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攜手成都外國語學校共建普通高中與大學拔尖創新人才銜接...

2020-12-10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張崢

海王星發現不是靠天文學家的觀測,而是物理學家的計算;

未來有一天你可能穿上納米材料做的可以變色,發出聲音的衣服;未來我們可能用上量子存儲器,你的手機可能幾個月不用充電……這一切都源自物理學的進步。

從牛頓到愛因斯坦到楊振寧……是每個時代每一位好奇的物理學家,開啟了人類格物致知的大門。為了從中學生中發現、培養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引導中學生從小樹立紮根基礎學科研究的志向,清華大學走進全國知名中學,開啟中學、大學拔尖人才銜接培養試點。11月14日上午,清華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大學中學銜接培養試點基地正式掛牌成都外國語學校,這意味著今後將有更多清華大學教授走進中學,為高中生授課;更多高校優質教育教學資源與中學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無縫對接。

四川省教育廳:加強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深入合作

2015年成都外國語學校成立學生特長發展中心,僅過了短短幾年,學校數理化生信息五大學科競賽,就已問鼎四川省前三,穩居四川省第二!為清華、北大等雙一流高校輸送了若干創新拔尖人才。

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戴作安在講話中表示,清華大學為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創造條件,厚植土壤,尤其在2009年啟動的清華學堂人才培養計劃,聚焦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湧現出一大批基礎學科領域國際領軍人物和一流科學家團隊。成都外國語學校是教育部確定的具有保送資格的外語學校,也是國家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試點學校,近年來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早期培養成效顯著,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為清華大學等全國一流高校輸送了大批優秀學生。希望兩校未來共同探索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機制,在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方面深入合作,實現高校優秀、優質資源,與基礎教育階段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無縫對接。他希望雙方共同介入基礎教育改革,優化中學課程設置,形成課程鏈, 完成培養環節,做好、做實中學、大學人才貫通培養, 推進拔尖創新人才早期選拔與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特長突出,綜合素質全面的高素質人才,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的推動國家發展,影響世界未來的棟梁之才。

成都市教育局副局長萬琳表示,成都市教育局將從人才培養、課題研究、師資培訓、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相應支持,助力優質高中全面提升育人質量。

好奇心 吸引物理學家仰望星空

隨後,清華大學物理學院王青、薛平等教授給成外百名學生帶來了一堂生動有趣的物理課。1978年參加數學競賽,就以優異的成績保送北京大學,作為一名老競賽生,王老師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的競賽和當老師後輔導年輕學生的經歷。

他跟同學們分享了著名的物理學大蛇圖,大蛇頭尾相連,囊括了物理學從宏觀到微觀世界的廣闊研究範疇,從宇宙、星系、太陽、山川到人類、原子、粒子……好奇心促使物理學家們仰望星空,研究生命個體。

薛平教授的講述從經典物理、近代物理講到物理與高新技術、現代物理前沿以及清華物理。"物理學家不需要做天文觀測,只需要一支支筆,一張張紙,就可以算出海王星的存在。」物理學歷史上的典故、物理學在生活中的運用,物理學的未來,被薛老師以一個個故事信手拈來。

物理與數學、生物、天文等各個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繫。生活中很多發明、發現也都有物理理論的支撐。世界第一支電晶體的發明成為了信息技術的發端;量子存儲、量子通信將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信息傳遞更加安全;精密測量可以計算出埃及金字塔裡面有沒有別的通道,還可以幫助潛水艇在海底3個月不會迷路……

為什麼研究物理?王青坦言「很多人覺得,不知道物理學家在幹什麼,」但是正是有了一代代物理學家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想像力,渺小的人類才能理解到整個宇宙。

