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翼龍:新的中國恐龍,蝙蝠翅膀的鳥類祖先

2020-12-23 果殼網

恐龍會飛嗎?如果是三十年前你指著博物館裡的標本說「會飛的恐龍」,可能會被人善意地糾正——「那是翼龍,翼龍不屬於恐龍」。不過今天我們已經知道,恐龍裡面也有能飛的。中生代中期,在恐龍類統治大地的過程中,出現了一支不拘常規、極富勇氣的飛行軍——披羽恐龍。它們與翼龍一樣,也飛上了藍天,各自獨立發展出飛行技法,翱翔於空際;但更重要的是,這些恐龍的後裔一直存活到了今天,那就是我們每天所見到的鳥類。以演化樹的觀點來看,我們身邊飛行的這些小動物,都是恐龍。

這些多姿多彩的披羽恐龍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遼寧西部及周邊地區大量發現的似鳥恐龍化石。它們所代表的鳥類起源問題,近年來取得了一系列重大進展,和人造探測器首次登陸彗星等一起入選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的2014年度世界10大科學突破。

有趣的是,直到最近,上述的似鳥恐龍都有一個共同特點:「片狀飛羽」。也就是說,它們有一片片的羽毛,就像它們的後裔——鳥類一樣。片狀飛羽是它們的獨門絕技,別無分店,我們過去也以為這是它們唯一的絕招。但是,中國科學家鄭曉廷和徐星等人在4月30日出版的英國《自然》(Nature)雜誌上,報導了一種生活於約1.6億年前的小型似鳥恐龍——它竟然具有類似蝙蝠的翅膀。我也參與了這項研究(點擊讀論文全文)

奇翼龍的藝術復原圖。圖片來源:恐龍星際

奇翼龍化石照片。圖片來源:鄭曉廷

這隻來自河北青龍縣侏羅系地層的小恐龍被命名為奇翼龍(Yi qi),從恐龍的分類上,它屬於獸腳類中的擅攀鳥龍類(scansoriopterygids),拉丁名意為「攀爬的翼」。這類恐龍擁有獨特的適應性特徵,可能過著樹棲的生活,其成員還包括發現於內蒙古寧城的樹息龍和耀龍。這一恐龍類群與鳥類親緣關係非常近,但長相非常奇特,有著短粗的頭,手部外側手指極長,尤其是其僵硬的羽毛呈絲狀,更接近原始羽毛,而不像其他似鳥恐龍和鳥類擁有的片狀羽毛。

奇翼龍頭骨化石。圖片來源:鄭曉廷

但最神奇的地方,是奇翼龍腕部的一根棒狀長骨結構。類似結構從來沒有在其他恐龍當中發現過,但卻在一些會飛的四足動物的腕部,或者肘部,或者踝部附近存在,這些動物包括蝙蝠、翼龍和鼯鼠等。奇翼龍腕部的棒狀結構和日本鼯鼠腕部長著的棒狀結構尤其相像。在所有這些動物中,這種棒狀結構都支撐著翼膜,用於飛行或者滑翔。在奇翼龍標本上,我們確實也在棒狀結構和手指附近發現了殘缺翼膜。這意味著奇翼龍有著和鳥類及其恐龍近親完全不同的翅膀,它的翅膀像蝙蝠和其他會飛的四足動物一樣,主要由翼膜構成,而不是像鳥類及其近親那樣主要由羽毛構成。在恐龍身上,這個發現是第一例。

奇翼龍標本右側的棒狀骨結構(紅色線條所指的結構),可以看到其端部周圍保存著翼膜組織,以及絲狀的羽毛結構。圖片來源:鄭曉廷

由於這件標本太過奇特,保存也不夠精美,我們花費了很長時間才確認了這一結構。而為了揭示這個棒狀結構的性質,我們採用了CT和掃描電鏡等多種儀器對化石進行分析,獲取了包括軟體組織上保存的黑色素體在內的宏觀和微觀信息,還分析了化石圍巖和化石上的化學組分,最終確認了奇翼龍腕部的棒狀結構是翼膜翅膀的關鍵組成部分。

研究塵埃落定,我們已經可以相當確定地說,侏羅紀中期,在鳥類的恐龍近親競相「飛天」的過程中,帶著翼膜的奇翼龍可謂獨樹一幟,它是這個飛翔演化過程中的一個先鋒。它提醒我們,在飛行演化的早期歷史中,獸腳類恐龍有著諸多創新性的嘗試,許多支系不幸進了演化的死胡同,只有現生鳥類的這種飛行模式延續至今。

