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趨勢、熱點及政策-DOIT

2020-12-11 DOIT

6月17日,主題為「智能時代新綱領與複雜性思維」的「2016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政策與趨勢論壇」在大連世界博覽廣場舉行。該論壇是中國軟交會的主題論壇之一,通過對最新政策、前沿趨勢、最佳應用實踐的展示和探討,啟迪業界,推動中國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發展。

賽迪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副所長溫曉君在演講中分享了國內外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新趨勢,總結了當前產業熱點領域和技術動態,並就「十三五」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政策方向闡述了自己的見解。

他表示,我國已經進入到新常態的發展區間,產業增長的動力已經從原來的要素驅動,進一步向創新驅動來轉變。當前,我們電子信息產業存在創新能力不強、過度依賴投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這就需要結合「十三五」我國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來推進產業的升級轉型。

以下為溫曉軍演講實錄。

各位來賓,各位專家,大家上午好。

我們賽迪智庫是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的支撐單位,我們長期做研究和政府的政策諮詢工作,下面,我就電子信息產業目前的發展的趨勢、熱點和政策的方向談一些我的一些看法和觀點,跟大家進行一個分享,也是拋磚引玉,也希望參會的嘉賓,我們共同探討、批評指正。

我的演講分三部分,一個是國內外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新趨勢,第二個是當前產業熱點領域和技術動態,第三個是「十三五」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政策方向。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到今天,基本上總結這麼幾個關健詞,泛在、互聯、融合、智能。信息技術產業和傳統的行業也都可以進行跨界的融合,進行提質增效,也提升產業的效益,也將智能化的要素擴展到相關的行業。產業目前進入一個調速換擋期,世界經濟發展進入一個調整期,全球GDP增速從5%下降到3%左右,我國電子信息產品出口進入負增長區間,「十二五」以來出口貢獻率從85%下滑至不足55%。我們目前銷售增長收入出現了一定的平穩回落的態勢,這也是我們一直提到產業的新常態。

從產業的角度來說,即使進入到這個新常態的發展區間,我們也要正確的理解,反應我們產業增長的動力這方面,我們已經從原來的要素驅動,進一步向創新驅動來轉變,我們國家的勞動力、土地等要素價格優勢不再,製造業人力成本超過大多數東南亞國家和南亞國家的1—3倍。我們電子信息產業存在創新能力不強、過度依賴投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等問題。

聚焦到我們大會今天的主題,軟體產業,總結了以下這麼幾個發展趨勢。

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進入到一個新的常態,軟體產業一直來說存在一個比較好的上升勢頭,也存在比較大的上升空間,隨著技術的發展和市場空間的進一步拓展,在未來軟體產業將保持一個平穩較快的上升勢頭。這裡面,軟體的產業尤其是信息技術服務正在引領產業的增長,帶動了整個電子信息向服務化轉型的態勢十分明顯。尤其是在大數據、雲計算的時代背景下,軟體產品開發、部署、運行和服務模式發生重大變革,服務趨勢越發的明顯,帶動整個製造業服務化轉型。

像信息技術服務業,比較細分的領域,也是引領了行業的平均水平。像電子商務,一些相關運營的服務、收入在行業的細分領域都是遙遙領先。像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的快速發展,驅動產業格局深刻調整。隨著雲計算、大數據及物聯網技術和商業模式的進一步成熟,新興領域相繼進入應用落地和普及的階段,新業態、新技術不斷分化。

第四個,從技術的角度,開源的技術成為信息技術創新的主流模式。在基礎軟體裡面Linux等,這些開源技術未來構成一個又一個產業的生態,帶動了我們整個產業的創新,在開源世界裡面進入了很多的新勢力,像中國的龍頭企業也都開始參與和發展,微軟也加大開源軟體的開發力度,華為升級為Linux的會員。

熱點一是雲計算,也提出了很多年,到目前來說,已經進入到一個務實成長的新階段,隨著企業的實力不斷增強,隨著IT設施的逐步釋放,雲計算產業也得到投資機構的青睞,成為投資的熱點。全球雲計算產業2013年是474億美元,預計到2017年是翻了一番,到1070億美元。像谷歌、微軟公司也加入到雲計算的開發當中。

私有雲和公有雲的對比來看,私有雲是19.1%,公有雲是28.2%,還是公有雲發展速度快,還有按需付費將大幅度增加。混合雲技術應用將持續增長。混合雲的靈活性、數據的快速恢復性以及可確保特定數據的安全性、越來越多的企業選擇部署這一模型。也體現在一種企業的收購當中,像IBM收購Cleversafe來支撐其混合雲技術,整個是這麼一個大的趨勢。

