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村工作隊讓撖家塔村變了樣

2020-12-20 鄂爾多斯市人民政府

  國慶、中秋雙節期間,走進東勝區罕臺鎮撖家塔村,往日老舊的村莊,如今換上了新顏,精準扶貧讓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村莊環境更加乾淨整潔了,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完善了,最重要的是村民的收入也增加了。

  撖家塔村位於罕臺鎮西南部,210國道、旅遊專線、九撖線穿村而過,行走在九撖線旅遊公路上,沿線兩側的村莊美景吸引著過往遊人的視線,一家家紅火的農家樂,一臺臺忙碌的農機具,一座座新建的酒坊、油坊、粗糧加工廠房,無不展現出如今撖家塔村村民富足美滿的生活。

  殊不知,幾年前,這裡還是一片人煙稀少、土地撂荒的模樣,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讓村莊的面貌煥然一新,撖家塔村也成為城市近郊的一抹靚麗的風景線。這幅美麗鄉村畫卷的背後,離不開市委老幹部局駐村工作隊的努力,他們幫助村民們重塑了增收致富的信心。

  劉二小是2016年從達拉特旗來到撖家塔村的,在他心裡一直有一塊「心病」,那就是常年居無定所,僅僅依靠自己搭建的棚屋來解決住房問題。市委老幹部局駐村工作隊在走訪中了解到這一情況後,籌資3.6萬元為劉二小家搭建了新房、修建了羊圈,在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劉二小心裡的這塊「心病」終於消除了。如今劉二小逢人便會說:「市委老幹部局駐村工作隊的幹部幫我找到了『家』,如今他們還不時帶著米麵糧油來看望我,有『家』的生活讓我的心裡踏實多了。」其實,市委老幹部局駐村工作隊還為撖家塔村做了很多好事實事。

  「以前就是個灰土土的小村莊,沒有特色也沒有活力,村民的生活質量普遍不高。」這是所有村民們對過去撖家塔村的一致印象。自2018年3月以來,在市委老幹部局駐村工作隊的幫扶下,協調市交通局將罕漫線11公裡長的砂石路升級為鄉村公路(柏油路),幫助村裡清理白色垃圾、渣土、建築垃圾、邊溝、雜草、沙棘1139餘噸,整合了200多畝閒置、撂荒的土地,種植了具有觀賞價值的經濟作物油菜花,極大地改善了撖家塔村的基礎設施和村容村貌。「這兩年村子變化確實大,從前的沙石土路變成了柏油路,家家戶戶門前院後不見了垃圾的蹤影,整潔的路面、乾淨的街道、優美的生態環境,現在的生活質量是越來越高了!」談起村莊的新變化,村民們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

  「撖家塔村距離東勝城區、康巴什區不遠,均為15公裡範圍之內,佔地面積為69平方公裡,全村戶籍人口657戶1806人,常住人口139戶266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戶,已全部實現脫貧。」說起撖家塔村的現狀,市委老幹部局派駐撖家塔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全鵬飛了如指掌。為了進一步幫助撖家塔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其他無勞動力的村民,駐村工作隊還有針對性地實施蛋雞代養、土地入股合作社等方法,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可以增收致富。

  剛到撖家塔村時,全鵬飛還清楚地記得,這裡土地大片都撂荒,每年春耕之際田裡坑坑窪窪雜草叢生,村裡年輕人都進城打工,只剩下老人和兒童,勞動力嚴重缺乏……如何儘快幫助撖家塔村重煥生機?這個問題每天縈繞在駐村工作隊的心頭。

  有問題就要去解決,市委老幹部局駐村工作隊開展包聯幫扶工作以來,協調籌措資金35萬元購置了農業生產機械和生產資料,針對村裡勞動力不足的特點,駐村工作隊研究制定了「農機具特色租賃」項目,農業生產機械機具對脫貧戶實行免費使用,對生活困難戶實行減免政策,對一般農戶實行低於市場價使用,對外村農戶實行市場價政策。爭取了54萬元項目資金用於酒坊、油坊、粗糧加工廠房的建設,帶動村民入股18萬元,幫助發展壯大撖家塔田園豐農民專業合作社,合作社2018年開業至今累計創造利潤近20餘萬元,同時為本村村民提供了多個穩定就業崗位。

  「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之年,也是『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下一步,我們將在發展現有產業的基礎上,持續開展好賽鴿公棚建設與賽鴿飼料加工項目、撖家塔村醬菜廠建設項目、『茅草屋』體驗式住宿等新項目,爭取讓全村村民都富起來。」談起今後發展,全鵬飛信心滿滿。

