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為什麼會成為國際衝突一個長期的熱點地區

2020-12-15 鴻鵠高飛翔九天

「中東」這個地理概念究竟包括哪些國家和地區呢?目前國內外對此尚無準確定論,所以就形成了廣義與狹義之分:狹義的中東一般是指從伊朗向西一直延伸到埃及的地理空間。廣義的「中東」通常是泛指西亞、北非地區的27個國家和地區:沙特、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聯、阿曼、卡達、巴林、土耳其、以色列、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約旦、葉門、賽普勒斯、喬治亞、亞美尼亞、亞塞拜然、埃及、利比亞、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和西撒哈拉。

長期以來中東地區就一直是國際衝突的熱點地區:自從1947年巴以分治起以色列人和阿拉伯人之間的衝突就令中東地區成為世人矚目的焦點。上世紀80年代伊拉克和伊朗之間的戰爭吸引了世人的目光。90年代的中東則因為海灣戰爭為世人所關注。2003年爆發的伊拉克戰爭再次使中東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從2011年起敘利亞戰爭成為了中東地區的新熱點。前段時間發生衝突的亞美尼亞、亞塞拜然這兩個高加索國家其實也屬於廣義上的中東國家。

為什麼中東會成為國際衝突一個長期的熱點地區呢?翻開中東地圖就能不難發現這一地區的政治碎片化現象:1500多萬平方公裡的廣義中東地區分布著27個國家和地區。歷史上這一地區也曾出現過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這樣的統一帝國,然而自從1918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被肢解以後這一地區的政治碎片化格局就被固定了下來。阿拉伯帝國統一中東前這裡就誕生過古埃及文明、兩河流域文明和遊牧的貝都因文明。

這一地區大致可以劃分為兩河流域、敘利亞、迦南地區、阿拉伯半島、埃及等幾大地緣板塊,而且各地緣板塊之間無論從地盤、人口、經濟產值等各方面看體量相當,這意味著任何板塊都不具備強勢壓制別的板塊從而完成阿拉伯世界大一統的實力。阿拉伯帝國的橫空出世把原本分裂的各板塊各文明統一於真主的旗幟之下,然而缺乏一個強勢地緣板塊的統馭使阿拉伯帝國在交通資訊不發達的古代極容易形成地方割據勢力。事實上中央在地方管理上的鞭長莫及從帝國誕生之日起就始終存在。

在金庸先生的《倚天屠龍記》以及《刺客信條》、《fate》系列中均曾提到過「山中老人」這一形象。「山中老人」在《倚天屠龍記》中的名字是霍山,而西方則將他的名字翻譯為哈桑·本·薩巴赫。由他所開創的阿薩辛派就是歷史上一個以恐怖暗殺活動聞名的組織。事實上由阿薩辛派所開啟的恐怖暗殺傳統在相當程度上被如今中東地區的極端組織所繼承。為什麼這些極端組織在中東地區層出不窮呢?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東地緣政治的碎片化為這些組織的生存提供了土壤。

中東地區自古以來是多民族多種族多宗教分布的地區:這裡是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三教發源地,即使是在伊斯蘭教內部也存在著遜尼派和什葉派之爭。教派的紛爭還伴隨著民族矛盾:中東地區有阿拉伯人、波斯人、土耳其人、猶太人和庫德人五大民族,而作為中東主體民族的阿拉伯人又分別屬於沙特、阿曼、葉門、阿聯、伊拉克、科威特、埃及、敘利亞等國。當然歐洲的政治版圖同樣也呈現出小國林立的狀態,然而歐洲的小國林立又與中東截然不同。

歐洲國家幾乎都是資本主義國家,或採用總統制,或採用議會共和制,或採用君主立憲制。與此同時歐洲國家的經濟水平也大體相近,除了東南歐為數不多的幾個國家之外絕大多數歐洲國家都是發達國家。歐洲國家普遍信奉基督教,其文化最初都可以追溯至古希臘-古羅馬文明。儘管各國具體信奉的教派存在天主教、東正教、新教之分,但這些教派都屬於廣義上的基督教。歐洲各國的語言文字儘管存在一定差異性,但大體上其實基本可以歸入羅曼語族、日耳曼語族、斯拉夫語族等幾個較大的支系。

