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十惡不赦都是指哪十惡嗎?為何只有這十惡不能被赦免?

2020-12-14 妖火歷史觀

在漢語當中,如果一個人犯的罪特別嚴重,罪大惡極。那麼我們通常會用一個特定的詞來形容,叫做十惡不赦。

但是,你知道這個詞是怎麼來的嗎?十惡又是指的哪十惡嗎?

所謂的十惡,指的是謀反、大逆、謀叛、惡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義、內亂這十種罪行。不過,十惡最早其實並不是十種犯罪,而是一種佛家用語,意指十種招致地獄的罪行。犯了這十種罪行後,就會下地獄,所以也稱作『十惡業道』。

後來,隨著佛教傳入中土,並且逐漸興盛之後,這種說法開始被官方所引用。到了南北朝時期,第一次將其規範化,定下十種重罪。到了隋朝的時候,開始將這十條重罪改稱為十惡。這十條罪行,是不可以被赦免的。就算按照古代的習慣,比如新皇帝登基,或者國家有了什麼大喜事的時候,會大赦天下。但犯了這十種罪行的人,則不在赦免範圍之內。

1.謀反

謀反是十惡之首,也是古代統治者最不能接受的罪行。

這一點比較好理解,古代封建社會,講究皇權至高無上。任何一位帝王,正常情況下,都絕不可能允許自己的統治地位受到威脅。所以,謀反的罪名一旦坐實,不管是誰都無法赦免。比如在唐朝,著名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曾面對過太子李承乾謀反。雖然李世民在內心深處,依然愛著自己的兒子。但出於禮法,還是不得不廢黜李承乾的太子位,並且將其流放到嶺南。

相對其他幾種罪行,謀反的罪名也是最嚴重的。不但自身必死無疑,就連親人往往也要受到株連。

2.謀大逆

大逆這個詞,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似乎和謀反是一個近義詞。但實際上,兩者是截然不同的。

所謂的大逆,不是指謀反,而是指毀壞了皇家的陵墓、宮殿、宗廟。

對於古代至高無上的皇權來說,這種行為,就相當於是在藐視皇權。雖然沒有真正謀反,但這種罪行,也與謀反無異了。

簡單來說,如果你去挖皇家的陵寢,或者毀壞皇宮,搗毀太廟,那這種行為,就被稱作大逆。

3.謀叛

在十惡當中,謀叛其實和謀反也是不一樣的罪名。

簡單來說,謀反是要取而代之,推翻皇權自己去做皇帝;而謀叛,則是叛逃,是叛出政權之後,跑到敵國去。

當然,在古代中國,除非是那種常年割據的南北朝時期,或者軍閥混戰的亂世,謀叛這種罪名,一般是很少出現的。畢竟在我們的歷史上,大多數時間,都是大一統的國家。就算有人想犯這個罪,好像也沒地方可以去叛逃。

4.惡逆

十惡當中的前三種罪行,都是對政權或者皇權存在危害。而第四種的惡逆,則是對自己的親人。

古代中國,受儒家文化薰陶,所以古代統治者,往往講究以孝字治天下。講究的是孝順父母,親善兄弟。

而如果有人殺害或者毆打自己的父母、祖父母、長兄,或者其他一些比自己輩分高的直系親屬。這種罪行,就被稱之為惡逆。

別小瞧這種罪行。在今天的法治社會當中,如果有人犯了這種罪,往往我們還會進行一個法庭審判,去根據證據和事實量定罪責。但是在古代,惡逆的罪名要是一旦坐實了,那是可以直接在官府被亂棍打死的。

而這個罪行和罪行的懲罰力度,也是古代縣以下的社會進行家族治理的基礎。

5.不道

不道,指的是那種滅絕人性的慘案。

比如說,現代一些殺人狂,作案之後的罪名,在古代就叫做不道。另外,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去殺人,比如肢解之類的,這種罪行也叫作不道。

簡單來說,就是殘忍的殺人。

在我們今天的漢語當中,有個成語叫做大逆不道。從字面上來看,這就是十種罪行中的兩種。而這兩種罪行,涵蓋面一般也比較廣,所以採用這兩種罪來稱呼犯罪。

6.大不敬

大不敬這種罪行,主要是為皇家量身打造的。

這種罪行,和古代的大逆有點類似,都是冒犯了皇權的威嚴。不過兩者的區別在於,大不敬要稍輕一些。所謂的大不敬,一般是指各種對皇帝或者皇家不敬的事,涵蓋的比較寬泛。有可能是行為,也有可能是說話。

