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似是而非的說法誤導保險業發展

2020-12-15 中國金融新聞網

  十多年來,「轉型發展」的說法一直盛行於國內保險業。經過今年前幾個月保費快速增長以後,有關「轉型」的說法最近再次甚囂塵上。
  有人希望通過「轉型」減少行業惡性競爭、提升營銷人員的收入水平,或者推動資產收益狀況改善,其本意也許是好的,但都不能脫離特定的歷史環境。按十八大的提法,「轉型」主要是指要加快形成新的經濟發展方式,依靠創新驅動、開放帶動、內需拉動,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毫無疑問,中國經濟發展確實有結構調整、轉型發展的必要,能源短缺、環境惡化等危及可持續發展的難題需要儘快得到解決,但保險行業發展也機械地套用有關「轉型」表述,甚至用人為的方式控制行業增長速度,顯然是將「轉型」用錯了地方。因為保險行業本身就屬於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在「轉型」的旗號下忽視市場需求,隨意控制行業合理發展,不僅和中央的意圖背道而馳,而且可能演化成一場損失巨大的自我娛樂活動。
  何況,「轉型」是有風險的。對於微觀主體而言,有一點至關重要,那就是要對自身的經營環境和管理現狀進行準確分析,確定自己是否有充足的力量去應對「轉型」中的各種風險。如果該做、會做的事情都做不好,誰又能保證不該做、不會做的事情就能做得更好?
  以前無論是行業發展較快還是增速放緩的時候,「轉型」作為問題解決方案總是首當其衝。相關說法看似理由充分,頭頭是道,但遺憾的是,有關「轉型」的方向、目標和路徑的表述大多泛泛而談,不解決實際問題。可見,這種似是而非的論調遠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高深,我們大可不必對此頂禮膜拜。尤其是對於一些還未完全度過生存期的保險企業而言,倘若不對自己所處的市場環境、財務狀況、人才儲備、業界地位等進行全面研究,隨便套用某個說法就以「壯士斷腕」的決心開始大踏步推進「轉型」,這與自殺沒有什麼區別。
  中國金融體系發展很不均衡,保險業資產在金融體系中的佔比還非常低。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尤其要慎提行業「轉型」。保險企業僅僅是規模大當然意義有限,但沒有必要的規模導致自己無法生存更加無法容忍。做大做強不一定必然做久,而做小做弱一定沒有出路。讓某些不切實際的「轉型」說法招搖過市,很容易讓人想起「皇帝的新裝」那個古老而有趣的故事。
  我們不希望看到保險業有人再度延續那個可笑的故事。要適應市場競爭不斷地成長,一定要對發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關鍵決策進行審慎評估,不斷地滿足客戶的需求,從而千方百計擴大市場的空間。而脫離客戶需求以僥倖和賭博的心態一廂情願地進行所謂「轉型」,在工作中隨意調整產品結構,或者一味堅守什麼價值型業務,無論看上去多美的「轉型」最終只會讓人亂了方寸,甚至鑄成大錯,一些陷入困境的保險企業還會因此滑向更加危險的深淵。即使保險業一定要進行「轉型」,最好在「轉型」這個詞語前加上「科學」兩個字。

