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國家課程在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

2020-09-17 人民政協網

編者按:

本周是第23屆全國推廣普通話宣傳周,主題為「同講普通話,攜手進小康」。從娃娃抓起,使各族群眾從小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高人民群眾科學文化素質意義重大。而掌握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對一個民族的發展進步,對一個人的成長進步,都將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學校教育承擔著教書育人的重擔。在新時代,應努力提升國家課程教育教學水平,積極擔當,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目標引領下,承擔起構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責任。

一、提升國家課程在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應加強學生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認同

我是甘肅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一名教育工作者。新中國成立後,生活在河西走廊中段的裕固族群眾的教育水平取得長足發展,在校適齡青少年從1954年的不足8%提高到目前的100%,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帳篷學校、馬背小學已成為歷史。裕固族聚居區的教育發展,得益於黨中央的關心,得益於全國各地的幫助支持,使裕固族的孩子能夠融入國家整體教育快速發展的大潮。比如,黨的十八大以來,肅南裕固族自治縣高標準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比如,藉助成都七中網絡直播和上海滬江互加計劃網絡公益課堂,讓牧區孩子享受到更優質的教育資源。裕固族全國僅1.4萬多人,已走出12位博士、60餘位碩士。肅南縣勞動年齡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已達11.9年。有孩子自豪地說,我們裕固族人口少,但「學霸多」。如果沒有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普及,沒有國家課程在民族地區教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取得這些成績是難以想像的。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是各民族和諧相處的重要紐帶,是各民族文化吐故納新的重要橋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大力推廣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要讓學生深刻了解到,國家既高度重視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也高度重視保護各民族語言和文化。文化隔絕只會故步自封,逐漸消亡;主動融入更廣闊的文化環境,才能繼承好、發揚好傳統文化。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不但有利於推進基礎教育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有利於培養各民族人才,還有利於民族文化的傳承發展。在推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的同時,應引導科研機構、教材出版社、學校將各民族文化的生產生活實踐情景與國家課程的知識體系有機融合,引導教師、學生將熟知的生活情境與教學內容相結合,使課程更加豐富、飽滿,不斷提升學生對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熱愛,建立對民族語言文化的自信,推動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與民族語言文化保護和諧不悖。

二、提升國家課程在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應在基礎教育階段就突出對中華民族精神的培育

裕固族是一個勤勞善良、熱情好客的民族,在立足祁連山千年遊牧的過程中,留下璀璨絢麗的民族文化。向著太陽、愛好和平的民族追求,能歌善舞、馬背遊牧的民族特質,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特色濃鬱、寓意深遠的民俗歷史等等,形成了獨特的民族風格。這些蘊含樸素哲理的民族文化特質,與中華傳統文化一脈相承,是中華傳統民族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探索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路子,使活態的傳統文化在新時代得到新的傳承、創新、發展。要引導青少年更加全面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從小樹立中華民族一家親,56個民族是一家的文化理念。

應把加強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傳承中華兒女富有家國情懷的優良傳統。各級各類學校應提高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教研水平,使德育成為學校愛國主義課程建設的引領性力量,形成德育在學生個體成長中的核心影響力。以新時代學校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創新再造,豐富思政課程課堂形式。堅持愛國主義教育課程化、系列化、校本化、常態化開展,發掘愛國主義教育的新生長點,用好愛國主義教育的生成性資源,實現愛國主義教育在國家課程實施中的優化統整。加強學校校本課程建設,以國家課程標準為綱,開發高水平的根植於當地文化實際的綜合實踐課程。引導青少年更加全面學習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立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多元文化視角和跨文化理解力,從而更加認同中華民族共同體,更加珍惜祖輩留下的文化遺產,增強崇尚知識、感恩家鄉、傳承文明、互相尊重、熱愛祖國、放眼國際的胸懷和情感。

三、提升國家課程在民族地區的教育教學水平,要引導孩子牢固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

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裕固族是一個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人口較少民族,新中國成立前,「逐水草而居」的裕固族在「當不完奴隸,看不見青天」的艱難歲月苦苦掙扎。新中國成立後,裕固族人民才真正實現了當家作主,短短幾十年,裕固族牧民群眾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遊牧到定居,群眾住上了新樓房、吃上了自來水、用上了動力電、走上了水泥路,過上了現代化的幸福生活,人均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3.9歲增加到74歲;電腦、手機、汽車等現代商品走進尋常牧民家庭,2018年全縣貧困人口全部實現穩定脫貧。裕固族這一步步的變遷,離不開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是中國共產黨給裕固族人民帶來了幸福生活。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用好這些活生生的教材,講好民族故事,讓學生切身理解感受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增強學生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