所以,大不敬的責罰,往往也會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

7.不孝

不孝這個罪名比較容易理解,就是指簡單的不孝順父母。

這個罪名,和之前的惡逆有點像,但又要比真正的惡逆輕很多,泛指不尊重父母的行為。

比如說,辱罵父母,父母離世後不守孝,父母在世的時候和父母分家產等等。

另外,在古代的時候,和父母分居,也算是不孝的表現之一。要是按這個標準來看的話,今天絕大多數現代人,估計都算是不孝了。

8.不睦

對於不睦這個罪行,不同的朝代可能解釋不太一樣。古代的時候,有些朝代指的是單純字面上的解釋,指父親或者親戚之間不和睦。而有些時候,則指的是謀殺某些親屬,或者女子毆打丈夫。

比如《唐律》中對於不睦的解釋,就是謀殺及賣緦麻以上親,毆告及大功以上尊長、小功尊屬。這裡面的緦麻親,是指男性同一高祖父母之下的親屬,小功親是指同一曾祖父母之下的親屬,大功親是指同一祖父母之下的親屬。

簡單來說,不睦這個罪行,可以類比於惡逆。犯罪成功就叫惡逆,犯罪未遂就叫不睦。

9.不義

不義這個罪名,指官吏之間互相殺害,士卒殺長官,學生殺老師,女子聞丈夫死而不舉哀或馬上改嫁。

在中國古代,義字往往和孝字並稱。孝義二字,是儒家文化的一個核心。孝字主要是對親人長輩,那麼義字就是對親人以外的各種社會關係。所以,不義也是一項大罪。

10.內亂

十惡中的最後一項罪名,內亂,同樣指代的比較寬泛。

所謂的內亂,一般是指強姦,或者親屬間的通姦等等。隋唐之後,主要指的是同輩親屬通姦。在不同的朝代,對這項罪名的懲罰力度也略有不同。最有名的比如浸豬籠,在一些縣以下的親族治理的地方,女子通姦,是可以被親族長輩合法殺掉的。

另外,古代男子強姦,或者和祖父、父親的妾通姦的,則是大多處以絞刑。要是這個罪名一直都能貫徹的話,那唐朝的李治,在娶了武則天之後,馬上就要被處以絞刑了。

這十種罪名,雖然各有不同。有的罪名在我們今天看來是理所應當,有的則是不知所謂。但從古代統治者的角度看來,這十種罪行,其實都是在威脅自己的統治,或者讓國家容易變得不安定的罪行,是不可饒恕的。比如不孝或者內亂,看起來是和皇帝本人沒什麼關係。但如果發生的多了的話,極易導致社會混亂,威脅皇權的統治。而且,對於古代以禮法治國的皇權來說,這些大大違背禮制的事情,在道義上也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當然,在不同的時代,對於是所謂的十惡,處罰也不盡相同。比如一些亂世,皇帝連自己的性命都不一定保得住,哪會堅持什麼十惡不赦呢?

