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讀】嫦娥五號「挖土」成功!盤點人類還在哪些星球採過樣?

2020-12-24 中國科學技術館

12月2日22時,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最終,嫦娥五號將會把大約2公斤月球樣品帶回到地球,供科學家在實驗室進行詳細的分析研究。


12月2日,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日本和美國也在今年相繼開展了小行星採樣返回活動,其中日本隼鳥2號在2019年完成了對龍宮小行星採樣返回任務後,計劃於近期返回地球;美國的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在202010月對貝努小行星進行了採樣,計劃於2023年返回地球。

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可謂大戲紛呈!

目前全球究竟開展了哪些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接下來讓我們一一盤點。

一、精彩紛呈的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

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活動就是用具有採樣返回功能的空間探測器在地外星球著陸並採集樣品,然後把採集到的樣品帶回地球,在實驗室由科學家用多種設備進行深入研究。

目前已經有形形色色的地外星球採樣返回方式。這是因為,各種地外星球差異很大,所以需要採用不同的採樣返回方式,另外也跟不同國家的技術水平和不同年代的發展水平各異有關。

目前,全球已對月球、小行星、彗星甚至太陽進行了無人採樣返回探測,還利用「阿波羅」載人飛船對月球進行了有人採樣返回探測

蘇聯通過先後發射月球16號、20號和24號月球探測器,對月球進行了無人月球採樣返回;美國通過先後發射阿波羅11號、12號、14號、15號、16號、17號載人飛船,對月球進行了有人月球採樣返回;中國通過發射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正在對月球進行無人月球採樣返回。


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著陸後全景相機環拍成像(圖片來源:國家航天局)

日本通過先後發射「隼鳥」、隼鳥2號小行星探測器,分別對兩顆小行星進行了無人小行星採樣返回;美國通過發射「奧西裡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正在對1顆小行星進行無人小行星採樣返回。

美國通過發射星塵號彗星探測器,對1顆彗星進行了無人彗星採樣返回。

美國通過發射起源號太陽探測器,對太陽進行了無人太陽採樣返回。

二、月球採樣返回活動最熱鬧

由於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一顆地外星球,所以全球對它進行採樣返回的國家最多、次數最多、樣品最多、種類最多。

月球採樣返回可分為無人月球採樣返回和有人月球採樣返回兩種方式。蘇聯和中國採用的是前一種,美國採用的是後一種。

(一)蘇聯VS中國:無人月球採樣返回

1.蘇聯的月球採樣三劍客

在無人月球採樣返回探測方面,蘇聯可以說是開路先鋒。1970年9月-1976年8月,蘇聯先後發射月球16號、20號和24號,進行了3次月球採樣返回任務,共帶回330克月球樣品。


蘇聯月球16號月球採樣返回探測器

1970912日,蘇聯發射了世界第一個無人月球採樣返回探測器——月球16號。它於1970924日在蘇聯境內著陸,從月球豐饒海取回了一塊101克的小樣本

1972年2月14日發射的月球20號與月球16號基本相同,但由於遇上了玄武巖,它只從阿波羅尼厄斯高地月球採集到了55克月球樣品

月球24號於1976年8月18日在月球危海東南部軟著陸。其結構與月球16號、20號一樣,但它從2米深處挖取了月球巖,並且從月球危海獲得了170克的樣品。

2.中國嫦娥五號後來居上

2020年11月24日,我國發射了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它將在升空23天後把大約2公斤月球樣品返回到地球,從而使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在月球採樣返回地球的國家。

嫦娥五號的組成

嫦娥五號由上升器、著陸器、軌道器、返回器「串」在一起。從發射到返回總共要經歷發射入軌、地月轉移、近月制動、環月飛行、著陸下降、月面工作、月面上升、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再入回收共11個重大飛行階段,其中包括6次重大分離控制,設計相當精妙複雜。

整個過程大致如下:


嫦娥五號採樣返回流程

首先,嫦娥五號先由長徵五號火箭發送到地月轉移軌道。112個小時後先後通過2次近月制動,嫦娥五號於11月29日最終進入高度200千米的環月圓軌道。環月期間,探測器於11月30日04:40一分為二,即軌道器-返回器(簡稱軌返)組合體與採用一體化復用設計的著陸器-上升器(簡稱著上)組合體分離,其中軌返組合體繼續環月飛行,而著上組合體經變軌和動力下降飛行,於2020年12月1日23:11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

