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盤:房企10年業績排名,誰才是真正的TOP1?碧桂園融創世茂萬達深度...

2020-12-27 地產採購內參

話不多說上視頻

視頻:2010~2020全國房企銷售業績10年累計排行榜

視頻:2010~2020全國房企銷售業績單年累計排行榜

1、從2010年~2020年這10年業績累計排名,萬科、碧桂園、恆大位列前三。龍頭房企在過去10年中創造了驚人的業績:萬科、碧桂園、恆大累計均超過3萬億,保利、綠地、融創超過2萬億。

2、融創於2017正式踏入前十,2018升至第7名,2019升至第6名。萬達2010位居第6名,2018年降至第8名,於2019年跌出前十;

3、這10年來的累計業績來看,萬科還是行業老大,但2020年預計要被碧桂園超越了。

本文目錄:

碧桂園:2017年打敗蟬聯行業第一的萬科,靠的是什麼?

融創:10年間,從83億拼到行業TOP5 ,憑什麼?

世茂:重返TOP10,房企「進步之星」。

萬達:曾經地產行業TOP10的萬達商業緣何退出行業爭霸舞臺?

正文

P1

碧桂園:2017年打敗蟬聯行業第一的萬科,靠的是什麼?

01

從「成就共享」到「同心共享」,合伙人機制收效顯著

2012年底,秉承「利益共享,風險共擔」原則,碧桂園提出「成就共享」策略,將管理層、普通員工和股東的利益緊密捆綁。

2013年,碧桂園又提出「全民營銷」模式,在強勁的銷售攻勢下,碧桂園業績迎來爆發式增長,從此正式邁入千億房企門檻,且增速在千億房企中居首位。

2016年,碧桂園又提出了「同心共享」策略,作為2012年「成就共享」策略的升級版,「同心共享」策略將權利下放給每個人,員工也是「小股東」,可享受到項目紅利,此舉進一步激發員工和股東的積極性,催生每個人的「主人翁意識」。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帶動下,人的活力又一次得到了更大的釋放。

兩輪激勵機制實施後,碧桂園項目開盤時間從之前的9~11個月縮短至6.9個月,淨利潤率從10%升至12%,年化自有資金收益率從30%提高到80%,現金流回正周期也由10~12個月縮短至9.1個月,合伙人機製成效顯著

02

高周轉,「讓利保量」

2016年,在貨值充足的支持下,碧桂園致力於大幅擴張規模+高周轉的發展策略,全年平均回本期為8.4月。同時,「讓利保量」,在國內房地產利潤空間被壓縮的大背景下,將盈利做出讓步,以實現總體規模的大幅增長。

03

棄剛需,抓改善,三四線產品錯配

2013年政策利好,激勵模式導致三四線城市留下巨量大盤庫存,風險初現。適逢國家層面「去庫存」的政策導向,為順應改善型市場需求。

2016年,碧桂園轉換戰略思路,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重點推出三四線高性價比改善型產品,從郊區轉向城區,「勞斯萊斯」系列應運而生。憑藉自身成本控制能力的優勢,「勞斯萊斯」系列在同類型改善型產品中脫穎而出,為碧桂園帶來了新一輪業績爆發。

P2

融創:十年間,從83億拼到行業TOP5 ,憑什麼?

01

前瞻性的城市布局,城市深耕能力強

融創的成功離不開合理的城市布局。2014年之前,作為最早一批將視線聚焦在發展潛力巨大的一線城市土地市場的房企,融創只布局9個城市,全年單城市產能73.6億元。

2015年下半年,一線城市市場率先啟動,為避開高價廝殺,融創選擇布局供求關係合理、量有好轉的重點二線城市,包含濟南、西安、成都、武漢、合肥等,正趕上二線城市房價崛起的風口,再一次搶先其他房企一步,迅速完成了穩健且具備強大競爭力的戰略布局。

城市深耕能力強。2014年全年單城市產能73.6億元,2017年共有12座城市合約銷售業績超100億元,12城合計業績貢獻率達到64%, 2018年百億城市數量達到16座,300億元以上2座, 200-300億元的5座,100億以上的9座;2019年百億城市數量為17座,300億以上城市3座,分別為上海、重慶、青島。

數據來源:巧芯科技

數據來源:億翰智庫

02

快速極致的收併購策略,助推融創業績實現突破式增長

從2014年開始,融創便領先眾房企一步,開始對外積極尋求收併購機會。2016年以後收併購逐漸成為融創主要拿地方式。收購包括萊蒙國際、青島嘉凱城、融科置地等公司的股權及債權,據融創2016年年報披露,收購代價總計593.5億元。自此融創布局深圳、廣州、佛山、東莞、鄭州、廈門、青島、南寧、昆明等城市,迅速完成了一線、環一線及核心城市的全國化布局

