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短視頻行業的火爆,很多經典影視劇中的片段或對話在網絡翻紅,比如電影《牧馬人》中的臺詞「老許,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開金口,我等會就給你送來」,曾風靡一時,成為2020年頗受追捧的網絡流行語。說這句臺詞的牧民郭諞子的扮演者,正是老戲骨牛犇。
《牧馬人》郭諞子
演戲只為活命
牛犇本名張學景,出生於天津,由於家境貧寒,每天為了生計奔忙的父母,甚至連兒子的出生年月都沒有放在心上,只在門板上記下了兒子屬狗。直到1953年全國第一次普選時,牛犇才弄明白,自己出生於1935年。
牛犇舊照
牛犇6歲那年,父親感染白喉,沒錢送醫,回家後不久便病逝了。當時家裡人都瞞著因為流產血崩臥床休養的母親,可母親似乎是有心靈感應一般,也在同一天追隨父親而去。
牛犇永遠忘不了那一天,破舊的院子裡,一裡一外擺著兩具棺材,他們兄弟姐妹在短短幾個小時內成為了父母雙亡的孤兒。
牛犇劇照
他們跟著哥哥到北京同鄉大院投奔親戚,可親戚家自顧不暇,年幼的牛犇只能跟著街頭的流浪漢撿吃的,他吃過別人扔在街頭的蘋果核和西瓜皮,冬天還撿過沒燒透的煤核。那時,牛犇「一年當中唯一能夠見到的完整的蘋果,就是過年時家裡上供的那四個蘋果」。
後來,牛犇的大哥學會了開汽車,在中電三廠(北影廠前身)當司機。哥哥在外面辛苦一整天,帶回家一塊餅,牛犇吃一口,還要留一口給妹妹。正在長身體的牛犇老覺得餓,但不敢說。他心裡最渴望的,就是能體驗一回「吃飽」的感覺。
牛犇劇照
在電影廠大院時間久了,牛犇也跟廠裡的一些演員熟悉了起來。他會幫著大家跑跑腿買買東西,晚上還幫演員們照顧孩子。那時,劇組的叔叔阿姨偶爾給他一塊餅乾,他都能高興一整天。
1945年,沈浮導演執導電影《聖城記》,正好缺少一個飾演村童小牛子的演員,謝添便嚮導演推薦了牛犇。牛犇也沒多想:「當時生活很苦,我就沒吃過一次飽飯。我真的是為了吃上飯,為了活命,去拍的第一部電影。」
電影拍攝時,牛犇因為與飾演日本鬼子的韓濤太過熟悉,遲遲入不了戲。在那個膠片極其珍貴的年代,謝添一著急,氣得朝牛犇的腦袋拍了一巴掌,沒想到一下子就讓牛犇開了竅。
從那以後,牛犇成了北京有名的小童星。大家都說,牛犇是被謝添一巴掌拍進了這一行。
《聖城記》劇組合照(前排右四為牛犇)
1947年,演員白楊在香港拍攝《火葬》時,向劇組推薦了牛犇飾演自己的「小丈夫」。當時,演員的名字都流行單字,赴港前,牛犇便請恩師謝添為自己改一個名字。謝添說:「咱們平時都叫你小牛子,乾脆再加上三個牛,叫牛犇吧。」
《火葬》女主角海報
就這樣,牛犇這個名字一用就是70多年。
只是一個演員
牛犇幾乎是演了一輩子的配角,導演管虎曾說,「牛犇老師演了很多小人物,卻都演得不簡單」。
牛犇近照
1950年,牛犇回到上海,加入上海影業公司,隨後又因為恩師一句召喚,從上海趕往北京參加電影《龍鬚溝》的拍攝。1952年,牛犇加入上海電影製片廠。
《龍鬚溝》二嘎子
當時內地的影視行業並不景氣,外形也不佔優勢的牛犇,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沒有再拍過戲。直到1980年,45歲的牛犇才再次迎來登上大銀幕的機會,在仲星火、徐敏主演的《405謀殺案》中飾演一個看守人。
《405謀殺案》海報
1982年,電影《牧馬人》上映,男女主演朱時茂、叢珊幾乎是一夜之間紅遍了大江南北,而飾演郭諞子的牛犇,卻成為劇組的最大贏家,接連斬獲了第3屆金雞獎和第6屆百花獎的最佳男配角獎盃。
《牧馬人》郭諞子
此後,牛犇依然在影視作品中演著各類小人物:「我常自嘲,因為長得小,演的都是『小角色』。兒時演流浪兒,年輕時演解放軍小戰士,到老還要演小老頭兒。一直以來,我都是在演配角,從《紅色娘子軍》裡的小龐、《泉水叮咚》裡的大劉,到《牧馬人》中的牧民……很多人物連個完整姓名都沒有,都是看不出多少存在感的配角。」