相關焦點

  • 成都第二批拔尖創新人才基地校名單出爐,快看哪些學校上榜了
    6月21日,成都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協召開了成都市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工作推進會,以進一步貫徹落實黨和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改革人才培養模式,發展學生核心素養,增強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其中,為深化教育改革,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市教育局在總結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試點的基礎上,會同市科技局、市科協啟動實施了成都市普通高中學生「菁才計劃」,將在全市建立一批創新實踐基地和創新教育載體,構建以培養學校、創新實踐基地、基礎創新學習中心三位一體的創新人才基礎培養鏈,構建跨區域、跨部門、跨學校、跨學段、跨學科的協同培養的工作體系,探索具有成都特色的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模式
  • 清華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大學中學銜接培養基地申報通知
    清華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大學中學銜接培養基地申報通知為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加快培養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2019年11月,清華大學啟動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大學中學銜接培養基地建設試點經過為期一年的紮實探索和深入研究,決定即日起正式啟動建設清華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大學中學銜接培養基地(簡稱「拔尖基地」),與更多中學攜手,服務大局、擁抱變局、開拓新局,將拔尖創新人才的大學中學銜接培養做精做實,共同培養立志服務國家基礎學科發展和關鍵領域重大突破的拔尖創新人才。
  • 清華大學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大學中學銜接培養基地計劃出臺了
    許多學校進行了補招。也就是說第一次沒有完成招生計劃,網上看主要有兩種觀點:1強基計劃的設置不很合理。報名人數很多130萬左右,但大多數學校限報一所。考生不好掌握。考得好了,對自己所報的學校不滿意,不去了。考的分數不夠的想去也去不了,也就是說報的有點高了。就像山西藝考一樣,第一志願的比重太大,真不好掌握。
  • 打造新型實驗高中,培養拔尖創新型科技後備人才
    2021年9月,一所自帶名校基因、秉承「新時代特區精神」的新型實驗高中將正式開學迎新,助力緩解深圳公辦普通高中學位供需緊張的問題。它就是由深圳市光明區政府和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以下簡稱「中科院深理工」)合作共建的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附屬實驗高級中學(以下簡稱「中科附高」)。
  • 複雜形勢下的創新人才培養,第十屆京領創新人才論壇在八一學校圓滿落幕
    參與本次論壇的嘉賓有來自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北京教科院、海澱教科院、成都教科院、深圳教科院、北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農業大學等的專家學者,來自北京市三十五中學、北京海嘉國際雙語學校、北京市私立匯佳學校、北京市建華實驗學校、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高中、北京亦莊實驗中學、天津惠靈頓學校、上海宏潤博源學校、成都樹德中學國際部、合肥六中國際部、西安市鐵一中學、西安梁家灘國際學校、西安高新第二學校
  • 攜手:「大-中融合」,創新高中階段人才培養模式
    成都理工大學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院龍劍平院長與黨委副書記湯敏、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張仕鵬、旅遊與城鄉規劃學院黨委副書記繆偉、能源學院副書記賈建軍蒞臨我校創新中心,就雙方在中學校本課程開發、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方面的合作展開座談。
  • 中山紀中成為「清華大學信息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基地」
    日前,「建好清華大學信息學貫通基地,培養信息學拔尖創新人才」專題研討會在中山紀念中學舉行,中山紀中成功獲批成為「清華大學信息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基地」,是全國僅有的7所中學之一。研討會旨在深化兩校合作,更好地落實教育部出臺的「強基計劃」,切實推進信息學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 2017成都教育盤點 |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鼓勵開展選課、走班制教學
    深化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制訂中考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和配套文件,鼓勵開展「選課制」、「走班制」教學,實施普通高中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推動普職融通育人模式改革。推進民辦學校分類管理,加強民辦教育培訓市場監管,出臺民辦非學歷教育機構設置指導標準和分等定級標準。支撐產業能力顯著提高。
  • 忻州一中應邀赴清華大學參加全國重點中學校長暨拔尖人才培養論壇
