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二):如何提煉出正確深刻的論點

2020-12-11 王小弘說教育
站在別人的肩膀上也變不成人

第二講 登高未必能望遠

——如何提煉出正確深刻的論點

寫好一篇議論文,首先需提出一個正確的論點。議論文的論點通常有三個基本要求:正確、深刻、獨創。

前面說過,論點就是寫議論文時在文中表達的自己的見解和主張。生活中我們面對各種現象都能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有時僅僅是個看法,不見得是見解和主張,不一定能作為論點。打個比方:看見有人在高鐵候車室裡嗑瓜子,地上、椅子上到處都是他吐的瓜子皮。我說:這個人真沒素質。這就是個看法,表達了我直覺上對他的不喜歡,但不是個見解和主張。我顯然沒法把「公共場所亂吐瓜子皮沒素質」當成論點來寫議論文,這個理兒眾人皆知,已經屬於非常普及的常識,沒必要再通過議論來論證它的正確性。

直覺看法,通常都是常識在我們腦海裡的直接反映。如果在這個基礎上,我就這個現象進行思考,提出以下見解或主張,比較一下與「看法」有什麼區別:

①有一種素質叫口下留德

②私德有情,公德無價

③細節彰顯品質

④沉痾下猛藥,劣習施重刑

你會發現,這些見解或主張並不是對現象的直接感受,而是經過分析後得出了一個新的見解,是一些明確的觀點。

但這些觀點是否符合論點的三個要求呢?從考試作文角度來說,論點哪怕做不到深刻、獨創,也不能不正確。論點正確,是三個要求中最基礎、最重要的要求。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正確與錯誤是相對而言的,一個觀點在這個環境下說是正確的,換一個環境來說就可能是錯誤的。孤立地討論一個觀點是否正確,很容易陷入混亂。但還是有一些基於人性、基於常識、基於常情常理的基本判斷依據,讓我們很容易看出來一個觀點是否正確。比如上面這四個觀點,第④個觀點就顯得比較偏激,「沉痾下猛藥」還勉強講得過去,但「劣習施重刑」就讓人脊背發涼了,與一般的社會管理基本規律有明顯衝突,所以不能說這是一個正確的觀點。雖然它也是我的見解主張,但不適合當作議論文的論點。

論點的深刻與獨特,是指能夠獨立思考,透過現象看本質,能從常識出發,站得更高,看得更遠,有對世界更廣闊的視野,有對人性更深入的探究。我常給學生這樣普及「深刻與獨特」:考試作文中的深刻與獨特,並不是寫得晦澀難懂,或者離奇偏執,更不是用花裡胡哨的貌似華美的辭藻堆砌起來忽悠人,而是能夠從常人所見之常景中看出不尋常的意義,從常人所感之常情中悟出真切的情思,從常人所思之常理中提煉出獨特的理趣。

可見,要提煉出一個好論點,得有豐富的常識做保障,得認知、了解常情常理,如果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把自己學成個兩腳書櫥,那就很容易出錯而不自知。

頂著一腦袋書也未必能明事理

考試寫議論文,通常是對一個材料進行分析,從材料中提煉出自己的見解和主張。這比從身邊熟悉的生活現象中間提煉觀點要困難一些。題目的材料,有時是一個集中現象,有時是各種不同現象的組合;有時有明確導向,有時完全需要自己發現條理、確定方向。不妨舉個例子來說明如何進行分析提煉。

初三學生一眼就能看出這個題目材料取材於部編版語文課本九年級下冊的《鄒忌諷齊王納諫》,題目還明確了「反思」的導向。這種有明確導向的題目,表面看起來,應該很容易提出論點。但在考試中,很多學生提出的往往是個「假論點」。

比如有人提出了這樣一個論點:

