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人為什麼哭著來,哭著離開?這樣解釋你就明白了

2020-12-18 尚思修善學佛

嬰兒出胎即哭,可見人生憂苦與生俱來;此一聲之哭,即表示其當時所感最為痛苦,且似自知後此之苦方接踵而來,這就是佛法所說的「生苦」。

童年時代種種生活皆不能完全自主,故一般童子之心理,多以為迨我成年便覺快樂。乃至成年,則由壯而老,遂又感受種種痛苦,如六根漸壞,身體衰弱不能享受人生圓滿之幸福,此為佛之所說「老苦」。

若壯年時四大輕安,環境順適,似足稱為樂矣,乃忽然疾病發生,身體上感受種種痛苦。而與老年、童年時無異,此為「病苦」。

離苦得樂,唯有佛法

人有生必有死,此死之一關為人人所不願到,而又為人人所不能免。乃至大命將頃,莫可奈何!最後一棺附身,萬事皆已!面對此死魔終無術逃避,流下最後兩行淚,苦著離開,這是「死苦」。

生老病死四苦固為人人所同具而不能免,此外則恩愛者欲求其常聚,乃事實上的結果往往而有生離死別等事發生,演為「愛別離苦」。

又,人所愛護之物而終久不能保持存在,當其損壞亡失之時,則對於所愛之物亦感受一種愛別離苦。恩愛之反面為怨憎。我們對於所怨憎之人,或厭棄之處所之事,常不欲其聚會;乃事實往往不然,如冤家聚頭,仇人見面一樣,此為「怨憎會苦」。

人生之苦,只能佛法解決

人生在世因欲維持其生命,及發展其種種樂欲,故有衣食住、名譽、光榮、威勢、權利等要求,人人如是向前馳求,不能無衝突限制,所以往往求而不得;此求而不得之情事,亦能使我們感受苦惱,是為「求不得苦」。

求不得之反面尚有所謂捨不得苦者,如人因饑寒而求衣食,倘若有人知求食之苦由於飢餓,而欲將此飢餓舍卻而卒不可舍,推而至於生老病死等皆欲舍而不得,是為「捨不得苦」。

戒、定、慧三德對治三毒

總而言之,我們眾生既落於行氣之中,就落在了八種痛苦之中,通過這八種痛苦我們知道,人的一生無時不沉淪於苦海之中,要想出離解脫各種苦惱,必須藉助於佛法。

通過純正的佛法,就能夠得到出離苦海永得安樂的方法。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人生之苦並不是天造地設而成,也不是自然化生,不是不能夠脫離的,這些痛苦都是因緣聚合而成的結果。要想免除這些苦果,須依佛法上所說苦果的因緣,從因緣上入手,不再作此感受苦果的因緣,就能夠免除痛苦了。

萬法心生,一切唯心造

我們修行人都知道萬法心生,萬法也不會離開因果律,所以說我們一心行善造善因則可不感惡果。我們的種種苦痛乃由自心所造成,非從外來;因此仍然可由自心改造而出脫。

我們的靈明之心因為沒有覺悟因此生起貪嗔痴等,也由此迷惑而起種種行業,行業既起自然感受苦果,要想免除痛苦,須先將此一心上所產生的根本無明及三毒煩惱磨治盡淨,方能斷禍止業則苦惱消除。

清淨心,能解決苦惱

貪、嗔、痴三毒,不但能使我們的人生經常發生現行的惑業,倘若不磨治乾淨,我們的色身就是死滅之後心中的三毒仍然能起惑造業而成為產生苦果的原因。

三毒既為眾苦之因,欲消除八苦必須斷掉三毒。用什麼方法來對治三毒,斷除三毒呢?