值得一提的是,奇翼龍(Yi qi)中的屬名和種名還是已知最短的恐龍學名。這個學名也凸顯了在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中,這一物種演化出了一個非常奇特的翅膀,完全不同於其他似鳥恐龍和鳥類的翅膀。奇翼龍的發現,為翼膜狀飛行器官的趨同演化提供了一個絕佳實證,表明即便是在以羽翼為特徵的鳥類支繫上,也曾出現過翼膜翅膀。

儘管通過形態特徵的分析和飛行能力的計算,我們相信奇翼龍的翅膀具有空氣動力學功能,但奇翼龍並不算是特別擅長飛行,它的空中生活似乎只限於在樹木之間做短距離的飛翔,或者從高處飛翔到地面。我們還無法確定奇翼龍是採用撲翼飛行,滑翔,還是二者兼具。最後一個方式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也就是可能以滑翔為主,輔助以撲翼飛行。過去從事鳥類飛行起源的研究者一直忽視了這個方式,但現在看來,這恰恰是未來探索的一個重要方向。

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張福成研究員在奇翼龍發現地組織的野外發掘。圖片來源:張福成

主導此次研究的是臨沂大學鄭曉廷教授和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徐星研究員,參加本次研究工作的還有臨沂大學王孝理和王巖、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天宇自然博物館的張曉梅、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舒克文、張福成和鄒晶梅以及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泮燕紅。本項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和科技部的資助。(編輯:Ent)

參考文獻

  1. Xing Xu, Xiaoting Zheng, Corwin Sullivan, Xiaoli Wang, Lida Xing, Yan Wang, Xiaomei Zhang, Jingmai K. O』Connor , Fucheng Zhang, and Yanhong Pan. A bizarre Jurassic maniraptoran theropod with preserved evidence of membranous wings. Nature (2015)
  2. Xing Xu, Zhonghe Zhou, Robert Dudley, Susan Mackem, Cheng-Ming Chuong, Gregory M. Erickson, and David J. Varricchio.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bird origins. Science 346 (6215): DOI: 10.1126/science.1253293 (2014) 

