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人對自己的祖輩都是十分的尊敬,也特別是已故的祖先,他們都會立下牌位建立祠堂,尤其是皇室更是特別顯著,由於擔心自己的祖先蒙羞,所以他們建設了太廟,這個地方就是用來貢獻自己的祖先,平時派人打掃的一塵不染,可想而知這個地方對於皇室的地位是多麼的重要。在古代哪裡都是自己祖先呆的地方,不過後來由於在朝中很多功勞巨大的臣子,也葬送到這裡,以顯示皇家對他們的重視,但是這樣的功臣少之又好,在清朝時期,也只有27名功臣可以入葬太廟,他們無一不是生前獲得了大量的功勳,晚清的時候更是沒有,李鴻章這樣的大臣都沒有這樣的資格,可以想像到他們的要求是多麼的嚴格。由於清朝是滿族人的天下,所以太廟幾乎都是滿族人。不過也有一個特例,他就是張廷玉。他的一生經歷了三個帝王,而且由於能力的突出,才被破格進入太廟。
1672年他出生於安徽一個優越的家庭,父親張英是清朝的一位官員,他從小也是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在這樣的背景下也是成熟較早,懂得很多的道理。他的父親是一位極有才華的官員,從小耳濡目染之下,自己懂得很多辦事的能力。不過關於他的父親還是有一個十分有意思的故事。有一次他父親張英和鄰居因為住宅和別人有了一些矛盾,雙方都希望對面能夠將自己的牆往後挪動一下,而且都不想要動手。張英知道後就將自家的牆往後退了三步。鄰居家看到後也是自己同樣退了三步,於是這個巷子就是後來著名六尺之巷。
張廷玉的才華和計謀一點也不輸於父親,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在他從政的那麼多年,先後也是經歷的三位皇帝,而且都被皇帝看中,自生承擔了很重要的職務。歷史中很多王朝都是把權利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中,而且不會分權,明清時期更是如此,壓根就沒有丞相這個職位,不過清朝有自己的軍機大臣和內閣,這也是後來雍正在位建設的,他的作用很簡單,就是幫助皇帝處理軍隊中那些事件。張廷玉他就是第一位軍機大臣,由此可見皇帝對他的態度,他也是對待工作十分的負責。
其實在他死後要不要進入太廟還是有一些曲折,在他去世的時候已經不是雍正當朝。取而代之的是乾隆,在雍正時期他可是皇帝的紅人,而且深受看這種,皇帝的很多政策他都會參與,給出重要的參考意見。到了乾隆他的位置就沒有那麼重要了,不過他對於名利還是看重。死後進入太廟是雍正給出的承諾,現在乾隆當道,這個約定不知道會不會得到履行,於是他找乾隆提出這件事。乾隆也是很看重雍正的態度,於是就給他寫了一份保證書,然後還把他的功勞記錄下來。
不過這件事也讓皇帝感到無奈,您這是不信任我啊,所第二天就讓自己的兒子感到宮中,代替自己對皇帝表示感謝,於是這個消息不脛而走,鬧得滿城皆知,這件事乾隆很生氣,連自己的承諾都敢洩露出去。於是下令說這個榮譽被自己取消了,這下子他也死心了。不過在他死後,乾隆卻是沒有計較,還是選擇葬送在太廟,讓他重新得到這份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