裕固族世代居住在祁連山。革命戰爭年代,紅西路軍浴血祁連,拋頭顱、灑熱血,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馬場灘戰鬥遺址、紅西路軍石窩會議遺址、孫玉清將軍紀念碑等紅色教育基地,承載著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各族群眾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紅色革命傳統。應充分發揮各地紅色教育基地優勢,通過鮮明生動的方式引導青少年深刻體會老一輩浴血奮鬥、敢於犧牲的大無畏精神,教育學生牢記勝利來之不易,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要使學生清醒認識到中華民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運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使自覺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像涓涓細流滲入每個人的心田。

進入新時代,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要共同發力,使教育真正成為經濟、文化和社會全面、持續、健康、和諧發展的動力源和助推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書寫更為精彩的時代篇章。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第一中學副校長)

相關焦點

  • 切實提高少數民族地區雙語教育水平
    近年來,在黨和國家的關心、關懷下,西藏民族教育事業也得到快速發展,迎來歷史上最好的時候:教育投入不斷增加,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辦學條件明顯改善,教師隊伍素質穩步提升,學校民族團結教育廣泛深入開展,雙語教育積極穩步推進,教育教學質量快速提高,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少數民族人才,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國家統一
  • 努力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
    教育部民族教育司黨支部書記、司長 朱小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作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決策部署,明確要求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要著眼培養愛黨愛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鞏固義務教育階段三科國家統編教材使用成果,加強民族文字教材管理;堅持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從娃娃抓起,幫助各族學生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學到更多科學文化知識,更好融入現代社會,實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認真梳理排查教育領域涉民族因素風險點,防範抵禦宗教極端思想和民族分裂勢力向校園滲透。  要全面提高民族地區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
  • 青海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學研究
    青海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學研究◎ 王怡雯 /文一、少數民族地區漢語教學現狀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漢語在國內和國際的地位愈發得到重視,不斷鞏固著其作為我國各個少數民族之間最通用的交際語言的作用。同時,中國作為一個人口眾多且民族種類也很多的國家,漢語在各民族之間的影響不斷擴大和深化,對民族地區人們的影響也愈發深遠。
  • 努力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中國教育新聞網
    全會審議通過的《建議》,作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決策部署,明確要求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民族教育司要認真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努力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要全面加強黨對民族地區教育工作的領導。始終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緊緊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根本任務開展工作。
  • 回民區著力提升民族教育水平
    多年來,回民區始終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把民族教育擺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在政策、經費、項目、人才等方面予以關心支持,規範民族校園辦學行為,打造一批民族特色課程,推進民族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促進民族教育優先優質發展,全區教育事業發展呈現嶄新局面。
  • 「語言扶貧」提升普通話教學水平
    原標題:「語言扶貧」提升普通話教學水平 8月19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由甘肅省教育廳主辦,蘭州大學國家語言文字推廣基地、蘭州大學文學院承辦的2020年全省農村地區、民族地區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高示範培訓班在蘭州大學城關校區西區舉行結業典禮。
  • 民族地區雙語教育
    民族地區雙語教育 2012-09-03 來源:教育部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除漢族外,已確定民族成分的有55個少數民族。除滿族和回族已經通用漢語外,其他53個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有20多個民族有與自己的語言相一致的文字。民族地區雙語教育是指依據《憲法》和有關法律規定,國家在少數民族地區學校和民族學校中,對少數民族學生進行以少數民族語言和國家通用語言作為教學語言的教育教學活動。實施雙語教育的目的是不斷提高少數民族教育質量,切實增強少數民族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為國家和少數民族地區培養雙語兼通人才。
  • 西北師範大學:扶貧先扶智 提升民族地區教育顯實效