    忻州一中應邀赴清華大學參加2020年全國重點中學校長會暨基礎學科拔尖人才銜接培養論壇12月7日,清華大學組織召開2020年全國重點中學校長會暨基礎學科拔尖人才銜接培養論壇,校長陳培器、副校長陳漢明應邀參會,聽取了清華大學領導、專家關於「強基計劃與人才培養
  • 成都教育局專家組到川大附中指導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
    中國網11月5日訊(鄧海燕)近日,成都市教育局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專家組姚進、邱小平、文宗、李嘉庚到四川大學附屬中學,就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進行專業指導。川大附中黨總支部書記、校長米雲林,副校長蘇梅,校長助理兼課程教學處主任張謙以及部分師生參加了此次交流活動。
  • 「高中創新課程暨創新力發展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
    2018年12月22日至23日,由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創新教育專業委員會和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主辦,創新教育實驗室等單位承辦的「高中創新課程暨創新力發展研討會」在清華大學召開。來自17所高校,全國200位中學校長、創新教師等近300人參加了會議,共同研討和破解創新教育領域改革的重點、難點,以實現高校與高中教育的有效銜接。
  • 喜報:鄭州外國語學校、成都外國語學校學子均收穫多項比賽金牌
    經過5個小時理論考試的緊張角逐,中國代表隊榮獲三金一銀,其中一位金牌得主是來自鄭州外國語學校的張焯揚,這也是鄭州外國語學校近10年來奪得的第8塊國際奧林匹克學科競賽金牌。鄭州外國語學校化學競賽教練員陳寧說。路長且歧,唯行不輟。10年8金,鄭外薪火代代相傳。如今已經獲得清華大學保送資格的張焯揚,未來將奔赴計算機專業領域,他說:「對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很感興趣,希望能在這個全新的領域認真探索,實現另一個夢想。」
  • 四川高中TOP10:7所在成都,3所在綿陽
    ,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樣板學校。綿陽中學具有清華大學「領軍計劃」以及北京大學「博雅計劃」的推薦資質,同時是全國16所「中國空軍青少年航空學校」之一。四川省綿陽中學於1957年創建,1994年的時候就受評為省屬重點中學,2000年入選四川省首批國家級示範性高中。
  • 成都溫江:高中學校哪家強?看看2020年各個學校的「高考成績單」
    但到了高中,在以前的話,溫江區高中的可選擇面就相對比較窄,一方面,溫江區僅有溫江中學和溫江二中兩所公辦高中,而在民辦方面,往年可選的學校僅為成都市實驗外國語學校和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這從學校的一系列辦學成果也可以看出:實外不僅是全國首批示範性外語特色學校、全國23所合格外國語學校之一,也是北京大學首批「校長實名制」推薦學校,清華大學首批「領軍人物」推薦學校,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著名大學「優質生源基地」。  實外曾在成都市一環路北一段134號辦學多年,後短暫在高新西區百草路辦學,再後來又曾「一校兩址」(分別位於溫江區、金牛區)辦學。
  • 建設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打造一流學校!成都高新區7所優質公辦高中一覽→
    建設教育高質量發展示範區,成都高新區加大本土優質學校培育力度,全面提升全區高中教育質量。▶ 推動普通高中優質多樣發展,積極探索以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引領普通高中教育發展。▶ 推進人才強校工程,開闢人才綠色通道,大力扶持培育優秀中青年教師攻讀碩士、博士學位,促進師資隊伍的優化。
  • 【歡迎報考】武侯高中「中科院拔尖人才實驗班」
    武侯高中的「野心」不僅僅在志遠班。2016年推出「中科院拔尖人才實驗班」,打造武侯高中「雙子座」,讓更多的武侯高中學生考入中國一流大學,甚至世界百強名校。武侯高中以「中科院拔尖人才實驗班」為搖籃,為了培養出具有創新意識、創造思維和動手能力強的拔尖人才,堅持特色鮮明的學生多元化成才辦學模式,與中國科學院深度合作,要讓武侯高中的特色班來頭更大、名頭更響、衝勁更足。2016年秋季,中科院拔尖人才實驗班招收了第一批45名學生,新學期已經開始,實驗班怎樣上課?都有哪些老師來授課?學生們學的咋樣?我們一一來揭秘。
  • 共育英才丨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2020年「大中銜接」研討與教學活動在我校舉行
    為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全國教育大會講話精神,深入落實《關於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關於在部分高校開展基礎學科招生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切實推進數學學科拔尖創新人才貫通培養,10月24日至25日,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丘成桐數學科學中心在我校隆重舉辦2020「大中銜接」研討與教學活動。來自全國近90所知名中學領隊、教練、選手400餘人參加了活動。
  • 崑山2所高中獲評「清華大學2020年優質生源中學」
    記者從崑山市教育局獲悉,因教育教學和學生管理工作成績突出,我市崑山中學、震川高級中學被清華大學授予「清華大學2020年優質生源中學」稱號。「這不僅是一種榮譽,更是辦學實力和水平的體現。」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 四川「實力最強的」5所高中,「神仙般」的學校,有4所在成都
    學校屬於首批四川省一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重點中學。成都七中的實力可以說非常強硬,這所高中目前也是四川省最強的高中,不僅在四川省比較出名,成都七中在全國的高中位居18位左右,可以說這所學校是一所全國聞名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