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小國巴林,一半沙漠一半海,佔據了卡達家門口的島嶼

2021-01-09 閒人說史

巴林,是位于波斯灣中的一個島國,面積只有767平方公裡,人口不過140餘萬。北接伊朗,西臨沙烏地阿拉伯,景色秀麗、四季如春,素有「海灣明珠」之稱,與沙特有一座法赫德國王跨海大橋連接。就這樣一個國家,面積和人口甚至都不如中國的香港,卻在一個面積是自己十幾倍大的卡達家門口佔據了一座群島——海瓦爾群島,巴林是怎麼做到的呢?本文就來說一說,巴林同卡達的領土爭端問題。

海瓦爾群島,面積約50平方公裡,位於巴林東南部,距巴林島約19公裡,但是距離卡達非常近,只有1.4公裡左右,甚至在低潮的時候可以步行從卡達半島走到海瓦爾群島,但是領土不是說離誰近就是誰的,現在海瓦爾群島經國際法院裁定,歸巴林所有。

巴林與卡達的歷史淵源:

現在的巴林實行的是君主制,統治巴林的是哈利法家族,而巴林和卡達的爭端就要從哈利法家族說起。哈利法家族,原本居住在卡達半島地區,18世紀初來到卡達西北部的祖巴拉地區定居,並獲得了半島的統治權。

後來看上了巴林島的珍珠貿易,於是在1783年,哈利法家族聯合其他阿拉伯諸部趕走了在巴林島統治的波斯人,並在幾年後將大本營搬到了巴林島,創建了巴林阿特班部族哈利法家族王朝,並統治巴林至今。

哈利法家族從卡達遷徙到了巴林島後,哈利法家族將在卡達徵稅的權力交給了薩尼家族。薩尼家族利用其善於經商和豪爽善良的特點,以及在英國支持下,逐漸成了半島上最大的家族,甚至代哈利法家族管理卡達多哈等地的賦稅、軍事、司法等工作。

但是卡達的大大小小的事務還都需要向哈利法家族,這樣便產生了矛盾,衝突頻發。除此之外,哈利法家族還同波斯灣的阿布達比(阿聯的一個酋長國)、阿曼等各個酋長國之間也紛爭不斷。持續的衝突讓巴林有點吃不消,同時英國的勢力逐漸深入波斯灣,於是1820年英國和巴林部落首領籤訂了《海上和平初步條約》,名義上是巴林接受英國的保護,但其本質是巴林將自己的主權交給了英國。

在英國的調停下,阿拉伯各酋長國達成了停戰協議,但是巴林對自己的龍興之地祖巴拉念念不忘,1867年巴林在盟友阿布達比的協助下對卡達發動了戰爭,戰爭持續了一年多,仍不分勝負。雖然巴林接受英國的保護,但是巴林國小財窮的,英國也沒有太重視,還對巴林作出了警告,認為巴林違反了1835年籤訂的停戰協議,還公開承認了薩尼家族對卡達的統治,在英國的警告下,雙方再次達成了停戰協議,協議默認了卡達對祖巴拉的統治。

石油引起的爭端:

由於巴林和卡達的特殊關係,雙方的國界沒有明確的劃分,至於海瓦爾群島不過是個不值一提的荒島,沒有引起雙方的重視。但是波斯灣石油的發現,讓波斯灣每一寸海域、每一寸土地都變得價值連城,何況一旦擁有了海瓦爾群島那麼還可以向外延伸獲得大片的領海。

海瓦爾群島離卡達太近了,於是卡達率先作出了反應,在1934年便宣稱應有海瓦爾群島的主權。這下巴林可不樂意了,巴林聲稱海瓦爾群島自古以來都是屬於巴林,列舉了種種屬於巴林的歷史事實。

巴林認為,哈利法家族早在18世紀末就管理海瓦爾群島,後來遷徙到海瓦爾群島的多瓦薩爾部落也是經過哈利法家族允許的,並且一直向巴林納稅,也就是說巴林一直對海瓦爾群島進行管理的,那自然是巴林的。