《多此一女》鍾經理
即便是這樣,牛犇也從來沒有輕視過自己飾演的任何一個角色,甚至會為了那寥寥無幾的幾個鏡頭,冒著生命危險,做到最好。
1961年拍攝電影《紅色娘子軍》時,一條狼狗沒有被馴化好,開拍時直接對著牛犇撲了過去,將他咬傷,傷口深可見骨。
《活著》鎮長
1997年拍攝《梨園生死情》時,62歲的牛犇將溫順的驢子讓給了演他傻兒子的演員,自己騎在一頭倔驢子上,結果拍攝「搶婚」戲份時,驢子受驚狂奔,牛犇腦袋著地,胸骨骨裂,肋骨骨折,當場休克。
牛犇搶救後醒來,對導演和工作人員說的第一句話,竟是「給您添麻煩了」。為了不耽誤拍攝進度,他打著石膏,打著麻藥,被醫護人員用擔架送到現場,完成了拍攝。
演到劇情激烈處,牛犇不顧傷痛,連抽了自己好幾個耳光,連守在一旁的醫生都看不下去了,連忙制止他,還告誡他,如果二次受傷,他將留下很嚴重的後遺症,甚至會殘疾。
殺青後,牛犇在家休養了整整9個月。
《大宋提刑官》老獄卒
2010年拍攝電視劇《吳承恩與西遊記》時正值三九嚴寒天,牛犇因為導演遲遲未喊停,掉進了兩米深的水池,不僅凍得休克,還摔成骨折。
直到2015年,牛犇才迎來自己演藝生涯中第一個主角。在電影《海鷗老人》中,80歲的牛犇堅持不用替身,親自上陣完成了跳湖等危險戲份的拍攝。
《海鷗老人》海報
人家說他逞強、一根筋,他卻笑著說:「既然你幹了演員這個行當,你就承擔了這份責任。在拍戲的過程中受點皮肉之苦、冒點危險這些付出,都是為了讓自己成為一名稱職的演員,讓觀眾真正記住這個角色。」
正是因為這樣,牛犇才能一次次獲得金雞、百花、金鳳凰獎等權威獎項的認可,收穫業內人士的尊敬。
《老酒館》老二兩
2017年,82歲的牛犇同時獲得了第3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和第16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終身成就獎,2019年,84歲的牛犇又獲得第26屆華鼎獎中國電視劇終身成就獎。
牛犇獲華鼎獎終身成就獎
在牛犇起身走上華鼎獎頒獎舞臺的那一刻,臺下掌聲雷動,全體後輩紛紛起立致敬。牛犇說了一句:「我只是一個演員,沒什麼了不起的。」
年過八旬入黨
2018年,牛犇還完成了一大心願——入黨。這件事,他已經期盼了好多年。
牛犇舊照
牛犇從小是一個孤兒,只上過三年學,懂的也不多。開始演戲後,他幾乎是在前輩們的照顧呵護下慢慢長大的。
1947年,牛犇去香港拍戲,住在廟街,街坊鄰居大多是香港本地的貧苦人家。小小年紀的他,不僅自己親身經歷了城市貧民生活,也目睹了中國人民受到殖民壓迫的悲慘狀況。
從那時起,他就常常要幫幾位進步演員站崗。要防備什麼人,要通知哪些人,年幼的牛犇一概不知,他只知道,大哥哥大姐姐們關起門來開的會,很神秘,而他要講義氣,保護他們。
謝添與牛犇
1949年10月1日,北京的喜訊傳到香港,演員劉瓊和好幾位青年興奮地跑到大嶼山,手拉手拼出了五角星的形狀。牛犇不太明白,他問在場的哥哥姐姐:「為什麼要支持共產黨?」哥哥姐姐們告訴他:「中國人民解放了,共產黨是太陽,照到哪裡哪裡亮,是共產黨解救了我們大家,給了我們新生活。」
牛犇還是懵懵懂懂,哥哥姐姐們摸著他的頭說:「從今後,你有飽飯吃。」這句話,深深烙在了牛犇心裡,他從小所求,不就是能吃飽飯嗎。
電影《海魂》中牛犇與趙丹
1951年,牛犇應恩師謝添邀請,回北京拍攝電影《龍鬚溝》。恩師告訴他,拍進步的戲就是幹革命,所以牛犇心裡,就把為人民拍電影當成了自己終生的使命。
第二年,17歲的牛犇加入了上海電影製片廠,與金焰、趙丹、白楊、劉瓊、張瑞芳、孫道臨、秦怡等哥哥姐姐一起「幹革命」。
「我還沒有選舉權的時候,就接受組織培養了。記得上影廠老書記丁一當年開黨課,我就在下面聽著。我年紀小,但我知道,是共產黨救了中國。」
牛犇舊照
後來,上影廠的這些老電影人紛紛成為了共產黨員,牛犇也曾想過申請,但聽秦怡講過一段往事後,他退縮了。