相關焦點

  • 撖家塔村:循環產業鏈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東勝區撖家塔村在此次展銷會上推出的農特產品菜籽油、本地雞蛋和汽水飲料博得了顧客讚許。「我們對生產過程全程監控,杜絕化肥農藥,並且所售商品都是新近生產,讓消費者品嘗新鮮、質量上乘的食品,過一個安樂祥和的美味年。」撖家塔村村委會主任杜萬義一邊售賣一邊對記者說。
  • 撖家塔村油菜花綻放「美麗經濟」——發展產業脫貧富民「一村一...
    村內有秦直道、大秦避暑山莊等旅遊景區,距東勝和康巴什城區均在15公裡範圍之內,屬典型的城市近郊村,種種優勢表明,撖家塔村發展鄉村旅遊可謂「天時地利人和」,也使其成了東勝區首個鄂爾多斯市鄉村旅遊示範村。鄉村旅遊在這裡是一本剛開篇的小說,豐富的內涵還在傳遞……  撖家塔村成為「網紅村」,是因為去年「一炮走紅」的幾百畝油菜花。
  • 村集體循環經濟讓撖家塔村更有「錢景」!
    種出來的油菜花和玉米,我們榨了油、餾了酒;油渣、酒糟養了牛;牛糞作為有機肥再撒到地裡……我們村裡現在搞的是村集體循環經濟,目前來說,效益還不錯。——罕臺鎮撖家塔村劉家渠社村民 王佔義從單一的傳統種植,到多元產業發展,在推進鄉村振興發展中,東勝區罕臺鎮撖家塔村依託村子實際,發展村集體循環經濟,讓村民嘗到了產業致富的甜頭。撖飛是撖家塔村的貧困邊緣戶,妻子生病多年,家中生活困難。
  • 張寨村來了駐村扶貧工作隊 開封市環保局駐杞縣張寨村扶貧工作紀實
    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查看花生收穫情況駐村扶貧工作隊隊員和第一書記到貧困戶家裡走訪□河南法制報記者王建芳/文圖村委辦公室漏雨的房頂被修好了;村小學倒塌的圍牆開始重建了「我們不僅要讓張寨村變富,還要讓它變整潔、變美麗,要讓它成為城裡人嚮往的地方!」駐村扶貧工作隊隊長張曉光說。A加強黨建促進脫貧辦實事得民心張寨村位於杞縣沙沃鄉政府南兩公裡處,該村共有4個村民小組,517戶2238人,人均耕地約1畝,主要以種植大蒜、玉米等農作物為主。
  • 郵儲銀行「駐村工作隊」 帶領貧困村「舊貌換新顏」
    「幾年前,兒媳婦第一次來我們家時,因為嫌這裡太窮還哭了。」南充市營山縣合面村的老人顏賢能指著門前水泥路說,如今村裡大變樣,水泥路修到家門口,新翻修的小樓房乾淨、漂亮,兒媳婦主動提出要把孫子的戶口落到村裡來,這讓顏賢能老人覺得分外有面子。 合面村因何而變?
  • 周世傑:駐村工作隊裡的「編外老師」
    夕陽西下,炊煙嫋嫋,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泰來縣平洋鎮山頭村的駐村工作隊住地,幾個孩子專注學習的背影顯得格外溫馨。「姥姥,幫我看看這道方程式。」「姥姥,英語裡倒裝句有幾種?」孩子們嘴裡親切呼喚著的姥姥,就是齊齊哈爾市市場監管局駐山頭村工作隊隊員周世傑。
  • 邢臺水業集團駐村工作隊進駐廣宗縣馮家寨村
    原標題:邢臺水業集團駐村工作隊進駐廣宗縣馮家寨村2018年初,河北省邢臺水業集團駐村扶貧工作隊進駐廣宗縣馮家寨村,三年來,在派出單位大力支持下,駐村工作隊從基礎工作做起,從細微處入手,按照省、市、縣各級領導機構有關扶貧脫貧的具體要求,以「真扶貧、扶真貧、真脫貧」為標準
  • 自治區教育廳駐村工作隊開展走訪慰問活動
    天山網訊(通訊員劉鵬報導)連日來,自治區教育廳2017年駐玉奇吾斯塘村「訪惠聚」駐村工作隊深入「四老人員」和貧困戶家庭走訪慰問,宣講黨的惠民政策,送去黨的溫暖。在走訪慰問「四老人員」、老村支部書記吾休爾·阿比力的時候,工作隊非常感謝他為村裡做出的貢獻,希望他繼續能為村裡的發展提出寶貴意見。
  • 【永安鄉永安村駐村工作隊:扶貧路上踐初心】
    長春市農安縣永安鄉永安村駐村工作隊:扶貧路上踐初心 2020-12-14 17: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漵浦:駐村工作隊幫貧困戶解困「橘」
    但是由於疫情影響,以及今年市場飽和、運輸成本高、未形成品牌效應等原因,他們家的橘子豐產卻不好賣。懷化市生態壞境局漵浦分局駐羅豐村工作隊了解到這個情況後,主動為村民橘子尋出路,通過微信群發布信息,很快就得到了幫扶責任人群裡「微友」們的響應。「甜嗎?給我來100斤」、「我要200斤」......沒多久,「微友」們就預訂了幾百斤橘子。「剩下的橘子怎麼辦?」
  • 門莊村駐村工作隊:扶貧慰問送溫暖 駐村走訪暖人心
