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好的議論文,不僅要做到論點鮮明,論據充實,論證得當,還要做到語言嚴密、流暢、無懈可擊。那麼如何來品析議論文的語言特點呢?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品析。
一、語言的嚴密性。議論文一般採用長句居多,因長句中的定語、狀語、補語成份越多,則說理越嚴密。
例(1)有無認真的自我批評,也是我們和其他政黨互相區別的顯著的標誌之一。(《批評和自我批評》)
句中「之一」準確地說明了「自我批評」只是我黨和其他政黨區別的所有標誌中的比較重要的一個。
例(2)只要略有知覺的人就都知道:這回學生的情願,是因為日本佔據了遼吉,南京政府束手無策,單會去哀求國聯,而國聯卻正和日本是一夥。(《「友邦驚詫」論》)
句中的「略有知覺」用詞極有分寸,帶有諷刺意味,痛斥了國民黨的麻木不仁,揭露了國聯的險惡用心。
二、語言的氣勢性。議論文要把道理說透,讓人折服,語言必須有咄咄逼人的氣勢。可以藉助恰當的修辭手法和某些特殊的句式來獲得這種氣勢。
例(3)古人尚且知道這種道理,宣揚這種道理,難道我們還不如古人,還不懂得這種道理嗎?(《事事關心》)
該句運用了反問修辭,強烈地呼籲我們今人不但要繼承古人的思想,更要將之發揚光大、超過古人,語氣非常強烈。
例(4)好個「友邦人士」!日本帝國主義的兵隊強佔了遼吉,炮轟機關,他們不驚詫;阻斷鐵路,追炸客車,捕禁官吏,槍斃人民,他們不驚詫;中國國民黨統治下的連年內戰,空前水災,賣兒救窮,砍頭示眾,秘密殺戮,電刑逼供,他們也不驚詫。(《「友邦驚詫」論》)
運用排比,把日本帝國主義以及國民黨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行一一列出,而且反覆強調「友邦」的熟視無睹,可見「友邦」與日本人與國民黨是穿一條褲子的。排比句的運用,以不可反駁的氣勢對敵人給予了有力的回擊。
三、語言的形象性。議論文的語言有時可以適當形象化、幽默化,以吸引讀者的閱讀興趣。
例(5)我們曾經說過,房子是應該經常打掃的,不打掃就會積滿了灰塵;臉是應該經常洗的,不洗也就會灰塵滿面。我們同志的思想,我們黨的工作,也會沾染灰塵的,也應該打掃和洗滌。(《批評和自我批評》)
這裡把「黨內不良思想作風」比作「灰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語的運動」就好比「打掃和洗滌」,用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兒來將深刻的道理形象化,不但讓人易於接受,而且文章顯得生動、活潑、幽默。
四、語言的對比性。在闡明某個道理時,可以運用一組組反義詞或反義句子,形成鮮明對比,褒貶分明。
例(6)以「懲前斃後,治病救人」為宗旨的整風運動之所以發生了很大的效力,就是因為我們在這個運動中展開了正確的而不是歪曲的,認真的而不是敷衍的批評和自我批評。(《批評和自我批評》)
句中兩組加點詞構成反義詞,對比鮮明,給人極深的印象。
例(7)殺死了人,又不敢承認,還要誣衊人,說什麼「桃色事件」,說什麼共產黨殺共產黨,無恥啊!無恥啊!這是某集團的無恥,恰是李先生的光榮!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殺;是李先生留給昆明的光榮!也是昆明人的光榮!(《最後一次講演》)
國民黨的無恥的醜陋的嘴臉與李公僕烈士的光明磊落的胸襟形成鮮明對比,真是涇謂分明。反覆用「無恥」和「光榮」作對比,加深印象,強化情感。
以上所談,只是議論文語言的部分特點,供同學們參考。希望同學們熱愛議論文的寫作,因為它可以使你的思維變得敏銳,思想變得深刻。在寫作過程中,注意語言的運用,寫出文質兼美的佳作來。
來源:慧師網
(責任編輯: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