眾聲喧譁中,齊聲讚美中,仍能保持反思的精神,察覺自身的缺點與不足,進而果斷修正,這樣,真正的進步便會在泡沫散盡後給你帶來人生的驚喜。

這個觀點儘管比較俗套,談不上深刻、獨特,但看起來是正確的。可是針對這個題目材料來說,這卻是個「假論點」。

可以看出這個論點是基於鄒忌的反思,但其實並不符合鄒忌的反思邏輯

鄒忌突發奇想地要與城北徐公比美,身邊的人都說他比徐公美,後來見到徐公,他覺得自己其實不如徐公美,於是經過反思得出一個結論:身邊人的意見有時並不真實,可能會影響自己對真相的判斷,所以就勸齊王要廣納諫言。《鄒忌諷齊王納諫》的課文裡沒有寫齊王反思,聽了鄒忌的建議後,「王曰:『善。』乃下令……」這只能看出齊王聽勸,看不出有反思品質。不過此材料添加了齊王反思的內容,從常理上來說也並無不當。

從鄒忌的反思可以看出,鄒忌並沒有「反思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是在反思身邊環境對自己的蒙蔽影響。題目材料中齊王的反思,同樣也沒有「反思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是「始覺被蒙蔽」,採取的行動也是為了突破這層蒙蔽。

也就是說,這個題目材料指向的「反思能帶來進步」,是「突破蒙蔽方能帶來進步」,而不是「察覺並修正自己的缺點和不足而帶來進步」

有同學也許要問了:既然這個論點本身是正確的,在考試時應該不會影響得分吧。

肯定影響。如果說因為題目中明確了「反思」的導向,所以只要就「反思」去寫都是切題,那麼給材料就毫無意義了,只給一個「反思能帶來進步」的標題就可以了。既然給了材料,而且特別要求「依據材料的整體語意立意」,顯然就需要清晰分析材料的邏輯。題目要求是評分的重要依據

知道材料意思和分析材料邏輯是兩個不同的境界。

比如這個材料,意思非常清楚,就是鄒忌的反思和齊王的反思這兩個異曲同工的角度,但這是表象。要探究內在邏輯,就要通過材料表述分析出他們的反思到底是一種怎樣的反思,這就必須對反思的概念理解要準確。反思首先是回過頭來想,是就已經出現的現象、已經發生的事情進行探究,而不是從偏道去想,那不是反思,而是「偏思」了;更不是向未來去想,那是「正思」了。打個比方:這次數學考試我沒有考好,居然是計算題錯了很多,老師要我好好反思一下。我這樣想:這就是粗心嘛,我這個人一向大大咧咧不拘小節,在吃上面從來不講究,導致現在這麼胖,真是自作自受啊。或者我這樣去想:這太丟人了,下次我一定要好好努力,爭取考一個數學滿分,爭回一口氣。這就是「偏思」、「正思」,顯然並不是反思。

同理,前面例舉的這個論點,的確是「反思」本義的一種,卻並不是這個材料所指的「反思」,所以這樣的論點並不是通過對材料進行邏輯分析得出,只是浮於材料意思的表層,就「反思」這個詞本身落入俗套地拎出了一個常識來充當論點。所以這個觀點的「正確」與本題材料要求的「正確」不在一條道上,對這個題目要求來說,就是不正確。閱卷老師沒有從這個論點中看出對材料的分析,就只能按一篇套路化作文去打分了。如果有人非要說老師都喜歡套路化作文,不喜歡邏輯清晰、論點正確的作文,那也是到了黑白不分的程度,沒法糾正他的觀點了。

延伸一點說,每當我批評某種套路化、格式化的錯誤教學時,總有人以「這樣寫也能得分」來辯解。其實「這樣寫也能得分」就是個偽命題。「能得分」和「能得高分」完全不是一回事兒,如果學習寫作文的方法只是為了「能得分」,就沒必要學習了,因為作文這個版塊,只要不寫反動的、反人類的東西,寫得再爛都可以得分的。

到底誰更美,身邊的人說了不算

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從材料中提煉出正確的觀點,必須對材料進行完整深入的邏輯分析,不能只浮於「知道材料意思」這個表層。

有人說,中學生哪有那麼嚴謹的邏輯思維啊,你這樣要求是不是太苛刻了?