相關焦點

  • 保監會關於印發《中國保險業發展
    《中國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關於加快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29號)編制,主要明確「十三五」時期(2016-2020年)我國保險業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是未來五年保險業科學發展的宏偉藍圖
  • 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圓桌論壇暨《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
    《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孫祁祥等著,北京大學出版社,2020年12月)是教育部正式批准立項、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孫祁祥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系列發展報告」之「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系列的第九本。
  • 保險業出臺「雙錄」斬斷保險銷售無證可查的難溯之路
    策劃人語 誠信是保險業發展的基石,沒有誠信作堅強的後盾,保險業將會喪失民心。為維護消費者權益,從本源解決銷售欺騙誤導問題,優化保險消費環境,保監會近日出臺了《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其不僅堅定了監管部門重點「治亂」的決心,也符合當前保險業穩定健康發展的形勢需要。本期《保險周刊》圍繞保險消費者權益維護的問題展開探討,敬請關注。
  • 保險業再出發:機構發展差異化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7月7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8(第三屆)中國保險業創新與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此次論壇以「改革開放40年·保險再出發」為主題,各路嘉賓和行業大咖紛紛就當下保險業發展的新局面和新趨勢各抒己見。近40年來,保險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 貴州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出爐
    近日,貴州省保監局正式發布《貴州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預計到2020年,貴州省保費收入將實現600億元。  該《規劃》指出,「十二五」時期,貴州省保險業保費收入年均增長17.15%,增速排名全國第4,累計為全省提供保險賠款與給付363.93億元,農業保險、大病保險、農房保險、責任保險等取得突破性發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能力快速提升。
  • 保險業「雙錄」即將開始 了解這些再不用擔心被誤導營銷
    懷化保險業將按照保險監管部門要求,自11月1日起實施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請廣大消費者予以理解和支持,如發現我市保險公司、保險中介機構或銷售人員有銷售誤導行為或不按《辦法》要求執行,可立即向懷化市保險行業協會消費維權服務站舉報或投訴,維權熱線:0745-2723558,地址:懷化市鶴城區迎豐中路665號市委機關禮堂二樓;或撥打12378保險維權服務熱線向保險監管部門進行投訴,以充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 聚焦「十四五」 保險業高質量發展如何「落子」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保險業如何確立自身發展的新方位?在近日舉辦的中國保險創新發展大會上,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濟濟一堂,共同探討保險業的未來發展方向。  發揮優勢服務國家戰略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而國家重大戰略正是保險業服務實體經濟的主攻方向。
  • 《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發布會在北大舉行
    近日,由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和北京大學中國保險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CCISSR)主辦、上海商湧科技有限公司協辦的2020年「中國保險業發展」圓桌論壇暨《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2020》(下稱《報告》)發布會在北大舉行。
  •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政策及發展部副總監談保險業擁抱科技創造價值
    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政策及發展部副總監談保險業擁抱科技創造價值 亞太保險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創新國際峰會(6月26-27日 | 香港)特別邀請到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政策及發展部副總監——陳慎雄。 陳慎雄先生將為我們分享「保險業擁抱科技創造價值」話題。趕緊加入我們與行業領軍者一起享受這場視聽盛宴!
  • 僅用一年時間成為行業第二大,保險業一個無解的悖論
    截至目前,拼多多的市值已經超過一千億美元,尤其是在最近這一年時間裡,拼多多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已成為僅次於阿里的第二大電商。根據6月22日的福布斯富豪榜排名,拼多多創始人黃錚以454億美元的財富,已超過馬雲。並且有預測,拼多多的年活躍用戶數有望在今年三季度超越淘寶。
  • 保險業發展與政府財政互動關係——基於典型相關分析
    摘要:本文根據我國不同地區的保險業發展與政府財政收支的截面數據,利用典型相關分析方法對保險業發展水平與政府財政結構展開相關性研究,對政府財政與保險業相互影響進行定量分析。
  • 《2020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發布
    近日,《2020中國保險業發展報告》(以下簡稱《報告》)發布,這是北京大學經濟學院第九年發布該報告。《報告》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保險業及經濟短期內將形成較大衝擊,但「剛需延後」和新的保障需求也將逐步釋放,無論對於人身險業還是財產險業而言,挑戰中都蘊含著機遇。
  • 直擊服務體驗差痛點 保險業將迎 客服中心建設規範
    保險業將迎  客服中心建設規範  直擊服務體驗差痛點  保險業將迎  客服中心建設規範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與保險行業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保險服務的要求不斷提高。然而,保險公司客戶服務中心建設情況不一,在建設標準上尚存在空白。參差不齊的保險服務難以讓消費者滿意,保險消費投訴呈攀升態勢。銀保監會近期披露的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情況顯示,三季度保險消費投訴多達36754件,環比增長8.96%。銷售誤導和理賠糾紛持續走高,保險客戶服務水平亟待提高。
  • 配偶選擇中千萬莫要被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誤導
    因為,當今時代,命理學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許多似是而非,模稜兩可的理論,比比皆是。 說實話,有些理論,連理論創建者自己都難以自圓其說;且不說,作為易學愛好者的大眾,就更可能莫衷一是了。
  • 火影中的那些似是而非
    所以,月關疾風的強大成了一個似是而非。圖片來自網絡,侵刪火影中的上忍的強大火影中的上忍一直給人以強大的印象,其實,火影中的上忍的水平真是似是而非所以,上忍很強,可能只是一個似是而非。信奉這種說法的鳴人的血統其實很好,小李成了邊緣人物。
  • 這樣看法治,似是而非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能力。所謂法治思維是運用法治理念、法治觀點、法治邏輯對事物認識、分析和形成結論的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法治思維這一概念在黨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來,對於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具有重大意義。
  • 2019年度保險業運行
    文/閻建軍(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保險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趙湘懷(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 摘要 ■2019年,保險業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穩步前行,發展勢頭良好
  • 保險業30年 從一花獨放到春色滿園
    保險業30年  從一花獨放到春色滿園(熱點聚焦)  本報記者 曲哲涵 李麗輝   改革開放30年,也是中國現代保險業成長的30年。回顧來路,改革消除了保險業發展的制度瓶頸,開放讓保險機構的能力更強、實力更足、視野更寬、雄心更大。
  • 邢煒:實現保險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正當其時
    來源:新浪財經12月9日,2020新時代金融發展峰會暨中國金融機構金牌榜頒獎盛典在北京舉行,本屆峰會主題為「新階段 新格局 新作為」,中國保險行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邢煒出席會議並演講。邢偉表示,實現保險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正當其時。內因來看,經過多年改革發展我國保險市場和行業監管逐步走向成熟,保險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具備了足夠的基礎條件,隨著消費群體風險管理意識的增強,保險將成為人民群眾和企業部門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市場化的風險管理工具。高質量發展將成為我國保險業的內在要求。
  • 保險業服務西藏經濟社會發展成效突出
    近年來,西藏保險業認真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注重抓好防範風險、扶貧攻堅和環境治理三大任務,根據當地實際提供卓有成效、富有特色的保險服務,得到了地方黨委、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可。  深化「旅保合作」,提升西藏旅遊業發展水平  美麗的西藏風光令人心馳神往,但由於西藏屬於高原缺氧環境,加之旅遊線路長及部分遊客準備不足等因素,旅遊各環節中的自然災害、意外事故和違約責任等風險日益突出。旅遊保險是實現旅遊安全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保險業發展的重要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