著陸後,著陸上升組合體用2天時間完成月面樣品採集、封裝,然後攜帶採集樣品的上升器從著陸器起飛,進入月球軌道。經過幾天的交會,上升器與軌返組合體在200公裡高月球軌道完成對接,並將月球樣品從上升器轉移至返回器內,此後軌返組合體與上升器分離。經過幾天的環月等待飛行後,軌返組合體進入112小時的月地轉移軌道。在距地面高度約5000千米的分離點時,返回器與軌道器分離。返回器於12月17日左右以半彈道跳躍式再入大氣層,完成再入回收。

在月面上採集樣品時,著陸器上的採樣裝置要在1/6地球重力環境下工作。採樣裝置是兩種機械手:一種用於鑽取,它可以鑽取月面下2米深度的月巖樣本;另一種用於表取,即在月球表面鏟取月壤。

採樣後,要將樣品放入上升器攜帶的容器裡進行無汙嚴密封裝。由於月球環境特殊,又是無人採樣,所以可能會遇到很多未知的問題。採集的月球樣品封裝到上升器後,上升器要從著陸器上起飛。這將是我國空間飛行器第一次在地外天體起飛,難度很大。攜帶月球樣品的上升器起飛後,要在月球軌道與軌返組合體進行無人交會對接,並把採集的樣品轉移到返回器中,這在世界上也是第一次。最後,攜帶月球樣品的返回器將以11公裡/秒的速度再入地球大氣層,落到預定區域。

上述整個過程環環相扣,才能確保嫦娥五號能安全順利地降落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一切順利,嫦娥五號將實現我國開展航天活動以來四個「首次」:首次在月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在38萬千米外的月球軌道上進行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著月壤以接近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

值得關注的是,蘇聯在20世紀70年代進行的3次無人月球採樣返回,總共只帶回330克月球樣品。這是由於蘇聯當時沒有掌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技術,所以採用上升器從月面起飛直接返回地球的方案,為此上升器需要攜帶大量燃料,而攜帶樣品的能力就極為有限了。而嫦娥五號這次採用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月球軌道無人對接方案轉移月壤,上升器只需少量燃料,因此採樣的月球樣品重量呈幾何級提高,至少為2000克。

另外,嫦娥五號此次的任務不光是帶回2000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而且還要為載人登月和深空探測奠定一定的人才、技術和物質基礎。

(二)美國:有人月球採樣返回

在冷戰時期,美國用「阿波羅」載人登月飛船完成了迄今為止世界首批對地外星球的有人採樣返回活動。1969年7月-1972年12月,美國通過發射阿波羅11號~17號載人飛船實施了7次載人登月任務,除了阿波羅13號因發生故障中途返回,其餘6艘飛船完成登月,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上月球,共帶回月巖樣品380千克,為月球研究提供了直接的依據。


阿波羅11號任務帶回來的古老的月球玄武巖,年齡約為36億年(圖片來源:NASA)

阿波羅11著陸在月球赤道附近的寧靜之海,這個地方是一個相對平坦的區域,只有很少的巖石和隕石坑。兩名航天員在月球表面共待了2小時32分鐘,行程1千米,帶回了21.55千克的月球野外地質樣本

阿波羅12號在月球赤道平原風暴海著陸,剛好在1967年4月20日著陸的勘測者3號探測器附近。這次任務證明了阿波羅12號的著陸精度。航天員檢查了勘測者3號,帶回了34千克的月球樣本進行分析。

阿波羅14號著陸地點也在赤道上,距離阿波羅12號著陸的地方右側僅177公裡,位於哥白尼隕石坑的正下方,帶回了42千克月球土壤和巖石

阿波羅15號著陸在月球北半球中部阿基米德隕石坑東南的亞平寧山脈腳下,是第一個沒有在赤道著陸的任務,從該地點和附近的Hadley Rille火山採集帶回了370個樣本,重達77千克。

阿波羅16號第一次在赤道以南的月球中部高地西奧菲勒斯隕石坑附近著陸,該隕石坑位於西奧菲勒斯隕石坑和託勒密隕石坑之間,目的是研究未開發的地形丘陵笛卡爾形成和平坦的凱萊平原。他們帶回了731個重達96千克的巖石和土壤樣品。這些樣本顯示,這兩個地區並非如預期的那樣是火山,而是由撞擊事件的碎片組成。

阿波羅17號在月球北半球的陶勒斯-利特羅山谷著陸,該地既可以從谷底採集較為年輕的巖石樣本,也能從月球高地採集較老的巖石樣本。他們帶回了741個樣本,重達111千克,其中包括一個深鑽到水下3米的巖芯。

(三)哪種月球採樣返回方式更好?