佛法一大藏教,法門無量皆為演說戒、定、慧三德以治除貪、嗔、痴三毒;即戒以治貪,定以治嗔,慧以治痴。戒定慧之理,是我們學佛修行的一個過程,是在踐行菩薩道六度萬行之中積累起來的。

法門無量誓願學

如果想更快、更好地對治貪嗔痴,佛有方便法門,即「念佛法門」,以念阿彌陀佛名號為萬法,念念相續,勤修精進,信願往生極樂世界,此念佛之念頭即是戒、定、慧,即能治除貪、嗔、痴,若念到一心不亂乘願往生之時,即是真正永久越出苦海之時也。

知道了這個道理就要對照我們的痛苦,人生從開始到結束無不在苦中,就是胎兒在腹中也是受苦的,佛教稱為「胎獄」,因此說胎兒一出生就哭著來。而人臨命終時也有牽掛,掛東掛西戀戀不捨,因此在親人的痛哭中離開人世。

佛法把一切都說得那麼透徹,又教給我們解脫生死,脫離苦惱的方法,讓我們在無知中得到智慧,就要「對症下藥」,解除苦惱。早證菩提。這也是人生的唯一解脫之法!所以我們不要再繼續愚痴迷惑了,不然六道輪迴永無出頭之日啊!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嬰兒都是哭著出來的?「人生而受苦」,科學解釋引人深思
    導讀:為什麼嬰兒都是哭著出來的?「人生而受苦」,科學解釋引人深思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為什麼嬰兒都是哭著出來的?「人生而受苦」,科學解釋引人深思!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嬰兒一出生就哭,是知道自己來「受苦」了嗎?科學解釋令人感慨
    為什麼嬰兒剛出生的時候會哭而不是笑呢?對於這個事情所有人都是司空見慣的,如果非要刨根問底的話,似乎就有一些深奧了。案例分析 之前你小姨生孩子的時候,孩子剛落地產房裡就傳出來孩子的哭聲,沒想到這個時候外婆卻在一旁說,小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他知道自己是來受苦的,所以他是哭著降臨到這個世界的。
  • 你的貓為什麼哭,你知道嗎?
    你的貓哭的原因比你想像的要多得多。愛哭的貓是新養貓人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也是貓被遺棄到收容所的最常見原因之一。知道你的貓為什麼哭是理解他們獨特個性的重要一步,這樣你就可以給他們提供他們需要的照顧。和人類一樣,貓哭的原因多種多樣,有的好,有的壞。這就是為什麼當你的貓哭的時候,準確地識別它在尋找什麼是非常重要的。大多數貓主人都習慣了貓在尋求關注時發出的「喵喵」和「喵喵」的叫聲。然而,當這些叫聲以「嚎叫」的形式變得越來越大、越來越長時,這可能表明你的貓在尋找別的東西。
  • 媽媽一離開寶寶就哭鬧,哭就對了,不哭問題可能更大
    文/銀花 (文章原創,歡迎轉發)「媽媽,你別走,你別走,哇哇......」一直在家照顧寶寶的小檸最近上班了,這幾天,只要一到她出門的時間,準能聽到她家寶寶哇哇的哭聲。下班碰到小檸,小檸發愁地說:「寶寶一周半了,爺爺奶奶願意幫忙,自己就上班了,可這幾天只要自己一離開,孩子都要哭一場。
  • 為什麼媽媽一離開,寶寶就哭?其實這個原因在作怪,答案很暖心
    甚至有了「可怕的兩歲」這一說法,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實不然!1為什麼孩子不讓你離開?像上邊這種情況,很多媽媽也很苦惱,家裡明明還有人照顧,孩子怎麼就不肯放自己離開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寶寶安全感缺失了。
