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裡的萬條餅?

2020-12-17 百家號

麻將,在粵港澳地區俗稱「麻雀」,是我國古人發明的博弈遊戲。麻將簡單易懂,容易上手,不僅是國人多年來的最愛,如今也受到很多外國人的歡迎,而且國際智力運動聯盟已經將麻將正式列為世界智力運動項目。這小小的萬、條、餅中究竟藏著什麼學問?它們又是從何而來的呢?

俗話說:「十億人民九億麻,還有一億在觀察。」我國有眾多的麻友分布在全國各地,但伴隨著地區差異,麻將的玩法卻各有不同,這也使麻將的起源有了很多說法。其中最「簡單粗暴」的就是說明朝有一個叫「萬餅條(或說萬秉章)」的人在「葉子戲」的基礎上創造了麻將,並以自己名字作為三種基礎花色。

葉子戲是我國一種古老的紙牌博戲,相傳在楚漢戰爭時期,韓信為了緩解將士們的思鄉之愁而發明,又因牌面只有樹葉大小而得名。大家依次抓牌,大可以捉小,葉子未出時反扣,不讓他人看見,出牌後改為仰放。這種玩法和現代撲克相差無幾,因此被認為是撲克的鼻祖。又因為也可以用骰子擲玩,所以有人稱之為麻將的起源。

關於麻將的起源,最主流的說法是江蘇太倉的「護糧牌」。據有關資料記載,在江蘇太倉曾有大型皇家糧倉,常年囤積稻穀,以供「南糧北調」。此地雀患頻生,每年被麻雀吃掉的糧食不在少數。理糧倉的官吏為了激勵手下的人積極抓捕麻雀,便以竹製的籌牌記捕雀數目,憑此發放酬金,這就是太倉的護糧牌。

「餅」字牌也叫「筒」字牌,其實是古時糧倉的俯視圖,也有人說代表了火藥槍的槍筒。「條」最開始不叫條而叫索,「索」、「束」就是用細束繩串起來的雀鳥。一條直接用鳥表示,其餘幾索就是幾束鳥。如今在日本麻將中還有「索」的叫法。「萬」比較簡單,表示賞錢的單位,幾萬就是領到賞錢的數目。

此外,「東南西北」為風向,所以才叫做東風、南風、西風、北風,是用火藥槍打鳥時考慮的必要因素。還有「中發白」,「中」即射中之意,所以為紅色;「白」即什麼也沒射中,所以為白板;「發」即發放賞金,領賞發財。

那麼又為何叫做「麻將」呢?在太倉方言中,「麻雀兒」和麻將讀音相近,尤其是後兩個字,合起來的讀音與「將」十分相像,打麻雀兒自然也就叫成了打麻將,現在的粵港澳地區仍然有麻雀兒的叫法。還有其他一些術語,比如「碰」是「砰」的槍聲,「和」的「鶻」,是一種捕雀的鷹。

麻將的起源說法不一,還有說法是鄭和下西洋時,為了排解遠離故土的士兵們在茫茫大海上孤苦寂寞而發明或改進的。還有人說萬餅條這個人仰慕《水滸傳》裡的108位梁山好漢,才發明了麻將,「九條」寓意九紋龍史進,「二條」寓意雙鞭呼延灼,「一筒」寓意黑旋風李逵等等。