為了宣示對海瓦爾群島的主權,1937年起巴林開始加大了在海瓦爾群島上的基礎設施建設,並加強與海瓦爾群島上的經濟聯繫,企圖通過事實佔領的方式獲得國際社會對其擁有海瓦爾群島主權的認可,而且巴林還拿出了祖巴拉地區的主權歸屬進行反擊。

英國人挖坑:

既然雙方都有爭議,那怎麼辦,這時就想到了英國,畢竟巴林和卡達都是英國的保護國嘛,得出來評判。

這時候已經到了1939年,英國國力衰落,開始為退出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做準備,採取了「分而治之」的策略,如同在印巴之間留個「克什米爾問題」一樣,將海瓦爾群島判給了巴林(為了英國的利益又把海瓦爾群島石油開採權判歸卡達)。雖然卡達不服,但是英國的勢力太強大不能抗衡,只好暫時隱忍,就是這份「判決書」讓卡達在日後的主權問題上落了下風。

獨立後,風雲再起:

1971年,卡達和巴林先後獨立,而且由於國家油價的上漲,海瓦爾群島變得更有價值,為此多次發生過武裝衝突。

為了解決爭端,卡達將海瓦爾群島主權問題提交了海牙國際法庭,希望通過國際仲裁來還卡達一個公道,巴林也同意了。不過結果可沒有向卡達預期的方向判決,國際法庭認定「巴林和卡達同意英國政府解決雙方涉及侯瓦爾群島的爭端。因而,1939年的裁決應被視為自始即對兩國有約束力的裁決。」因此國際法庭裁定海瓦爾群島的主權屬於巴林。不過卡達也不是啥也沒得到,國際法庭認定祖巴拉歸卡達。

結語:為何巴林身為小國,敢同卡達爭鋒?

卡達無論是國土還是人口、財富都遠勝於巴林,為何這樣一個小國敢同卡達一較高下呢?主要還是卡達會抱大腿,英國「保護」時期,早早地倒向了英國,這為海瓦爾群島的歸屬埋下了伏筆,獨立之後又迅速的靠上了老大沙特,而沙特也希望擴大自己的影響力,同時又與卡達同樣有領土糾紛,於是也多偏向巴林。

不過巴林的國王屬於伊斯蘭教的遜尼派,而民眾多是什葉派。為了統治穩定,巴林王室的做法就是讓民眾分享石油財富。不過畢竟是少數派統治,基礎不穩,隨著經濟的不景氣以及其他原因,終於在2011年發生了大動亂。為此巴林在2011年以紀念國民憲章頒布十周年的名義,向每個家庭提供了1000巴林第納爾(約合3000美元)。

