
如果擔心生綠色蔬菜的鈣吸收率低,食用前可以焯一下水,減少草酸等對鈣吸收的影響。
▲動圖來源於soogif
不要妄想用豆漿代替牛奶,畢竟10杯豆漿=1杯牛奶。
內酯豆腐也不行,因為內酯豆腐是用葡萄糖酸內酯點滷的,鈣含量只有17mg/100g。
真正補鈣的豆製品是這些:
蝦皮鈣含量高達991mg/100g,是牛奶的10倍。粗略計算,10g蝦皮就相當於1杯牛奶了。
只要做湯、包餃子、餡餅時放上一小撮,就可以適當補充鈣質。
但要提醒大家,顏色偏黃的蝦皮,鈉含量較高,高鈉會影響鈣的吸收。
所以大家選購蝦皮時儘量選擇淡幹蝦皮,可以減少鈉的攝入。
而芝麻醬的鈣含量也不低,只要拌涼菜或做涼麵時加入1勺芝麻醬(約20g),就可以提供一杯牛奶左右的鈣含量。
其實最好的補鈣方式就是平衡膳食,膳食攝入不足的時候才考慮鈣片。
缺鈣在短期之內影響並不大,這也是為什麼補鈣容易被大家忽視的原因。
但補鈣的最大的意義,是為晚年有質量的生活提供保障,一定要引起重視呀。
關於補鈣你還有什麼疑問?歡迎留言告訴我們。
參考文獻:
[1]郭齊雅,趙麗雲,何宇納,房玥暉,房紅芸,許曉麗,賈鳳梅,於冬梅.2010—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素攝入狀況[J].中華預防醫學雜誌,2017,51(06):519-522.
老爸評測 DADDYLAB,2015 年由杭州市民魏文鋒發起,以老百姓衣食住用為關注點,以為人民檢測為己任,幫助消費者解決「用什麼才安全」的問題。本司不接推廣,以自建商城實現可持續發展。
■ 檢測結果僅對樣品負責,只為自己代言
■ 不強迫所有人認同我方觀點,請勿道德綁架
■ 不強迫任何人根據我方觀點進行產品選擇
■ 不接廣告,不接贊助
■ 歡迎各方觀點碰撞,結論建議僅供參考
■ 文章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