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惡

2021-02-22 不二的我

文章來源:文MO

孟德斯鳩論十惡

孟德斯鳩,法國偉大的啟蒙思想家、法學家,西方國家學說以及法學理論的奠基人,與伏爾泰、盧梭合稱「法蘭西啟蒙運動三劍俠」。他的著作《論法的精神》,奠定了近代西方政治與法律理論發展的基礎,促使歐洲人對東方政治與法律文化的理解。

孟德斯鳩學識廣博,思想深邃,擅長社會政治理論尤其是關於分權和法制的學說,對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產生過巨大深刻的影響。他關於十惡的論述,切中時弊要害,令人信服並不由得反觀自身。

第1惡 沒有人性的政治

政治給人冷冰冰的感覺,實際上一旦失去人性,那就為成為惡的象徵。它最終存在的目的,應該以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前提,從而獲得長治久安,確保社會和國家的穩定繁榮發展。如果僅僅把統治者利益放在首位,而不顧民眾的利益和受法律保護的權益,那麼,結果終究前功盡棄,事與願違。如果人類社會的政治活動沒有人性,甚至連獸性不如,那只會讓人類退化到叢林野蠻狀態,這是值得警醒的一惡。

第二惡 沒有思想的崇拜

對某人某種思想的崇拜或讚譽,首先要確保本身具有智慧,他的思想產出是為了大眾服務。假如他本身就是惡的化身,不管是依靠權威逼迫人們的崇拜,那就得唾棄。否則只能助長惡的繁衍,給自己及社會造成無窮無盡的危害。

第三惡 沒有人文的科學

人文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是體現、符合人性特點的文化現象。科學發明創造離不開人文,否則將會禍及人類自身。而科學發明也是為了提升人文思想及價值,更好促進社會文明構架的建成。

第四惡 沒有道德的商業

商業雖然是以盈利為主導,但是必須建立在誠信的基礎上,確保人們在消費過程中的安全性和穩妥性,便捷高效的商業活動,依然是以人為本,而不是以不擇手段的盈利為目的。一旦道德失範,那麼帶來的就是社會的互害模式,縱使經濟呈現出一時的繁榮,也難以避免商業信譽的毀滅,從而得不償失,連鎖效應導致人人自危。

第五惡 沒有良知的知識

人類學習知識的目的和經商類似,而且經商也需要知識的支撐。但是,一旦知識為沒有良知的人所掌握,那麼就如同豺狼增加了雙翼,格外可怕。所以,知識本身沒有方向,而良知的方向就是知識產生正義或邪惡的方向,因此,一個人的良知和知識到底帶來什麼有著直接的聯繫。

第六惡 沒有真實的歷史

人類以往的歷史,有很大一部分是被人為篡改過了的,也就是常說的偽史。人類發展需要不斷地總結歷史經驗和教訓,如果沒有真實的歷史,就談不上總結經驗和教訓,那麼就無法搞清楚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也就無法進步;不進則退。當歷史不能成為前車之鑑時,歷史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任何企圖修改篡改歷史的人,其目的都是不可告人的。

第七惡 沒有獨立的精神

精神是一種無形的存在,也是一種無形的價值。而個體的不同,其精神表現形式也各色各樣,不可能千篇一律或千人一面,否則就無法形成思想的多面性,唯有精神在碰撞和爭議中才能愈加接近真理。

第八惡 沒有自由的幸福

自由也是幸福的一種體驗方式。在憲法或法律框架之內的自由是人的權益,不可無端剝奪。任何生命都是崇尚自由的個體,我們既沒有奪取別人自由的權利,也應該為自己的自由而奮起保護。一隻關在籠子裡的鳥兒,就是錦衣玉食,也無法替代在外面日子清貧卻隨意飛翔的快樂。

第九惡 沒有勞動的富裕

通過自己的勤奮勞作,過上富裕而有尊嚴的生活,是我們勞動的理想方式。一旦有人勤奮勞作卻食不果腹衣不蔽體,那麼,這裡一定出了問題,那就是有些人不勞動卻獲得無可計算的財富,這就是剝削和被剝削的關係形成。如果不勞而獲,大多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得到的。當然,不排除贈予,而贈予只限於前人生前的自主意願;而靠掠奪他人勞動成果富裕起來的現象佔據主導地位時,人類社會就遠離了文明。

第十惡 沒有制約的權力

權力欲望人皆有之,權力有無限擴張的自然屬性,可以說慾壑難填,所以,必須藉助約束機制加以約束,不能任其泛濫成洪水猛獸,傷及社會,繼而也讓權力者自我毀滅。公權力尤其如此。公權力恣意妄為的社會一定是非常可怕的社會。

(全文完)


推薦閱讀:

張書記一巴掌打錯了人

我親愛的祖國,你咋會有這麼多留守兒童?

