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電子信息工程學院前身為濱江學院電子工程系與理學系,依託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一級學科碩博士點、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碩士學位點等學科與江蘇省大數據分析重點實驗、江蘇省氣象探測與信息處理重點實驗室、金匱創新創業省級實踐教育中心、物聯網設備超融合應用與安全省級工程研究中心等平臺支撐。在專業建設、科學研究、教學改革、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和發展。
專業設置
學院緊跟現代電子信息技術與人工智慧發展前沿,面向電子信息與通信行業,服務地方,設置電子信息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人工智慧六個專業,培養具有紮實電子信息類學科理論基礎與應用技能的高級專門應用型人才。
科研與學院師資
學院在智能信息處理與探測技術領域中具有鮮明特色並形成了智能信息處理與通信系統、電聲測量與探測技術兩個研究方向。近年來,學術專著出版、發明專利授權、軟體著作登記、各級各類科技獎勵數十項,參與制定2項國家行業標準。學院教師均主持或參與了國家自科基金,省自科基金及其他社會服務類等科研項目。超過50%的專任教師具有高級職稱,教師團隊博士化率超過60%,國際化率達到50%;超過70%教師具有工程經歷。
教學改革
1.因材施教,採用平臺課管理模式強化學生學科基礎;2.產業教授擔任學生創新創業指導教師;3.加強學院教材與精品課程建設,培養&34;本科人才;4.學院教師主持了省&34;電子信息類專業重點建設項目、省級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獲省級教育教學成果獎4項。
2019年,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獲評為江蘇省一流本科專業;通信工程與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在獨立學院專業評估中獲星級專業;通信工程專業獲無錫市新設專業獎勵。
人才培養
近年來,在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全國大學生&34;競賽、&34;等學科競賽中,數十名學生獲得國家級、省級獎勵,其中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獲獎率在全省獨立學院中排名第一。考研錄取率一直保持在18%左右,部分畢業生到加拿大、美國、英國等國家及香港、澳門、臺灣等境外著名高校攻讀碩士學位。
優勢特色
一、學院按&34;原則,結合&34;的需要,培養新時代所需應用型人才。
二、利用產教融合,共建校企合作產業基地。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共建南信大濱江華為ICT學院;與中國電科集團第58所共建中科芯微電子產業學院;與江蘇省無線電科學研究所共建智能製造產業研究院;與長電集團半導體有限公司達成訂單式人才培養合作意向等。結合產業基地優勢資源,我院獲批教育部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兩項,對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深化產教融合,緊貼地方優勢產業,協同發展,多邊合作,激活發展潛能,培養綜合應用型人才有著深遠意義。
三、通過專業國際化,擴大知名度,提升辦學層次。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是留學生招生專業,引進國際教學體系,全英文授課。
1.電子信息工程
培養目標
本專業依託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省特色專業、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江蘇省首批品牌專業建設、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試辦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及&34;一級學科博士點、&34;學術型碩士學位點,以信息與通信技術、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為基礎,培養具有紮實專業理論基礎,掌握多種現代通信和信息系統監測、控制、管理和處理等技術,工程應用能力過硬,能夠獨立從事電子信息系統和設備設計與開發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邏輯電路、信號與系統、電磁場與電磁波、微機原理與單片機技術、數位訊號處理、高頻電子線路、通信原理、嵌入式系統及應用、電子測量技術基礎、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智能信息處理技術、集成電路設計、CPLD/FPGA設計、認識實習、金工實習、電子工藝實習、生產實習、創新創業訓練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可攻讀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測控技術與儀器、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的碩士、博士學位。
就業方向與崗位
畢業生可從事國家有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學校、高新技術公司、企業等單位的科技研究、電子系統和產品設計、開發、試驗、維護、技術管理等工作。涉及的領域包括航空、航天、海洋、地面探測、通信、監控、醫療和家用電子等眾多方面。可應聘硬體工程師、軟體工程師、電子工程師、嵌入式軟體工程師、銷售工程師、技術支持工程師、測試工程師、高級軟體工程師、技術工程師、項目經理、軟體開發工程師、產品經理等崗位。
諮詢電話:0510-80560122 郭老師
2.通信工程
培養目標
旨在培養計算機與網絡通信、通信系統設計與分析等方面掌握現代通信系統基礎理論、業務知識和實際技能,具有較強的實踐操作能力,具備一定的系統分析和應用系統軟體設計開發能力,能在通信領域中從事研究、設計、製造、運營及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從事開發、應用通信技術與設備的專門IT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模擬電子線路、數字電子線路、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電磁場與電磁波、高頻電子線路、數位訊號處理、微機原理與單片機技術、資訊理論與編碼、移動通信與光纖通信、GPS原理與射頻通信、通信網基礎、數字通信與計算機網絡、現代交換與路由技術、新一代網絡技術、JAVA/C++程序設計、認識實習、金工實習、通信系統綜合實習、生產實習、創新創業訓練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可攻讀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等學科的碩士、博士學位。
就業方向與崗位
畢業生可在國家機關、事業單位、國有、外資、私營企業的通信部門從事電子通信、通信設備、系統網絡的研究、設計、開發、教學、安裝、生產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可應聘通信工程師、項目經理、硬體工程師、嵌入式系統工程師、網絡工程師、無線通信工程師、測試技術支持工程師、銷售工程師、通信技術工程師、射頻工程師、軟體工程師等崗位。
諮詢電話:0510-80560121 曹老師