本文轉載自【鵝說】APP

相關焦點

  • 麻將裡的萬、餅、條代表了什麼?
    ……人間有真情人間有真愛,今天壹讀君(yiduiread)就來和大家一起理解一下麻將的世界觀,萬、餅、條這些奇怪的設定都是怎麼回事?一億飄十億的實習壹讀君丨包子跟鄭和航海有沒有關係不知道,和海就一定有關係正如許多歷史書上又紅又正的名人,有著一些可能聽上去無比違和的故事,在第一個傳說裡,麻將和鄭和就有著不能不說的恩怨情仇。
  • 在麻將成癮的家庭裡長大,我選擇和麻將桌保持距離|三明治
    父母和來家裡的親戚朋友們在上面打過無數盤「血流成河」(一種四川麻將)。雖然從懂事起家裡便牌局不斷,但已進入社會工作好幾年的我卻一直沒有掌握這項社交技能,也幾乎從沒上過家裡的麻將桌,從小到大我都是牌局的「局外人」。如果說長大後的我是主動選擇和麻將桌保持距離,那麼記憶之初,是麻將桌先將我排斥在外。
  • 麻將裡的「餅」「條」「萬」到底是怎麼來的?
    麻將在我國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沒有一種娛樂項目能取代它的地位上到六旬的老人,下到無知的少年「槓,碰,胡」無不輕車熟路可是你們都只會打麻將>麻將為什麼叫麻將啊?所以這四張牌是代表風向風向不同季節就不同,四季輪轉風和火災息息相關,是一種警示風和捕鳥有關,風影響麻雀動向【百搭牌】百搭牌是麻將裡獨特的存在
  • 打過麻將,卻不知道麻將裡的一些英語該怎麼說?
    回復託福成績如「託福98」,獲得雅思成績換算中國文化博大精深,麻將作為中國國粹之一,也一直是小夥伴們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 那你知道麻將用英語該怎麼說嗎?麻將在英語中對應的英文單詞其實就是音譯過去的:mah-jong所以打麻將就可以直接表達成:play mah-jong
  • 麻將歷史悠久,不僅有吉羊麻將,瓷器麻將,還有五彩螺鈿麻將
    一般來說,麻將的種類有很多,包括骨質麻將、竹質麻將、金屬麻將、塑料麻將等,都是根據使用者經濟情況的不同而定,並不影響其本身的玩法。該副麻將由雲南總督敬獻,整體為象牙雕刻,由於慈禧太后屬羊,並且「羊」通「祥」,因此「吉羊」也便成了「吉祥」,令慈禧太后對其愛不釋手。每當老太后有閒暇的工夫,都要召集身邊的宮女搓上幾回,過過麻將贏。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平日裡最喜歡打麻將,但是他本人身體太胖,每到炎熱的夏季便受不了久坐的煩悶。
  • 麻將裡的企業管理哲學
    在四川,如果你不會打麻將,肯定會被人鄙視,麻將在這裡已經演變成了一項生存技能,朋友聚會要打麻將、商務社交要打麻將,但是麻將又和企業管理有什麼聯繫呢。在企業裡,規則應該是得到大部分人認可的合理規則,而不是某個人制定的,並且一旦制定好規則,就需要大家去執行,沒有執行再好的規則也沒用。而我們有的企業,規則基本由一個人或著少數幾個人說了算,這樣員工的參與度低,參與的動力小,即使被迫參與,可能也是陽奉陰違,心裡想著拿完年終獎就走人了。
  • 騰訊麻將錦標賽——四川麻將、國標麻將冠軍揭曉
    陳佳義:我是東北人,由於工作關係去了雲南,雲南就打四川麻將,後學的。才學四年多一點。平時工作忙,很少打麻將,只能夠通過騰訊線上來打。有的時候周六日會跟朋友一起打,雲貴川基本打四川麻將,還有一點運氣成分。朱海波:我是上海人,平時也接觸不到四川麻將,基本都是從遊戲上面接觸的。我有一個習慣打遊戲。了解各地麻將,喜歡就多了解一些。
  • 麻將裡這些萬、餅、條、鳥都是如何來的?
    原標題:麻將裡這些萬、餅、條、鳥都是如何來的?都說麻將是中國對世界做出的第三大貢獻。這種國粹級別的娛樂方式,由於其簡單易上手,成為民間老少皆宜的博弈遊戲,真是當之無愧的娛樂界老大。
  • 在麻將裡「中、發、白」代表的中國古老文化
    對於麻將文化的解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麻將文化是現實生活的符號化、模擬化、遊戲化。其牌面背後,代表的是特定時期的傳統文化特徵,以及當時人們的思想烙印、思維方式以及價值取向。在標準麻將牌中,「中」牌是紅色的,「發」牌是綠色的,「板」牌是白色的,又叫它們為紅中、發財、白板(或白臉)。牌符的顏色不是隨意設置的,紅中決不能叫黑中或黃中,白板也不能叫黑板,因為顏色和牌符的內涵是一致的。
  • 三個麻將實戰的小秘訣,是你在網絡麻將遊戲裡絕對學習不到的技巧
    隨著網路遊戲的發展,各類棋牌遊戲也在網上開始流行,在手機上面下載一個麻將遊戲,足不出戶就能享受牌桌上的風起雲湧。但是有些線下麻將的實戰小技巧,可是在遊戲裡面學習不到的哦。別太注意場外信息很多人在線下實戰麻將中,喜歡通過觀察對手的表情來判斷對手是否聽牌,也有些人喜歡通過牌在手牌中的位置推斷對手的手牌組成。甚至有些處女座的搶鄒正,喜歡把牌有順序的排列,例如從小到大等。但實際上這些技巧對於高手來說作用不大,所以,不要耗費太多注意力在場外信息上哦。