網際網路用戶帳號新規來了!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十惡大敗日?
    十惡大敗是八字中的一個主兇的神煞。十惡,意思是不赦重罪,大敗,意思是表示精光、消減,是一種極兇的徵兆。說明日為主、年為本,本主不和,或年空日,或日空年,在古代,表示不能承襲祖上的官職、產業,這愔形多發生於犯,罪被抄家減族的家庭,所以名為十惡大敗。帶有此神煞的人一生花錢如流水,不聚財,生活比較困頓和艱難。
  • 十惡不赦都是哪十惡?原來十惡不是瞎編的啊
    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種所謂的十惡,沒有一個是針對社會犯罪的,基本都是臣民對皇帝的犯罪或者百信對於家人的犯罪。這不是說古人不重視社會的安定,社會犯罪的懲罰是有的,但是不在十惡之列。因為,社會犯罪,是身體上的犯罪。而十惡,更多的是精神上的犯罪。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古人對於人心智管理的重視,更勝於對肉體管理的重視。
  • 你知道十惡不赦都是指哪十惡嗎?為何只有這十惡不能被赦免?
    十惡又是指的哪十惡嗎?所謂的十惡,指的是謀反、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這十種罪行。不過,十惡最早其實並不是十種犯罪,而是一種佛家用語,意指十種招致地獄的罪行。犯了這十種罪行後,就會下地獄,所以也稱作『十惡業道』。後來,隨著佛教傳入中土,並且逐漸興盛之後,這種說法開始被官方所引用。
  • 生逢十惡大敗日就真的會一事無成嗎?
    六十甲子中,有十天是十惡大敗日,也就是說全人類大體有六分之一的概率生於十惡大敗日。這十個日柱幹支分別是:甲辰、乙巳、丙申、丁亥、戊戌、己丑、庚辰、辛巳、壬申、癸亥。日柱是十惡大敗的人究竟會怎麼樣呢?難道真如網上有的命師所說的那樣破破敗敗守不住財一事無成嗎?
  • 生辰八字解析十惡大敗和孤辰寡宿
    十惡,就是大兇;大敗,就是臨陣怯敵,大敗而歸。十惡大敗是說六甲旬中有十個忌日,是祿空亡之處,被稱為十惡大敗日。
  • 佛教:什麼是十惡、十善?
    下面先說十惡:一、殺生。就是以噁心故意殺害有情生命。有殺他的心,也有殺他的準備和行為,不是誤殺。二、偷盜。就是通過騙取、盜取、搶劫、霸佔、私吞等種種手段,將他人的東西佔為己有的行為。有盜心、知道是別人的東西、有盜竊的動機和準備,並且不是誤取,這就構成偷盜行為。
  • 古人口中的十惡不赦是哪十惡?看完後恍然大悟
    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十惡不赦」在古代究竟是哪十惡。封建時期,朝廷在一些具有較大意義的日子,皇帝都會頒布聖旨,大赦天下罪犯。比如新帝登基,改元年號,戰爭大勝等。但是這個大赦天下罪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得到皇帝特赦的,凡是犯了「十惡」罪行的人是不得赦免罪狀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十惡是哪十惡。
  • 在古代「十惡」是哪些罪?
    「十惡」最早在佛教在民間的概念,包含著佛教的善惡有報的理念。在隋文帝開皇年間,正式將佛教概念當中的「十惡」引入封建律法之中。《隋書·刑法志》:「又列重罪十條:……其犯此十者,不在八議論贖之限。」就是說犯下這是十種類型的犯罪分子,不能通過議功金錢抵罪的方式減少刑罰。
  • 古人有「十惡」不赦,現代人也有「十惡不赦」,只是差別太大了
    古人常說:「十惡不赦」,那麼具體指的是哪「十惡」呢?要說起這「十惡」的來源,還得從佛教說起,「十惡」原本是指佛語,但是佛語中的「十惡」又和古人常說的「十惡」有所不同。佛語中「十惡」指的是妄言、驕傲、偏見等令人心智變壞的不好的習慣,傳言一旦有了這「十惡」便容易招到惡果,死後也不得安生。古代統治者當然不能用這佛家的「十惡」來統治百姓,因為這不利於維護自己的統治,於是,又有了新的「十惡」。
  • 孟德斯鳩:十惡
    他關於十惡的論述,切中時弊要害,令人信服並不由得反觀自身。第1惡 沒有人性的政治政治給人冷冰冰的感覺,實際上一旦失去人性,那就為成為惡的象徵。它最終存在的目的,應該以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前提,從而獲得長治久安,確保社會和國家的穩定繁榮發展。
  • 一位法學家的「十惡論」
    他關於「十惡」的論述,切中人類時弊要害,令人信服和自省。  第一惡:沒有人性的政治政治給人冷冰冰的感覺。事實上如果政治一旦失去人性,那就為成為惡的象徵。它最終存在的目的,應該以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前提,從而獲得長治久安,確保社會和國家的穩定繁榮發展。
