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土豪、土豪、最土豪,沒有之一。
在那裡,坐落著全球唯一的七星級酒店和世界最高樓,機場修建的華麗程度堪比王宮,警察執行公務開的是頂級轎跑,就連養的寵物都是奢華版,老虎、獅子、獵豹。
千奇百怪的高調炫富方式,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了世界人民被貧窮限制的想像力。
然而,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讓人費解,在中東這片如此富裕的地方,擁有大大小小的許多個國家,其中令人無比嚮往的土豪國家,全都不是發達國家,而中東地區真正的一個是發達國家,反而是以色列。
究竟,中東是如何崛起的?中東的土豪國家為什麼全都不是發達國家?中東唯一的發達國家又是怎樣的?
▲獅子是土豪們熱衷的寵物之一
一、中東的崛起
中東,是一個模糊的地理概念。歐洲人以本土為中心,將以東的地區,按照距離遠近劃分為近東、中東、遠東。
中東介於近東、遠東之間,被稱為「兩洋三洲五海之地」,現在普遍認為,廣義上的中東大約包括24個國家在內,總人口將近4億,大多數信仰伊斯蘭教,因此,中東也泛指伊斯蘭文化圈。
▲近東、中東、遠東的劃分是以歐洲為參照的
這樣的地理位置聽起來非常高大上,然而實際上,並沒有什麼優越感可言,相反,帶來了許多災難。
一方面,中東絕大部分區域不是沙漠就是高原,多風少雨,氣候乾燥,導致淡水極其匱乏,嚴重影響生存,為了搶奪有限的資源,時常爆發內部戰爭。
另一方面,中東作為連接西方世界和東方世界的交通樞紐,處在資本主義列強對外擴張道路上的重要地段,具有突出的戰略意義,長期遭受外來侵擾。
除此之外,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在中東交錯,相互排斥、甚至敵對,信仰和文化的差異,進一步加劇了各種不可調和的矛盾,使局面更加混亂。
惡劣的自然條件、複雜的政治環境,引發的一系列天災人禍、內憂外患,曾經讓中東深陷動蕩與貧窮之中。
▲這片土地從古至今就戰亂不斷
很多人都認為,如果沒有石油的出現,中東會是世界上最貧窮的地方之一,這個說法並不誇張。
20世紀初期,中東被勘測到地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約佔世界總儲量的2/3,約佔世界可開採總儲量的4/5,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此,中東在「石油-美元-土豪」的致富路上迅速崛起。
▲波斯灣一帶被稱為「世界油庫」
由於石油儲量集中分布在波斯灣沿岸的少數國家,而其他的國家並沒有沾上光,因此,中東的崛起,嚴格來說,是幾個產油國家的崛起,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土豪國家,主要包括:卡達、科威特、沙烏地阿拉伯、阿聯。
石油的開採成本低、出口價格高、需求大而長久,依賴這門高額利潤的大盤生意,這幾個國家在短短的幾十年間,經濟實力在世界範圍內名列前茅。
2017年世界銀行的數據,卡達的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位居世界第一,高於盧森堡和新加坡。阿聯、科威特的人均GDP將近7萬美元,遠超過美國。
如果說上述幾個「彈丸小國」不具有代表性,即便是沙烏地阿拉伯這樣大體量的國家,人均GDP依舊能排上第12名,與美國相當。
然而,這些中東土豪國家,卻全都沒有進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之中。
▲即便是霸榜了。卻沒有一個被機構承認是發達國家
二、土豪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差別
發達國家,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沒有確切的定義,一般通過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權威機構,依據人均GDP、市場機制、科技水準、可持續發展能力等綜合因素,作出全面的評估認證。
因此,想要進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之中,必須要滿足一定的基本條件,總結概括為四點:較高的人均GDP、成熟的市場機制、先進的科技水準、良好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目前,被國際機構承認的發達國家人均GDP都在2.5萬美元以上(購買力平價PPP),海灣石油富國完全具備這個條件。然而,他們將石油看作是經濟命脈,80%以上的收入來源於此,雖然大發橫財,達到了極高的人均GDP,但是,其他三個條件均不滿足。