  • 以利沙,你為什麼哭?
    過去他是「倒水」,現在他是「打水」。過去,他是學生,現在他成了老師。以利沙可以為主的事工獨當一面了!以利沙共服侍主多久呢?通過他所經歷過的以色列幾個朝代就可以推算出來:他經歷了以色列王約蘭、耶戶、約哈斯、約阿施四代君王,前後共60年。他服侍了主60年!
  • 育兒心理:孩子哭了,為什麼你不要對孩子說「別哭」?
    不哭,你要什麼都給你」,「你不哭的話,我等會就給你吃一百個冰淇淋」;恐嚇:「你再哭,大灰狼會把你吃掉」,「你還哭?我把你扔路邊了」……為什麼很多父母受不了孩子哭鬧?為什麼會這樣?從我們大腦的潛意識來說,「哭」意味著「危險」,是一種警示信號。這種警示,在猛獸出沒的原始社會很有效,幫助父母聽到孩子的哭叫時,血壓升高,驅使自己迅速趕到孩子身邊,把孩子從猛獸的爪牙下救出來。所以說,當父母聽到孩子的哭叫時的負面情緒,能加速大人採取行動。
  • 兒子,你為什麼哭?
    後來學了人類圖,我曾經很認真、仔細地研讀過他的人類圖,並且據此來和他溝通交流,一度效果很好,我們的關係得到很大的改善。但是,「知行合一」 並不容易,有時候我就會忘記他的某些本性,然後用自己的標準來要求他。昨天帶他從惠州回來的路上,一下車他就開始哭,「怎麼了?你為什麼哭?」 「哭有什麼用?你得告訴我你要什麼,我才知道怎麼辦。」
  • 為什麼嬰兒一出生就哭?不哭也要打哭?看完再也不心疼娃了…
    有人說是因為剪臍帶痛的,也有人說是離開母親的身體來到陌生的空氣環境而感到緊張、害怕才哭的……然而,就算是嬰兒出生時沒哭,接生的護士也會想方設法地讓他哭。這是為什麼?好好的為啥非要寶寶哭呢?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索新生兒「啼哭」的秘密吧!
  • 今天四歲的妹妹哭了,我問她為什麼哭,她抽抽噎噎著說……
    今天送客人出門,客氣地說:「您慢走!」兒子在一旁聽到了,天真地說:「爸爸,為什麼你送人出門的時候都說您慢走,而媽媽每次送那個人出門的時候都說你快走? 今天四歲的妹妹哭了,我問她為什麼哭,她抽抽噎噎著說:「為什麼非得近親結婚啊?」我奇怪:「近親結婚?什麼啊?」
  • 寶貝不滿足就哭,你除了妥協,還能這樣做
    「寶貝哭的時候,家長不能低頭,這點很重要。必須讓寶貝知道,誰說了算。」法國心理療法醫生迪迪埃·皮樂強調:「寶貝為了得到某種東西而哭是很初級的反應。聽之任之,答應寶貝的過分要求,會讓寶貝覺得他是主宰。」妥協?不是好辦法!試圖抵制哭聲的家長們常常很快就繳械投降了,或是因為周圍人的影響(目睹此番景象的陌生人),或是被寶貝打敗了(因為他哭個不停)。
  • 為什麼嬰兒一出生就哭?不哭也要打哭?看完再也不心疼娃了……
    有人說是因為剪臍帶痛的,也有人說是離開母親的身體來到陌生的空氣環境而感到緊張、害怕才哭的……然而,就算是嬰兒出生時沒哭,接生的護士也會想方設法地讓他哭。這是為什麼?好好的為啥非要寶寶哭呢?接下來,我們就來探索新生兒「啼哭」的秘密吧!原來,新生兒哇哇大哭只是他們學習呼吸的第一步。
  • 哭趙忠祥?哭自己?趙忠祥告別儀式群星雲集,5年內難說無人離開
    1月16日,趙忠祥老師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78歲。閉上雙眼,妻兒從此成為路人,曾經的浮華榮耀亦成過眼雲煙;億萬基業只能留給別人,一分一毫也帶不走。說真話,倪萍對趙忠祥的去世還是很難過的,為什麼?幾十年的搭檔了!人總有一死。中國男人人均壽命在74歲,那麼咱們來看一下所謂的明星:倪萍:倪萍今年61歲了,但是她身體一直不好。人的生命短暫,自己的老搭檔去世了,作為最要好的朋友之一倪萍能夠再活幾年?