熱點二是大數據,也是我們近年來一個比較熱的重點領域。我們從各個國家的政策來分析,都是高度重視,政策力度空前,像美國、英國、法國、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也推出了一些規劃,解決的目標都有各自的前提,我們國家去年也發布了關於促進大數據行動綱要,也是國家層面對大數據產業發展進行一個宏觀上的產業定位。

大數據的技術體系現在基本上我們可以把它從產業鏈角度,分為數據獲取、數據預處理、數據存儲、數據檢索、數據應用、數據安全,跳出這個產業鏈,還包括大數據上層的基礎計算領域,像人工智慧、實時處理技術。下層還有適用於各個環節的技術架構,像剛才提到的一些開源技術等等,這是一個技術體系的梳理也越來越清晰。

此外,我們認為,大數據產業從目前可能會迎來技術突破是兩個領域,一個是在存儲方面,一個是數據分析方面。數據海量化、快增長、異構性特徵倒逼大數據存儲領域技術變革,還有數據分析技術將向處理多源異構數據邁進,為未來提供更多的思路。開源也影響大數據技術變革,Hadoop平臺持續升溫。

熱點三是人工智慧,是一個軟硬體結合的領域,也不是能單獨跳出硬體談軟體,人工智慧以前一直都在好萊塢的影視作品裡面是科幻題材,從今年上半年的李世石大戰谷歌人工智慧,把這個帶回到大家的視線範圍內,人工智慧有很多次的起伏,由於產業的支撐能力和期望過高,一次又一次的跌落到低谷。

人工智慧的的技術要求基本的條件,一個是智能感知,這塊像智能的感知、傳感系統是人工智慧的眼睛、耳朵、鼻子的感官,隨著我們現在傳感器和傳感系統的快速發展,以及物聯網的發展,在這個領域奠定了人工智慧的感知基礎,像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還有現在很多的樓宇、家具裡面推出的感知系統,都是這個打下的好基礎。

第二個是從計算能力方面,我們現在從硬體的角度來說,也在發展很多類人腦的晶片,主要是IBM做的一些嘗試,也開發了類人腦的晶片,也在做一個完全從硬體層面上模擬人腦的計算機。從軟體的角度上來說,深度學習算法,硬體達到一定程度,配合軟體,可對人腦的結構和工作機理的研究是人工智慧算法研究開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個是移動網際網路、大數據的應用是人工智慧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

第四個就是大數據,大數據爆炸式的增長,為人工智慧的發展提供了學習的樣本,此外,我們大數據剛才提到一些分析、處理的技術,為人工智慧提供了基礎工具。

第五個就是我們說的雲計算,雲計算的一些架構提供了GPU+CPU整合資源計算服務,滿足人工智慧複雜計算的需要,也提供了一個深度學習的平臺。

我們為什麼說ICT產業發展焦點從網際網路轉向人工智慧,我們從計算機、智能終端解決了產業端的問題,包括網際網路、物聯網發展解決了ICT產業連接的問題,只有人工智慧能打通整個產業鏈,人工智慧可以成為貫穿整個ICT產業鏈端的作用,像資源、基礎、智能應用基本的形成,一些先發的企業圈地,競爭合作也是主流。

熱點四也是虛擬實境,也是增強現實,這個是軟硬結合的重點領域。對虛擬實境業界普通認為是一個下一步普適型計算機平臺,帶來的是全新的交互方式,將完全改變人們的交流、娛樂和生活方式。

對於這個領域,也有各個行業機構也都做出了預測,高盛保守預估將達到23—29億美元,VR和AR都是虛擬實境技術演變的不同階段的產物,虛擬實境技術可能最終體現出真正的價值在於行業應用,尤其是增強現實的應用,目前先從消費端進行切入,隨著產品模式、形態的成熟,價格走低之後,必然會進一步像製造這種行業應用領域來演進。

虛擬實境領域大家看的都比較多了,包括遊戲、直播、醫療健康等等。虛擬實境和我們軟體相關的,把這個系統架構分解出來,這裡面包括了有一些交互的軟體,交互的這種系統,也包括軟體系統等等,關鍵的技術這裡面也都是軟體的一些息息相關的,像VR向的處理技術,包括渲染、交互圖形融合,識別、眼球跟蹤等等,都是一些重點的技術方向。

第三部分,我簡單的梳理一下十三五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走勢。我們十三五期間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包括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分解到電子信息產業是一個什麼樣的要求?創新方面是進一步的釋放創新的活力,增強體系創新能力,協調方面是推動這種融合可控、推動產業互動,推動綠色生態信息,推動資源共享,推動信息惠民,進一步深化全面開放。