  • 孟德斯鳩:人類社會十惡
    他關於十惡的論述,切中人類社會要害,值得人類社會長期警醒。 第十惡沒有制約的權力 權力欲望人皆有之,權力有無限擴張的自然屬性,可以說慾壑難填,所以,必須藉助約束機制加以約束,不能任其泛濫成洪水猛獸,否則都會傷害他人傷及社會,繼而也讓權力者自我毀滅。
  • 俗語「十惡不赦」,到底是哪十惡呢?看了就明白了
    俗語「十惡不赦」,到底是哪十惡呢?看了就明白了我們經常在電視劇或者小說中看到一些大惡人,通常他們都會被別人罵,走在大街上都能夠聽到別人說他"十惡不赦"。其實我們早就學會了這一個成語,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成語的真正意思,原來十惡不赦中真的有十種不能夠被饒恕的罪,你們知道分別是什麼嗎?第一:謀反。古代人的尊卑思想很嚴重,皇上即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也是接受上天安排的統治者,他們不僅在權力上面統治平民,還有在思想上面的統治,所以才會有謀反的概念。
  • 十惡不赦是哪「十惡」?
    十惡:一為謀反,二為謀大逆,三為謀叛,四為惡逆,五為不道,六為大不敬,七為不孝,八為不睦,九為不義,十為內亂。十種不能饒恕的罪惡,秦朝以後逐漸形成,隋唐命名為「十惡」寫入法典,一直沿用到清代。十善:佛教最基礎的十項道德行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說謊)、不兩舌(搬弄是非)、不惡口(惡語傷人)、不綺語(花言巧語)、不貪慾、不瞋恚、不邪見。
  • 現在有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聊聊古代有哪「十惡」
    十惡不赦是哪十惡?在封建制度的背景下,國家制定的法律多是為了維護君權、父權、夫權。在這十惡中,光是針對如何對待皇帝的,就有四條。首當其衝的是謀反罪,在所有的罪行中,謀反罪是最不能寬恕的,企圖推翻皇帝的統治,鬧著玩呢?
  • 十惡不赦是哪「十惡」?太漲知識了!
    十惡:一為謀反,二為謀大逆,三為謀叛,四為惡逆,五為不道,六為大不敬,七為不孝,八為不睦,九為不義,十為內亂。十種不能饒恕的罪惡,秦朝以後逐漸形成,隋唐命名為「十惡」寫入法典,一直沿用到清代。十善:佛教最基礎的十項道德行為,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說謊)、不兩舌(搬弄是非)、不惡口(惡語傷人)、不綺語(花言巧語)、不貪慾、不瞋恚、不邪見。
  • 誦持《七俱胝佛母準提大陀羅尼經》滅十惡五逆、增福增壽
    依《七佛俱胝佛母心大準提陀羅尼法》中記載,準提咒印能夠滅除十惡、五逆、一切重罪,成就一切白法(善業),具戒清淨,速得菩提。若在家人縱然不斷酒肉、妻子,但依法修持,無不成就。依《準提陀羅尼經》所記載,如果薄福無善根的眾生,持誦此咒則能生起菩提分的根芽,決定成就菩提。
  • 道教經文中的「五刑十惡等罪」,指的都是什麼?
    《唐律疏議》開篇第一卷《名例》中,就開宗明義指出,「五刑之中,十惡尤切,虧損名教,毀裂冠冕,特標篇首,以為明誡」。有個成語叫做「十惡不赦」,便是從這裡來的。道教很多經文中都提到「五刑十惡等罪」,例如《太上三元賜福赦罪解厄消災延生保命妙經》中就提到「地官曰:五刑十惡等罪,永不赦除。」那麼,到底「五刑十惡等罪」是指的什麼?
  • 【往生仗佛力】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一)
    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一)「善導大師《法事贊》云:以佛願力,五逆之與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回心皆往。」看見善導大師這樣的開示法語,我們不得不由衷佩服,善導大師確實非常有智慧,將五逆、十惡、謗法、闡提這樣的惡人,之所以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道理說出。
  • 龍樹菩薩偈贊:「準提咒」能除五逆、十惡、成就一切殊勝功德
    《顯密圓通成佛心要集》:「準提咒能夠滅除五逆、十惡、一切罪障,成就一切殊勝白法功德。誦持此咒者,不論在家或出家,只要專一心志持誦,能使短命的眾生延年益壽,如迦摩羅疾此等重病,都可以除差,何況其他的病症。假若誦滿四十九日,準提菩薩令二聖者,常跟隨此人,所有善心、噁心的念頭,都會於耳邊一一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