首先,產業結構過於單調。除了依賴石油之外,石油富國還停留在以農、漁、畜、牧業為主的傳統經濟模式之中,尚未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現代化工業體系,就連生活日用品都不能自給自足,需要大量進口,市場機制相當落後。
其次,習慣了躺著掙錢,想要什麼就買買買,簡單、方便,反正買得起,久而久之,導致社會風氣浮華,整體上缺乏創新精神和研發意識,而他們本身又不屑在這一方面努力,科技水準和正兒八經的發達國家差幾個檔次。
再者,石油屬於非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開採一點少一點,總有耗盡的時候,沒有開闢可替代的經濟出路,可持續發展能力十分薄弱。
▲各國石油儲量排名,顏色越深代表儲量越多
近些年,石油富國也開始發展第三產業,支持經濟多元化,希望擺脫對石油的依賴。
目前,卡達油氣產值佔GDP的70%,其試圖通過2022世界盃大力發展金融業和服務業。特別是阿聯致力於發展航空、旅遊等服務業已取得顯著成效,據預計,2017年阿聯的非石油類GDP已佔到總GDP的70%。
發展多元產業,優化經濟模式,這個方向是對的,但是,它們起步太晚,距離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距。國家政策、人民意識都需要進一步轉變。
▲阿聯的杜拜已成為中東重要的航空中心和旅遊中心
三、中東唯一的發達國家
在中東的24個國家之中,至今有且只有一個是發達國家,就是因為戰亂而頻繁的在新聞中出現的以色列。這個地中海東南沿岸的小國,人口僅有800多萬,猶太人約佔3/4。
與石油國不一樣的是,以色列雖然也土地貧瘠、資源短缺,但卻沒有石油可以開採。
以購買力平價來看,以色列的人均GDP達到4萬美元,與同為發達國家的英法日韓水平相當,遠不如石油富國。
▲以色列人均GDP排名第31
以色列的國民財富不是靠石油和單一產業鏈堆積而來的,其高新技術聞名於世,涵蓋軍事、航空、電子、醫療、生物等多個領域。
在差勁的自身條件和外部環境中,以色列沒有鄰國富裕的資本—石油,卻發展成為了整個中東綜合國力最強、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國家,它是怎麼做到的呢?可以歸納為發展三步曲。
農業是根本:以色列2萬多平方公裡的土地上,一半被沙漠覆蓋,適宜耕地面積和水域面積都有限,嚴重阻礙了農業生產,解決吃不飽的困境是國家發展的當務之急。
▲以色列以地中海氣候為主,雨熱不同期,加上國土為荒漠,極度缺水
在建國之後,以色列憑藉西方發達國家的支持,將提高農業生產作為根本目標,充分利用淡水資源,將沙漠邊緣地帶逐步變為綠洲,擴大耕地面積,還發明了滴灌技術,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先進的節水灌溉技術。
憑藉這些努力,不僅能養活自己的人民,還能出口優質的農產品,如果蔬、棉花等。
▲沙漠上的農業奇蹟,以色列農業是與極端惡劣條件作鬥爭的典範
科技是關鍵:以色列的主體人口是猶太人,古希伯來人的一支,具有悠久的文明,並且,他們重視傳承和發揚。
基於這樣的民族情結,猶太人在長期的歷史沉澱中,積累了豐富的智慧和經驗。1966年以來,以色列共有1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0%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猶太人,比例是其他民族的100倍,他們被稱為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
以色列充分利用民族優勢,將科學技術作為強國、富國的關鍵,以色列的人均研發支出世界第一,致力於各個領域的研發和創新,通過出口高新技術產品,獲得可觀的收入。
尤其是軍事方面,以色列的軍工業十分發達,軍事化程度世界第一,也是為數不多的可能擁有核武器的國家之一。因此,在火藥桶似的中東,給周邊國家一種惹不起的高傲姿態。
▲以色列生產的梅卡瓦坦克,是世界上作戰次數最多的主戰坦克
教育是未來:以色列不僅注重國家當下的發展,更注重國家未來的發展,而他們將前景寄託於教育建設。
以色列的整體教育水平處在世界領先地位,50%的人獲得大學文憑,有6所大學躋身中東地區前十名。
這樣的教育氛圍,為以色列培養了大量人才,這些人才在科技領域做出了重要貢獻,進一步促進國家的發展,然後國家投入更多的力量到教育建設中,培養更多的人才,形成良性循環。
總的來說,發達國家不只是要有錢,還要有很強的綜合國力,而中東的土豪國家,普遍富而不強,所以全都沒有進入到發達國家的行列之中。
而以色列,通過農業立本、通過科技富強、通過教育興盛,在綜合國力方面甩土豪國家好幾條街,成為中東唯一的發達國家,讓全世界驚嘆猶太人民的強悍與智慧。
▲杜拜寶馬i8警車,價值將近200萬人民幣
作者: 瓶外的花 編輯: Thomas (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