一點也不苛刻。大部分中學生也許沒有深刻的審美見解,但應該都具有嚴謹的邏輯思維,學校裡學習的各門功課,大多是以嚴謹的邏輯思維搭建起來的,比如語文中的大部分課文,數學中的大部分題目,都有著嚴謹的邏輯思維。如果天天在學習這些功課,卻沒有形成嚴謹的邏輯思維,那是這樣的學習過程問題太大了,那就要調整學習方法。

再說了,現在的九年級語文課本中,議論文的分量就已經很重,高中主要就是寫議論文。寫議論文就必須要有嚴謹的邏輯,考試作文也是把邏輯能力當成重要的評分標準之一,比如切合題意、中心突出、結構嚴謹等。如果平時寫作文不注重對材料進行邏輯分析的訓練,卻抱怨要求苛刻,也是沒道理的。其實,一般的邏輯分析,並不是一件很難的事,關鍵在於有沒有進行邏輯分析的習慣。通常陷在機械化應試的窠臼裡以突破的人,習慣了套路化、模式化、格式化,於是邏輯分析就成了一件很難的事。

要想站得高看得遠,還需要視力好

一個正確的論點如何變得深刻?這就要取決於審美水平與思辨能力了。

比如本文舉的例子,「反思」的材料邏輯結論是:通過反思突破蒙蔽,帶來進步。那麼,一個人會遭遇哪些蒙蔽?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會遭遇哪些蒙蔽?人類會遭遇哪些蒙蔽?是關於智慧的蒙蔽,還是人性的蒙蔽?是關於文明的蒙蔽,還是關於科學的蒙蔽?不管是歲月靜好,還是歌舞昇平,不管是穩定繁榮,還是高度發達,我們都需要時刻反思:我們可能遭遇了哪些蒙蔽?需要怎樣突破?然後才能取得更大更長久的進步。

視野的開闊度和思考的深入度,決定了提出的論點的深刻程度。

在議論文寫作的論點確定中還有一種「假深刻」的現象:有些同學喜歡將一些名言哲理直接放到自己的文章中來當論點,看起來好像很深刻的樣子。這樣做也不是不可以,但很容易出問題:如果沒有對題目材料進行嚴謹、深入的邏輯分析,就有可能造成引進的名言哲理與題目材料的邏輯指向不一致,張冠李戴,這帽子再好看,也是不合適的。何況,如果空引一個貌似高大上的論點進來,可是論證過程卻邏輯混亂,字裡行間的審美根本就攀不上名言警句的高度,那反而是直接露醜,還不如實實在在寫個平庸而正確的論點更穩當呢。

這就是登高未必能望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卻並不具備巨人那種洞穿千年的好視力,站了也是白站。何況高處風大,根基不穩而又喜歡攀高,一不小心被吹得跌了跟鬥,會不會被摔得稀巴爛啊。

有了一個正確的論點之後,如何建立嚴謹的議論邏輯呢?明天接著探討。

(未完待續)

