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這句話早已經是家喻戶曉,也深入了過往遊客的心,在都江堰,除了這個舉世無雙的水利工程本身,最最出名的就是青城山了。以前去青城山還得自駕,不喜歡開車的人難免覺得折騰,隨著城際高鐵的開通,不僅方便了周邊居民,也讓遊客半個小時就可以到達青城山,使得旅遊的人又多了一個新的出行選擇方式,青城山真真正正成了成都「周邊遊」。
轉變,分流的前後山
既然是周邊遊,恐怕不是每個遊客都喜歡爬山的,於是乎青城山似乎開始分流:作為道教名山之一的青城山,前山仍以道教文化為主,登山問道還是主流,而以自然風光為主的後山,則在維持登山賞景的同時,也開始了全新的「山中度假」模式,大大小小的民宿酒店層出不窮,要想脫穎而出必定需要有自己的特點,這次所入住的桐去隱泉溫泉度假酒店就是其中最佳的酒店之一。
驚豔,酒店中的圖書館
其實,很早以前就被酒店種草了,一直未能前往,因為私湯房一直爆滿,想預訂到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終於挑了一個人相對少了一些的工作日,前往酒店一探究竟。
從青城山站下車之後,離酒店還有一段距離,打了一個當地人開的「野豬兒」到酒店,司機說,酒店基本在最高的地方。我本身比較喜歡這種遠離城囂的地方,要是出門就可以開到車水馬龍的大街,那就失去了度假的悠閒了。
停車場下車之後,是一條竹林小徑,小徑的盡頭還有一座小拱橋,走過著兩者,才能到達酒店的大堂,雖然不是很長,也營造出了一種隔世的氛圍,「曲徑通幽處」,大抵就是如此吧。
走進大堂,前臺很熱情地幫忙辦理了入住,拿到了房卡之後,並沒有直接回房間,就我個人而言,度假不是在房間裡面「葛優躺」,而是真真正正地享受酒店,這就很考驗酒店的公共區域了,酒店位置海拔有1000米,夏季平均溫度就是在25-26度左右,這是最讓人覺得舒適的溫度。
前臺的對面,就有一個茶桌,很符合酒店有點復古的環境,茶具都能夠自行取用,在這裡與老朋友聊聊天喝喝茶,或結識一下新朋友都是不錯的。
茶桌的背後是影音室,有一前一後兩個門,前門通往門廳,後門通向客房,需要脫鞋進入,有一個小投影和各種抱枕,頗有私人小影院的感覺。
從後門直上二樓,就可以到達酒店中的圖書館!這是我覺得酒店最大的亮點之一:酒店與文軒書店合作,在圖書館中存放了上千本的書籍,滿滿地擺了幾面牆,對愛閱讀的人來說,真是一個大驚喜了。
書架下面就是閱讀區域,同樣需要脫鞋進入,除了滿滿的書籍,還有一個小帳篷和坐墊,特別適合親子旅遊。如果不想被打擾,書架的右邊還設立有卡座,都不收取費用,喜歡的書籍還可以直接買走,一本書,一盞茶,一個愜意悠閒的下午。
從圖書館往外面走,就可以看到一個復古風的走廊,用彩色的布包裹,很是舒服。
酒店的背後還有公共湯池,夏末秋初,氣溫還是十分炎熱,來這裡的遊客大都還是以避暑為主,所以公共湯池暫未開放,不過等到冬季來臨,銀白滿灑,在一地白雪中泡著熱騰騰的溫泉,必定是很值得期待了。
酒店的餐廳就在門廳和客房之間,本以為以中餐為主,沒想到還有各種湯鍋及西餐,可以滿足各個胃口的遊客,不過我還是選擇了一點中式簡餐,一葷一素一湯,清新素雅。
私享,房間的溫泉池
酒足飯飽之後回到了房間,房間中規中矩,提供了一切酒店應該提供的東西,不過要說到房間亮點的話,其實要拉開窗戶才能看到「別有洞天」。
房間外是一個私人溫泉池,木質的地板配上素淨的牆,再加上兩塊白色幕布做遮擋,顯得有一種中國風之美。與玻璃相比,幕布不僅更為文藝,且在泡湯之時,還能感受到外面的蟬叫鳥鳴,正所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其中愜意大抵如此吧。
泡在舒適湯池裡,點上一壺清茶,又是泡湯之時的另一種享受了。
成都的周末,也許去不了遠方,不過能在這裡過一個周末,也是不錯的,有空的話可以去看看,在書、茶與溫泉之中,享受自己的恬靜悠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