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軟硬兼舉」構築全新發展格局

2020-12-17 新華社

新華社深圳8月26日電題:深圳「軟硬兼舉」構築全新發展格局

新華社記者趙瑞希、王曉丹

廣深港高鐵即將通車,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深圳經濟特區迎來38歲生日,也迎來「軟硬兼舉」的全新發展格局。

「審批不見面,辦事零跑腿。」在今年6月底推出首批100項「不見面審批」事項後,深圳市近日正式發布第二批200項「不見面審批」事項,實現方式主要包括「全流程網辦」「網上申報,證照快遞送達」「自助終端立等可取」三類。

「不見面審批」改革推出以來效果明顯,其中用人單位辦理接收普通高校應屆畢業生(即「人才秒批」事項)共計52247筆,為深圳市引進人才發揮服務保障作用。

這是深圳加大「軟體環境」建設力度的一個具體例子。今年初,深圳市印發《關於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的若干措施》,推出20項改革措施126個政策點,努力打造服務效率高、管理規範、市場具活力、綜合成本佳的營商環境。與此同時,深圳實施「最嚴格」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加快制定《智慧財產權保護條例》,高水平地打造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城市。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圳正在全力推進『軟體革命』,通過加快行政審批制度『再改革』等措施營造穩定、公平、透明的國際化法治環境。」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思康說。

深圳也正在構築「新硬體」。

深圳前海,寬3米、高3.2米,寬敞通暢的地下綜合管廊;地下多達6層,涵蓋商業、軌道交通、城際鐵路、停車場功能的交通樞紐;寬敞的區域主幹道;每棟不重樣的矮層建築群;集中成片的高樓大廈……從填海而成的一片灘涂起步,這個地方通過8年地上地下複合開發,建設呈現加速之勢,基礎設施條件大幅改善,高低錯落的城市天際線已初步顯現。

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建設同樣如火如荼。按照戰略構想,這裡不僅是高端企業、高端項目、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國際交往、文化交流的新窗口,將成為引領深圳城市發展的強勁增長極。

深圳宣布:對內以建設重點區域為支撐做強「都市核」,高標準規劃建設17個重點區域,把深圳打造成一座多中心、多引擎的大都市;對外在延續東進戰略的基礎上提出「西協、南聯、北拓、中優」,以打通戰略通道為重點強化對外輻射,努力成為連結國內外、陸海空一體發展的有全球影響力的樞紐城市。

與此同時,深圳還將繼續致力於實施創新「十大行動計劃」,啟動大科學裝置群建設,積極參與國際科學計劃和大科學工程,高標準規劃布局一批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研平臺,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攜手周邊共建世界級科技創新中心。

「深圳正在構築的,不僅是『城市基礎硬體』,也是『科學基礎硬體』。」吳思康說。

「創新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說,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和「功成必須有我」的擔當,奮力搶佔科技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制高點。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正式成立。

38載不懈奮鬥,深圳繪就一張新藍圖,進一步釐清了作為經濟特區的新使命:不是當單項冠軍,而是要多領域全方位地走在前列;不能滿足於某一階段領先,而是要全過程領跑;不僅要走在全國最前列,更要為中國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作出更大貢獻。(完)