相關焦點

  • 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一):弄懂議論文寫作原理
    >——如何提煉出正確深刻的論點③樹大根深一脈穿——如何建立嚴謹的議論邏輯④風霜高潔方為秋——如何讓論證有強大的說服力考試的議論文則是為了證明文中觀點的正確而主觀建立議論邏輯。如果說前兩種文體強調的是客觀性,議論文則強調的是主觀性,當然是主觀理性而非主觀感性。能為自己的觀點自建邏輯,應該是做優秀的人、做成功的事的基本思維能力,它需要在主觀理解的基礎上融合客觀、理性的思辨,進行條理清晰、結構嚴謹的表達。
  • 議論文如何歸納中心論點
    議論文確立中心論點,無論對於初中學生來講,還是高中學生來講都是個難點,如何確立議論文的中心論點,雖然不那麼容易,但還是有章可循的,這需要一個學習積累的過程,同時掌握分析議論文方法的技巧,會幫助你逐漸掌握議論文這種文體。
  • 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七):如何設計議論文的結構(下)
    (下)上一講我們探討了開頭結尾的設計,今天接著探討議論文的結構。二、論證主體的集中與準確議論文的主要內容應該是論證過程。論證,一定是圍繞論點展開的,是基於論證邏輯、運用各種論證方法來論證觀點成立的過程。所以論證主體內容就需要做到集中和準確。
  • 2020屆高考作文指導系列之二十二:議論文如何提出論點
    如果將一篇議論文比作一棟樓房,論點便是建築這座樓房的施工藍圖。論點的針對性是否明確,措辭是否嚴謹,位置是否妥當,都將影響到整篇文章的議論質量。寫作議論文時,應該如何繪製這幅「藍圖」,使其既能統領全文的分析論證,又能畫龍點睛地凸顯核心意義呢?其理論根基為「緣事而發,重在點睛」。
  • 如何寫出優秀議論文(五):如何讓論證有強大的說服力?
    考試時對議論文本的閱讀分析,一般是按著這四種方法判斷的。同樣的,我們自己寫議論文,也可以按照這四種方法來訓練自己的論證能力。論證是在已確立論點、已建立議論邏輯的前提下才來展開的。先從基本原理來探究如何用好這些論證方法。
  • 議論文論點的提煉和道理論據的運用可以借用哪些古詩詞名句?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掌握一些適用於議論文的古詩詞,並適時運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則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成為能給文章增色加分的一大亮點。從近年來的議論文命題方向來看,關注時代、關注社會、關注人生,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時代精神,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者、弘揚者和踐行者,而這些命題的方向恰和古代一些有氣節,有胸懷、有抱負的詩人們所抒發的家國情懷異曲同工,因此在議論文寫作中適時引用古詩詞可以使自己的思想準確有力的表現出來。
  • 議論文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
    :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事件,現象,人物,觀念等)所持的見解和主張  形式:針對話題的帶有明確的表態性的完整的判斷句  1.議論文一般只有一個中心論點,有的議論文還圍繞中心論點提出幾個分論點,分論點是用來補充或證明中心論點的,只要研究這些論點的關係,就可以分出主從。
  • 高考語文,遵守考場議論文三原則,讓作文少丟分甚至不丟分
    無論是任務驅動還是新材料作文,題目中總是要含有一些寫作目的,寫作的過程中把它提煉出來。或者以情動人,或者以理服人或者兼而有之。觀點要正確,說理有針對,同時要有新意。想讓審題深入,有條理就要不斷追問、思考,方能層層深入。分析問題是為了探究本質,深刻方是必然結果。
  • 高考語文,打造層次清晰的議論文結構,得高分更有把握
    考場議論文結構清晰,和字跡工整一樣重要,讓你在得高分的路上佔得先機。考場議論文的結構非常關鍵,高考閱卷時間很短,大家作文字跡清晰不必說,文章的結構也得讓閱卷老師能夠一目了然。只有層次清楚的結構,才有可能得到高分,如何把文章寫得層次清楚?
  • 議論文三要素
    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據、論證。1、論點論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統帥。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個中心論點,一般可以有分論點。論點應該正確、鮮明、概括,是一個完整的判斷句。絕不可模稜兩可。①正確性:論點的說服力根植於對客觀事物的正確反映,而這又取決於作者的立場、觀點、態度、方法是否正確,如果論點本身不正確,甚至是荒謬的,再怎麼論證也不能說服人。因此,論點正確是議論文的最起碼的要求。②鮮明性:贊成什麼、反對什麼,要非常鮮明,而不能模稜兩可,含混不清。
  • 議論文三要素有哪些?議論文論證方法有幾種?
