譜誠博閱張鵬:因材施教 有教無類

2020-12-15 中國教育裝備網

  ——訪杭州譜誠博閱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鵬 

    中國教育裝備網訊:由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主辦,江西省教育廳、南昌市人民政府承辦,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教育裝備行業協會協辦的第75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於2018年11月17日至19日在南昌綠地國際博覽中心舉辦。

  第75屆中國教育裝備展示會以「展示、交流、合作、發展」為主旨,全方位展示各類教育裝備新技術、新產品。體現了教育裝備全方位覆蓋的「大裝備」概念,展示了當前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帶動教育裝備產品信息化發展的最新成果。

  中國教育裝備網作為中國教育裝備行業協會的官方網絡媒體,積極關注本次展會。藉此之際,本站記者對杭州譜誠博閱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譜誠博閱」) 總經理張鵬進行了一次深入的訪問。

    譜誠博閱本屆展會帶來新產品--原卷留痕閱卷機及配套的閱卷平臺。該款閱卷機是目前市面上真正意義上能實現有痕閱卷的產品。產品特點集中在四個方面:識別能力強、批改留痕、錯題集、教學大數據。

  作為國內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專業教育裝備行業展會,今年教育裝備展吸引了眾多廠商前來參展。與同類型的企業相比,譜誠博閱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譜誠博閱是一家專業從事專業設備生產的企業,10多年來,一直專注各種專用設備研發、生產,設備研發生產發麵我們積累豐富的經驗。其次作為一家以技術見長的企業,譜誠博閱在圖像識別、圖像處理、信號分析、文字識別和人工智慧等個領域都有很深的研究,有多項自主專利技術。

  近年來,「大數據」成了人們口中的一個「熱詞」,大數據也已經慢慢深入到教育領域,大數據給教育帶來的變化從根本上講是教學模式的轉型。傳統的教學模式主要靠教師貫穿整個課堂的說教,大數據會帶來轉型,傳統的教學模式會向智能化、個性化教學轉變,學習知識不再局限於課堂,先進的網絡教育為世界各地的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新的途徑和更大的學習空間。課堂教學在傳統教學和網絡在線教育相結合,教師和學生在教與學效率上明顯提升,可以解決區域間教育不平衡。

  未來,譜誠博閱有三個方面的規劃。首先在A3機器的研發方面,譜誠博閱是國內第一家做留痕閱卷的企業,目前設備只支持閱A4或是比A4小的紙張。下一階段將研發一款針對A3紙張規格試卷的閱卷機。其次在成卷識別方面,對試卷的識別方案是針對任意樣式的可編輯試卷或者答題卡,這意味著一定要通過電子化識別教師準備好進行考試的試卷。對於非教師本人組卷或已經是成卷的教學材料無法進行識別和自動閱卷,下一步的任務是通過技術手段解決成卷的識別和閱卷。另外,在小學閱卷試場開拓方面,閱卷機針對小學階段的試卷可閱範圍比較小,這對於減輕小學教師在批改試卷的壓力不是很突出,未來會大力使用人工智慧的深度學習算法擴大譜誠博閱設備的可閱範圍,減輕小學老師的閱卷壓力。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ceiea.com/cp52767

