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三國時期的一些諸侯來說,不好的出身往往會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比如,宦官家庭的出身就讓曹操很苦惱。那麼,因為出身而廣受爭議的只有他一個嗎?並不是,他的對手劉備對此也深有體會。有人對他皇叔的身份深信不疑,也有人懷疑他給自己偽造了一個宗室的身份。那麼,這位劉皇叔到底擁有一個怎樣的出身?
電視劇《三國》中的劉備 (于和偉 飾)
真假成迷 宗室身份存疑點
有人認為,出於在亂世中樹立名聲、便於社交、維護集團勢力合法性等各個方面的考慮,劉備故意偽造了一個宗室的身份,因為《三國志·先主傳》雖然交待了劉備的家族背景,但用於描述這個問題的史料卻不夠細緻。那麼,相關的描述有貓膩嗎?
看起來是有。
《先主傳》中是這樣說的:「先主姓劉,諱備,字玄德,涿郡涿縣人,漢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子貞,元狩六年封涿縣陸城亭侯。坐酎金失侯,因家焉。先主祖雄,父弘,世仕州郡。雄舉孝廉,官至東郡範令。先主少孤,與母販履織席為業。」這段話的大意是: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劉勝的兒子劉貞在公元前117年被封為涿縣陸城亭侯,公元前112年因為向朝廷進獻的助祭酎金(漢代時,諸侯獻給朝廷供祭祀之用的貢金)不合格,被皇帝免去爵位並撤除了封國,成了一個除了宗室背景啥也沒有的人,開始在涿縣安家過日子。劉備的祖父劉雄、父親劉弘也還算有出息,舉孝廉出身的劉雄一直做到過東郡範縣縣令,劉弘在幽州也做過小官。不過,可惜劉弘去世的早,劉備自幼便成了一個孤兒,和母親靠販草鞋織蘆席維持生計。
三國時期擁有宗室身份的人還有很多,這些人的成長軌跡似乎更符合「邏輯」——30歲的時候,劉表因為積極參加太學生運動被稱為「八俊」之一,成了名滿天下的大名士;劉璋的年齡雖然難以考證,不過,他在父親劉焉病逝後繼承了益州牧的位子;都知道劉虞長期擔任幽州牧,卻很少有人注意,董卓專權時曾經授予他大司馬的職務,後來又被拜為太傅。那麼,劉備在30歲的時候忙什麼呢?公元191年,三十而立的劉備還在跟著青州刺史田楷打袁紹,拼死拼活立下很多戰功後,才被提拔為平原縣的縣令。以「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開頭,以普通的小吏劉弘收尾,前後對比如此強烈,加上「與母販履織席為業」這句顯示家庭貧困的話,不正好說明了劉備有偽造身份的嫌疑嗎?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雖然《三國演義》和清朝劉墉撰修的《劉氏集注重修族譜》中指出,劉備的曾祖父是劉惠,但我們不能拿小說和家譜當史書用。當然,也正是因為史料方面的不完善,讓劉備的身份顯得非常可疑。那麼,「證據鏈條」不完善,就能證明劉備的宗室身份造假了嗎?
管理嚴格 冒充宗室難度大
一些朋友可能會認為,古代的戶口管理不如現在嚴謹,更沒有各種電腦高科技技術當安全保障,自己隨便捏造個身份出去招搖撞騙,豈不是很容易?
