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趙學毅
見習記者林娉瑩
「微芯過去專注於腫瘤、代謝病和免疫性疾病三大治療領域原創新藥的研發。隨著新冠疫情暴發以及新的研究中心落地,我們在上述三大領域的基礎上,開始拓展中樞神經和抗病毒領域。」就疫情給公司帶來的新變化,微芯生物董事長魯先平在證券日報社主辦的第四屆新時代資本論壇「上市公司領軍者分論壇圓桌二:疫情防控與產業復甦」上如是說。
在魯先平看來,布局抗病毒領域對於創新藥研發企業有著重要的意義。他表示,「從SARS冠狀病毒到MERS冠狀病毒,再到今年的新冠肺炎病毒,包括此前一直存在的HIV病毒和流感病毒,它們在科學上被統稱為RNA病毒。也就是說,最近幾十年真正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威脅的公共事件,都是由這類RNA病毒引發的。這就從科學的角度上,為我們指明了需要攻克的新方向,也是作為一個原創新藥研發企業,真正需要去聚焦的部分。」
魯先平強調說,「我們說的原創新藥,一定是在某個領域的治療手段是革命性的,作用機制是最新的。而且這個『新』不僅是『中國新』,更要是『全球新』,這才是原創新藥的核心競爭力。真正的創新在於滿足患者的剛性需求。微芯今年的業績比預期要理想,因為在這種極端的公共衛生事件下,患者剛性的需求真正體現出來了。」
2019年8月份,微芯生物登陸科創板,是科創板首家上市的生物醫藥企業。根據微芯生物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86億元,同比增長44.68%;實現淨利潤3842.68萬元,同比增長84.48%。
魯先平表示,新冠疫情為醫療行業乃至整個社會帶來了諸多有益的改變。「作為一個堅持原創新藥的企業,我們還在堅持做口服藥。在醫療行業有個通識,藥品能夠口服就不做肌肉注射,能夠肌肉注射就不做靜脈注射。此次疫情帶來了一個關於口服藥的突出變化是,患者不需要去醫院排隊拿藥,通過九州通這樣的企業送藥上門,足不出戶就能解決用藥問題。」
他進一步表示,慢性病患者需要長期服用固定藥物,但根據規定,醫療機構一次只開給患者一個星期的用量。這一條款本來是為了規範處方藥使用,卻給不少需要長期服藥的慢病患者造成了一些困擾。疫情改變了上述狀況,一次處方藥量可在遵循醫囑的條件下延長至1個月、2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極大地減少了患者去醫院排隊拿藥的頻率。
「這些改變為行業和社會帶來諸多好處,以前不合理的地方正在被逐步糾正,相信未來醫藥行業會朝著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魯先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