為了入黨,秦怡等待了18年。她曾聽說,戰爭時期有一名女黨員,敵人用刺刀對著她的孩子,威脅黨員說出秘密。孩子哭聲震耳,女黨員心疼得昏厥,但還是選擇守住秘密。之後多年,秦怡一直在自問:「我那麼愛孩子,如果換我,我能保守黨的秘密嗎?都說共產黨員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我是嗎?」直到和平年代,秦怡才漸漸解開心結,她依然在不斷自問。
老演員們把入黨看得無比神聖,牛犇自愧不如,他暗下決心,努力為黨為人民做工作。他拍攝了幾百部影視作品,用積蓄資助了上百位學生,還捐建了多家養老院,卻從沒有提出過入黨請求。
牛犇舊照
隨著劉瓊、孫道臨、喬奇、謝晉等老朋友的去世,牛犇又漸漸生出了入黨的念頭。2016年,81歲的牛犇拍攝了一部電影《鄒碧華》,鄒碧華法官的事跡使牛犇深受震撼,劇組殺青時,牛犇正式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鄒碧華》上訪老人
2018年,96歲的老大姐秦怡,在病中為83歲的小弟弟牛犇擔任了入黨介紹人,她在字條中寫下:「牛犇是個好同志,是個好同志。我願意是他的入黨介紹人,我相信他也會做得很好。」
秦怡擔任牛犇的入黨介紹人
2018年5月31日上午11時20分,牛犇正式成為一名預備黨員。面對鮮紅的黨旗舉起右手莊嚴宣誓後,牛犇一臉滿足地說:「現在,我終於可以驕傲地說,我是你們的同志了。」
牛犇宣誓
6月25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給牛犇寫了一封信,勉勵他發揮好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繼續在從藝做人上為廣大文藝工作者作表率。
人生唯一遺憾
如果說牛犇的人生中還有什麼遺憾,那一定是妻子王慧玲的離開。
牛犇第一次遇見王惠玲,是在19歲。他們因桌球相識,一見鍾情。王惠玲美麗大方,家庭條件也非常好,而牛犇,卻是一個各方面都沒什麼特別的窮小子。
雖然起初並不被看好,牛犇與王惠玲還是在一段時間的戀愛之後走進了婚姻的殿堂。
牛犇與王惠玲
儘管給學生上課已經很累,王惠玲還是會每天做好飯菜等牛犇回來吃,就算是等到菜都涼了,突然得知丈夫不回家吃飯了,她也沒有一句怨言,自己默默地扒幾口冷飯。
有時,王惠玲也會到劇組探班,但她從來都是遠遠地站在門口,將飯菜送給丈夫,連後臺都不進。
牛犇成名之後,會有觀眾找他合照,這時王惠玲就會自動躲到角落裡,直到後來年紀大了,丈夫邀請她一起,她才願意拍幾張合照。
後來孩子們都大了,相繼搬了出去。牛犇怕妻子孤單,出外景的時候會帶著她,但妻子也只是乖乖待在酒店裡,生怕給牛犇添麻煩。
牛犇與王惠玲
2018年,王惠玲生病住院,牛犇第一次感覺到害怕。他將家裡重新裝修了一遍,希望等妻子出院,讓她好好享受享受,可是,房子還沒裝修好,妻子先去世了。
兒媳婦幫忙整理遺物,才發現王惠玲的衣服都是補了又補,全是補丁,而自己給媽媽買的很多衣服,連吊牌還沒有拆。兒媳婦一邊整理一邊流淚,說媽媽平時對我們這麼慷慨,對自己怎麼這麼省呢?
這件事,一直堵在牛犇心裡。他常常感慨:「一眨眼七八十年過去了,平常覺得慢,現在一想起來覺得很快,所以我更留戀昨天。現在也不錯,唯一缺點就是,老伴兒走了。」
牛犇與王惠玲
後來,牛犇搬進了老年公寓,還將妻子的牌位一併帶了過去。除了偶爾外出拍戲,牛犇最常做的就是跟三兩好友喝茶下棋,看起來過得好不自在。
只有牛犇知道,沒有妻子陪伴的自己有多落寞。2019年,在綜藝節目《我們的師父》中,牛犇提到:「我隨時都要走的,我現在家裡頭不愛擱鏡子。」他與徒弟們相約五年後再相聚,眼含熱淚小跑著送徒弟們離開的場景,都讓觀眾不禁心酸。
牛犇近照
現在,85歲的牛犇還是奔忙在各個劇組之間,而他的最新電影《歌帶你回家》已經定檔,將於兩周後上映,也讓我們祝福這位老藝術家一切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