到了2017年,融創新拿地面積中收併購佔據67%,投資350億元,而招拍掛僅佔33%,投資810億元。2017和2018年,萬達為降低負債,將旗下的文旅、酒店、地產大量打包出售,融創果斷接下了這個規模龐大的盤。對萬達的收購,使融創的規模擴充一倍,進駐的城市多了70個,這些充盈進來的土儲在以後的數年間都成為了融創源源不斷的彈藥。此後融創收併購的腳步依舊沒有停歇。

2019年,融創又相繼收購了泛海旗下若干項目、華僑城旗下股權以及雲南城投旗下的環球世紀公司的股權,涉及交易總價值432.37億元。

融創的收併購為什麼能夠做的好?

打造收併購形象,讓信息主動聚集

優質資源有限,市場上講求「早」和「快」,融創憑藉豐厚的資金實力和較高的決策效率獲得市場的認可,眾多房企紛紛上門要求合作;

項目選擇上提前規避風險融創會選擇涉及負債清償較少、能實現快速周轉的項目進行收購,用部分銷售回款來償還分期付款,或通過併購貸、開發貸覆蓋前期成本;

操作流程優化。融創收併購具備高效、靈活的決策力——權力下放、區域公司享有自主權、抓大放小、自上而下流程對接成熟,最大程度簡化和優化操作流程。

一般情況下,融創從信息獲取到籤正式協議1-2周就能完成,完整交易過程一般不超過1個月。

極度重視現金流

正如融創2015年年報中,對2016年投資展望的描述——「本公司在新項目投資上會保持審慎,將在現金流絕對安全的前提下,同時關注公開市場和發揮本公司在併購市場的優勢,通過靈活的方式繼續獲取價格合理的土地儲備。」

短期融資能力強

2017年7月,融創收購萬達13個文化旅遊項目公司91%的權益,通過配售、質押股權、債券融資,十天內融資100多億,並快速銷售以回籠資金。

03

風口之年2017,大股東增持提振股價

2017年,此時的融創規模已經達到了萬科的三分之一,然而資本市場的估值卻不到萬科的二十分之一。2016年9月,融創以6.18港元的價格向大股東孫宏斌進行溢價配股,共籌資28億港元。但出錢的不是孫宏斌,是用孫宏斌持有的融創股權做質押,進而完成了股權增持。這次動作不僅使孫宏斌的股權增加到了50%以上,同時大股東增持無疑讓融創在資本市場裡腰板挺得更直,融創的股價也一路走高。

P3

世茂:重返TOP10,房企「進步之星」

01

看準時機加大收併購力度,獲取優質低成本資源

2015年前後,世茂面臨土地市場機會的猶豫不決,造成銷售規模增長一度停滯,維持在低迷狀態,曾經的地產十強選手被遠遠甩在前十之外,直到2017年開始才重新回歸。對於房企而言,規模是企業持續發展下去的根本所以自2017年世茂正式跨入千億陣營後就一直在規模擴張上找尋突破機會。

2018年下半年以來,世茂馬不停蹄的奔走在收併購的路上,從3月份開始,前後相繼收購了泰禾、粵泰、明發、萬通等近20個項目,貨值將近200億。2019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土地建築面積1412萬平米,其中通過收併購方式獲取的約為900萬平方米,預計貨值為1800億元。這些項目多數位於核心城市,例如杭州、南京等。

2019年全年,世茂新增土地儲備3092萬平方米,較2018年同比增長91.46%,新增土地儲備貨值約5000億元,其中以收併購方式獲取土地面積佔總面積67%,獲取貨值約全年獲取項目總貨值的70%。2019年投銷比(新增土地儲備/籤約銷售面積)高達2.11,於此同時,2019年公司拿地均價/銷售均價比率為28%,遠低於2018年的31%。

由世茂收併購而來的項目,絕大多數都交由旗下的世茂海峽接手,而這些收購而來的資產從接手到上市銷售最快僅要4個月,可見世茂對資產包處理能力和收購資產轉化效率之高。值得一提的是,多年積累下的產品、營銷以及品牌溢價能力,使得不乏停滯項目經世茂之手後搖身一變成豪宅的例子,例如世茂天越和從粵泰股份收購而來的天鵝灣等等。