關於巴林和卡達,有趣的是,今日的巴林國旗形狀與卡達國旗非常相似,充分展現出兩國曾有的密切關係。

相關焦點

  • 卡達和巴林,為什麼退出阿聯?
    第一個被英國收入囊中的是科威科,此地位於兩河流域的入海口,又處在中東的核心位置,戰略地位極其重要。然後英國人以科威特為中心,沿波斯灣海岸線擴展。▲奧斯曼帝國沒有佔領過整個阿拉伯半島,大半歸功於沙漠科威特在1775年與英國人籤訂貿易協議後,巴林在1820年緊隨其後,開始成為英國勢力範圍。此時的巴林不僅僅擁有幾個島嶼,卡達半島也屬於其管轄範圍。
  • 袖珍小國;波斯灣的「綠洲」巴林及維納斯的故鄉賽普勒斯
    ——茨威格 大國容易強大,小國容易富足。 世界上的大國,芸芸眾生沒有不耳熟能詳的;但世界上的小國,了解的人就寥寥無幾。 全世界有190多個獨立主權國家,其中面積不到1萬平方公裡的有33個,我們稱之為袖珍國家。
  • 中東只知道杜拜?巴林才是真正的沙特後花園!
    巴林位於亞洲西南部,素有「海灣明珠」之稱。巴林首都麥納麥市的街頭作為海灣地區最早開採石油的國家,20世紀70年代初,巴林逐漸取代黎巴嫩成為成為中東的金融中心。首都麥納麥市是一座乾淨漂亮的現代化城市,也是全國第一大城市。
  • 亞洲擁有「國王」的國家盤點,西亞的約旦、卡達、阿曼和巴林
    今天我們來介紹最後四個亞洲有國王的國家,這四個國家都位於西亞地區,分別是約旦、卡達、阿曼和巴林。卡達的面積約為1.15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264萬人 ,首都多哈約集中了全國一半的人口。卡達是一個石油資源極其豐富的國家,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和出口是卡達重要的財政來源,也促使卡達成為全世界最富有的國家之一。在歷史上,卡達也是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在1517年葡萄牙入侵,卡達淪為葡萄牙殖民地。
  • 看一看巴林和卡達當年為什麼不加入阿聯?
    大家都知道中東石油國家阿聯是由七個酋長國聯合組成的,分別是阿布達比、沙迦、杜拜、哈伊馬角、阿治曼、富查伊拉、烏姆蓋萬。但是實際上1968年籌建阿聯時,除了這七個酋長國外,巴林和卡達也是準備加入的。但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巴林和卡達選擇了退出,沒有加入阿聯。
  • 地處五海三洲之地的西亞地區,既是世界石油寶庫也是世界火藥桶
    西亞東部與南亞、東亞和北亞地區接壤,西北部與歐洲接壤,西部與非洲接壤,西亞的地理位置十分優越,被稱為位於「五海三洲之地」,這裡的五海包括阿拉伯海、紅海、地中海、黑海和裏海(世界上最大湖泊)之間。西亞地區國家數量總共有20個,分別是位於阿拉伯半島上的沙烏地阿拉伯、葉門、阿曼、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巴林、卡達、科威特、約旦和伊拉克等9個國家,西亞東部地區有伊朗和阿富汗等兩個國家,西亞北部地區有土耳其、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喬治亞等4個國家,西亞西部及地中海地區有敘利亞、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和賽普勒斯等5個國家。
  • 卡達斷交風波,「茶壺裡的風暴」能掀起多大浪?
    中東問題專家、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研究院院長李紹先介紹說,1995年之前,卡達一直是跟在沙特後面的「小兄弟」。1995年,塔米姆的父親哈馬德就任埃米爾後,卡達的外交政策開始偏離傳統,轉而採取「小國大外交」的政策。尋求多邊外交和平衡外交的卡達與向來以老大哥自居的沙特之間的矛盾開始增多。
  • 將打造世界級數據中心的國家,巴林到底發達到什麼程度?
    巴林王國,簡稱巴林。位於亞洲西部,為波斯灣西南部的島國,鄰近卡達和沙烏地阿拉伯之間,巴林屬熱帶沙漠氣候,石油是其國家重要的經濟的支柱。阿拉伯人大約佔60%,巴林75~80%的居民住在城市裡。伊斯蘭教為巴林的國教,絕大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什葉派。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巴林原為英國殖民地。
  • 一半沙漠,一半海洋,這個國家花45億複製一個威尼斯!
    杜拜現在已經擁有著世界最高建築和最大室內主題公園,近日還宣布要花25億迪拉姆(約合44.5億人民幣),打造迷你的義大利「水城威尼斯」,將威尼斯照搬到杜拜這個沙漠國家,並且致力於讓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水下豪華遊艇度假村」。「漂浮威尼斯」項目預計在2018年啟動建設,歷時2年建設,到2020年可完工投入使用。
