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前段時間,一位許久不聯繫的朋友突然找大麥聊天。
原來,她家娃5歲了,想給孩子選擇合適的英語學習機構。
然而,她一上來問的不是「怎麼讓孩子練好發音」或者「如何讓孩子說一口流利英語」,而是:
「你說我讓孩子學英音好,還是學美音好呢?」
千謀老師回答:「你的孩子不是連基本的發音都還沒掌握好嗎?
那你現在糾結口音,是不是有點兒本末倒置啊?」
像大多數糾結英語口音的媽媽一樣,其實她也並不了解這二者之間的區別,只是聽到別的家長這麼說,就認為我要讓孩子學最標準的口音,但是何謂最標準的?其實她也不清楚。
什麼是口音?什麼是發音?可不要傻傻分不清楚。菲律賓人說英語有沒有口音?這是一個非常難回答的問題。
為什麼呢?因為全世界只有中國的漢語有所謂的「普通話」,有所謂的「普通話等級測試」——英語中沒有普通話,英國英語、美國英語、紐西蘭英語、澳大利亞英語、加拿大英語的口音都各不相同。
美國人認為英國人說話拿腔拿調,英國人認為美國人發音沒文化,北歐人認為自己的英語才是正宗。
除了老牌英語國家,其他國家也不甘示弱,澳大利亞人認為自己融合了英美的特點,加拿大人認為其他地方說的英語太粗俗……
印度人認為自己的英語是最接近英國英語的。
02
同理,還有一類父母說:我怕自己說的不標準,所以從來不敢開口和小孩說英語,只是讓他聽。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請大家思考一下我們給孩子讀中文繪本時的情況。
你的普通話夠標準嗎?如果不夠標準,你是不是放棄給孩子閱讀繪本呢?
這時候,肯定好多父母跳出來說「不啊,雖然我的普通話不標準,但是孩子通過跟學校的老師同學交流,或者看電視,還是可以自己糾正一些發音的。」
也就是說父母不會因為擔心自己的口音而不敢給孩子閱讀中文。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孩子通過聽你講中文,增加了中文詞彙量,最主要的是,提高了孩子對於閱讀的興趣。
其實學習英語也一樣,如果家長自己畏手畏腳,說英語的時候表現的十分不自信,或者過於糾結孩子的口音,聽到哪個單詞錯了立馬打斷孩子,久而久之,孩子也不敢大聲的說英語了。
中國人學英語最大的問題是音準,而不是口音,在電視節目中,經常會聽到主持人把G20念成J20,語調上聽著蠻像那麼回事的,但音都發錯了,腔調模仿得再像又能有什麼用。
其實英語學習最先開始要過的就是發音關,中國人發英語元音還可以,輔音中有一些就很容易混淆,如[f]、[v]、 [θ]、[]、[r]、[w]這幾個音,
另外有些地區的人對[p]、[b] 、[t]、[d]、[k]、[g]等這幾個爆破音的發音有內在困難,但這都是可以通過簡單學習加以克服的,中國人在這方面不像日韓人,並不存在特別大的困難。
其實每一個國家的口音都是受本身地域方言音的影響的,我們說的Chinglish的拖音和咬舌音不分也是因為漢語中沒有這個音的原因。
另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就是印度英語了。
印度人本身的語言,很少有英語中的清輔音,他們的k,t,p爆破音都會讀成g,d,b,因此他們的發音可能就變成這樣:
英語→car people difficult印度口音→gar beoble diffiguld
此外英語中的th咬舌音,印度人讀起來也是偷懶的,全部都會濁化成d:
英語→thank you印度口音→dank you
但是,印度人與英美人進行英語溝通,基本無障礙。而且,更有甚者,印度人的可怕英語也並沒有阻礙印度人在矽谷混得風生水起。
除了微軟現任CEO、聲名鵲起的Satya Nadella,谷歌的Sundar Pichai、德意志銀行的Anshu Jain、萬事達卡的Ajay Banga和百事公司的Indra Nooyi,也都是印度人。
我們老嘲笑印度人的咖喱味口音,卻不知道人家的語法和用詞,遠超我們。
此外,雅思口語考試的評分標準中明確規定,口音不影響評分,發音的準確性是評分標準之一。
03
知乎上有個很吸引人的話題:中國人說英語最大的障礙是什麼?
有個回答特別實在,得到的贊同也最多:最大障礙是害怕其他中國人的嘲笑。
從練習聽力的角度來講,真實生活中的外國人,不是每個人是「美劇主角」的口音,「美劇主角」的口音其實也是千差萬別的,只不過很多人聽不出來。
去年開播的《紙牌屋第五季》中的木下總統(Frank Underwood)的英語就帶有濃厚的南方口音,這和現實中的前總統歐巴馬的口音全然不同。
當然,這不是說鼓勵大家發揚「中式英語」,而是強調英語學習中,請抓住重點。
學習語言的主要功能在於交流,在口語學習中,最快的進步往往都是從溝通中獲得的。
對於兒童英語學習者而言,越早接觸英語確實會對語音有更好的掌握。
處於語言敏感期的孩子,在聽力上會更加敏銳,同時強大的模仿能力這時候也發揮了作用,如果同一個詞孩子曾經聽外教或者音頻裡放過、跟你或者中教老師互動過,他更傾向於模仿那個好聽的發音。
BBC就曾經做了四期節目,專門談中國人的英語口音。很多人希望自己能有英國口音或美國口音,其實英國英語,也是一種口音。
BBC認為,中國人說英語的時候聽起來要像中國人才好。把你的意思表達清楚,讓別人明白你的意思遠比口音更重要。
那麼,如何提高孩子使用英語表述的質量,並做到「清晰而有效」呢?
1.發音清晰
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吐字清楚」。你要確保你所說的每一個單詞,每一句話都能讓別人聽清楚而不需要再三地複述,那你已經成功了第一步。
2. 用詞準確
英語跟中文一樣,同樣一件事情,有多種表達,用詞不同,表達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比如說,形容高興的心情,你可以用「happy」,但想要表達十分高興,甚至興奮,那你就得用「exciting」了。準確用詞,是衡量你是否能真實表達內心所想或準確描述事件的標尺之一。
3. 有情感的語調
這也是其中一個判斷你是否準確表達的標尺之一,仔細留意英語母語者在說話時語調都是此起彼伏,有時候還附帶略顯誇張的面部表情或動作,這樣就能充分流露說話者的心情及所強調的重點。
但很多中國人,說英語都是「平鋪直敘」,語調永遠只有平聲,這樣的表達如何有情感,有激情?
說實話,如果我們給孩子選擇了一種口音,難道就要嚴格杜絕另一種口音嗎?顯然這也是不現實的。
因此,孩子學英語最關鍵的不是糾結於口音,而是在於孩子是否能夠流利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更重要的是,能否讓對方能夠聽懂。
這可比別的什麼都重要的多!
END
掃一掃,添加「千謀老師」
回覆:兒歌
免費領
「91首ABC kids兒歌」
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