3.電子科學與技術
培養目標
旨在培養電路與系統、微電子技術、集成電路設計等方面擁有紮實的自然科學基礎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創新精神和工程實踐能力,掌握各種電子材料、工藝、零件及系統的設計、研究與開發的基本能力,能夠從事電子電路系統設計及微電子器件材料和工藝設計、開發與應用等工作,也能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系統開發、運營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基礎、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微機原理與單片機技術、通信原理、模擬與數字集成電路設計、量子力學與統計物理、固體物理與半導體物理、微電子器件基礎、微電子工藝基礎、計算機技術、傳感器原理與應用、電磁場與微波技術、薄膜物理與技術、CPLD/FPGA或DSP設計與應用、認識實習、金工實習、電子系統綜合設計、生產實習、創新創業訓練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可攻讀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光學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等學科領域的研究生。
就業方向與崗位
畢業生能夠在本領域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集成電路乃至集成電子系統和光電子系統的設計、製造和相應的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的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能夠在水利、電力及其他工業領域從事電力電子技術、光電子技術、微電子技術、電子元器件、電磁場與微波方面的研究、開發、製造及管理工作;或者進入科研院所和教育等事業單位進行相關方面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諮詢電話:0510-80560121 曹老師
4.信息工程
培養目標
旨在培養具有智能信息系統分析、設計、開發、應用和管理方面理論基礎,具有信息智能採集技術、信息傳輸技術、數據分析技術、信息智能處理方法和現代信息系統應用的能力,能對多種來源的數據進行採集、加工、傳輸,能從事現代智能信息系統分析、設計、編碼、集成、管理和維護等工作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
電路分析、電子技術、電子設計自動化、信號與系統、數位訊號處理、微機原理與單片機技術、通信原理、資訊理論與編碼、JAVA/C++程序設計、Android平臺軟體開發、數據結構及其課程設計、資料庫原理、機器學習算法與應用、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數字圖像處理、智能信息系統綜合設計、大型資料庫系統綜合實驗、工程實踐、創新創業實踐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可在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科學技術、電子與通信工程等學科領域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就業方向與崗位
畢業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及電氣與電子公司的自動化、信息化、數位化電氣系統部門從事工程設計、技術開發、系統分析及運行、科學研究、經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可從事軟體工程師、硬體工程師、項目經理、銷售工程師、銷售經理、技術支持工程師、網絡工程師、運維工程師、採購工程師、信息學教師等崗位。
諮詢電話:0510-80560122 郭老師
5.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
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紮實的理論基礎、堅實的專業技能、創新的科技意識和優秀的工程實踐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能在光電檢測與信息處理、光纖通信、圖像與信息處理、電子學及相關學科等領域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產品設計開發或運行管理等工作。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
電子技術、物理光學、應用光學、信息光學、雷射技術、信號與系統、光通信技術、光電檢測技術、光電圖像處理、光器件技術、電磁場與電磁波、固體物理與半導體物理、光電子學、光電顯示技術、C語言程序設計、微機原理與單片機技術、傳感器原理與應用、微電子器件與集成電路設計、CPLD/FPGA系統設計、認識實習、金工實習、光電系統綜合實習、生產實習、創新創業訓練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可以在光學工程、儀器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電子與通信工程等學科領域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就業方向與崗位
畢業生在通信、航空、石油、建築、交通等領域企事業單位從事光電信息技術、安全監測、光纖通信系統與網絡、環境監測及新型顯示技術等方面的技術研究、過程控制管理、產品開發與技術支持等工作。可從事光電工程師、項目經理、技術支持工程師、軟體工程師、運維工程師、硬體工程師、採購工程師、教師等崗位。
諮詢電話:0510-80560122 郭老師
6.人工智慧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較好的科學素養、紮實的人工智慧基本理論和專業知識、較強的工程實踐能力,掌握智能信息處理、智能控制、機器視覺和虛擬實境等方面技術基礎知識與方法,能夠在人工智慧及其相關應用領域從事新技術和新產品研發、系統設計、管理,以及解決複雜工程問題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授予學位:工學學士
主要課程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電子技術基礎,離散數學,信號與系統,數據結構,數據結構與算法,微機原理與單片機技術,資料庫系統原理,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機器學習與模式識別,深度學習,自然語言處理,數據挖掘,智能信息處理與控制系統、機器視覺、虛擬實境技術,數字圖像處理,腦與認知科學基礎、雲計算與雲存儲、物聯網技術、科技論文寫作與專利申請等。
學生繼續深造方向
可以在信息學科、通信學科、控制學科、計算機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等學科領域繼續攻讀碩士、博士學位。
就業方向與崗位
畢業生在航空、石油、建築、交通、網際網路、電子通信、計算機、金融等領域企事業單位從事智能計算、大數據、智能通信、智能製造、智能控制、機器人、智能互聯、智能家居、智慧農業、虛擬實境等方面的技術研究、過程控制管理、產品開發與技術支持等工作。可從事信息、計算、智能工程師、項目經理、技術支持工程師、軟體工程師、運維工程師、硬體工程師、採購工程師、教師等崗位。
諮詢電話:0510-80560121 沙老師
通信全網融合創新實驗室
光電信息技術實驗室
專業認知實習
校園彩色跑
班級聯誼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