  • 《指尖上的麻將》厲害了!廣東麻將
    中國作為麻將的發源地,麻將歷史文化悠久,隨著歷史的發展陸續地出現了許多地方性麻將種類。麻將在地方性文化的影響下在規則或者是打法上有所變化。其中,廣東麻將是極具代表性的地方麻將種類之一。今天小發仔就給大家科普一下廣東麻將的歷史發展歷程,喜歡打廣東麻將的雀友們可別錯過這一期的內容哦。
  • 麻將文化漫談之我的麻將文化研究之路
    當時表面上也就那麼一說而已,但心裡已經決定開始對麻將要重視起來,不能讓他們看我笑話。過了幾天,我想,先買本麻將書看看,研究下,學點技術。誰知道,一個小城市,哪有什麼麻將書,更沒什麼麻將技術,所謂的麻將技術都是老百姓隨口總結的,沒什麼依據。我蒙了。原來,關於麻將,沒有人知道它是怎麼回事,更沒有什麼技術或者說規律。它很神秘啊,神秘的讓我感到有些涼颼颼的。
  • 走進教室的「麻將牌」:校長讓學生搓「英語麻將」
    學生在搓「英語麻將」。  與普通麻將牌不一樣的是,這些初三學生手中的牌面上,印著一個英文字母。在「打法」上,需要接住上家打出的牌,與自己手中牌面上的字母組合成英語單詞,單詞越長,得分越高。  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英語麻將」的發明者,成都市機投中學校長田精耘反覆強調,這套麻將牌是「教具」,而非娛樂工具,將其引入校園的目的,則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
  • 盤點國內有趣的地域麻將,麻將居然還有「癩子」玩法!
    咱們中國的麻將文化可謂是博大精深,各地的麻將規則也是千變萬化,只要有方言的地方,就有一種有趣的麻將。今天小編就做了一個盤點,帶大家了解了解中國有趣的地域麻將,尤其是最有一種,太搞笑了!1.包頭麻將包頭麻將牌牆不是兩層而是三層(因為用2張花牌共138張,能整除)。吃碰只允許一次,且吃/碰後不許換牌,只能要麼抓啥打啥要麼和牌(類似日本麻將的立直)。「門清」「自摸」兩個番種的記分都是在原有分基礎上翻倍。如果既門清又自摸則是翻兩番。
  • 帶您探究國粹「麻將」起源,了解麻將發展背後的故事
    作為一款風靡全國的休閒類遊戲,麻將自出現以來便備受人們的喜愛,它有著經久不衰的魅力與歷史,甚至被戲稱為國粹。但是對於麻將的發展故事,你知道多少呢?麻將的玩法你又知道多少種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麻將是怎麼發明的?它為何叫麻將?這裡有2個傳說
    在川渝地區的老街道,有著一家接著一家的麻將館,但是打麻將如此盛行的川渝地區卻不是麻將牌的發源地,這實在讓人意想不到,那麼麻將牌的發源地在哪裡?為什麼又叫麻將呢?相傳,麻將的前身是「葉子格戲」,明朝時期的寧波地區有個叫萬秉章的年輕人,他在葉子格戲外加用萬、餅、條的基礎上創新了麻將牌。另外麻將原先也稱為麻雀牌,在寧波的方言裡,正是把麻雀讀為麻將。
  • 麻將人生
    尤其面部神經麻痺,面目猙獰,我羞於見人,一段時間躲在家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每天只吃一頓飯,整日偎在床上,打開電視,有一搭沒一搭地看著,心不在焉,全然不管電視的內容。腦子胡思亂想,渾渾噩噩之際,就迷糊過去。一覺醒來,電視還開著,繼續接著看,忘卻了晝和夜。  當時是無線電視,接收的頻道很少,時至午夜,電視節目便紛紛「再見」了,屏幕變成雪花點,聲音變成煩人的噪音。
  • 中國麻將歷史悠久,最近有人發明了「英語」麻將,真是別出心裁
    一般來說,麻將的種類有很多,包括骨質麻將、竹質麻將、金屬麻將、塑料麻將等,都是根據使用者經濟情況的不同而定,並不影響其本身的玩法。在如今的北京故宮博物院中,收藏著一件慈禧用過的麻將,名字叫做「吉羊麻將」。該副麻將由雲南總督敬獻,整體為象牙雕刻,由於慈禧太后屬羊,並且「羊」通「祥」,因此「吉羊」也便成了「吉祥」,令慈禧太后對其愛不釋手。每當老太后有閒暇的工夫,都要召集身邊的宮女搓上幾回,過過麻將贏。 民國大總統袁世凱,平日裡最喜歡打麻將,但是他本人身體太胖,每到炎熱的夏季便受不了久坐的煩悶。
  • 細說麻將的歷史
    麻將運動的客觀存在是當今中國任何人都無法迴避的現實。作為一種中國傳統的文化現象,麻將運動確有其表現形式上的多元性。正因為如此,有人認為,麻將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價值堪稱國之瑰寶;也有人深惡痛絕,認為麻將是賭博之首,其罪惡程度幾與吸毒無異。麻將與賭博並沒有必然聯繫。
  • 《深夜麻將》:不一樣的日式麻將呦!
    當然麻將相關的遊戲也很多,除了現在那些網遊版的之外,小箱子印象最為深刻的當屬《明星三缺一》,在玩麻將的同時還能夠聽到那些有趣的方言對話。所以今天小箱子為朋友們推薦一款全新的棋牌類遊戲——《深夜麻將》,該遊戲在登錄Steam遊戲平臺後就受到了極高的遊戲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