  • 從你的哭不哭、發不發脾氣,就能證明你有沒有持戒(宣化上人)
    所謂控制情感就是持戒律──你若持戒律,就不會哭;不持戒律的人,就會常常哭。因為持戒律的人,對每一樣事,都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哭也是我們身上的一種惡,就像土匪的武器能殺人,是最不吉祥的表現。如果你持戒,就不會常常哭。
  • 你忍住不哭的樣子,真讓人心疼
    哭是什麼?或許很多人和我之前一樣,一時竟被這個貌似簡單的問題難住了。回想小時候:我疼、我怕、我不喜歡、我不想離開你、我想你、我討厭你、我累了、我做不到……類似這些情緒語言,都會伴隨哭和眼淚來表達。可後來,我們被要求做個堅強勇敢的人,不哭不鬧不說話,慢慢地,我們長大了,開始用內心的隱忍和標準的職業微笑來壓抑和克制。
  • 第一天上幼兒園不哭,這樣的孩子有什麼特質?幼師告訴你
    其實也有一小部分孩子是不會哭的,因為他們有著很不一樣的地方,那麼這些會對孩子有著什麼樣的影響呢?就有一位資深的幼兒園老師對此有了不一樣的解讀,其實我們一直說的是三歲看大,也適合有道理的,就可以從幼兒園孩子身上看出他們以後的經歷。因為孩子總不能一直陪在家長身邊,總是要離開他們的,需要變得更加獨立才可以。
  • 想哭就哭吧,沒人會笑你的
    你不懂為什麼當初說愛你的人會說你們不合適。你不懂為什麼你生氣一整晚而對方卻依然能睡得著。你不懂明明是對方出軌卻還來說你無理取鬧,不明事理。愛情裡或許有很多這樣的結局吧02.朋友去問她:「難過可以大哭一場,發洩出來就好了,我肩膀借給你。」她說:「哭又不能解決問題,沒啥可哭的。」是呀,哭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哭最多只能發洩情緒。可是,沒有人哭是為了解決問題。
  • 孩子用哭來要挾你,你也可以這樣來對付他,但要先問3個問題
    當然,也有家長表示: 如果是我兒子,應該會來一個雙人打滾,看誰滾得過誰……哭笑臉 為什麼現在才來聊這個「老新聞」呢? 於是,寶寶就學會了用哭來呼喊父母、用哭來尋求關注的手段。 可能你會說,但是犯渾的往往是2、3歲及以上的大孩子了呀!他們有啥不能說非要哭呢? 但是想想看,當我們沉迷於聊天、追劇、玩手機,或者因為工作、家務應接不暇的時候,如果寶寶奶聲奶氣地小聲說:媽媽,想玩球。
  • 誰說摔疼了不哭就是勇敢?我偏讓孩子大聲哭!出!來
    突然醒悟過來,其實每個人對痛的感知是不一樣。我覺得把膝蓋摔紅一點,皮都沒磕破怎麼會有痛呢?但是對於他來說,這就是很痛了。我站在自己的角度來定義別人的感受,這顯然很不合理。如果按照我們教育孩子的方式,應該這樣和朋友說:"別哭了,離婚也不是什麼大事嘛!","你不是男子漢嗎?男子漢怎麼能隨便哭呢?""被解聘了不要緊,你這麼大人了,還這麼懦弱?"我想,如果哪個朋友是這樣安慰人的話,可能會扭頭就走吧。倘若對方跟你還有點小過節,那就有故意譏諷的嫌疑了。
  • 推薦三本虐心的現代言情小說,風呼嘯著,雪影中離開的姑娘哭了
    這些作品中往往存在著人的眼睛不能看到的現實幻覺。此外,它們可能包括情感、社會、文化和政治主題要素作為視覺錯覺的擴展,與照相寫實主義還是有著很大區別的。」「哦,我明白了。就是說超級寫實主義的繪畫作品不僅有著比照片更高的精密度,而且還可以通過細節表達創作者的情感,是這樣嗎?」蘇桃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