    一、議論文的三要素論點論點是一篇議論文的中心觀點,是文章的靈魂。它統領全文,決定著材料的選擇和論證的方法。論點首先要正確、鮮明,其次要新穎、深刻。要做到論點鮮明,我們必須在寫作前就有一個明確的立意,這就是意在筆先的道理;要看我們的文章是否觀點明確,就要看讀完後能否用一句話歸納出基本思想。若做不到這兩點,那論點很難說得上鮮明。有些同學的文章,通篇華麗,但讀後讓人不知用意何在,這肯定是在提煉中心或點示觀點上出了問題。
  • 高考作文:寫議論文提煉分論點的方法
    議論文在確立了中心論點之後,論證思路的展開往往涉及對中心論點的分解,也就是確立分論點的問題,往往可以採用以下方法確立:(一)並列式分解1.法——怎麼辦,就是回答中心論點或論題需要從哪些方面來解決3.因——為什麼,就是回答中心論點或論題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即從回答原因和目的方面來提煉分論點。也就是把中心論點作為結論去追溯這個結論產生的條件和原因。
  • 高考語文,考場議論文,如何寫好開頭?
    要記住:議論文開頭的作用,就是吸引讀者展現中心。如何寫好開頭具體的開頭如何寫?一目了然,開門見山。如果材料中給的是一個事件,則可以概括事件,以此亮出觀點,不繞彎子,簡便易行,也方便閱卷老師。比如某年重慶卷優秀作文,《拐個彎,變個樣》是這樣開頭的:人生總有些必須走的彎路。因為有些路終點是懸崖絕壁,所以適時的拐彎,才能一路走好。
  • 議論文--- 三要素
    1、論點  論點就是文章中要加以闡述和說明的基本觀點,在議論文中要解決的是"證明什麼"的問題。在一篇議論文中,論點是文章的價值所在,一篇文章的高下優劣主要取決於它。  (3)、論點要深刻。論點一定要抓住問題的關鍵,能科學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質。要使論點深刻有力,作者就必須首先清除那些泛泛的、裝腔作勢的議論。同時,深刻也還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 [每日閱讀]如何品析議論文的語言
    一篇好的議論文,不僅要做到論點鮮明,論據充實,論證得當,還要做到語言嚴密、流暢、無懈可擊。那麼如何來品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品析。  一、語言的嚴密性。議論文一般採用長句居多,因長句中的定語、狀語、補語成份越多,則說理越嚴密。
  • 中高考議論文寫作要點梳理
    在議論文中,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方法來明確地表明作者的觀點和主張。議論文的基本要素:通過正確的論點、充分的論據和嚴密的論證來闡明事理、以理服人。議論文可分為正論和駁論兩種。議論文寫作的過程中,提出論點的方式多種多樣:①從所舉的論據中提出論點;②從問題中提出論點;③從比喻中提出論點;④從名言警句等引用性語言中提出論點;⑤從對比中提出論點。議論文的寫作特別要注意中心明確。
  • 三招教你寫一篇優秀的高考議論文
    一、議論文的結構合體  寫文章要遵循一定的思維規律。這種思維規律反映在文章的外部形態上,就是具有一定體式的文章的結構。怎樣寫議論文才算「合體」呢?  一是根據議論問題的一般思維模式,應當是按「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或曰「引論」、「本論」、「結論」)三大塊構成,也就是議論文的開頭、正文、結尾三部分。
  • 如何寫好一篇議論文:論點論據少不了,還有建議和思考
    議論文作文最常用到的體裁就是議論文,而很多同學頭疼的也同樣是議論文。議論文主要是通過講事實、擺道理,闡述某種事物現象,表達作者觀點和思想一種文體。寫好議論文,是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因為學業的不斷提升,議論文的形式和內容以及深度越來越複雜,對議論文的書寫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練習好如何寫議論文是非常有必要的。那如何寫好議論文呢?筆者通過自身經驗給大家分享一下寫議論文時可以用到的幾個方法。
  • 寫作指導:擬寫分論點
    而有的文章全篇無一個明確表明觀點的句子,需要將幾個論點合併、提煉。還有的文章,觀點蘊涵於論證當中,需要讀者歸納、總結。中學生作文一般提倡在題目中直接點出中心論點。在議論文正文中,提出論點,常見的方式有:一種是開頭提出論點,一種是結尾提出論點。後者是前文議論內容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總結歸納。
  • 高中語文,掌握議論文四要素,奠定高分作文基礎
    把議論文寫好,一定要掌握好論題、論點、論據、論證四要素,且對四要素理解深刻會運用。最近關於議論文寫作的幾篇文章,大家反饋很有啟發,也有幾個同學發習作請指導。看過例文,發現有文體分不清的問題。關於記敘文議論文文體的區別,執教多年的老師或已經入門的同學,不會認為難。但是對於相當一部分剛剛中考結束的準高一同學,卻依然是個問題。再其次的問題,是分清了文體,卻詳略不當,有同學能區分出議論和其他表達方式的區別,卻不能恰到好處的把握議論文中敘述的成分;再其次的問題呢,是論證的方法比較單一,有論證的意思,通篇卻只是舉例子,而且基本上全是正面的例子,缺少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