相關焦點

  • 揭秘恐龍向鳥類演化:飛行器官不僅有羽毛還有膜質翅膀
    中新網北京5月9日電(記者 孫自法)記者9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通過對一件採集於遼寧、距今1.63億年並命名為「長臂渾元龍」的善攀鳥龍類帶羽毛恐龍化石的最新研究發現:在恐龍向鳥類演化時,飛行器官除了羽毛外,還有像蝙蝠一樣的膜質翅膀。
  • 把「小個頭」恐龍逼上樹,於是有了鳥……
    首先,始祖鳥並沒有完全解決鳥類起源的問題,在20世紀早期,赫胥黎認為鳥類是食肉恐龍的後代,特別是鳥類源自獸腳亞目恐龍的觀點已明顯不受歡迎。這個理論存在一個問題是獸腳亞目恐龍的骨骼缺少鳥類解剖學的一個關鍵部分——叉骨(furcula)。它的作用就像一個協助飛行的彈簧,由兩根鎖骨融合而成。因此,在20世紀上半葉,人們一直在尋找鳥類的非恐龍祖先。
  • 蝙蝠的祖先是誰?考古家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或許能找到答案
    蝙蝠,脊索動物門、哺乳綱下的一類動物,它是哺乳動物中唯一能真正飛翔的獸類,從外表看起來,蝙蝠就像長了翅膀的老鼠。一直以來,蝙蝠祖先是誰?蝙蝠到底是由什麼進化而來的呢?都是古生物學家非常感興趣的問題,研究這個問題,也是在研究地球生物的大進化歷史。
  • 恐龍是鳥類祖先,哪種動物是恐龍的祖先呢?科學家認為是這種動物
    恐龍是生活在6500萬年前的爬行類動物,曾經雄霸地球約1.6億年,最終在6500萬年前的一場巨大自然災難中被滅絕掉,不過恐龍也有其後裔流傳下來,那就是如今的鳥類了。在6500萬年前,有一些似鳥類恐龍憑藉著飛行技能可接近恆溫的生理功能,在地球上尋找到了可以生存下去的地,而扛過了那場自然災難,之後逐漸發展演變成了如今種類繁多數量龐大的鳥類物種,如今的古生物學也大多認為恐龍就是如今鳥類的祖先。那麼恐龍的祖先又是誰呢?
  • 鳥類是否可以被認為是真正的恐龍?是的
    她表示,儘管不同的哺乳動物在生理結構上存在差異,但這個群體中的每一個物種——無論是現存的還是已經滅絕的——都可以從一個共同祖先身上找到某些相同的解剖學特徵,鳥類也是如此。「它們牢牢地嵌在恐龍家族樹的那一部分裡,」朱莉婭·克拉克說,「我們今天所有的鳥類都是獸腳亞目恐龍的後代。」鳥何以為鳥?
  • 鳥類的祖先是恐龍?中國地質博物館抖音直播揭秘「中華神鳥」化石
    以下為對話內容整理:抖音:這次展覽選擇了北京人頭蓋骨和恐龍展區,為什麼選擇這些展區跟抖音用戶交流?嘉賓:我們中國地質博物館最有特色藏品之一,就是古生物和古人類化石。這次跟大家展示的藏品,一部分是公眾感興趣的,比如恐龍;一部分是社會非常關注的,比如北京猿人頭蓋骨。
  • 像鳥類的祖先又不是鳥的恐龍,它的特徵和其他恐龍都不一樣!
    中國和加拿大聯合科考隊於1988年和1990年對二連地區進行了兩次科考,有許多有價值的發現,其中包括了數窩恐龍蛋和一具不太完整的鷹龍骨架。此外還發現了兩個鴨嘴龍化石的集中地。在過去的幾年裡,在二連地區發現了兩種奇特的新的鐮刀龍類和一種新的叫做蘇尼特龍的蜥腳類恐龍。2005年4月,日本國家電視臺(NHK)來到二連盆地,報導這裡的恐龍化石發現,尤其是蘇尼特龍的發現過程。當時,由內蒙古的古生物學者譚琳領導的野外考察隊也正在這裡進行恐龍化石的發掘工作。
  • 鳥類起源於恐龍?科學家有新發現,白堊紀小恐龍竟然會「開屏」
    同時,研究者還發現,烏比拉哈拉小恐龍的羽毛,是可以伴隨著生長而定期更換的,一旦它們的羽毛受到了損壞,就會重新形成新的羽毛。這種特殊功能也讓它們時刻都處於一個非常「完美」的狀態。
  • 被誤解的蝙蝠:捕殺蝙蝠可能帶來最危險的生態報復
    有研究稱,現代哺乳綱包括蝙蝠所在的翼手目,起源於距今80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即使該論斷是對的,也只能說明蝙蝠祖先在恐龍時代就與其他哺乳動物分家了,並不能證明它進化成蝙蝠。也有人說,蝙蝠是老鼠進化來的,這也站不住腳。
  • 拼爹拼祖先,誰怕誰!隱藏在你身邊最接近恐龍的九種鳥類(一)
    後來科學家研究發現,現代的鳥類確實是從兩足恐龍,即獸腳亞目食肉恐龍進化而來,這類恐龍包括了羽毛迅猛龍和霸王龍,幾乎現代所有鳥類都可以追溯到史前生物,但也有一些更多地保留了咆哮恐龍的特徵和特質
  • 動物:鳥類是如何從小型食肉恐龍進化而來的
