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編給家長們談談寶寶智力開發問題,當今社會競爭真的很激烈,我們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我們做家長的一定要重視孩子的智力開發,它真的會影響孩子今後的一生,但是有許多家長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引導和培養孩子,那麼主編就和家長們談談怎樣去開發寶寶智力!
從心理學來看,智力是指人的認識能力與活動能力所達到的水平。智力主要是由觀察能力、記憶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與操作能力所構成。我們的身邊有不少媽媽希望自己的小寶寶聰明一點,會刻意去發展他的左腦功能。例如:從小就不斷地給寶寶講講故事、聽聽音樂,雖然這種做法會有一定作用,但某種程度上,也存在偏頗。因為我們說,寶寶的智力開發需要均衡的發展,這就要求我們把握好適當的時機。
第一步:保證營養,也就是注意食物的「益智配方」。小寶寶從出生起大腦就開始不斷地需要吸收各種幫助大腦發育和發展的營養元素,ARA和DHA成分對腦部和視覺發育非常重要。
第二步:益智遊戲,用遊戲和玩具,通過科學的訓練和學習方法,向寶寶輸送精神營養,最大限度地開發孩子的腦部潛能,升級孩子的智力。
第三步:加強交流,在寶寶玩遊戲的同時,媽媽的參與很重要,因為媽媽的愛心和耐心能夠很好地誘導寶寶投入到遊戲當中,將精神營養和物質營養有機地聯繫起來,給予寶寶最大的安全感和最好的心靈溝通。
1、要正確理解智能的內涵
不少父母認為孩子能多背幾首唐詩、多識幾個漢字就是智力好,於是強迫孩子去背詩、識字,提高孩子的智力。其實這些父母所認為的智力只是記憶力,是智力多種內涵中的一種。
智力包括孩子的理解力、想像力、觀察力、注意力和創造力。因此,開發孩子的智力應從多方面入手。比如,讓孩子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的生活習性和生長過程中出現的變化;讓孩子自己製作小模型;讓孩子自己重新裝配被自已拆散的鐘表或玩具等。
2、發展孩子的動作
孩子的動作的發展與3歲前孩子的智力發展密切相關。3歲前孩子動作的發展有一個從大到小、從粗到細的過程,比如,孩子剛開始時只能用整個手或手臂去拿東西;過了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就可以用大拇指和食指去拿很細小的東西。孩子的這種動作變化是與大腦層運動神經的發展相一致的。多讓孩子拿取各種小東西、小玩具,讓孩子去觀察各種事物,既可以通過動作和活動去促進大腦神經的成熟,也可以讓孩子在拿取物體的過程中知道各種事物的性質,如鐵是硬的,鹽是鹹的,杯子裡的水是燙的,讓孩子增長了見識和經驗。因此,父母不要過分限制孩子的活動,應該放手讓孩子去摸、爬、滾、打,讓他在活動中增智力、長見識。當然,在讓孩子自由活動的過程中,應讓孩子注意安全。
3、要注意3歲前孩子的語言的發展
語言是智能發展的基礎。父母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從孩子一出生起,父母就要給孩子講故事,閱讀優美的文章,不斷地對孩子說話。雖然在1歲以前孩子不會說話,但是他能聽懂別人說的話。對1歲前的孩子進行言語刺激有利於孩子語言的發展。等到孩子會說話時,父母可以採取與孩子談心的方式訓練孩子的語言能力。父母還要給孩子看的書籍(最好是生動有趣、圖文並茂的書),為孩子配備優美的配樂詩(散文、故事)的磁帶,讓孩子在娛樂中學習語言,增長智力。父母還要以與孩子一起閱讀,去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這既有助於豐富孩子的語言,也有利於密切親子之間的關係。
4、不要以賞罰和物質報酬的方式去刺激孩子智慧的發展
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熱情是影響孩子智慧的重要因素。不恰當的賞罰和物質報酬會降低孩子對事物的好奇心和熱情。如果父母想對孩子的進步予以鼓勵,可以給孩子買一些有利於滿足其好奇心的、能讓他自己看的書籍,不可對孩子事先允諾物質報酬的多少,而應讓孩子體會到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不斷求知是一種快樂,是自己的事,無需外在的刺激。
總結:親愛的準媽媽準爸爸們,「智力開發,從娃娃抓起」,千萬不要錯過那麼關鍵的時期哦!如果還有什麼疑問或問題,可以評論留言的,讓我們一起為孩子的成長保駕護航!喜歡的可以轉發分享,記得關注哦
(圖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