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EW期刊2020年度第二卷於2020年6月27日上線,本期一共有4篇封面文章,包括1篇封面文章,1篇封底文章,1篇封裡文章,1篇封底裡文章,這些封面既包括動畫風格也有「時尚潮流風」。
封裡文章
成像引導的癌症治療(IGCT)可以提供斷診信息並具備療效,因此,IGCT正在迅速成為一種有力的精準癌症診療範例。但是,IGCT依賴主要由納米材料製成的先進診療劑。傳統上,這種診療劑是通過整合不同功能單元來構建的,這將不必要地增加多功能製劑的大小,並不可避免地導致功能單元在體內的分解,從而導致錯誤的診斷和不良的治療效果。
近日,來自中科院化學研究所的高明遠教授團隊近日在生物診斷學開放獲取期刊VIEW上發表了一篇關於內置功能納米顆粒用於成像引導的癌症治療的綜述文章。(DOI: 10.1002/viw2.19)
在本篇綜述中,作者強調了內置功能納米材料在生物醫學應用方面的進展,這些材料具有癌症診療應用前景。因為光療在高精準癌症治療方面具有顯著前景,所以本綜述特別關注那些可以將近紅外(NIR)光轉化為熱能或自由基的材料。此外,光療可以與光聲成像相結合,實現成像引導的治療。作者分類概述了NIR和納米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並進一步討論了通過不同機制提高近紅外光的利用率,從而利用不同的方法提升成像靈敏度和治療效果。通過體內腫瘤的標記和治療案例,本綜述強調了IGCT中納米探針診療的機會與益處。作者還討論了NIR-介導的癌症診療劑在基礎研究和臨床轉化研究中目前的挑戰和未來的前景。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viw2.19
掃碼閱讀
封底裡文章
病毒傳播和感染都對人類健康造成了威脅,嚴重時可以導致經濟衰退以及廣泛的社會問題。自2019年末首次報導到2020年4月初,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前稱為HCoV-19)已導致全球超過100萬例已確認的感染病例和超過60,000人死亡。目前各國政府採用了廣泛的幹預措施,希望可以降低疫情的爆發速度和範圍,從而降低新冠病毒對社會醫療資源的負荷。常見的病毒可以通過載有病毒的體液傳播或者接觸受汙染的物體。人與人之間傳播主要通過觸摸受汙染的介質從而使得病毒接觸鼻子,嘴,眼睛的黏膜或者皮膚。根據傳播介質的不同,病毒可以在無生命的表面上持續短於<5分鐘到28天以上的時間。在病毒存活的這段時間內,通過使用不同的消毒劑可以對其進行滅活,從而限制病毒在人群之間的傳播。
新加坡科研局羅賢俊課題組評估了市場上常見消毒劑在各種應用條件下的有效性。同時也系統的研究了各種因素在消毒劑對病毒失活過程中的影響。該研究系統闡述不同消毒劑的效用以及工作原理的文章,為市場眾多的消毒液的使用者,開發者以及生產者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這篇綜述中,新加坡科研局(A*STAR)的羅賢俊課題組系統的總結了各種商業製劑中使用的不同消毒劑以及它們具有滅活懸浮液和表面病毒的特性。根據不同病毒的特性,消毒液的工作原理是完全不同的。不同類型的消毒劑由於使用了不同的化學試劑,從而通過不同的機制使病毒失活。根據病毒的類型和使用條件的不同,該文章系統的研究了濃度,暴露時間,溫度,pH和有機負荷在病毒失活方面的作用以及相關的工作原理。因此,針對不同種類的病毒,生產廠家以及科研工作者需要了解目標病毒的傳播機制從而設計出合適的濃度以及使用條件,從而實現有效消毒的高效滅活。當然,最理想的消毒劑應該可以高效的使得不同的病毒失活,從而使得消毒液在病毒變異時依舊可以有效。目前對於新型消毒液的開發, 如何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對表面的溫和作用可能是一個很好的開發方向。比如如何從天然化合物開發有效的消毒劑,因為它們的毒性較小,從而使產品對兒童安全,並且對於長期使用也很安全。
研究者相信,此項研究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材料和設計原理,將會為目前開發新型消毒液的科研工作者以及生產廠家提供新的思路。如何開發高效,針對不同病毒,生物相容性好,毒性小的消毒液將成為未來研發的主要方向。筆者相信新開發的消毒液經能夠更好的造福人類,為人類抗擊病毒提供了更有效的武器。相關論文發表在VIEW上(DOI: 10.1002/viw2.16)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002/viw2.16
掃碼閱讀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請點擊下方「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