有人月球採樣返回優點很多。例如,它不僅採集量大,能充分發揮航天員的主觀能動性,從而選擇性強,靈活機動,而且採集範圍可以很廣,因為航天員可以到艙外活動,並能乘月球車漫遊到比較遠的地方去採集月球樣品。例如美國12名登月航天員在月面活動的足跡達100千米。


「阿波羅」航天員駕駛月球車採集月球樣品(圖片來源:NASA)

載人登月技術極為複雜,耗資十分巨大。計算數據表明,「阿波羅」飛船從月球帶回共 385千克月球樣品,按單位重量計算,其價格是金剛石的35倍!

無人月球採樣返回的優缺點與之正好相反,即成本低很多,技術也沒那麼複雜,更容易實現一些,具有重要的科學和技術意義。

由此可知,有人月球採樣返回和無人月球採樣返回各有千秋,因此要根據各自的經濟、技術、科學等實力以及國際環境來決定採用哪種方式。筆者認為:最佳的途徑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先進行無人月球採樣返回,為有人月球採樣返回奠定技術和科學基礎,然後再進行有人月球採樣返回。

三、小行星採樣返回活動同樣備受青睞

近年來,因多種原因,小行星探測日益受到重視,其中日本和美國還分別開展了小行星採樣返回活動。

(一)日本的兩隻「隼鳥」

1.「隼鳥」:首次採集小行星樣品

因為小行星形狀不規則,平均直徑只有千米量級,地貌複雜,引力約比地球小4~5個數量級,表面溫差大。所以,進行小行星採樣返回與月球採樣返回技術有所不同。

2003年5月9日,日本發射了世界上第一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隼鳥」。它於2005年9月中旬飛抵離糸川小行星20千米高的軌道,觀測了糸川小行星表面情況,收集了其成分和地形數據。為使「隼鳥」能夠在預先選定的著陸點著陸,2005年11月,「隼鳥」實現了在糸川小行星上的著陸採樣,通過著陸產生的撞擊,吸入飛濺起來的碎石。


日本「隼鳥」密封返回艙成功著陸(圖片來源:JAXA)

由於出現了一系列故障,「隼鳥」於2010年6月13日才返回地球,但它使日本成為世界上首個在月球之外的原始小天體上著陸、取樣並攜帶樣品返回地面的國家。目前已確認探測器在糸川小行星表面採集的樣品為1500粒。通過對「隼鳥」採集的樣品進行分析和研究發現,糸川小行星已有800萬年的歷史。

2.隼鳥2號:新穎的撞擊式探測

2014年12月4日,日本發射了更先進的隼鳥2號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它於2018年6月進入龍宮小行星軌道後,先對該小行星進行了近距離詳細觀測,接著,向小行星表面投放跳躍式巡視器和小型著陸器,然後對小行表面進行採樣。

日本隼鳥2號對龍宮小行星採樣前,先釋放一顆目標標識器,目標標識器落在小行星表面後可以反射光線,幫助下降中的探測器確定位置(圖片來源:JAXA)

20192月,隼鳥2號首次在龍宮小行星表面採用「接觸即離」方式著陸,在安全地飛離龍宮小行星時,進行了彈子彈射取樣。其彈子質量為3.5克,通過彈子彈射裝置以300/秒的速度撞擊小行星表面,採樣裝置採集到了不少於3克從龍宮表面彈射起的飛濺碎片和粒子,發現了水合礦物質。

2019年4月,隼鳥2號對另一個著陸點發射撞擊裝置(也可稱金屬彈)。撞擊裝置是內部裝滿約9.5千克炸藥的半球型圓錐結構體,引爆後生成堅硬、帶尖頭的銅金屬塊,以2千米/秒的速度撞擊龍宮小行星表面,並形成直徑約為10米的小行星坑。同年5月,隼鳥2號對該小行星坑以「接觸即離」方式完成著陸,採集了多於10克的小行星內部樣品。2019年7月,「隼鳥2號」又以上述撞擊方式完成了另一次採樣任務。