這個創新也是政府工作報告,也是包括十三五報告裡面多次提到創新,是一個生命線,是一個最為核心的產業的之本。這個是創新,既包括技術產品的創新,像我們推出這種很多創新產品,像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虛擬實境,還有一些應用。也包括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現在信息技術正在和各個領域來融合,比如說信息技術和健康、養老的融合,我們也會開拓一個非常大的,我們可以叫智慧養老這樣一個大的領域,取得這個例子是一個烏鎮的網際網路醫院,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還有就是智能,智能硬體、智慧家具等等都是很好的代表。國家也出臺了網際網路+、人工智慧這樣一個指導意見,未來也會在智能硬體方面出臺相應的創新推動產業的一些推進計劃和方案,智能賦予產業新的內涵,和移動社交相結合提昇平臺入口的吸引力,和智能搜索帶來人機互動的革命,和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汽車、交通、城市的結合,一方面從生產端來說,我們提升、改造流程,更加精準化,也衍生到社會管理、民生服務領域,也帶來了整個智慧城市發展的一個升級。

第三個就是融合,信息技術融合在體現在幾個方面,一個是產業組織方面發揮的作用,像我們現在提到的分享經濟、平臺經濟,通過這種信息資源的一個租用、分享,形成眾包、眾創等產業形態。融合還體現在傳統行業的融合,最核心的就是在十三五期間,體現在智能製造、網際網路+,圍繞這兩個政策展開一系列的產業的活動。從去年以來,大數據、網際網路+相關政策不斷出臺,也是給未來產業發展指明了一個方向,規範了框架。

最後,我們說一下深化供給側改革,這個是我們國家也是最近領導人提出來的一個思路,從目前注重供給數量,向加快消費需求和培育消費需求相結合轉變。具體到整個產業的發展,包含以下幾個方面,一個是在基礎領域,包括硬體領域的集成電子、集成電路的發展,在雲計算、大數據的生態體系進行突破,第二個是培育一些新興的市場,從產品角度增加供給,包括未來發展一些新興的產品,像智能硬體、新型顯示、人工智慧、虛擬實境的應用。第二個是推動融合的應用,5G移動通信、車聯網、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慧健康養老等等領域,都是信息技術大有可為的應用的行業。第四個強化支撐能力,主要是信息技術在我們中國製造2025以及在互聯加起到一個頂層核心的支撐作用。

由於時間關係,我講的比較快,我的演講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DOIT »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趨勢、熱點及政策

