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8-25 14:46:14.0中國日報網
近日,開放性電子支付平臺PayPal聯合研究諮詢機構Dataway(零點有數)在上海發布了《2017中國海淘消費者購物習慣及支付偏好調研報告》,繼近期宣布與百度達成戰略合作夥伴協議,支持中國境內的百度錢包用戶在1700萬PayPal國際商戶進行購物後,再次分享對迅速增長的中國海淘市場發展的深刻洞察。調研選取了中國海淘消費發達的一二線城市進行抽樣調查,通過線上問卷調查及線下座談會討論相結合的方式,挖掘中國海淘消費者的購物習慣與支付偏好。
海外直購日漸成為中國消費者海淘首選
本次調研發現,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選擇以海外直購的形式進行海淘。在過去一年中,51%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曾經在國外網站上進行過購物,略高於「僅在國內海淘平臺消費」的人數(49%)。而在熱衷於國外網站海淘的消費者中,佔據受訪者49%比例的「已婚有孩群體」是海外直購海淘族的主力軍。
調研數據還顯示,受訪的消費者每年平均在國外網站海淘6次,單次平均消費金額達到人民幣1197元,普遍高於在國內海淘平臺上的平均單次消費額(694元)。雖然一線城市消費者的單次平均海淘花費普遍高於二線城市消費者,但就消費區間而言,一二線城市的海淘直購消費者中,均有3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單次海淘消費額度區間集中在人民幣1000-1999元。
品質保障是中國消費者選擇海外直購的首要驅動力
中國消費者選擇直接在國外網站購物的原因主要基於產品質量、種類以及價格等考慮。其中,品質保障是驅使海外直購消費者購買的首要因素。
根據調研結果:分別有高達66%和65%的受訪者表示,「質量保障」與「正品保證」是自己選擇在國外網站進行海淘的主要原因;同時,還有超過半數(55%)的受訪者被國外網站更加豐富的產品種類所吸引。
中國消費者海外直購的消費習慣與偏好
傳統熱門海淘目的地美國、英國和日本,也在本次調研中成為中國消費者最喜愛的海淘直購目的地。其中,高達89%的海淘直購消費者曾於過去一年內在美國網站購買過商品,這一比例大幅領先英國(46%)和日本(42%)。
同時,配飾配件(83%)、服裝(68%),食品及保健品(57%)等大眾消費品成為海外直購一族在這些國外網站上購買頻率最高的品類。
而在購物時機的選擇上,8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普遍根據需求進行海淘購物;部分海淘族亦善於把握外國折扣季進行搶購,其中季節性促銷、情人節和聖誕節是這一類受訪消費者海淘最頻繁的三個時間節點。
另外,受訪的海淘消費者還表示:在購買前,通常會通過購物網站、海淘論壇或社交媒體帳號等渠道,了解電商平臺/官網信息、物流及海關政策、產品評價等相關內容,從而選定心儀的購物平臺或產品。
運輸物流與支付安全成為海外直購主要阻礙
與國內網購相較,海淘直購被認為具備可靠的品質保障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阻力,其中物流運輸與支付安全是最為突出的兩大阻礙。
在受訪的海外直購消費者選出的海淘所遇到的問題中,排名前五的答案裡有四個與物流相關,分別是:
跟國內購物相比,運輸等待時間較久(40%)運輸費用太高(33%)運輸物流方式不便利/操作麻煩(32%)退換貨不便(31%)而從未在國外網站直購過的海淘消費者則表示:海外直購最大的障礙是「擔心支付的安全性」(39%的受訪者認為這是自己不在國外網站直接購物的原因)。而參加座談會討論的海淘消費者也表示:支付速度、被砍單機率、專業性以及知名度是其選擇海淘支付方式的主要考慮因素。
(中國日報上海記者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