    導語:大約在1.5億年前的某個時候,一種叫做手盜龍的小羽毛恐龍開始進化出更長的胳膊和更短的後腿,開始了進化的過程,成為我們今天看到的鳥類。格裡高利·埃裡克森是位於塔拉哈西的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專門研究恐龍。它們大多是食肉動物。所以,這些生物的身體是如何以及為什麼開始變化的,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手盜龍已經長出了羽毛,但它們可能是為了炫耀,或者是為了幫助調節溫度,而不是幫助飛行。但是,這些小恐龍可能並不是剛開始飛行的。
  • 鳥類真是恐龍後裔嗎?如果被證實,恐龍算不算是滅絕動物?
    根據古生物學家的檢測,這塊化石的主人生活在晚侏羅紀,正是恐龍活躍的時期。在它的身上,古生物學家們既看到了鳥類的羽毛等特徵,也發現了爬行動物牙齒的痕跡。看樣子,它是處於恐龍和鳥類之間的生物。而倫敦標本的公開時間,恰好在達爾文發表《物種起源》僅僅2年後。因此,當時是實行理論——進化論很容易就讓人聯想到恐龍向鳥類的演化。
  • 毒王蝙蝠為什麼這麼毒,可能是為了飛行,不得不做出的犧牲!
    在我們的印象中,會飛的動物屬於鳥類,鳥類屬於脊索亞門的鳥綱,而蝙蝠屬於脊索亞門中的哺乳綱,那麼屬於哺乳綱的蝙蝠為什麼具有飛行的能力呢?蝙蝠為什麼會飛?大概在2億年前的侏羅紀,最早的哺乳動物開始出現,此時由於恐龍還沒有滅絕,再加上哺乳動物無論是體型,還是咬合力都不能與恐龍競爭,所以當時的哺乳動物只能以樹棲、夜行(也有一部分生活在地下)的方式為生。
  • 【科技日報】鳥類是由恐龍演化而來嗎?
    日前,全程參與「赫氏近鳥龍」課題組研究的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徐星教授在「首都科學講堂」舉辦了一場講座。他認為,「赫氏近鳥龍」化石的發現極大地支持了界內一直存在的鳥類恐龍起源說。一隻火雞引發的假說據徐星介紹,鳥類恐龍起源假說的提出有著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
  • 鳥類愛換"衣服"特性 從它們的祖先開始就這樣
    這項研究基於一個由302個現生鳥類換羽行為信息構成的數據集,採用祖先狀態特徵分析方法,對鳥類換羽的演化歷程,進行了宏觀演化分析。祖先狀態特徵分析方法是近些年來新興的一種宏觀演化分析方法。形象地說,這種方法就像在家譜架構下,恢復家族每一代人的遷徙軌跡和生平。
  • 鳥類與獸腳類之間共享25個特徵——赫胥黎的學說,保持行走
    約翰·奧斯特羅姆(1976a,1985a,1991b)復興了赫胥黎的理論,並認為鳥類是奔龍類的直系後裔,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赫胥黎以跗中踝關節為關鍵特徵或共源性狀,以此將獸腳類與鳥類聯合起來(圖3-1),而奧斯特羅姆則認為旋轉腕關節是奔龍類和始祖鳥之間的共源性狀(圖3-3)。
  • 中國有哪些地方發掘出了恐龍化石?哪些地方被稱為恐龍之鄉?
    中國地域廣袤,而且地形多樣,有利於各種化石保存,目前,已在中國境內出土了大量的恐龍化石。比較著名的有四川自貢、雲南祿豐、內蒙古二連浩特、新疆準噶爾、山東諸城、遼西熱河等地區。下面我們就一一介紹中國著名的恐龍化石發現地,有機會你也可以去探索發掘恐龍化石哦。
  • 科學家認為恐龍沒有全部滅絕,還生活在地球,人類身邊隨處可見
    這個問題很難得到真正的答案,因為時間太過久遠,想要找到鳥類和恐龍之間進化過程的每一環,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當然,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恐龍至少和鳥類擁有一個共同的祖先,它們都是由爬行類進化而來。或許有人會想起「翼龍」,認為鳥類或許和翼龍有一些血緣關係,畢竟翼龍很早就進入了天空,人類目前發現的最大飛行動物就是一種翼龍。
  • 鳥都是兩隻翅膀嗎?以前曾有4隻翅膀的,其實現在也有四翼鳥呢
    鳥都是兩隻翅膀,為啥沒有四隻翅膀的鳥呢?休說沒有!還真有種鳥叫四翼鳥!我們常見的鳥類都是兩隻翅膀,但是很多昆蟲卻都有4隻翅膀,比如蜻蜓,那麼為什麼鳥類沒有進化出像蜻蜓那樣的翅膀呢?道理很簡單,一般認為鳥類的祖先是爬行動物恐龍中的獸腳龍類,這類恐龍前肢短小,後肢較大,前肢適合進化成翅膀,後肢仍適合作為腿腳走路,因此漸漸就變成如今的鳥類的樣子了。
  • 科學家在雞的身上找到恐龍遺留的痕跡,將能證實雞是恐龍的後代
    白堊紀時期的恐龍在經歷了一場大爆炸之後就滅絕了,留下來的只有琥珀和化石。對於現在的人類來講,未能親眼見到這一史前超大生物,實在是一大憾事。但最近科學家們的一些研究,似乎可以讓滅絕的恐龍再現。部分古生物學家計劃在恐龍的骨骼中提取出DNA來復活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