  • 阿拉伯海灣國家巴林將與以色列實現外交關係正常化
    9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巴林將與以色列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如此,巴林成為一個月內第二個實現與猶太國家關係正常化的阿拉伯海灣國家。川普、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和巴林國王哈麥德(Hamad bin Isa Al Khalifa) 就和平協議發表的聯合聲明說:」兩個最富活力的國家和發達經濟體之間展開直接對話和聯繫,將繼續推動中東的積極變革,以增加該地區的穩定、安全與繁榮。「聲明還說,每個國家都將為實現「公正、全面和持久地解決巴以衝突」而為之努力。該協議的宣布恰逢911襲擊事件19周年。
  • 連訪卡達沙特 蓬佩奧再度斡旋斷交危機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繼續中東之行,13日訪問卡達,隨後前往沙烏地阿拉伯,再次嘗試斡旋卡達與沙特等鄰國之間的斷交危機。 蓬佩奧當天還表示,美國將確保查清沙特籍記者賈邁勒·卡舒吉遇害事件的「全部事實」。
  • 最和平的中東國家:國泰民安不靠石油,這個沙漠小國是旅遊勝地
    他告訴我們,約旦這個國家,是全中東最安全的地方。他的理由非常客觀和有說服力:全歐洲的航空公司,只有一個能直飛中東的航線,而那間航空公司在中東的唯一落腳點,就是在約旦的安曼。約旦荒漠裡的沙漠之舟我們對它缺乏認識是有原因的,約旦的建國歷史並不久。約旦原本屬於巴勒斯坦國,直到1921年,才被英國從巴勒斯坦劃割出來,成為一個受英國管理的半獨立國家。
  • 在海灣小富國巴林看「中國機遇」
    巴林龍城的管理方中國中東投資貿易促進中心中東區執行總裁鄭碩對《環球時報》記者說,巴林龍城是繼杜拜龍城之後中國中東投資貿易促進中心在海灣地區運營的第二家中國貨物中心,本來目標是海灣最大的市場沙特,但由於沙特不是特別開放,限制較多,而巴林與沙特距離僅數十公裡,有跨海大橋相連,每年有大約四五百萬沙特人到巴林旅遊、購物,所以就選在了巴林。
  • 騰格里沙漠旅遊攻略 月亮湖一半淡水一半鹹水
    騰格里沙漠旅遊攻略 月亮湖一半淡水一半鹹水  騰格里沙漠是中國第四大沙漠,位於阿拉善左旗西南部和甘肅省中部邊境,南越長城,東抵賀蘭山,西至雅布賴山。騰格里蒙古語為天,意為茫茫流沙如渺無邊際的天空。沙漠中分布著數百個存留數千萬年的原生態湖泊,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天鵝湖和月亮湖。
  • 王陶陶:卡達斷交浪潮——神權與民權的交鋒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王陶陶】 6月5日,沙特、巴林、埃及、阿聯、葉門等數個阿拉伯國家相繼宣布與曾經的盟友、中東的「人權燈塔」卡達斷交,並採取行動關閉了進入該海灣國家的通道。隨後,以沙特為首的「阿拉伯聯盟」宣布將卡達開除。
  • 中東那麼多土豪國家,為什麼沒有一個是發達國家?
    中東介於近東、遠東之間,被稱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現在普遍認為,廣義上的中東大約包括24個國家在內,總人口將近4億,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因此,中東也泛指伊斯蘭文化圈。一方面,中東絕大部分區域不是沙漠就是高原,多風少雨,氣候乾燥,導致淡水極其匱乏,嚴重影響生存,為了搶奪有限的資源,時常爆發內部戰爭。
  • 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以色列和阿聯、巴林關係正常化
    中東近兩個月創下的歷史性的進展,與其說是出於和平,不如說是為了戰略。阿聯和巴林與以色列的關係正常化,更多的是從自身安全出發,而不是為了中東和平。在很多中東觀察者看來,這次協議的籤署並非出於來回談判斡旋的傳統外交,這背後與一個新的敵人、一樁新的交易有關,是對一場外交勝利的迫切需要促成的。
  • 全球第一富,卡達到底發達到什麼程度?
    早在2012年,美國《全球金融》雜誌公布的全球最富國家和地區排行榜顯示,中東國家卡達位列第一,當時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為9萬多美元(按照當時匯率約60萬元人民幣) 卡達擁有發達的石油開採業,石油行業佔政府收入的大約70%以上,佔GDP的60%,出口收入的85%以上。
  • 社會:卡達世界盃大改革,參賽隊伍可能擴充到48支球隊
    社會:卡達世界盃大改革,參賽隊伍可能擴充到48支球隊我差不多十年前開始作為世界盃舉辦世界盃的最不可行的出價:一個古怪的建議,在沙漠夏季炎熱的「空氣冷卻」體育場,一個看似阿拉伯酋長國的小型,一個城市,多哈,人口稠密僅有300,000名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