相關焦點

  • 十惡不赦都是哪十惡?原來十惡不是瞎編的啊
    我們看到一些罪犯,經常會說他是十惡不赦。以前以為只是讀得順口,才有了十惡不赦這個成語。後來才知道,歷史上真真正正有十條大罪,合起來叫做「十惡不赦」。我們知道,古代的法律和現在不一樣。現在的罪犯想出獄,必須要刑滿釋放,或者被證明無罪。
  • 古人口中的十惡不赦是哪十惡?看完後恍然大悟
    現代社會我們對一個罪大惡極的人經常用「十惡不赦」來形容他。表示這個人罪孽深重,所作所為天怒人怨。那麼「十惡不赦」是怎麼來的呢?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十惡不赦」在古代究竟是哪十惡。但是這個大赦天下罪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得到皇帝特赦的,凡是犯了「十惡」罪行的人是不得赦免罪狀的。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十惡是哪十惡。在我國南北朝時期的北齊,朝廷律例上就列出了十條大罪,凡是犯了這十條大罪的人都得不到皇帝的赦免。到了隋、唐時期,朝廷律例對這十條大罪又進行了更改完善,並且正式命名為「十惡」罪行,還把這「十惡」寫在了朝廷律法的首頁,以顯示其重要性。
  • 廣西殺父弒母案,十惡不赦。在古代「十惡」是哪些罪?
    近日,廣西一名22歲男子將父母殺害之後,逃到了柬埔寨,而兩名受害者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我們對他評價只有一個,不當人子,十惡不赦,有些人真的不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說十惡不赦,那十惡不赦到底是指的什麼?
  • 俗語「十惡不赦」,到底是哪十惡呢?看了就明白了
    俗語「十惡不赦」,到底是哪十惡呢?看了就明白了我們經常在電視劇或者小說中看到一些大惡人,通常他們都會被別人罵,走在大街上都能夠聽到別人說他"十惡不赦"。其實我們早就學會了這一個成語,不過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成語的真正意思,原來十惡不赦中真的有十種不能夠被饒恕的罪,你們知道分別是什麼嗎?第一:謀反。古代人的尊卑思想很嚴重,皇上即是天底下最尊貴的人,也是接受上天安排的統治者,他們不僅在權力上面統治平民,還有在思想上面的統治,所以才會有謀反的概念。
  • 都說「十惡不赦」,到底什麼樣的罪不能被赦免?
    離我們最近的一次赦免,就發生在2015年……都說「十惡不赦」,到底什麼樣的罪不能被赦免?比如大家可能都聽說過「十惡不赦」這個說法。而 「十惡不赦」正是十種遇赦不赦的、在封建王朝看來極其惡劣的犯罪情形(即為「為常赦所不原」,意指通常不在赦免的範圍內)。當然在明確提出「十惡」這個說法之前,大多數的大赦對於謀反作亂等嚴重危害皇權統治的犯罪行為都是不予赦免的。
  • 殺父弒母,十惡不赦,在古代這十種不被赦免的罪行是什麼?
    近日,廣西一名22歲男子將父母殺害之後,逃到了柬埔寨,而兩名受害者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我們對他評價只有一個,不當人子,十惡不赦,有些人真的不配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都說十惡不赦,那十惡不赦到底是指的什麼?
  • 古人有「十惡」不赦,現代人也有「十惡不赦」,只是差別太大了
    古人常說:「十惡不赦」,那麼具體指的是哪「十惡」呢?要說起這「十惡」的來源,還得從佛教說起,「十惡」原本是指佛語,但是佛語中的「十惡」又和古人常說的「十惡」有所不同。佛語中「十惡」指的是妄言、驕傲、偏見等令人心智變壞的不好的習慣,傳言一旦有了這「十惡」便容易招到惡果,死後也不得安生。古代統治者當然不能用這佛家的「十惡」來統治百姓,因為這不利於維護自己的統治,於是,又有了新的「十惡」。
  • 電視上面的十惡不赦到底是什麼意思,是所有人都赦免嗎?
    說起十惡不赦,我們在電視上能看到這句話。一般都說有些人罪大惡極、十惡不赦。但是十惡不赦到底是什麼意思,真的和電視上面講的一樣嗎?說起十惡不赦就要先講另一個詞,就是大赦天下。大致意思就給之前的罪犯既往不咎,給你個重新做人的機會。其實大赦天下也不是經常出現,除了皇帝登基還有其他重大事件。比如皇帝立太子了,立皇后了,還有說皇帝過壽了,差不多都是皇帝的家事。或者國家遇到喜事,就是國家打仗勝利了之類的,國家豐收了。不過也有例外就是國家有災難,比如出現個地震、饑荒之類的。
  • 生逢十惡大敗日就真的會一事無成嗎?
    六十甲子中,有十天是十惡大敗日,也就是說全人類大體有六分之一的概率生於十惡大敗日。這十個日柱幹支分別是:甲辰、乙巳、丙申、丁亥、戊戌、己丑、庚辰、辛巳、壬申、癸亥。日柱是十惡大敗的人究竟會怎麼樣呢?難道真如網上有的命師所說的那樣破破敗敗守不住財一事無成嗎?
  • 皇帝大赦天下,這十種重罪卻不在被赦免的範圍
    「十惡不赦」這個詞,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人們在形容一個人罪大惡極、不可饒恕時經常使用這個成語。成語中的十惡是泛指一切重大的罪惡。而歷史上的「十惡」確有所指,是封建王朝中制定的不得以任何原因被赦免的十種重罪。