相關焦點

  • 上海構築新發展格局的三個關鍵路徑
    在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背景下,上海如何布局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和更為安全的發展戰略,對於促進上海經濟的持續發展和推進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 日照:拼格局,打開發展全新境界
    今年以來,日照堅定不移唱響「創新、落實」工作主旋律,聚焦聚力「雙招雙引」和項目建設,瞄準「四新」經濟,持續強化「以項目論能力、以項目論水平、以項目論作風、以項目論英雄」的導向,推動「拼格局、拼平臺、拼創新、拼環境」再上層樓,以項目建設的高質量,引領、賦能發展的高質量,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加速度」,彰顯「好質量」。本報自今日起推出「我市聚焦項目建設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報導」,敬請關注。
  • 構築「中國雲」全新生態 華雲數據價值與使命升級
    不難看出,本次峰會的召開,以及安徽省信創產業聯盟揭牌和安徽信息技術應用創新適配中心雲計算實驗室的成立,背後也反映出兩個方面的全新的趨勢:一方面,這體現了安徽正以全省的熱情,支持和推動信創工作在當地的發展,更印證了安徽地方政府的前瞻性和遠見性,可以預期這些全新的探索與創新,無疑會對加快安徽培育壯大數字經濟步伐起到更大的助推作用
  • 構築"中國雲"全新生態 華雲數據價值與使命升級
    早在2018年,安徽省就發布了《支持數字經濟發展若干政策》的文件,明確提出加快建設「數字江淮」,著力打造「數字經濟、數字政府、數字社會」三位一體的數據引領型發展模式。 不僅如此,隨著安徽省《「皖企登雲」行動計劃(2018-2020年)》出臺,當地汽車、家電、製造等重點行業的龍頭企業也陸續開啟了加速上雲的進程,以提高自身的數位化水平和全新的競爭力。
  • 淄川區:構築「全員環保」格局,為高質量發展植入「淨化器」
    為此,全區人民必須行動起來,積極構築「全員環保」工作格局,從持續改善環境質量出發,同心同德、同向同力,堅決打贏環境質量改善攻堅戰。「今天是6月5號,是全球第49個世界環境日,作為一名環保志願者,我倡導全員參與到環保活動中來,節約每一度電,每一滴水,不亂扔垃圾,把垃圾合理分類。」淄川區環保志願者協會張達說道。
  • 青島「三灣三城」布局顯現,構築海灣型城市格局!
    &nbsp&nbsp&nbsp&nbsp2017年,對青島這座有著百年歷史的新興城市而言,註定要在今後的發展軌跡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在3月召開的青島市第十二次黨代會上,在確定城市未來走向和發展目標時,「三灣三城」的提法首次在世人面前全新亮相,即構築「中心灣區、西部灣區、東部灣區」海灣型城市新格局。
  • 大漢口和深圳的格局很像,武漢郊區是否也能借鑑深圳發展模式呢
    先看一幅深圳地圖:有沒發現,深圳和大漢口的格局非常相像。主城區的話,南山區相當於礄口,福田和羅湖則是江漢區,鹽田區就是江岸了。深圳寶安&武漢東西湖:相似指數★★★★★,評分98分。能給5星,是因為寶安和東西湖太像了,寶安沿著107國道發展,東西湖也同樣沿著107分布。從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來說,深圳關外寶安區相對較為發達,武漢的郊區中,經濟方面東西湖也是老大。
  • 青島升級發展目標,構築海灣型城市格局 三灣三城布局城市空間新戰略
    綜觀國際上發達國家的一些知名大城市,都擁有灣區的地理優勢,譬如美國的紐約舊金山、日本的東京、澳大利亞的墨爾本,這些城市擁灣發展的路徑為青島構築海灣型城市新格局樹立了樣板。再看青島確立的三大灣區的位置,都位於城市發展的核心區域。未來,「灣區經濟」必然成為青島重要的濱海經濟形態。
  • 凌尚領銜發起全新產品攻勢 廣汽豐田構築年銷百萬級體系
    經過百年發展,全球汽車產業邁入了由「新四化」引領的全新階段,特別是疫情的影響,正在加速重塑汽車產業格局。有人高開低走,黯然離場;有人艱難掙扎,徘徊在淘汰邊緣;當然也有人沉穩如斯,甚至百尺竿頭更進一步。而延續了高質量、高端化銷售態勢的廣汽豐田正是後者。1-11月,廣汽豐田累計銷量突破69萬輛,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1%。
  • 新發展階段 新發展理念 新發展格局
    簡而言之,規劃《建議》的核心要義體現在三個「新」上,就是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十四五」時期,中國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構建新發展格局,值得期待。進入新發展階段是歷史大跨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進入新發展階段,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的大跨越。」
  • 深圳梅林首個大型綜合購物中心卓悅匯面世