完成任務後,隼鳥2號於2019年11月飛離龍宮小行星,它將於近期返回地球。

(二)美國的採集量最大

2016年9月9日,美國首個小行星採樣返回探測器——「奧西裡斯-雷克斯」升空,目標是對貝努小行星進行採樣返回探測,研究太陽系的形成和演化、行星形成的初始階段以及形成生命的有機複合物的起源。

「奧西裡斯-雷克斯」由探測器平臺、5臺科學設備、1個採樣機械臂以及1個用於將樣品送回地球的樣品返回艙組成。它於2018年8月抵達貝努小行星,並在環繞貝努小行星的軌道上對其進行全球表面成像觀測,展開了為期兩年的科學研究。2020年10月20日,該探測器使用採樣機械臂末端的採樣器,採集了60克~2千克的貝努小行星表面風化層樣品。


美國「奧西裡斯-雷克斯」採集貝努小行星樣品實景(圖片來源:NASA)

「奧西裡斯-雷克斯」將於20213月開始返回地球的旅程,計劃在20239月將採樣返回艙送回地球。在進入地球大氣前4小時,探測器將釋放採樣返回艙。隨後探測器將進行碰撞規避機動,並不進入地球大氣,而是在繞太陽軌道上運行。採樣返回艙將以12.2千米/秒的速度進入地球大氣,並通過降落傘系統進行減速,最後在猶他州測試與訓練靶場軟著陸。 

四、彗星採樣返回活動有新招

1999年2月7日,美國發射了星塵號彗星探測器,任務是在2004年1月飛到懷爾德2號彗星,在穿過彗尾的過程中採集塵埃及氣體樣本,並送回地球。

「星塵號」的大小像電話亭一樣,重385千克,攜帶了返回艙、彗星與星際塵埃分析儀、塵埃撞擊監測儀和太陽能電池板及其保護裝置。其中46千克重的返回艙內裝有「氣凝膠塵埃收集器」、高解析度相機和其他科學儀器。

2004年1月2日,「星塵號」與懷爾德2號彗星交會,當時它距離彗核約240千米。在這麼近的距離,「星塵號」遭到數百萬彗星微粒的撞擊。在此期間,「星塵號」伸出類似網球拍的「氣凝膠塵埃收集器」來收集彗星的塵埃微粒,然後摺疊收入返回艙,貯存於容器中。


伸出類似網球拍的「氣凝膠塵埃收集器」來收集彗星塵埃微粒的美國星塵號彗星探測器示意圖(圖片來源:NASA)

全球獨一無二的「氣凝膠塵埃收集器」是由一位65歲的美籍華人科學家鄒哲設計的,當粒子撞上氣凝膠時,會立即把自己「埋」在裡面,返回地面後再尋找這些彗星的塵埃微粒。

2006年1月15日,裝有彗星物質的羽毛球狀返回艙通過降落傘著陸於美國猶他州鹽湖城東南160千米的沙漠上。

雖說「星塵號」所採集的彗星樣本質量還不到1/1000盎司(1盎司相當於28.35克),但這是人類第一次用太空飛行器對彗星進行取樣研究。1毫克彗星塵埃大概有100萬個彗星粒子,所以科學家很滿意。

五、太陽採樣返回活動尚不完美

2001年8月8日,美國起源號太陽探測器升空。2001年12月3日-2004年4月1日,該探測器在日地拉格朗日1點(L1)累計採樣850天,採集了約10~20微克太陽風粒子。 


美國「起源號」構型(圖片來源:NASA)

這是繼「阿波羅」登月飛船後人類第二次將太陽的樣本帶回地球。當時「阿波羅」飛船在地球和月球間飛行時採集到了太陽樣本,但由於受到技術的限制,使用的採集器是飛船表面的一塊錫箔,錫箔上的雜質使研究者難以分辨樣本究竟來自太陽還是錫箔本身。

「起源號」上的收集設備特別純淨,另外,由於傳統的著陸方式可能會損壞這些脆弱的樣本,所以「起源號」在返回時,原計劃是採用直升飛機在空中直接把該探測器回收,即「起源號」返回時先打開降落傘,減緩下降的速度,然後在空中用直升飛機直接回收。

2004年9月8日,「起源號」的返回艙以11.04千米/秒的速度在125千米高度再入地球大氣層。但返回艙在下降過程中,由於加速度計安裝錯誤,導致主降落傘沒能按程序打開,返回艙以32千米/小時的速度撞地而遭到損壞,所以只收回了部分太陽離子。

