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不僅僅是一種表達方式,更是一種溝通方式。
寫作也不是自嗨,是我們與讀者的分享和互動。
所以讀者的反饋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通過與讀者的溝通,一方面我們能知道讀者對文章的看法和建議。幫助我們更了解讀者,在以後的寫作中提升技能和針對性,能夠直擊讀者的痛點,引起共鳴;
另一方面,能夠提升我們文章的熱度,增加傳播率。
所以說,
表達只是傳遞信息,與接收者關係不大;而溝通是自帶反饋能力的,是雙方的互動。
基於以上理解,我們的寫作一定要有定位,也要有溝通。
這也涉及自媒體平臺的篩選。
不同自媒體平臺的風格是不一樣的。
我們的讀者對象是什麼特色,就要選擇對應的自媒體平臺做發布和溝通,這樣才更容易提升閱讀量。
同時,通過對讀者閱讀量、點讚量、分享量、評論量等數據的追蹤,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我們更擅長於寫哪一類的文章,在不同的平臺中,讀者更中意於哪類題材的文章。
這樣有利於我們定期對自已的寫作成果進行總結和反思,同時合理調整寫作方向。
當然,對於我們來說,更重要的是,通過讀者的反饋,我們更清楚文章在發布後,讀者接收到了多少信息,哪些信息引起了他們的共鳴。
如果他們理解我們所說的內容,接受我們的所表達的觀點,並對他們改變行動或態度有所幫助,那當然是最好的事情了,這是對我們的肯定和支持。
所以說,
寫作不僅是與自已溝通,是對內心真實想法的了解,是自我反思和進步,也要考慮到讀者,也包含與讀者的溝通。
兩者缺一不可。
很多優秀的作家,在作品完成後,都會找身邊的人提意見、做參考。觀察別人在閱讀時的反應,這樣他的作品會更出色。
另外,如果將溝通中的語言放到我們的作品中,就好像在與讀者對話一樣,充滿了感情,會讓作品更真實,更可信、更生動。對於我們的作品質量提升,無疑也是大有幫助的。
有時候,某句話,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理解。
如果通過溝通,收到到反饋信息是與我們的本意不同的,或者不同的人理解不一樣,那麼我們也可以據此對語言進行打磨。
自媒體寫作是與成千上萬的的溝通。
溝通難度可想而知。
一旦我們能很好的處理這個問題,對於我們寫作能力的提升也是大有好處的。
當然在寫作過程中,也要注意,儘量用詞準確。
理解對方關心的話題和知識儲備情況,用對方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來表達。
如果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寫出來的文章,卻沒有多少效果,那是一件很打擊信心的事情。
所以多研究讀者,通過反饋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喜好,進行反思和寫作調整,是很有必要的一件事情。
「我怎麼知道別人要什麼」正是來源於此。
你有能力理解多少人,就能夠獲得多少讀者!
本文為時間煮酒慰風塵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和文章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