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底,在聞一多、孫毓棠、鳳子、陳銓老師的支持下,西南聯大高小文、徐賢議、王亞文等一些愛好戲劇的學生組織起來,成立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話劇團」,以排演新式劇目,宣傳抗日救亡思想。
1939年2月18日,由陳銓教授編寫、孫毓棠教授、聞一多先生負責任導演與舞美設計、鳳子親自參加的話劇《祖國》由聯大劇團在昆明雲瑞中學禮堂進行公演九場並大獲成功,受到了多家媒體與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5月份國民黨中央執委等機關舉行「慰勞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團大會」,聯大劇團應邀於6、7兩日演出該劇,使聯大劇團聲名鵲起。
7月13日,聞一多等先生邀請曹禺先生來滇,在聯大劇團、雲大劇團、國立藝專、省立藝師中選拔演員,排演了《原野》、《黑字二十八》兩部話劇。8月16日,兩劇在新滇大戲院正式公演並起轟動,廣大群眾爭相購票觀看,以至兩劇先後公演32場,至9月17日方最終落幕,創造了雲南話劇史上的一段傳奇。朱自清先生曾撰文給予高度評價。
1940年2月20日,由聯大劇團排演的《夜未央》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學生自治會籌募勞軍禮金的名義,在雲南省黨部禮堂公演七場,所得利潤皆通過有關部門購置鞋祙等物資送往前線。下圖即2月15日,聯大學生自治會將聯大劇團《夜未央》一劇劇本送昆明市堂部戲劇審查委員會審核的呈文一份:
其後聯大劇團又先後排演了《阿Q正傳》、《塞上風雲》、《雷雨》等劇目,為繁榮當時中國的戲劇藝術作岀了非常重要的貢獻,是雲南乃至中國戲史上的重要裡程碑。
為了支援抗戰,聯大劇團又奔赴工廠、農村,以獨幕劇、方言劇等方式演出抗日劇、宣傳抗戰救亡思想,開展支前募捐活動,用實際行動支持了中華民族的救亡大業。
1942年8月,由於內部分化等問題,在《塞上風雲》公演結束後,以聯大劇團名義公演的劇目再未出現,這也標誌著聯大劇團歷史的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