結語

至今,人類對火星的探測只實現了「繞、著、巡」,還沒有實現採樣返回,主要原因是火星距離遙遠、環境特殊和引力較大等。不過,美國、日本、俄羅斯等一些國家已計劃在2030年左右對火星進行採樣返回探測,從而最終確定火星上是否有生命,火星地質的組成、氣候變化及大氣與地面的相互作用等。

我國也擬於2028年實施火星採樣返回任務,對火星隕石和返回樣品進行分析,研究制約火星有機質的成因、水巖作用、幔源揮發分含量等關鍵科學問題。

從月球採樣返回到火星採樣返回,中國深空探測將逐漸走向宇宙更深處!(作者: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

本文部分圖片由作者本人提供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成功登月「挖土」 將帶回地球
    嫦娥五號探測器自動採樣任務採用表鑽結合、多點採樣的方式,設計了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挖土」模式。按照任務計劃,嫦娥五號將獲取2公斤左右的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若成功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對人類而言有多重要?這將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人類首次將月球表面樣品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完成月面自動採樣封裝 人類還獲得過哪些星球的「土」?
    來源標題:嫦娥五號正在月球「挖土」,人類還獲得過哪些星球的「土」? 除月球外,人類還對彗星、太陽、小行星進行過採樣返回探測,並成功獲得一些地外星球的樣品。此時此刻,中國嫦娥五號正在月球表面「挖土」。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據稱,這次「嫦娥五號」要完成的任務被稱為至今為止我國最複雜的航天任務之一。這次任務到底複雜在哪?以前的「嫦娥」探測器都完成了什麼任務?如果這次「挖土」任務完成對我國和地球人類有什麼意義?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文章探尋。01.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以前的「嫦娥」探測器都完成了什麼任務?如果這次「挖土」任務完成對我國和地球人類有什麼意義?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文章探尋。 一、 十年磨一「器」 從昨晚6點至今,智東西一直在屏幕前關注著「嫦娥五號」的發射進展。
  • 去月球「挖土」,嫦娥五號帶了哪些「神器」?
    11月24日4點30分,嫦娥五號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作為中國探月工程重大專項「繞落回」的收官之戰,嫦娥五號將完成我國首次無人月面取樣返回。去月球上「挖土」,顯然不是普通挖掘機能幹的事兒。那麼,為什麼要完成如此高難度的任務?嫦娥五號帶走了哪些「神器」?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胡喆、彭韻佳)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指揮大廳拍攝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著陸示意圖(12月17日攝)。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後續,工作人員將會把嫦娥五號返回器空運至北京開艙,月壤的存儲、分析等相關工作也將隨之啟動。嫦娥五號從出發奔月到回歸地球共經歷了23天,其中8天完成從月球到地球的旅程,在月工作2天,再用13天返回地球,這樣算來,嫦娥五號的「通勤」時間要比正式「挖土」的工作時間長得多。
  • 嫦娥五號「挖土」的同時,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在幹嘛呢?
    近日,隨著嫦娥五號的升空,可以說中國的探月工程火遍了全國,特別是這兩日嫦娥五號在月球軌道分離了著陸器和上升器還沒多久,昨夜又傳來好消息,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已成功軟著陸,探測器於12月1日23時許成功著陸月面後,開展了太陽翼展開、機構解鎖等相關準備工作。
  • 中國嫦娥五號順利挖土!美國卻找上4家私企「助攻」,意味著什麼
    1960年代,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成功踏上月球,實現了人類在探索太空領域的重大成就。不過,隨著中國經濟和科技實力的提升,中國已成為外太空探索領域的佼佼者。最近中國在月球又有了突破性進展——12月2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了「挖土」取樣工作。但是,作為曾經引領全球太空探索的領先者,美國卻坐不住了,著急尋找4企在月球「挖土」。
  • 出發,去月球「挖土」!剛剛,嫦娥五號成功發射!這5大知識點你要知道
    據新華社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飛行約2200秒後,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總共分幾步?專家解答
    11月30日凌晨4時40分,嫦娥五號探測器組合體順利分離。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將繼續在平均高度約200公裡的環月軌道上飛行並等待上升器交會對接。12月1日,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著陸器在地面控制下,正式開始持續2天的月面工作。