歷史上歐洲國家之間的互動性本就很強: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工業革命等歷史事件都對歐洲各國產生過共同的影響。相比之下中東各國之間卻是對立大於合作:遜尼派和什葉派已鬥爭了上千年。在這一過程中雙方甚至不惜與異教徒結盟打擊對方,由此可見同屬伊斯蘭信徒的遜尼派和什葉派之間的仇恨絲毫不亞於對異教徒的仇恨。除了民族宗教上的對立之外中東各國之間圍繞現實利益的爭奪也是頗為激烈的。這點集中體現在對資源的爭奪上(尤其是對水和油氣兩類資源的爭奪)。

水是中東最稀缺的資源,這就導致中東國家彼此之間對原本就相當稀缺的天然淡水資源的白熱化爭奪。油氣倒是中東地區儲量豐富的資源,不過這已是中東國家對外出口創匯的重要資源,往往邊境上的油田、氣田就會成為國家間糾紛的焦點。民族宗教的衝突和現實利益的博弈糾葛在一起使中東國家之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矛盾,甚至即使在同一個國家不同的部族、教派之間也是彼此視對方為不共戴天的仇敵。在各國政府鞭長莫及之地往往就容易自發形成各種各樣的組織。

有時你很難從這些自發形成的組織中鑑別出恐怖極端組織和非恐怖極端組織的區別。事實上中東地區有不少自發形成的組織最早以前所秉承的無非不過是捍衛民族傳統、反抗殖民統治、救助窮人等原則,說白了就是當地人為求得生存而自發形成的,然而在不受監督制約的環境下這種組織也可能通過加害他人的方式使自己的成員生活得更好,所以這樣的組織該怎麼去定義呢?中東複雜的地緣、民族、宗教環境是中東衝突頻發、極端組織層出不窮的主要原因之一。

外部勢力的幹預則使本就複雜的中東衝突變得更加複雜化。中東聯繫著亞、歐、非三大洲,溝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中東在國際政治版圖中這種樞紐地位註定將會成為大國博弈的舞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被肢解後英、法分別託管了巴勒斯坦、敘利亞等地。如今的巴以問題其實在相當程度上就是英國託管時期遺留下來的問題。冷戰時期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通過插手中東事務擴張自己在當地的勢力範圍。對這些世界大國而言:一個統一強大的中東將極大威脅到自己在該地區的利益。

所以區域外的世界大國往往熱衷於在中東地區採取合縱連橫的均勢外交,從而避免其中任何一方勢力做大。1944年7月1日44個國家或政府的經濟特使在美國新罕布夏州布雷頓森林舉行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正是這次會議確定了二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根據這一體系: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鈎,世界上其他貨幣與美元掛鈎,美元作為國際交易的結算貨幣。由此奠定了美元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霸權地位,也奠定了美國在國際貿易金融領域的壟斷地位。

上世紀70年代隨著石油危機的爆發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被當時的尼克森政府宣布結束,隨即美國又適時建立美元石油交易體系作為替代。二戰以後石油就逐漸取代煤炭成為世界各國的主要能源,美國通過把美元與石油捆綁的形式使美元在國際貿易中的霸權地位由此一直延續至今。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就可以通過印製美元的形式從世界各地薅羊毛。中東是世界上石油儲量最大的地區,也是生產和輸出石油最多的地區。中東地區因此也就在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國際戰略中具有了特殊的意義。