相關焦點

  • 譜誠博閱原卷留痕閱卷機——新型智能閱卷開創教育行業閱卷新模式
    為真正的促進教學相長,讓智能硬體助力傳統學習系統,由浙大專家團隊組成的杭州譜誠博閱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原卷留痕閱卷機AYJ800應運而生。  譜誠博閱原卷留痕閱卷機,獨創的原卷留痕閱卷新模式,能夠完美地解決以上師生存在的不同困境,很好的節約基礎教育階段師生的時間並利用大數據促進學生學業發展。
  • 有教無類及因材施教--已經到來的階層教育
    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這兩個典故都和孔夫子有關。有教無類,我百度了一下有這麼兩種解釋,第一種: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第二種:所謂「有教則無類」,就是說,人,原本是「有類」的。
  •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真正的含義到底是什麼?
    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都是孔子在幾千年前的教育思想!這個教育思想深深的影響著後世的莘莘學子!在那個年代,孔子率先提出了「有教無類」的進步口號,此舉打破了「學在官府」的框架!一定意義上打斷了貴族對知識的壟斷性!這樣一來,私人講學的社會地位一子便提高了!社會大眾的受教育範圍拓寬了!據記載,孔子的學生只要獻給孔子十條幹肉作為拜師禮,便可以跟隨孔子進行學習。
  • 至聖先師: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除此之外,孔子還有很多具有普世價值的教育理論,比如「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和「舉一反三」等等。可以說,他是中國千百年來教育事業最偉大的奠基者。孔子在他所生活的時代,已經被稱為「天縱之聖」,也就是上天賦予的聖人。
  • 孔聖人的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對我們的影響
    所以當時有一部分人就到處宣揚自己的思想政治主張,儒家文化創始人孔子便是在春秋末期開始舉辦私學宣揚自己的見解,今天我們主要討論孔聖人的「因材施教」和「有教無類」。孔子主張「有教無類」,是指施教不分貧富貴賤,不分種族、地域。
  • 阿三哥《嗝嗝老師》,平民的教育平等——有教無類、因材施教
    先賢教育大家孔子的著名教育理念: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有教無類,理念很簡單,就是: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為貧富、貴賤、智愚、善惡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對象之外。因材施教,則是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 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教化育人
    中共益陽市委政研室 沅江市東方壹號學校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為遵循,成功探索出一個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教化育人「三教融合」模式,先後被評為中國民辦教育百強學校,湖南省國防教育基地、關心下一代教育示範基地、武術人才培訓基地,益陽市養成教育示範基地,其經驗被中央政法委
  • 代表委員談教育公平:從有教無類到因材施教
    省政協委員戚若予說:「教育公平有兩個層面,一是實現『有教無類』的教育公平,比如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各階段入學率、減輕民眾教育負擔等;二是實現『因材施教』的教育公平,是指在基本實現有教無類的基礎上,更加關注受教育者的個性化發展和差異性,更加踐行通過完善的教育過程培養人的全面素質和創造力。」
  • 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的平衡
    如果要預測未來的話,中國教育的未來,也許是儒家的智慧的回歸:有教無類與因材施教的平衡。 「真正的教育公平就是因材施教。」不久前,在浙江寧波,一位中學校長這樣對我講述他對教育公平的理解。
  • 「有教無類」的涵義及教育意義
    教育導讀大教育家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是:一是因材施教;二是有教無類。在這裡,首先跟大家聊聊「有教無類&34;有教無類"的歷史局限性與負面評價《論語全解》
  • 【欣博閱電子書專區】報價 評測 導購 圖片(SIBRARY)欣博閱電子書...
    欣博閱電子書
  • 致敬孔子:「有教無類」系列雕塑在北京首發
    10月25日,百年錫鑞名家皇家雪蘭莪攜手孔子第78代後裔孔眾、知名華人藝術家江逸子,首次推出有教無類 (Celestial Wisdom)系列雕像精品,向最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公元前551-479年)致敬的同時,也賦予全新的視覺感受和人文價值。
  • 第854期【坊員專欄】「有教無類」怎麼翻譯?
    編者按:      「有教無類」到底應該如何理解呢?《論語》中藏有中華文化的原密碼,它是中華文明的原典,其內涵豐富,解讀者眾多,理解亦難免出現差異。「有教無類」怎麼翻譯?文/王超    「有教無類」是孔子重要的教育思想,但是怎麼翻譯,歷來眾說紛紜。學生在講解這一課時,將「有教無類」翻譯為不分身份、地位,不論智愚,貴賤,都教育。照著翻譯資料這樣解釋當然也沒有錯。但是,作為中華原典,《論語》的內涵是極為豐富的。對於一個頗具爭議的觀點做如此單一且片面的解釋顯然是不夠的。
  • 西藏雪堆白技工學校首席鑄銅師羅布頓珠:有教無類 因材施教 傳授...
    學生的資質各有不同,用一句話可以總結他這些年來的教學,那就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有時候,他甚至想培養一名女徒弟,打破人們對金工專業的成見。  問起羅布頓珠最滿意的一件作品,他說並不是造像,而是一件黃銅製成的婚慶用品,充滿了許多巧思。平時,仁增老人也會利用閒暇時光打制一些銀碗或酒壺之類的賞玩器。如今,羅布頓珠也是這樣,除了學校的訂單外,他還會不時做一些精巧的賞玩器。
  • 論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哲理
    他的「有教無類」的教育原則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經驗,是傳統教育思想的寶貴遺產,至今仍對我們的教育實踐有著行之有效的指導意義。孔子,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人。他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也是私學的創始人。孔子是把他畢生精力貢獻給了教育事業。他首次提出「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認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權利。
  • 「奧數」無錯,錯在「有教無類」
    有一種重要的教學方法叫「因材施教」,它的前提就是要承認受教育者的才智高下之不同。教師面對的學生也是各有各的個性和特長。有的擅長數學,有的擅長英語。有受過良好家庭教育的,也有缺乏父母早期教育的。必須要對不同的受教育者採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和教育內容。而我們現在的教育體系中,雖有時能聽到「因材施教」,但僅僅是出現在教學理論中的蜻蜓點水。
  • 欣博閱亮相文博會
    盛大文學、方正集團、漢王科技、欣博閱科技等企業悉數亮相展示了各自的實力。    作為深圳最具代表性的專注於數字出版的企業,欣博閱科技此次攜13款顏色、大小、功能不一的電子書產品參加了文博會;國內首款9.7寸電子書G10正式發布上市以及彩屏電子書的亮相,在業界引起不小的震動。
  • 孔子「有教無類」的歷史局限性與負面評價
    雖然儒家學說、儒家思想不合時局動蕩,但是在春秋時代提倡大教育觀,消除貴族與平民的階級類別與差別,是具有現實意義與歷史進步性的,特別是教育家孔子提出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張,徹底打破了學在官學的神話,使平民也可以享受教育這個權利。「有教無類」。語出《論語·衛靈公十五》,子曰:有教無類。
  • 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如今還行得通嗎?
    有些觀點我是認同的,教育學生需要因材施教,但是在一個大班制下,如何才能實現因材施教?領導只是提出了觀點,但是具體做法還是由老師來完成。我認為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很難在普通高中學制之前實現,反而他的另一個重要的教育思想更符合——「有教無類」。
  • '有教無類'原來是這個意思!
    成語《有教無類》,其出處:  《論語·衛靈公第十五》子曰:「有教無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