相關焦點

  • 電子信息產業:「六廊」區域布局及發展趨勢
    為促進我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進一步實施,本文立足「六大經濟走廊」及其產業特徵,從電子信息產業發展規模、盈利水平等方面,對「六大經濟走廊」區域內的電子信息產業布局及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分析,並在電子信息製造業在實施「走出去」戰略的產業層面和企業層面提出了政策建議。
  • 電子信息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步伐
    在近日於上海舉辦的第90屆中國電子展上,集成電路、汽車電子、5G通信、物聯網等行業前沿技術與創新產品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專家表示,當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機遇與挑戰並存,隨著《中國製造2025》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大力驅動,行業正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呈現出諸多新的趨勢和變化。
  • 匯集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熱點 第94屆中國電子展盛大開幕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在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時,依舊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加快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行業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生產和投資增速在工業中保持領先,出口平穩增長,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支撐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第94屆中國電子展盛大開幕,圖為展會一角。
  • 四川電子信息產業(含信息安全)投資促進分析報告
    (二)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現狀  我國已成為一個電子產業大國,電子信息產業已成為重點支柱產業,當前,國內經濟轉型升級引領我國電子信息製造業結構調整加速,產業增長進入平穩低速區間,軟體業增長顯著快於電子信息製造業。
  • 2018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區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18年中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區行業現狀調研及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對我國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區行業現狀、發展變化、競爭格局等情況進行深入的調研分析,並對未來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區市場發展動向作了詳盡闡述,還根據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區行 業的發展軌跡對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區行業未來發展前景作了審慎的判斷,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園區產業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亮點。
  • 聚焦2019全國兩會 | 電子信息產業網
    全國政協委員、高鋒集團董事局主席吳傑莊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大數據產業發展過程中一定不能忽視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問題。吳傑莊認為,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已經成為我國經濟轉型發展中重要增長動力。
  • 中國工程院發布我國電子信息科技「十六大挑戰」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陳左寧院士表示,當前疫情正深刻改變全球政治經濟和社會發展格局,信息科技作為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行業,要走在前列,助力我國打造數字經濟和信息治理「升級版」,特別要以數字基建為契機,聚焦發布的關鍵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和挑戰,加強協同融合和統籌發展,推動我國信息科技更好發揮經濟社會發展中引擎與紐帶作用。
  •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研究熱點的統計分析及未來展望
    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政策研究熱點的統計分析及未來展望 2016年09月12日 14:18 來源:《重慶高教研究》 作者:張金鳳 祁佔勇 字號 內容摘要:以中國知網作為文獻數據來源,採用文獻計量學中的共詞分析
  • 2020年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產業向高質量發展...
    隨著政策層面進一步優化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環境,推動產業發展的新跨越,國內地理信息產業將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在社會生活需求方面,除手機地圖和汽車導航成為出行必備工具之外,基於位置的智能可穿戴設備市場也在快速增長,而隨著二三維一體化不動產登記電子證照的出現,地理信息技術與社會公眾將更加息息相關。 產業市場規模擴張速度下降 近年來,我國地理信息產業產值快速提升。
  • 第九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引領產業智變
    主題演講環節,益索普中國消費科技研究院院長周啟群以《2021年電子信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為題,深入淺出的探討了電子信息產業變革的必要性和方向。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站在了新起點,消費變革成為創新驅動的主動力之一。此外,隨著技術和市場變化,產業鏈供應鏈布局更多從生產導向轉向市場導向,強大國內市場成為國內外循環的紐帶,形成輪輻式、輻射型格局。
  •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智慧財產權高峰論壇在福田舉行
    4 月 10 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智慧財產權高峰論壇暨第 18 屆信息技術領域專利態勢發布會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會議由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深圳市知識產權局、福田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現場發布專利態勢報告,截止 2017 年 12 月 31 日,我國信息技術專利申請總量增長 10%,其中網際網路 +、電子商務、智能製造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興起推動信息技術領域專利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 電力電子技術領域中的研究熱點
    >電力電子技術領域主要方向、熱點進行報告、研討和交流。3 兆瓦級風力發電用變流器現狀及趨勢(1)國內外風力發電狀況目前全球風機裝機總容量比十年前增長了10 倍,我國累計裝機容量已超過德國躍居全球第二, 新增風電裝機容量躍居全球第一,成為全球風機生產十強之一。(2)風電變流器及產業概況風電變流器屬於風力發電機組大型核心部件之一, 也是目前風電製造行業國產化水平較低的部件之一。
  • 第九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新聞發布會在京舉行,引領產業「智」變
    主題演講環節,益索普中國消費科技研究院院長周啟群以《2021年電子信息行業發展趨勢分析》為題,深入淺出的探討了電子信息產業變革的必要性和方向。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站在了新起點,消費變革成為創新驅動的主動力之一。
  • 電子信息產業智慧財產權大課堂將在貴州舉行
    中國經濟網北京5月13日訊(記者艾芳)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深入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智慧財產權相關工作部署,提升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智慧財產權競爭力,由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和國家知識產權局保護協調司指導,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智慧財產權中心、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智慧財產權工作委員主辦
  • 2020年版中國電子信息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報告
    電子信息產業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權威管理部門--信息產業部在統計和分析時通常採用的詞。電子信息產業是研製和生產電子設備及各種電子元件、器件、儀器、儀表的工業,是軍民結合型工業。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主要分為兩大部份——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和軟體與集成服務業。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發布
    1月5日,中國工程院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部、中國信息與電子工程科技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發布「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餘少華指出,該報告要回答的關鍵問題包括:指出我國與國際相比,在技術、產業方面存在的優勢、劣勢及所處位置,特別是在關鍵或核心領域;判斷提出技術發展基本趨勢、亮點與熱點;分析產業情況及基本競爭格局;歸納技術、產業發展環境(政策、競爭格局、資源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有針對性地提出建議。
  • 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七大成就
    產業規模居國內工業行業首位、世界前列。   (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重點產品產量居世界前列   電子信息產業諸業並舉的良好格局已經形成,2007年電子信息產業收入中,軟體業佔10.4%,計算機行業佔31.1%,通信設備行業佔14.9%,家用視聽行業佔7.3%,電子器件行業佔10.1%,電子元件行業佔16.9%。
  • 中國電子信息工程科技發展十四大趨勢(2021)
    集成電路 過去五十年集成電路產業遵循摩爾定律持續高速發展,現階段電晶體微小型化的平面布局逼近物理與工藝極限,產業技術演進趨勢放緩或變軌。三維電晶體結構技術發展,晶元級集成技術誕生,系統構造和新材料新工藝技術進步,以及光電技術的迅猛發展,將持續推動信息基礎設施創新和物理形態的變革。 7.
  • 第八屆中國電子信息博覽會在深開幕
    他表示,深圳始終高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這面旗幟,把電子信息產業作為重要支柱產業來抓,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智能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5G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打造一流智慧城市,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當前,深圳迎來了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重大歷史機遇,電子信息產業發展也迎來了更加廣闊的空間。
  •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河南省電子信息產業轉型升級行動...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信息產品消費市場和製造基地,同時電子信息產業也成為我國實施創新驅動戰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力量。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製造業與網際網路融合等一系列國家重大戰略深入實施,標誌著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進入由大變強、由跟隨並跑向並跑領跑轉變的重要戰略節點。  (二)發展現狀與問題。  1.取得的主要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