02

融資成本降至5.6%,財務指標穩健,助力規模擴張

大舉收併購的背後,世茂較低的融資成本和穩健的財務指標是他的底氣。

2019年政策調控加碼,但世茂在融資方面成績不錯。2019年世茂的融資成本為5.6%,較2018年降低0.2個百分點。2019年房企平均融資成本為7.07%,較世茂高出1.47%。年初新冠疫情爆發,更加考驗房企的融資能力。2020年3月,世茂建設再度成功發行公司債45億元,其中3年期債券利率為3.23%,7年期債券利率為3.9%,融資成本更是較2019年大幅下調。

世茂大手筆收併購之下,財務數據依舊保持穩健。貨幣資金充裕,財務槓桿也合理,常年保持在60%左右,體現出世茂較強的綜合運營能力以及風險管控水平。

03

項目布局重點區域,有力支撐業績增長

2019年世茂的土儲布局緊密跟隨國家重點城市發展區域,從土地儲備貨值區域分布來看,大灣區和長三角貨值最高,從拿地區域來看,公司目前72%的土儲分布在一二線城市,89%的土儲分布在一二線及強三四線城市。

總體來講,世茂依舊是全國性布局,這有助於增強抵抗風險的能力,同時以一二線和強三四線城市為核心布局,可以跟隨城市經濟圈的機遇坐享政策紅利帶來的業績增長。

P4

萬達:曾經地產行業TOP10的萬達商業緣何退出行業爭霸舞臺?

決心「去地產化」,走「輕資產」路線。2016年,房地產市場一路高歌,多家企業迎來業績大漲、高速擴張,而萬達卻出現業績下滑。在上半年業績榜單中,萬達尚排在第十位,到年底TOP10榜單中已不見萬達身影。說到底是由於萬達的戰略調整——2015年,王健林提出「輕資產」轉型戰略,即萬達要走輕資產、低負債發展的戰略。

2016年初萬達集團工作會議上,王健林表示,房地產萬達還會一直做下去,只是把收入規模穩定在千億左右,不再擴大規模,增長主要靠其它產業,改走「輕資產」路線。

輕資產模式是商業地產發展的趨勢。輕資產模式下,房企不用背負巨大的資金壓力,可以不用受房地產周期的束縛,只需要發揮商業資源和運營能力,做好品牌管理,把控租金收入即可。因此萬達毅然決然的向輕資產戰略轉型。

說好走「輕資產」路線的萬達,如今怎麼樣了?

01

甩賣資產,以資抵債

2017年是萬達的一個轉折點,隨著6月份銀監會命各家銀行排查各大房企授信風險,銀行斷貸、股權雙殺,萬達資金鍊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資產大縮水,不得不變賣資產,降低負債,同時也是為「去地產化」,走向「輕資產」做準備。斷臂求生的日子不好過,從2017到2019,萬達揮淚甩賣了13個萬達城、70多家酒店、37家萬達百貨、一大堆萬達廣場、長白山度假區……儼然一副被掏空的架勢。

02

海外資產也「一鍵清空」

2012年起,萬達就在海外開啟「買買買」模式,買下了英國倫敦One Nine Elms摩天大樓,買下了雪梨的Circular Quay公寓和酒店項目、買下了澳大利亞黃金海岸項目,不管是房地產、文娛還是酒店、體育,統統收入囊中。錢從哪來呢?海外併購,靠的無疑是銀行貸款、債券等方式,表面風光的買買買背後,是國內金融風險的持續加強,對融資的賴度加劇。

2017年,銀行斷貸、融資收緊,資金鍊立馬面臨斷裂危機,為了償還海外債務,維持現金流穩定,曾經的「買買買」變成了「賣賣賣」,揮淚大甩賣。截至2020年11月,萬達已將海外地產項目全部賣完。

03

疫情衝擊,三道紅線施壓,連續虧損,「壓力山大」

2019年底,萬達宣布,已經徹底將房地產業務剝離,萬達商管的主體資產內將不再包括萬達廣場的產權,只輸出品牌,負責設計、建設與運營,並分得收益。截至2020年上半年,萬達商管的總資產為5563.2億,總負債2834億,資產負債率降到了約50.9%。

萬達終於「輕了」,王健林說「最慘烈的兩年過去了」,可萬萬沒想到,今年開年之際又慘遇疫情,年初的疫情,對整個國內商業、影視、文旅影響極為重大,而這幾個方面直中萬達要害。導致萬達旗下實體產業貨賣不出去、線下門店遭遇關閉、客流量持續低迷、萬達影業票房一片蕭條,無論是萬達影院還是依靠收租金的萬達廣場,統統面臨巨大虧損。況且政策方面遭到三道紅線的衝擊,還有一大批即將到期的債務,局勢不容樂觀。