相關焦點

  • 吳海濤提出解決中東和北非地區熱點問題中方建議
    中新社聯合國6月25日電 (記者 廖攀)中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吳海濤大使25日在聯合國安理會「全面評估中東和北非局勢」公開會上發言表示,中方願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加強同中東和北非地區各國的務實合作,為實現地區發展和繁榮作出貢獻。
  • 當代中東伊斯蘭教教派衝突:神學還是政治?
    隨後建立起的威斯特伐利亞國際體系,以主權至上取代神權至上。之後,雖然基督宗教內部各宗派間的神學分歧依然存在,但是以此為名義而爆發的戰爭和衝突卻大幅度減少。作為現代國際體系中的一部分,中東多個國家在過去幾十年中卻未能因此而免於國內的教派衝突和地區衝突的教派化,時常成為教派衝突的演練場,其烈度和廣度超過了伊斯蘭教產生以來任何時期。
  • 解決國際熱點問題,中國有所作為
    為了在中東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中國於2002年9月任命中東特使,負責同有關各方接觸,傳遞各方信息,推動衝突各方進行談判。自蘇丹達爾富爾問題出現以來,中國一直通過元首互訪、派遣特使、通電話、互致信函以及在聯合國等場合開展協調等各種途徑與各方溝通,縮小各方分歧,推動平等對話。在中國的積極推動下,蘇丹政府已明確無條件接受聯合國提出的在達爾富爾地區採取「混合維和行動」的方案。
  • 英議會:川普不會降低反會加劇中東衝突
    【環球網綜合報導】據英國路透社5月2日報導,英國議會委員會在5月2日的一項報告中表示,在中東政策問題上,英國不能再依賴美國的領頭作用,必須轉而加強與歐洲的合作,確保伊朗核協議繼續生效。路透社報導說,伊朗與國際社會六大國達成的核協議限制了伊朗的核計劃,作為交換,國際社會解除了對伊朗核計劃施加的石油和金融制裁。
  • 俄羅斯出手了,中東局勢生變,利比亞能否成為第二個敘利亞?
    美國會對利比亞進行打擊。不過近日,從外媒資料看到,利比亞國民軍得到俄羅斯強力援助,大批軍機進入利比亞,而且還在地中海上空對美國戰機進行攔截。看來俄羅斯出手了,而且對利比亞支持,利比亞局勢可能更加複雜。本來利比亞國民軍就佔領大部分領土,現在又得到俄羅斯的支持,未來利比亞將成為中東大熱點。而哈夫塔爾成不了第二個卡扎菲,能否成第二個巴沙爾?
  • 【會議綜述】「中東形勢暨新時代中國的中東外交」學術研討會綜述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楊言洪教授認為,2018年中東依然戰亂不斷,熱點頻出。2019年,伊朗問題可能超越敘利亞問題成為最大的熱點。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殷罡研究員逐一分析了2018年中東問題的主要看點,分別是:「伊斯蘭國」武裝在敘利亞、伊拉克局部地區的死灰復燃;敘利亞三分天下格局初定;美國啟動對伊朗新制裁;葉門交戰雙方對荷臺達地區展開關鍵爭奪;利比亞三方割據僵局有鬆動跡象等。
  • 中國的中東國際關係研究綜述
    中國中東學會為全國中東學者進行交流搭建了一個平臺, 而《西亞非洲》 則成為學者們發表相關中東研究成果的最重要陣地。這一時期最主要的研究成果當首推劉競先生主編的 《中東手冊》 (寧夏人民出版社, 1989 年版)。 這本名為手冊的書是一本嚴肅的學術著作, 之所以稱為手冊, 不過是出版方認為書的銷路會好一點。
  • 劉結一:中方願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推動中東走出亂局
    巴勒斯坦問題是中東問題的核心,是地區的根源性問題。近期巴以局勢發展充分說明,巴勒斯坦問題久拖不決,將長期影響中東地區乃至世界安全與穩定。國際社會應增強緊迫感,共同承擔起維護巴勒斯坦人民合法民族權益的責任。 當務之急是巴以雙方都保持克制,以實際行動儘快恢復和談。 第一,巴以雙方應切實執行安理會第2334 號決議,停止針對無辜平民的暴力。
  • 我為什麼這麼喜歡研究中東歷史?
    前兩天有個年輕的朋友問我,大學要選一門國際關係的課,應該選擇哪個地區?我當然也毫不猶豫地說 - 中東地區啊!不是沒有人問過我,為什麼對中東這麼感興趣?我一般都很簡單地說 - 中東這麼複雜,研究起來有樂趣啊。
  • 以色列憑藉什麼成為中東地區神話般的國家
    1949年劃清了國家邊界籤訂了停火協議,隨後的以色列開始了自己的軌跡進行發展,以色列是議會制國家,議會自然就是國家最高權力機構,也是中東地區唯一一個具有完善多黨制的自由民主制國家
  • 「2017中東和平論壇暨首次中東和平日紀念活動」在北京隆重舉行
    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負責任大國,中國長期以來為促進中東地區和平安全和繁榮發展發揮著積極和建設性作用。中東和平發展基金會雖然為非政府國際民間外交機構,但也體現了中國為中東和平發展作出更多貢獻的承諾。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政策走向更加關注,希望更多聽到來自中國的聲音。基金會也將成為讓國際社會深入了解中國和平理念的一個窗口,推動中國和世界各國在和平發展、共同安全的道路上攜手前行。