看起來似乎是這個理,可筆者需要指出的,從科學的層面來說,雖然古代在戶籍管理工作上比較落後,可劉備要想給自己搞一個宗室的身份出去創業,存在極大的操作難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主要由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其一,宗正府的存在。從秦朝到東晉的這段時間,有一個宗正的官職,工作內容就是管理皇帝親族或外戚勳貴等群體有關尤其是戶口的事務,而且每年都要及時更新家譜。等家譜更新完後,皇帝也就有了對這些宗室成員加官進爵的最重要依據。劉弘和劉雄為什麼能被舉孝廉,還當上了官員?就是因為這爺倆在宗室的家譜上。從另外一個側面,我們也能看出劉備擁有宗室身份的真實性,那就是三國時期眾多諸侯的態度。不難發現,無論是喜歡還是不喜歡劉備,幾乎所有人都沒對劉備的身份有過懷疑,且不說劉表和劉璋這樣的宗室非常認可,哪怕是曹操都沒在這件事上攻擊過劉備。此外,除了《三國志》指出劉備是宗室身份之外,《典略》、《資治通鑑》等史料對此也保持高度認可,假如劉備的身份稍微存在一點兒問題,早就有史學家站出來否認了。
其二,宗族認可。劉備家庭貧困不假,可他在成長過程中不僅沒有受到限制,還得到了來自家族的支持,比如他之所以能夠和公孫瓚一起拜師學習,就是因為家族的資助。對於講究「血統」的古人來說,如果劉備家庭和當地劉氏宗室沒有關係,他在東漢末年幾乎沒有任何的出頭之日,甚至連假冒宗室身份的機會都得不到。
其實,劉備家境不好完全可以理解,因為這是嫡傳制度決定的。我們都知道,在中國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時期,婚姻制度多是以一夫一妻多妾制(此處「妻」特指正妻)的形式存在。一般來說,嫡長子(妻生子)或由君主指定的接班人,會繼承君主幾乎全部的權力和財產,嫡次子和庶子(妾生子)們一般只能得到極少一部分的權力和財產。同時,這些嫡次子和庶子們在選擇權力和財產分配時,也會採取同樣的處理方法。劉勝有多少個子女?根據《漢書》裡的記載,這個極其迷戀酒色的荒唐王爺,光是兒子就有120多個,如此一來我們就能明白,對於劉備所在的一支血脈來說,他爺爺劉雄在二三百年後還能夠當上縣令,那已經是非常勵志的故事了。所以,史料中記載劉備的家境貧困,和他是不是宗室身份之間沒有關係。
並非皇叔 獻帝輩分疑更高
關於劉備出身的問題,還有一個受關注的焦點就是「皇叔」這個稱號,稍微看過幾眼《三國演義》的朋友都知道,劉備被曹操帶到許都後,就經常以「皇叔」的身份出現在世人面前,「劉皇叔」這個名號的影響力甚至不亞於劉備的本名。此外,筆者在撰寫本欄目稿件的時候,也多次使用到這個特殊名號,那麼,劉備真的是皇叔嗎?
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曹阿瞞許田打圍 董國舅內閣受詔》裡,有這樣一段描述——帝宣上殿,問曰:「卿祖何人?」玄德奏曰:「臣乃中山靖王之後,孝景皇帝閣下玄孫,劉雄之孫,劉弘之子也。」帝教取宗族世譜檢看,令宗正卿宣讀曰:「孝景皇帝生十四子。第七子乃中山靖王劉勝。勝生陸城亭侯劉貞。貞生沛侯劉昂。昂生漳侯劉祿。祿生沂水侯劉戀。戀生欽陽侯劉英。英生安國侯劉建。建生廣陵侯劉哀。哀生膠水侯劉憲。憲生祖邑侯劉舒。舒生祁陽侯劉誼。誼生原澤侯劉必。必生潁川侯劉達。達生豐靈侯劉不疑。不疑生濟川侯劉惠。惠生東郡範令劉雄。雄生劉弘。弘不仕。劉備乃劉弘之子也。」帝排世譜,則玄德乃帝之叔也。帝大喜,請入偏殿敘叔侄之禮。
《三國演義》裡說劉備是皇叔,可在《三國志》等史料中對此沒有任何描述。此外,還有一個非常「不利」的證據顯示,劉備的輩分不僅沒有劉協高,反而還矮了好幾輩: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劉備是漢景帝劉啟的18世孫,劉協應該為劉啟的19世孫,可現有的族譜史料卻顯示,劉協是劉啟的第13世孫。如此一來,劉備還是劉協的皇叔嗎?再者,除了《三國演義》對劉備一族譜系描述的足夠詳細之外,我們再也找不到任何能證明劉備比劉協高一個輩分的記載。
《三國演義》畢竟是文學作品而不是史料,我們當不得真。既然證據不足,為什麼羅貫中還要給劉備安一個「皇叔」的身份呢?
只是為了文學創作考慮而已。
大家都知道,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是以蜀漢為正統,而為了讓作品的這個創作目的更嚴謹,羅貫中必須得完善整個「證據鏈」,那麼,如何才能完善呢?安排一個劉協當場認叔叔的戲份就非常重要,因為劉協和劉備兩者之間一旦建立起叔侄關係,劉備集團的一切行動就不再代表劉備本人而是整個漢室。
宋延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