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海王星發現不是靠天文學家的觀測,而是物理學家的計算;
未來有一天你可能穿上納米材料做的可以變色,發出聲音的衣服;未來我們可能用上量子存儲器,你的手機可能幾個月不用充電……這一切都源自物理學的進步。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到楊振寧……是每個時代每一位好奇的物理學家,開啟了人類格物致知的大門。為了從中學生中發現、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引導中學生從小樹立紮根基礎學科研究的志向,清華大學走進全國知名中學,開啟中學、大學拔尖人才銜接培養試點。11月14日上午,清華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大學中學銜接培養試點基地正式掛牌成都外國語學校,這意味著今後將有更多清華大學教授走進中學,為高中生授課;更多高校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與中學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無縫對接。
四川省教育廳: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深入合作
2015年成都外國語學校成立學生特長發展中心,僅過了短短幾年,學校數理化生信息五大學科競賽,就已問鼎四川省前三,穩居四川省第二!為清華、北大等雙一流高校輸送了若干創新拔尖人才。
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戴作安在講話中表示,清華大學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創造條件,厚植土壤,尤其在2009年啟動的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聚焦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湧現出一大批基礎學科領域國際領軍人物和一流科學家團隊。成都外國語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具有保送資格的外語學校,也是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學校,近年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早期培養成效顯著,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為清華大學等全國一流高校輸送了大批優秀學生。希望兩校未來共同探索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在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方面深入合作,實現高校優秀、優質資源,與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他希望雙方共同介入基礎教育改革,優化中學課程設置,形成課程鏈, 完成培養環節,做好、做實中學、大學人才貫通培養, 推進拔尖創新人才早期選拔與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特長突出,綜合素質全面的高素質人才,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推動國家發展,影響世界未來的棟梁之才。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長萬琳表示,成都市教育局將從人才培養、課題研究、師資培訓、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相應支持,助力優質高中全面提升育人質量。
好奇心 吸引物理學家仰望星空
隨後,清華大學物理學院王青、薛平等教授給成外百名學生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物理課。1978年參加數學競賽,就以優異的成績保送北京大學,作為一名老競賽生,王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競賽和當老師後輔導年輕學生的經歷。
他跟同學們分享了著名的物理學大蛇圖,大蛇頭尾相連,囊括了物理學從宏觀到微觀世界的廣闊研究範疇,從宇宙、星系、太陽、山川到人類、原子、粒子……好奇心促使物理學家們仰望星空,研究生命個體。
薛平教授的講述從經典物理、近代物理講到物理與高新技術、現代物理前沿以及清華物理。"物理學家不需要做天文觀測,只需要一支支筆,一張張紙,就可以算出海王星的存在。」物理學歷史上的典故、物理學在生活中的運用,物理學的未來,被薛老師以一個個故事信手拈來。
物理與數學、生物、天文等各個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繫。生活中很多發明、發現也都有物理理論的支撐。世界第一支電晶體的發明成為了信息技術的發端;量子存儲、量子通信將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信息傳遞更加安全;精密測量可以計算出埃及金字塔裡面有沒有別的通道,還可以幫助潛水艇在海底3個月不會迷路……
為什麼研究物理?王青坦言「很多人覺得,不知道物理學家在幹什麼,」但是正是有了一代代物理學家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想像力,渺小的人類才能理解到整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