    兩年來,西北師範大學已有98名本科生參加了支教,同學們克服生活的不便與教育資源不足等種種困難,高質量地完成了支教任務。 讓少數民族地區孩子接受優質教育,幫助少數民族群眾摘掉「窮帽子」。近年來,西北師範大學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部署,緊密結合學校「雙聯」工作實際,切實發揮自身教育資源優勢,著力推進民族地區教育精準扶貧,助力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 阿壩名師赴成都名校培訓 提升民族地區教育質量
    為了進一步提高骨幹教師在思想政治與職業道德、學科專業與教育專業、教育技術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在教育教學中更好地發揮示範、輻射和指導作用,從2019年開始,阿壩州教育局實行三年為一周期的州級骨幹教師(校園長)的培養。
  • 提升民族地區教育質量 阿壩州名優骨幹教師培訓結業典禮在領川外國...
    四川新聞網成都10月26日訊 教師是學校教育的核心力量,民族地區教育事業的進步,教師隊伍能力提升是關鍵。此次培訓阿壩州教育局籌劃、部署引進專業教育培訓團隊半年以上,四川省特級教師程一凡領銜的8名正高級教師讓團隊同來自教育教學一線的學科帶頭人、教研員、專家參與課程設計、培訓及指導工作。
  • 國家民委:我國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普及水平顯著提高
    新華社海口11月21日電(記者趙葉蘋、陳凱姿)於21日閉幕的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發展經驗交流會認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基礎教育在我國少數民族中的普及水平顯著提高,並積累了豐富經驗。  為總結推廣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發展經驗,推動民族地區學生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進一步鑄牢各族師生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民委於11月20日至21日在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縣召開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發展經驗交流會。
  • 「提升素質點亮未來」——「國培計劃2020」民族地區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結業典禮
    為期十天的普洱市「國培計劃2020」----民族地區教師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應用能力提升培訓項目經過全體師生的通力合作,按計劃完成所有的教學任務,達到預期的培訓目標,圓滿收官。整個培訓過程體現了「組織嚴謹周到」「教師敬業愛生」「學員勤奮好學」「過程精彩紛呈」「成果顯著喜人」五大亮點。
  • 中國西南少數民族聚居區推行雙語教學
    新華社貴陽1月9日電(尹莎莎、楊焱彬)為加快發展民族教育,中國西南省份貴州著力推行民漢雙語特色教育,到2020年民族地區教育整體發展水平及主要指標接近或達到全國水平。  貴州有53個少數民族聚居,少數民族人口佔全省人口將近4成。
  • 推進少數民族地區網絡傳播教育
    在網際網路覆蓋率飛速提升的當下,網絡傳播教育成為了少數民地區縮小數字鴻溝,獲取外部知識的重要突破口。網絡傳播教育在少數民地區的教育實踐活動中,既能發揮網際網路的優勢作用,又有著不可忽視的消極影響。因此,有關部門應該積極研判,對少數民族地區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推進位定可行的教育策略。培養師資力量。
  • 融合教學教育新常態下 教育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在「停課不停學」政策的引導和助推下,全國2.82億在校生普遍轉向線上課程,教育信息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教育行業的全面「觸網」,AI、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的發展,讓兼具線上、線下教育優點,提升教學效果與教學效率的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步入發展的快車道。融合教學模式已成為為教育新常態,教育從業者該如何面對挑戰抓住機遇?
  • 民族地區職業教育亟待破解五大難題
    進入新世紀,黨和國家不斷加大對民族地區教育發展的支持力度,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使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取得了重大進展。  但是,由於歷史、自然、交通、經濟、社會、教育等諸多因素的長期影響,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還存在較多的困難。
  • 教育部:我國在少數民族地區堅持「雙語」教育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記者李江濤、吳晶)中國教育部民族教育司副司長張強11日在此間表示,中國在保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包括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長期實行民族語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兩種語言文字的教學。    聯合國「2008年國際語言年暨第九屆國際母語日」慶祝活動11日在北京語言大學舉行。
  • 鄉土教育的課程特徵與實施策略
    從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確定實行國家、地方、學校三級課程管理制度開始,國家及各級教育部門明確支持民族文化和鄉土知識通過地方、學校課程的方式進入基礎教育的課堂。從文化教育的角度看,邊疆教育與民族教育是鄉土教育的一點兩面,並行不悖。《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強調要「提升民族教育發展水平」。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堅持優先重點發展 回民區著力提升民族教育水平
    多年來,回民區始終堅持優先重點發展民族教育,把民族教育擺到更加突出重要的位置,在政策、經費、項目、人才等方面予以關心支持,規範民族校園辦學行為,打造一批民族特色課程,推進民族教育事業健康持續發展,促進民族教育優先優質發展,全區教育事業發展呈現嶄新局面。
  • 新時代民族地區中小學勞動技術教育的審視與思考
    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頂層設計明確了勞動技術教育的應有地位,為勞動技術教育落地落實提供了具體和可操作的內容與抓手。廣大青少年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如何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提升勞動素養和勞動技能,既是幫助他們獲得人生幸福的現實命題,又是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