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威海淡定大媽 被蜱蟲叮咬3天後才去醫院就醫
威海淡定大媽,被蜱蟲叮咬3天後才就醫
5月14日上午10時許,因雙腿被蜱蟲叮咬20餘處,瘙癢難忍,市民劉女士在家人的勸說下才來到市立醫院就診。而當天,距她被蜱蟲叮咬的時間已經過了3天。
據了解,家住文登區的劉女士年過六旬,11日上午她上山幹農活,雖然穿著長褲,蜱蟲仍在她雙腿上叮咬出20多處小傷口。因為認得蜱蟲這種蟲子,劉女士未覺得它有什麼危害,就沒把被叮咬這事放在心上。
誰知道在隨後的兩天裡,被叮咬的部位越發瘙癢難忍,在家人的催促下,劉女士終於決定前往醫院就診。昨日上午,在市立醫院急診科,醫生仔細檢查了劉女士被叮咬的部位,沒有發現異物,但她還需要接受進一步的血液檢查。
據市立醫院急診科醫生介紹,8日傍晚,他們也曾接診了一名被蜱蟲咬傷腳背的患者。「如果在蜱蟲叮咬後出現了感染,患者就可能出現血小板減少、臟器衰竭等嚴重症狀,所以被叮咬後一定要及時就醫。」急診科醫生表示。 威海晚報記者 張紋紋
■溫馨提示
蜱蟲進入活躍期,當心被叮咬
昨日,記者就有市民被蜱蟲叮咬一事採訪了市疾控中心疫情與信息管理科科長呂濤,他表示,在我市,蜱蟲病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到10月份。根據往年的情況來看,一般是天氣越熱,蜱蟲的越是活躍,尤其是農忙季節更甚。「眼下蜱蟲已進入活躍期,市民在從事田間勞動或去野外旅行時,一定要注意防範。」呂濤說。
「蜱蟲吸血的口器很複雜,上面長著倒刺,一旦被咬者不恰當地拔除正在吸血的蜱蟲,很可能會讓它的口器折斷在皮膚裡。」呂濤介紹,如果被蜱蟲叮咬,在移除蜱蟲時不要把蜱蟲捏碎或扭斷,因為破損的皮膚或黏膜沾染到受感染的蜱蟲的組織碎屑或糞便,也有機會受感染。移除蜱蟲後,也要用碘酒或酒精對被叮咬的部位進行消毒,並用肥皂水洗手。
呂濤說,並非所有的蜱蟲都攜帶毒素,蜱蟲病潛伏期從幾天到一個月不等,期間如沒有發燒、乏力、渾身不適等症狀,基本可以排除患上蜱蟲病。但若在1—2周內出現發熱、頭痛、全身不適、乏力、嘔吐、腹瀉症狀,就需及時治療。
「其實,被蜱蟲叮咬後並不可怕,只要治療及時、正確用藥,病情會很快改善,病死率極低。」呂濤提醒市民,蜱蟲叮人不容易被發現,市民在田間勞動或野外旅行時不要在草地上坐、臥或長時間停留。
「蜱蟲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可以通過血液、體液及分泌物進行傳播,家中發現有人被蜱蟲叮咬後,其他與之接觸的人也要注意防護。」呂濤提醒,若不慎接觸蜱蟲病患者體液,應及時清洗消毒,與這類患者有密切接觸的人,在隨後的1—2周內要密切關注自身健康狀況,有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 威海晚報記者 張紋紋
聲明:凡註明為其他媒體來源的信息,均為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也不代表本網對其真實性負責。您若對該稿件內容有任何疑問或質疑,請即與東方網聯繫,本網將迅速給您回應並做處理。
電話:021-96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