  • 人民網評:嫦娥五號「挖土」歸來,閃耀自立自強信心
    經歷23天驚心動魄的太空之旅,嫦娥五號懷揣來自月球的巖石和土壤返回地球。這是一趟滿載而歸的科學探索,也是一次智慧與勇氣兼備的無畏探險。歷史將使命賦予嫦娥五號,嫦娥五號也不負眾望。接過中國人探月夢想的接力棒,嫦娥五號實現了地外天體採樣、起飛和月球軌道交會對接等中國航天史上的多個「首次」,收穫了研究月球乃至太陽系行星的寶貴科學樣品,也奏響了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探月三步走的終章強音。嫦娥五號代表人類時隔40多年後再次完成月球「挖土」的壯舉,點亮著航天人無數個不眠之夜,折射出中國創新的熠熠星輝,也激蕩起每一個中國人內心油然而生的自豪情愫。
  • 嫦娥五號「回家」之際,「嫦娥之父」有話說
    就在「嫦娥五號」即將完成首次月球「挖土」任務之際,中國探月工程科學應用首任首席科學家、被譽為「嫦娥之父」的歐陽自遠院士接受了環球網記者的採訪,詳細解讀了中國探月工程的現在與未來。 嫦娥五號返回器如何回到地球?
  • 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12月17日,工作人員在嫦娥五號返回器著陸現場作業。 新華社 圖  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採用半彈道跳躍方式再入返回,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  隨著嫦娥五號返回器圓滿完成月球「挖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嫦娥五號任務飛控現場旋即成為一片歡樂的海洋,大家紛紛歡呼、擁抱,互致祝賀。  探月工程總指揮、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宣布:「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月球「土特產」成功送達
    「嫦娥五號」新成就達成「嫦娥五號」作為我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它的一舉一動都讓人牽掛。同時,這次「嫦娥五號」成功從 月球上帶回珍貴的巖石和土壤樣本,也讓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完成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要知道,上一次去月球採樣返回地球,還是40多年前的事情,過去的40多年時間裡,雖然人類的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但是仍然沒有一個國家再次完成月球採樣返回的任務,而這一次「嫦娥五號」做到了,它的成功,也是我國航天實力的最好證明。
  • 嫦娥五號回家,不僅帶來4斤月球土特產,也許還有更遠處的邀請函
    11月24日4時30分出發,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奔赴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 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發射 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成功著陸,實現我國首次地外天體無人採樣,採集兩公斤月球樣本,並順利返回地球。
  • 嫦娥五號回家了,同樣是去月球挖土,我們挖的有何不同?
    嫦娥五號回家了,同樣是去月球挖土,我們挖的有何不同?不負眾望,在2020年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號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實現安全著陸,嫦娥五號終於回家了。嫦娥五號衣錦還鄉,並不是空手而歸,它還為等候在地球上的家人們帶回了珍貴的禮物,月球土壤。嫦娥五號帶回來的禮物真的可以說是我們期盼已久的,要知道,人類上一次帶回月球土壤還是在44年以前,44年了,我們終於又一次收到了月球的獻禮。
  • 嫦娥五號要到月球上挖土?Nature:人類早就準備好了十八般挖土武藝
    38年後,「可上九天攬月」成為現實,嫦娥五號將首次為我們從月球帶回樣本。據新華社報導,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火箭在飛行約兩千秒後,將探測器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和隼鳥二號小行星採樣,哪個技術更強、難度大?
    中國「嫦娥五號」奔月挖土和日本「隼鳥2號」採樣返回,是2020年尾聲、世界上備受關注的重大航天任務。其中日本隼鳥2號已完成6年任務並且於12月6日凌晨降落在澳大利亞南部沙漠;而嫦娥五號也早已挖土成功,並按原計劃將2公斤月球土特產帶回地球。
  • ...新聞網】升級版「三隻眼」助嫦娥五號「挖土」歸來---中國科學院
    【中國新聞網】升級版「三隻眼」助嫦娥五號「挖土」歸來 2020-12-07 中國新聞網 鄭瑩瑩 在探測器著陸和月球「挖土」過程中,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和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三大載荷,有如「三隻眼」,助嫦娥五號測距、避坑、捕捉月球表面信息,穩穩地「刨土」。  據中國科學院上海技物所4日發布的消息,該所研製的嫦娥五號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雷射測距測速敏感器和雷射三維成像敏感器,已完成預定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