    攜手國際頂尖團隊,構築都市生活新美學  中國購物中心產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先生也在會上做出發言,充分肯定了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代表城市,其經濟的高度發展、視野的高速拓展和商業的高度繁榮,表達了對卓悅匯項目的關注、期待和祝福。
  • 從漢國中心看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
    習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五次會議發表的重要講話中指出「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和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推動三地經濟運行的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 泉州市洛江檢察院構築未成年人保護大格局
    檢護蓓蕾沐暖陽——泉州市洛江檢察院構築未成年人保護大格局□本網記者 肖贛 通訊員 李萍萍 賴雪瓊近年來,泉州市洛江區檢察院主動把握辦案規律,把標本兼治貫穿於未檢工作全過程構築校園安全「防火牆」日前,洛江區教育局向洛江區檢察院提交申請,對洛江區3名新入職教師進行教育行業從業人員入職查詢。洛江區檢察院未檢部門在告知查詢結果後,學校和家長紛紛表示,他們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更有信心了。
  • 劉多:我國工業網際網路發展存在四大難點,可從五方面務入手構築新優勢
    ,應從五方面務實推進,構築我國在新變革中的新優勢。「應正視問題,找準工業網際網路發展面臨的痛點和難點。」劉多表示,目前工業網際網路存在四大難點。一是產業支撐能力仍有不足。三是發展不均衡問題普遍存在。區域發展不平衡,東強西弱、海強邊弱,南北分化,懂不地區解決方案供應商佔比近八成;不同規模企業發展不均衡,應用企業大中小企業佔比分別為48.8%、42.5%和8.8%;不同行業間也存在一定的發展不平衡,流程行業由於離散行業,離散行業呈現兩頭分化。四是資源要素保障能力不強。
  • 中安建培:優化在線教育學習體驗,拓寬職業發展全新格局
    作為提升個人職業能力的重要途徑、企業人才培養的重要助力,在線職業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職業教育行業的發展。最新數據顯示,在線職業教育的市場份額在2019年已達806.4億元,2025年可達2697億元。職業教育是用人需求與社會人力資源之間的橋梁,必須能真正滿足人們技能提高、就業發展的需求,讓學員學有所用,才能更好地促進職業教育的良性循環。
  • 哈爾濱春季「室內遊」火熱 構築四季皆宜旅遊格局
    記者於31日調查哈爾濱春季旅遊市場獲悉,鳥語林、極地館、滑雪場、海洋王國、卡丁車館等室內遊樂場一片火熱,四季皆宜的全新旅遊格局正在拓展。哈爾濱凱德廣場室內鳥語林。中國只有一座城市叫「冰城」,這就是哈爾濱。每逢冬季,世界各地遊客紛至沓來,玩冰賞雪的旅遊旺季在此發揮到極致。
  • 解讀《建議》:關鍵詞(一)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2020年末,成都審議通過《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成都市「十四五」規劃要點相繼明確。站在2021年全新的起點,將遵循站位新發展階段、踐行新發展理念、服務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邏輯,奮楫揚帆開新局。
  • 麥當勞全新概念餐廳登陸深圳 :一次目標在未來的全新嘗試
    1990 年,中國第一家麥當勞餐廳在深圳光華路開業。經過 26 年時間,麥當勞成為國人最喜歡的飲食連鎖店之一。在這 26 年時間裡,麥當勞也不斷尋找著合適的發展路線,從 2013 年開始,麥當勞已經開展「未來 1.0」的工作,在硬體設施上進行數位化嘗試,包括:Wi-Fi、行動支付。到「未來 2.0」,麥當勞開始進行硬體和軟體的結合、餐廳與顧客的雙向互動。
  • 雙循環發展格局下 如何破題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
    本次論壇主題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推動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來自省政府、高校、研究院、社科院的專家學者歡聚一堂,從多個角度暢談「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如何推動江蘇「十四五」發展和未來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高質量發展。論壇現場江蘇省人民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沈和認為,新江蘇推進「兩爭一前列」恰逢其時且條件已具備。
  • 探訪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構築全新文化策源地
    探訪上海首家蔦屋書店,構築全新文化策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