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這個地理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呢?目前國內外對此尚無準確定論,所以就形成了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中東一般是指從伊朗向西一直延伸到埃及的地理空間。廣義的「中東」通常是泛指西亞、北非地區的27個國家和地區: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阿曼、卡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賽普勒斯、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和西撒哈拉。
長期以來中東地區就一直是國際衝突的熱點地區:自從1947年巴以分治起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衝突就令中東地區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上世紀80年代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吸引了世人的目光。90年代的中東則因為海灣戰爭為世人所關注。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再次使中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從2011年起敘利亞戰爭成為了中東地區的新熱點。前段時間發生衝突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這兩個高加索國家其實也屬於廣義上的中東國家。
為什麼中東會成為國際衝突一個長期的熱點地區呢?翻開中東地圖就能不難發現這一地區的政治碎片化現象:1500多萬平方公裡的廣義中東地區分布著27個國家和地區。歷史上這一地區也曾出現過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樣的統一帝國,然而自從1918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被肢解以後這一地區的政治碎片化格局就被固定了下來。阿拉伯帝國統一中東前這裡就誕生過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遊牧的貝都因文明。
這一地區大致可以劃分為兩河流域、敘利亞、迦南地區、阿拉伯半島、埃及等幾大地緣板塊,而且各地緣板塊之間無論從地盤、人口、經濟產值等各方面看體量相當,這意味著任何板塊都不具備強勢壓制別的板塊從而完成阿拉伯世界大一統的實力。阿拉伯帝國的橫空出世把原本分裂的各板塊各文明統一於真主的旗幟之下,然而缺乏一個強勢地緣板塊的統馭使阿拉伯帝國在交通資訊不發達的古代極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事實上中央在地方管理上的鞭長莫及從帝國誕生之日起就始終存在。
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以及《刺客信條》、《fate》系列中均曾提到過「山中老人」這一形象。「山中老人」在《倚天屠龍記》中的名字是霍山,而西方則將他的名字翻譯為哈桑·本·薩巴赫。由他所開創的阿薩辛派就是歷史上一個以恐怖暗殺活動聞名的組織。事實上由阿薩辛派所開啟的恐怖暗殺傳統在相當程度上被如今中東地區的極端組織所繼承。為什麼這些極端組織在中東地區層出不窮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東地緣政治的碎片化為這些組織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中東地區自古以來是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分布的地區:這裡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三教發源地,即使是在伊斯蘭教內部也存在著遜尼派和什葉派之爭。教派的紛爭還伴隨著民族矛盾:中東地區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猶太人和庫德人五大民族,而作為中東主體民族的阿拉伯人又分別屬於沙特、阿曼、葉門、阿聯、伊拉克、科威特、埃及、敘利亞等國。當然歐洲的政治版圖同樣也呈現出小國林立的狀態,然而歐洲的小國林立又與中東截然不同。
歐洲國家幾乎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或採用總統制,或採用議會共和制,或採用君主立憲制。與此同時歐洲國家的經濟水平也大體相近,除了東南歐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之外絕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是發達國家。歐洲國家普遍信奉基督教,其文化最初都可以追溯至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儘管各國具體信奉的教派存在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之分,但這些教派都屬於廣義上的基督教。歐洲各國的語言文字儘管存在一定差異性,但大體上其實基本可以歸入羅曼語族、日耳曼語族、斯拉夫語族等幾個較大的支系。
歷史上歐洲國家之間的互動性本就很強: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歷史事件都對歐洲各國產生過共同的影響。相比之下中東各國之間卻是對立大於合作:遜尼派和什葉派已鬥爭了上千年。在這一過程中雙方甚至不惜與異教徒結盟打擊對方,由此可見同屬伊斯蘭信徒的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仇恨絲毫不亞於對異教徒的仇恨。除了民族宗教上的對立之外中東各國之間圍繞現實利益的爭奪也是頗為激烈的。這點集中體現在對資源的爭奪上(尤其是對水和油氣兩類資源的爭奪)。
水是中東最稀缺的資源,這就導致中東國家彼此之間對原本就相當稀缺的天然淡水資源的白熱化爭奪。油氣倒是中東地區儲量豐富的資源,不過這已是中東國家對外出口創匯的重要資源,往往邊境上的油田、氣田就會成為國家間糾紛的焦點。民族宗教的衝突和現實利益的博弈糾葛在一起使中東國家之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矛盾,甚至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不同的部族、教派之間也是彼此視對方為不共戴天的仇敵。在各國政府鞭長莫及之地往往就容易自發形成各種各樣的組織。
有時你很難從這些自發形成的組織中鑑別出恐怖極端組織和非恐怖極端組織的區別。事實上中東地區有不少自發形成的組織最早以前所秉承的無非不過是捍衛民族傳統、反抗殖民統治、救助窮人等原則,說白了就是當地人為求得生存而自發形成的,然而在不受監督制約的環境下這種組織也可能通過加害他人的方式使自己的成員生活得更好,所以這樣的組織該怎麼去定義呢?中東複雜的地緣、民族、宗教環境是中東衝突頻發、極端組織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部勢力的幹預則使本就複雜的中東衝突變得更加複雜化。中東聯繫著亞、歐、非三大洲,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中東在國際政治版圖中這種樞紐地位註定將會成為大國博弈的舞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肢解後英、法分別託管了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地。如今的巴以問題其實在相當程度上就是英國託管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通過插手中東事務擴張自己在當地的勢力範圍。對這些世界大國而言:一個統一強大的中東將極大威脅到自己在該地區的利益。
所以區域外的世界大國往往熱衷於在中東地區採取合縱連橫的均勢外交,從而避免其中任何一方勢力做大。1944年7月1日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舉行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正是這次會議確定了二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根據這一體系: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鈎,世界上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鈎,美元作為國際交易的結算貨幣。由此奠定了美元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霸權地位,也奠定了美國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的壟斷地位。
上世紀70年代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被當時的尼克森政府宣布結束,隨即美國又適時建立美元石油交易體系作為替代。二戰以後石油就逐漸取代煤炭成為世界各國的主要能源,美國通過把美元與石油捆綁的形式使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霸權地位由此一直延續至今。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就可以通過印製美元的形式從世界各地薅羊毛。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地區,也是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地區因此也就在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國際戰略中具有了特殊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