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駐中共一大會址報導組記者 陳逸欣
2018-02-0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
2月6日,星期二,晴。
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隨處可見戴著紅領巾和綠領巾的孩子們,他們都是正在放寒假的學生。
12歲的朱子睿就是其中之一,她扎著馬尾辮,繫著一條鮮豔的紅領巾,仔細觀看每一件展品,並拿出手機拍照。與朱子睿同行的還有她5歲的弟弟,姐弟兩人在母親的帶領下,一起來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學習參觀。
「這些前輩都為國家做出了巨大貢獻,但他們現在都已經不在世了。」在二樓的展廳內,朱子睿的母親指著大屏幕兩側的「緬懷牆」,輕聲給兩個孩子講解。
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在二樓展廳的尾廳內看到,十多名參觀者聚集在大屏幕前,觀看視頻《追夢》,屏幕兩側的緬懷牆上,放置了近百名歷史人物的頭像照片,從早期的李大釗、陳潭秋、何叔衡,到後來的孔繁森、華羅庚、錢學森等都在其中。
12歲的朱子睿在參觀人群中踮起腳,湊上前去仔細瞻仰「緬懷牆」上的歷史人物。「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朱子睿覺得,這面「緬懷牆」十分震撼人心,仿佛曆史與今天在此相會,「我們應該緬懷先烈,不能忘記歷史」。
朱子睿輕聲告訴5歲的弟弟,她曾經學過一篇課文叫《我的爸爸》,文章講的革命先烈李大釗,也是「緬懷牆」上的其中一位歷史人物。
馬上要上初中的朱子睿還能夠背出文中的一些句子,「小孩子做什麼事情都不能三心二意,要學就學個踏實,要玩就玩個痛快。」朱子睿說,這是李大釗在教育子女時說過的話,教師在教課文的時候,她對這句話印象特別深,多讀幾遍就背了下來。
2018年2月6日,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朱子睿(右)、朱子睿媽媽、弟弟三人合影。澎湃新聞記者 陳逸欣 圖「『緬懷牆』將這些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獻出生命的革命人物具象化,和從前在書本上看到時的感受是很不一樣的。」朱子睿的母親說,「緬懷牆」感覺更震撼。不僅僅是女兒,緬懷牆的很多歷史人物對自己而言,也只是在歷史課本上出現,僅僅停留在書本上。今天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內,面對著「緬懷牆」,一個個地看過來,再結合以前書本上學到的內容,感受會更加深刻。
「我主要想讓孩子認識黨、了解黨和國家的歷史,培養他們的遠大理想,多聽多看也可以開拓視野。」她說。
在參觀一大會址的過程中,朱子睿的母親也有自己的一些感悟,她認為中國共產黨是有遠大理想的,並且能牢牢堅守信念。
「在這麼艱苦的環境下,不是因為有遠大理想、堅定的革命信念,冒這麼大風險幹嘛呢?」她稱,希望子女也能早日明白這個道理,從小接受黨的薰陶和教育,「不管做任何事情都要堅定信念,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一大會址」日記,李大釗,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