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獸員馴養動物的秘密是,從不關注動物所犯的錯誤,從不!
很多人疑惑,難道動物錯的時候,不懲罰,就會改正嗎?也許它會一直錯下去呢!
事實上,我們對動物的訓練已經證明,只要知道什麼是對的,就夠了。
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從來都是選擇性的。
當孩子第一次發出類似「媽媽」的音調時,我們會興奮地說,「看,我的孩子多聰明!」而不管絕大多數時間,這個小嬰兒什麼都表達不了;當孩子第一次磕磕絆絆地彈出一首簡單的曲子時,我們又會興奮地說 「聽,我的孩子真像個音樂家!」而不管這個小傢伙每天製造了多少噪音。
當我們開始戀愛時,那個人在我們眼裡就是沒有缺點的完美的人,我們聽不見也看不到那些顯而易見的毛病。這些都是我們選擇性知覺的結果,只不過我們選擇的是優點和積極的一面。
相反,當我們的孩子已經長大,在學校裡面臨學習的壓力時,我們卻總是選擇看到並認定孩子的不足——很多家長會抱怨孩子反應慢、注意力不集中、貪玩,而不管孩子其實在學校裡也發展了體能,鍛鍊了獨立性,發展了社交技能等。
當戀愛的浪漫期過去,走到婚姻的現實中後,我們會常常選擇發現並認定配偶的不足,比如老公不會賺錢,做事太過謹慎,和領導不會處理關係,卻對老公穩定的事業、認真的工作態度、對生活的妥善規劃等視而不見。
一個簡單的例子:老師甲在學生甲的作業本上,錯的地方打上一個大大的紅叉;老師乙在學生乙寫得好的地方,勾上一個大大的紅圈。前者就是選擇性地知覺缺點並做出懲罰;後者則是選擇性地知覺優點並選擇性地強化優點。
哪個更有效呢?也許短時間內學生甲會更快地改正寫錯的地方,但是一段時間後,我們會發現,學生乙更喜歡寫字,而學生甲則會厭惡寫字。
總是注意缺點並對缺點施以懲罰,使得人們總是把做事情和消極的情緒體驗聯繫在一起,比如,一想到寫作業,情緒就很低落——這樣就嚴重破壞了人們做事情的動機。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掌握著真理,隨時給別人「勘誤」,讓別人可以學習到更多知識,卻令人避之惟恐不及。而另一個人,總是能發現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則人人樂意與之相處。
我們內心深處,總有一個暗藏的邏輯,仿佛沒有缺點才是完美和成功。所以,我們總是格外關注缺點並試圖消滅它。
對成功人士稍做研究就會發現,他們不是沒有缺點——有時甚至有很多嚴重的缺點——而是把優勢發揮到極致的人。
所以,如果我們渴望成功,或者渴望我們的孩子成功,不妨試試選擇性地知覺其優點,而對其缺點「視而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