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 筱雨沐陽,原名張曉宇。小學語文一線骨幹教師,市級教學能手。喜歡聽古典音樂,品一杯清茶賞讀文章,閒暇為家人烹飪美食。相信所有的艱辛和努力,終會有所回報。
初冬與金色的銀杏有約
文/筱雨沐陽
多年前家鄉很少能見到銀杏樹,關於銀杏樹的記憶只停留在書本上的介紹,知道它是比恐龍還古老的一種珍貴樹種。書本裡關於它的科普如下:銀杏樹的果實俗稱白果,因此銀杏又名白果樹。銀杏樹生長較慢,壽命極長,自然條件下從栽種到結銀杏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後才能大量結果,因此又有人把它稱作「公孫樹」,有「公種而孫得食」的含義,是樹中的老壽星,具有觀賞、經濟、藥用等價值。不知道從哪一天起,家鄉的路邊已經種上這種比較嬌貴的活化石,曾經教科書中才有的珍稀樹種,悄然走出紙張紮根於我們這方沃土。在秋意漸濃的時節,我們不需要跑那麼遠,也可以近距離欣賞銀杏端莊大氣的魅力。特別是初冬季節,其它樹的葉子已經枯萎凋零,唯獨銀杏的樹葉一身璀璨耀眼的金色…尤其是在深秋初冬季節,在種滿銀杏的樹林中行走,會有「滿地儘是黃金甲」的錯覺。古往今來歌詠銀杏的詩有不少…在大宋時期,銀杏又別稱「鴨腳」;也許是楊大文人觀察敏銳,銀杏樹葉的形狀確實蠻和鴨子的腳蹼有點相像,從此「鴨腳」流傳於詩篇中成為銀杏葉的代言。相傳蘇東坡在河南淨居寺築臺讀書時,非常喜愛唐代道案、定易二人合栽的一棵銀杏樹,在銀杏盛果時寫道:在女詩人李清照的筆下,並蒂銀杏又被賦予了明皇與楊貴妃的靈魂。從這些古詩詞中,可見人們對於銀杏的喜愛溢於言表。銀杏從一千多年起,就已經被廣為栽培,她那歷經風雨的參天滄桑中,見證著華夏文明的點點滴滴。在銀杏樹下仰望天空,與藍色天空相輝映的是一片片陽光濃縮了的身影。從春天開始,銀杏葉一點一點地採集著歲月的精華,陽光的溫暖,不聲不響地埋藏在內心深處。等到秋天來臨,寒風四起的時候,陽光與溫暖便從銀杏葉的內心深處擴散開來,溫暖著周圍的一切。所以,銀杏黃的顏色其實就是陽光的顏色,是陽光和銀杏葉在歲月裡相知相惜的溫暖。冬已經悄然來臨,帶上家人與朋友相約戶外,看那冬日暖陽下的銀杏黃。銀杏的美似乎更平易近人些,她用盡一生的力量讓自己在秋天達到美的極致,然後安靜地飄落。在街巷田間,無論是一棵還是一片,都無私地把葉奉獻給了大地,任人們欣喜地在她純淨的世界裡或深思,或欣喜,或把她裝在了心裡或者照相機裡,作為永遠的紀念。 沒有記錯的話,這段視頻是去年好朋友在朋友圈裡發過的。陽光明媚的藍天之下,金黃的銀杏樹美得無法形容。一時興起,題在朋友發的視頻下評論裡兩句不成文的詩。淺淺靜靜的生活中與大自然多親近,便多了一份欣喜與感動,生命註定是要老去的,如果能老得和銀杏黃一樣的優雅,一樣的動人,那麼這個世界的一切都是美麗的了。冬悄然無聲而至,盼春不遠樹梢頭…
1、本平臺純公益性質,已經開通原創保護,留言和讚賞功能,所有來稿必須原創。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體裁不限:散文,小說,新舊體詩歌,時評,攝影等均可。
2、來稿請用文檔或純文本格式,並附上個人簡歷(100字以內)及照片一張。稿件請勿一稿多投,作品一旦選用,將擇優刊發在大型文學紙刊《湖西作家》上。
3、 稿酬由讀者來定,超過十元讚賞按四六分,作者六,四作為平臺運作,不願打賞請註明,稿酬以紅包形式七天後發放,沒讚賞就沒稿酬,敬請周知。
4、投稿郵箱:604659375@qq.com,銜文字結巢,只因與你相遇,感恩有你!
太陽雨總第1680期
顧問:於非魚 秦閃雲
總編:睇人
編輯: 旭日東升 魯子
朗誦團隊:李棟 王璽 劉宗英 靜好 坦然 李莉 王愛英 許修亞 於海洋 老牛 李錦濤 胡鳳華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連結回顧往期精彩文章:
太陽雨群成員悼念草根螞蟻——饒老師 附:文章及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