  • 孫德剛 吳思科:新時代中國參與中東安全事務:理念主張與實踐探索
    一、中國解決中東安全問題的理念主張中東是全球「安全赤字」最為突出的地區之一,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內戰、領土爭端、教派矛盾、國際衝突、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擴散、地緣政治博弈、難民危機、傳染病等傳統和非傳統熱點問題盤根錯節,加上外部力量推波助瀾和武裝幹涉,導致各種安全問題久拖不決。
  • 美中東政策雙重標準 西報籲重審「文明的衝突」
    民族國家仍將是世界政治中最有力量的角色,但全球政治的主要衝突將產生於不同文明的國家與集團之間。文明的衝突將主宰世界政治。各個文明之間在地緣上的斷裂將成為未來的戰線」。亨廷頓的「文明衝突論」遭到了無數學術界人士、記者和公眾人物的批判,指出他的分析過於簡單化,把宗教視作「文明」概念的主要指標。我不得不承認,當時本人也加入了批判的行列。
  • 中東那麼多土豪國家,為什麼沒有一個是發達國家?
    然而,有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讓人費解,在中東這片如此富裕的地方,擁有大大小小的許多個國家,其中令人無比嚮往的土豪國家,全都不是發達國家,而中東地區真正的一個是發達國家,反而是以色列。究竟,中東是如何崛起的?中東的土豪國家為什麼全都不是發達國家?
  •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暫停衝突,為什麼高加索地區屢成「火藥桶」?
    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武裝衝突是今年的一件國際大事。今年9月,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圍繞著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引發衝突。在俄羅斯的調停下,今年11月,亞美尼亞與亞塞拜然的衝突告一段落。納卡地區在蘇聯時代被劃分給了亞塞拜然,但該地區主要住著亞美尼亞人。在這次衝突中,亞塞拜然有著土耳其的支持,亞美尼亞則有傳統的俄羅斯盟友。
  • 在中東,為什麼美軍被禁止給小孩發糖果?血的教訓不敢忘
    導語:在中東,為什麼美軍被禁止給小孩發糖果?血的教訓不敢忘中東一直都是一個充滿戰亂的地方,這裡充滿了豐富的石油資源,因此也成為了最容易被覬覦的地區。而美國是軍事實力很強大的國家,經常能夠引起各種戰爭的出現,伊拉克戰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對於美國來說,中東是一塊寶地,但伊斯蘭國家卻不同意美國這麼做,所以美軍入侵了中東地區。在中東,可以時不時看見美軍的身影出現。如果碰到小孩,或許在以前美軍會給他們發糖果以示友好,但這種行為實際上已經被禁止,這是為何呢?那是因為血的教訓太深刻,讓美軍不敢忘。
  • 近期時事政治:2020國際新聞熱點評論(4月12日)
    近期時事政治:2020國際新聞熱點評論(4月12日) 2020福建教師招聘備考周期已經開啟,為幫助考生們,福建教師招聘網整理了2020教招時事政治重點信息,內含國內、國際時事政治、時政新聞、新聞熱點評論、時事要聞、政治等。
  • 國際研究智庫發最新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 解析時局熱點
    國際研究智庫發最新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 解析時局熱點 2014年12月27日 09:29 來源:新華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代表中國國際關係方面學術研究權威論點的《全球政治與安全報告
  • 王毅外長接受沙特《中東報》書面採訪稿
    雙方都支持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都堅持捍衛不幹涉內政原則;雙方都呼籲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包容互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主張通過開展互聯互通和國際產能合作,實現國家發展轉型的提速升級;雙方都致力於通過談判對話解決全球性和地區熱點問題。展望未來,中沙關係的前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廣闊、美好。二、薩勒曼國王此次訪華有何重要意義?您對訪問成果有何期待?
  • 《走出中東》:資深國際記者十年後重返中東 回望淚水與血水
    周軼君為國內讀者打開一扇了解伊斯蘭世界的窗戶,她作為華人新聞界中第一線國際經驗最豐富的記者,帶來最真實的中東與世界。作者既有專業的記者視角,也有細膩的女性視角,細讀中東的過去與現在,以及世界上其他充滿變革的地區,作者遍訪16個國家,與135位人物交談,寫出一百多篇採訪,講述的並非變革原理,而是大時代中小人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