  • 胡說八道是哪「八道」?十惡不赦是哪「十惡」?
    原指書法中一捺筆鋒需轉換三次方向,筆勢曲折變化。後用以比喻事情進行曲折多變,很不順利。雙花:又叫金銀花。因為一蒂二花,成雙成對,形影不離,像雄雌相伴,又像鴛鴦對舞,因此雙花又稱「鴛鴦藤」。比喻夫妻同心,情投意合,恩愛有加。古代做棺材是用皮條把棺材底與蓋捆合在一起的。橫著捆三道皮條,縱著捆兩道皮條。橫向的木板長,縱向的木板短。現在用來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也是對人的死亡的一種婉轉說法。
  • 胡說八道是哪「八道」?十惡不赦是哪「十惡」?太漲知識了!
    現在用來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也是對人的死亡的一種婉轉說法。九流:儒家、陰陽家、道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本義指指各種學術流派。現在用於指社會上各種行業或各種人物。佛教把「地、水、火、風」合稱作「四大」。認為「四大」是構成物質的元素。
  • 成語「十惡不赦」是怎麼來的?
    「十惡」最早源於南北朝時期《北齊律》的「重罪十條」,到了隋朝,「重罪十條」被正式寫入當時的法典。到了唐朝,長孫無忌著《唐律疏議》,對「十條大惡」進行了詳解說明,這便一直沿用到了清朝。所謂「十惡」,包括以下十種:1.謀反:指陰謀造反;2.謀大逆:謀劃毀壞帝王的宗廟丶陵墓和宮室的行為。
  • 現在有吃喝嫖賭抽、坑蒙拐騙偷,聊聊古代有哪「十惡」
    十惡不赦是哪十惡?在封建制度的背景下,國家制定的法律多是為了維護君權、父權、夫權。在這十惡中,光是針對如何對待皇帝的,就有四條。首當其衝的是謀反罪,在所有的罪行中,謀反罪是最不能寬恕的,企圖推翻皇帝的統治,鬧著玩呢?
  • 什麼是十惡大敗日?
    十惡大敗是八字中的一個主兇的神煞。十惡,意思是不赦重罪,大敗,意思是表示精光、消減,是一種極兇的徵兆。說明日為主、年為本,本主不和,或年空日,或日空年,在古代,表示不能承襲祖上的官職、產業,這愔形多發生於犯,罪被抄家減族的家庭,所以名為十惡大敗。帶有此神煞的人一生花錢如流水,不聚財,生活比較困頓和艱難。
  • 「十惡不赦」之罪從何而來,都指哪些罪行?觸犯後會遭到什麼懲罰
    在古代律法中,罪犯在遇到皇帝大赦時,即使是已經被判處死刑者,也通常能夠得到赦免,但有一種罪犯卻不在赦免之列,那便是犯「十惡」者,而這也是古代最為嚴重的罪名。《唐律》規定,凡犯十惡者,不適用八議,且為常赦所不原,意思是說就算皇帝也不能用「八議」特權對其進行減輕處罰,且不在大赦之列,而這也是「十惡不赦」之說的來源。
  • 古代經常大赦天下,為何有一種罪卻被排除在外,不得赦免?
    作為我國古代一種獨特的政治制度,「大赦天下」是封建社會帝王對罪犯的一種恩賜行為,在大赦期間,對被判刑蹲監者的一種赦免或減刑。 皇帝們對天下進行大赦是有前提的,包括皇帝登基、駕崩、年號更換、冊立皇后或太子、打了勝仗甚至是皇帝生兒子等等,都有可能成為大赦的原因。 除了與皇族有關的因素外,還有遭逢自然災害時也會進行大赦。
  • 十惡
    第三惡 沒有人文的科學人文是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是體現、符合人性特點的文化現象。科學發明創造離不開人文,否則將會禍及人類自身。而科學發明也是為了提升人文思想及價值,更好促進社會文明構架的建成。當歷史不能成為前車之鑑時,歷史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任何企圖修改篡改歷史的人,其目的都是不可告人的。第七惡 沒有獨立的精神精神是一種無形的存在,也是一種無形的價值。而個體的不同,其精神表現形式也各色各樣,不可能千篇一律或千人一面,否則就無法形成思想的多面性,唯有精神在碰撞和爭議中才能愈加接近真理。
  • 封建統治階級的產物——談古代十惡不赦制度
    十惡不赦在現代是一個成語,其基本意思是指某人罪行極其嚴重,可謂罪大惡極,不可饒恕。然而,在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其卻是作為一個具體的、維護皇權的法律制度——十惡制度而存在。顧名思義,該制度主要是對威脅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皇帝統治權威的十大罪名進行了規定,這些罪名在各個朝代有著不同的發展歷程,具體的罪名也各有不同。
  • 孟德斯鳩:十惡
    他關於十惡的論述,切中時弊要害,令人信服並不由得反觀自身。第1惡 沒有人性的政治政治給人冷冰冰的感覺,實際上一旦失去人性,那就為成為惡的象徵。它最終存在的目的,應該以維護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前提,從而獲得長治久安,確保社會和國家的穩定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