    現在天冷了,平時要多加件厚衣服注意保暖,家裡有什麼困難、心裡有什麼話就對我們駐村幫扶工作隊說,這床棉被晚上一定得蓋上,別捨不得。」古井鎮門莊村駐村幫扶工作隊副隊長孫幫海說著將一床嶄新的棉被送到該村村民門振紅手中。
  • 扶貧新機制:駐村幫扶工作隊的組織、運作與功能
    摘 要:關於駐村幫扶工作隊的既有研究多探討外部環境如何塑造隊員的駐村實踐,而沒有較好地分析工作隊本身的組織特徵及其影響。本文將駐村幫扶工作隊界定為混合科層組織,認為其是有助於運動式治理向常規性治理過渡的組織基礎。
  • 一位援疆教師眼中的駐村工作隊
    2020年6月,我開始對南疆地區英語教學現狀開展實地調研,學校安排我住在葉城縣巴仁鄉庫樂艾日克村工作隊。出發前兩天,去過南疆的老師就開始跟我傳授各種駐村經驗,叮囑最多的是防止跳蚤叮咬。從火車上就開始被咬,到親戚家住土炕,氈子上跳蚤更多,睡睡袋也防不住,幾天下來身上全是包,癢得睡不著,過一段時間不癢了吧,腰上一圈黑,都兩年了還有印子。
  • 這是群眾對駐村工作隊的點讚
    各方面的情況都很好,我們這路也修好了,環境變美了,房子住起也很舒服,種的那點產業也長得不錯。」4月28日,在甕安縣中坪鎮艾州村花橋組的農戶吳磊家,甕安縣人民醫院駐村工作隊正在走訪了解該戶生產生活情況。吳磊現在可是脫貧攻堅的典型,家中有15畝地,分兩季輪種小瓜和土豆,實現了年收入4萬元的純收入。
  • 策底鎮關梁村駐村工作隊:用腳步丈量民情 用實績凝聚人心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住在村、服務在村,他們幫在村、扶貧在村。駐村工作隊,是他們光榮的稱號,也是時代賦予的使命。今年以來,華亭市35個駐村幫扶工作隊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紮實開展駐村工作,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績凝聚人心,有效鞏固脫貧攻堅戰果。
  • 成凡駐村工作隊託起村民脫貧攻堅富夢
    許王波說的「實在」就是駐村工作隊在村裡推廣的複式農業種植模式。駐村工作隊通過調研摸底,全村在水稻、玉米收穫完成後,土地閒置較多,但土壤含沙量適度,清水河穿流過村,適宜種植大肉芥菜、青豆等,工作隊與村「兩委」商議發揮自身特長,調整種植結構,打造『蔬菜或豆類、瓜果類』+優質稻+蔬菜(或豆類、瓜果類),複式農業種植模式。
  • 林梅與132名駐村工作隊隊長座談交流
    6月24日下午,藍田縣召開駐村工作隊隊長座談會,縣委書記林梅,縣委常委、組織部長陳美蓉,縣委常委、縣政府黨組成員李同勃,省定貧困村和市級重點村132
  • 撖家塔裡好風光
    4月28日,鄂爾多斯電業局東勝鐵西供電分局罕臺供電所工作人員袁強和白小平深入撖家塔村,對該村農網線路、配電變壓器、低壓配電箱、春灌設備及動力表計進行集中排查。據袁強說,這是他們的慣例,每年撖家塔村春耕備耕前,他們都會為這裡春灌用電設備來一次全面「體檢」。 「感謝你們。電足了,農民的幹勁也足了,生活也富裕多了。」
  • 農安縣永安鄉永安村駐村工作隊:扶貧路上踐初心
    自開展扶貧工作以來,農安縣水利局駐永安鄉永安村工作隊一直以貧困人口增收和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主線,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各項脫貧政策,重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家住永安村六社的村民張井昌,早年因病導致家庭經濟貧困,還欠了不少外債,工作隊了解這一情況後,多方面為他爭取幫扶資金、開展技能培訓學習養殖技術。農安縣永安鄉永安村村民張井昌告訴記者,工作隊來了之後,帶領我家發展養殖項目。先養羊,後來發展好了,又養牛。我現在的日子挺好,沒啥後顧之憂。
  • 昭通巾幗扶貧故事(13):大關縣人社局駐尾甲村駐村工作隊的故事
    本期講述:大關縣人社局駐尾甲村駐村工作隊的扶貧故事作為全縣唯一的一支女子駐村工作隊,大關縣吉利鎮尾甲村工作隊用行動詮釋了「巾幗不讓鬚眉」,在脫貧路上展示出「鏗鏘玫瑰」的精神和毅力。她們撲下身子,丟下家中孩子、老人不分晝夜紮根村裡,一年多來,她們的身影總是穿梭在尾甲村的田間地頭,曾經最熟悉的家人變成了陌生人,而沒有半點血緣關係的村民卻成為了她們離不開的親人。作為女同志她們不辭辛勞、不顧炎炎烈日、風吹雨打,堅持每天進村入戶,走遍了尾甲村的溝溝岔岔,崎嶇的山路布滿了她們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