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蘭媽談育兒
孩子為什麼總是穿不住襪子?相信對於這個問題所有爸爸媽媽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孩子穿襪子的功夫永遠也趕不上脫襪子功夫。實際上,幾乎所有的寶寶都是如此,他們從開始學會蹬腳的時候就不知覺下意識去脫襪子,當第一次嘗到脫襪子的輕鬆感後,孩子對脫襪子的興趣就一發不可收拾了,出門不願意穿襪子、回家秒脫襪子、光著腳在家裡面噔噔走路……
脫襪子並非孩子迫不及待,連家長也是如此
每一次帶孩子外出活動的時候,我都堅持讓孩子穿襪子,一方面是冬季保暖、一方面是穿襪子防磨腳,另一方面是希望孩子養成穿襪子的良好習慣,但是我發現每一次給孩子出門穿襪子的時候,他們總是找各種藉口逃避,磨磨唧唧穿襪子成為了他們的常態,仿佛少穿一分鐘就是內心最真實的吶喊一般。
前幾天按照飯後遛彎的習慣,我像往常一樣給5歲半的女兒穿襪子出門走走,恰逢那幾日天氣又比較炎熱,所以孩子在穿襪子方面是極力抗拒,她還反駁道「媽媽,你不是也沒有穿襪子嗎」?為了讓姑娘乖乖穿上襪子,做媽媽的我當然是要起到良好的榜樣,於是我主動穿上薄絲襪一起出門活動。
待活動完畢回家後,姑娘又像往常一樣將鞋踢飛後秒脫襪子,可以說脫鞋的功夫比脫襪子還要迫不及待。在嘮叨孩子不願意脫襪子的時候,我的內心也不由地有一股燥熱感在升溫,這股燥熱感是來自於腳上的不適,在不舒服的感覺促使下,我不知不覺地脫掉襪子回歸自由心態。
再看看孩子光著腳丫在家裡面活蹦亂跳的模樣,對於孩子不愛穿襪子的事情已經開始慢慢釋懷了,因為脫襪子並非孩子迫不及待,連家長也是如此急躁,這是人之常情的潛意識感覺誰也無法避免。
孩子為什麼總是穿不住襪子?
我認為孩子不愛穿襪子最大的潛意識排斥就是束縛感,穿著襪子會影響他們的整體感官觸覺,這也是為何包括大人在內回到家之後第一感覺就是脫掉襪子,因為襪子的束縛會干擾他們的感官觸覺不由地產生焦躁感,這種焦躁感會讓孩子不知覺找到源頭,並三下五除二地脫掉襪子還原自己的零觸覺。
對於孩子秒脫襪子、光著腳在家裡面走路,我試過各種軟硬方法加以阻止,但最終都無果而終,若說堅持不夠倒不如說孩子對脫襪子的排斥心難以幹涉。畢竟家長都從內心排斥穿襪子,我們又如何蠻橫地束縛孩子呢?
並且很多專家對孩子光腳走路還持有一定的好處歸納,比如以下幾種好處就受家長一致認可:
1)光腳走路有助於疲勞緩解
可能很多家長都有感觸,我們光著腳丫走路具有清爽醒目的效應,那種舒適感不僅僅來自於腳步的清涼,還有足部穴位被按摩的舒適爽朗感,如果是石子路的光腳效應還要更明顯一些,這些正是腳部穴位得到了活動的輕鬆。讓孩子光著腳丫走路有助於孩子大膽嘗試,也有利於孩子更快地學會走路,更具有適應惡劣環境的超強免疫力。
2)有助於孩子腳部健康發育
孩子總是穿不住襪子非常正常,這也是每一個孩子共有的特性,在美國這個國家,不管是兒科大夫還是健康訓練師,他們都認為孩子脫襪子屬正常行為,倘若總是強迫孩子穿襪子,孩子的足部必然有很多汗液會讓孩子很不舒服,腳丫長時間被悶著捂著也很容易滋生細菌引起腳部皮膚病,因為孩子本能排斥孩子穿襪子、想要逃脫這束縛乃情理之中。
3)有助於孩子的觸覺開發
光腳走路有助於孩子的足部觸覺開發,這一點並非是憑空編造,美國兒科醫生也推薦寶寶赤腳走路,因為赤腳走路會讓寶寶的腳丫和地面直接接觸,在不同材質、硬度和高低的地面上都會產生不同觸覺感悟,也能讓寶寶對這些觸覺聯想更多「為什麼」,踩在木質地板和大理石地磚上的感覺完全不同,這些不同觸覺也會讓孩子構思很多疑問,大腦在這些構思下也得到了智力開發的誘導。
儘管赤腳走路對孩子有著一定的好處,但寶寶「光腳」走路,以下幾大事項一定要多加注意
1、1歲以下的寶寶要注意足部保暖
對於一歲以下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體溫調節方面暫時還沒有發育完善,再加上寶寶不會走路身體熱量比較少的原因,如果不給寶寶做好腳部防暖措施容易受涼感冒。所以說,對於一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家長一定要注意做好孩子的足部防暖,夏季天氣燥熱的時候可以選用薄襪加以防護,避免蚊蟲叮咬也預防早晚溫差太大的環境變化,冬季寒冷的時候最好穿上厚棉襪避免寶寶腳部受涼。
2、確保地面沒有硌腳傷腳的障礙物
對於大齡小朋友來說,光著腳丫子乃是所有小朋友的共同愛好,在家裡面赤腳走路更是家家戶戶必見的場面,但是家長們在孩子赤腳走路的前提下,一定要注意清除地面有關硌腳傷腳的障礙物。一些玻璃易碎物品,也最好放在孩子接觸不到的位置,避免孩子接觸打碎這些物品,也避免地面上有玻璃殘渣給孩子帶來赤腳走路的威脅物。每天赤腳走路的孩子,家長們晚間還不要忘記清洗和泡腳的習慣,幫孩子鑄造一個舒適又美好的睡眠質量。
3、冬季仍需做好腳部防護防凍措施
雖然孩子赤腳走路有著一定的成長好處,但是在寒冷的冬季仍需做好足部保暖措施,雖然現在很多家庭不是標配地暖就是空調,但是除地暖以外的取暖方式都不能阻止寒冷侵足,為了讓寶寶適應地面的冰涼,家長不妨幫孩子穿上較厚的襪子活動,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孩子來回脫鞋的繁瑣。
養育寶寶的過程,雖然總是充斥著辛酸苦辣,但這也是我們安逸、踏實的源泉,教育孩子需要方法、寶寶健康守護也同樣需要技巧性,育兒之路有許多知識需要我們學習,關注【@蘭媽談育兒】育兒路上我們一起共成長、共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