結語

一個企業的成功,天時、地利、人和三要素必不可少,時代的推動、政策的紅利、企業家對趨勢的精準判斷、勠力同心且有執行力的團隊,推動著企業快速成長。

過去十年,是中國綜合國力快速崛起的十年,隨著城鎮化、城市規模的快速擴大,人口紅利的持續釋放,時代推動著地產行業一路狂奔。

未來十年,隨著對房地產行業定調的調整,城市發展的新階段、人群需求的新特徵、行業格局的新變化,垂直市場、細分市場仍然會不斷湧現出新的機遇,誰能提前布局,仍能有超越的機會。

下一個十年,仍然充滿了變化和期待。

相關焦點

  • 2016年1-10月中國典型房企銷售業績排行榜TOP200
    萬科、碧桂園均是全國化布局,布局城市不局限於出臺調控政策的22城,在市場還沒有完全冷卻的時候,加推非調控城市的樓盤,依然可以取得不亞於「金九」的銷售業績。碧桂園10月單月銷售金額470億元,同比上升2%,創歷史新高,其中十一黃金周期間業績貢獻超50%。萬科8、9月份單月銷售金額不足300億元,一反萬科常態,10月單月銷售金額450億元,環比增加77%,如此亮眼表現才是真正的萬科。
  • 2020年1-10月蘇州大市房企銷售業績榜發布!
    今日,克而瑞蘇州機構正式發布《2020年1-10月蘇州大市房企銷售業績TOP30》,從權益和全口徑兩大維度,客觀全面地反映2020年1-10月在蘇州大市範圍內房企的銷售運營和綜合開發實力。
  • 房企2017年銷售業績快速增長 碧桂園銷售額5508億奪冠
    1月,28家房企公布12月份銷售業績,22家房企銷售業績實現同比增長,房企12月銷售業績表現樂觀,其中融創以641.6億元的銷售額位居榜首,同比增速超150%;與11月份相比,18家房企銷售額實現環比增長,其中華潤環比增長率超100%,銷售額增長迅速。
  • 碧桂園等房企進軍山西失算:官場地震牽涉多家開發商
    2011年10月,山西太原長風商務區景觀。2005年,首創置業拿下長風商務區的第一個項目,2008年因政府規劃調整而退出。    晉,難進    十多年來,首創置業、恆大、碧桂園等品牌房企進軍山西市場,遭遇各種問題    高平市,位於山西省東南部,隸屬於晉城市。兩千多年前,這裡是著名的長平之戰發生地,紙上談兵的趙括即兵敗於此。    2014年,碧桂園投資高平被當地高調宣傳。
  • 房企年報裡的故事:融創漲薪出眾 碧桂園出手「闊綽」
    對於業績第一,但2018年收盤價為四強中最低且唯一不超過每股10港元的碧桂園來說,即便其財務長伍碧君在2018年8月對投資者「打包票」 「現在不買碧桂園的股票到時會後悔」,依然未能有效提振碧桂園的股價。統計顯示,碧桂園2018年股價增減幅度位於30強房企中第29位。
  • 這些房企靠什麼擠進「世界500強」排行榜?
    2015年:綠地集團以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425億美元(2617億元人民幣)的業績連續第四年成功入圍,位列第258位,排名較去年上升了10位。此外,保利集團首度躋身世界500強,排名457名。2016年:綠地、萬科、萬達、恆大齊齊上榜。
  • 2020年上半年TOP100房企銷售業績公布 業績完成率達四成
    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數據,TOP100房企銷售額均值為512.1億元,同比下降1.45%;其中銷售額破千億房企13家,較去年同期(12家)增加1家;百億房企107家,較去年同期(121)減少14家。TOP3的房企分別是碧桂園、恆大、萬科,銷售額分別為3723.0億元、3487.9億元以及3180.0億元,前三甲差距在逐漸縮小。
  • 房企5月銷售業績穩定增長 碧桂園月銷771.6億奪冠
    6月,27家房企公布5月份銷售業績,26家房企銷售業績實現同比增長,房企5月銷售業績表現樂觀,其中碧桂園以771.6億元的銷售額位居榜首,同比增速92.6%。(本文來源:《中國房地產企業動態監測第220期》)經營動態:房企5月銷售業績穩定增長,碧桂園月銷771.6億奪冠融資投資:房企融資類型以公司債為主,部分以戰略合作獲取投資機會土地儲備:房企積極拿地,拿地城市集中在重慶、南京、佛山、昆明等城市
  • 每經頭條 | 履新萬達電影董事長,曾茂軍:行業迎來真正洗牌,29.3億...
    萬達電影在三季報中稱,2020年前三季度萬達影視主投主控的電影均未能如期上映,經營業績受到較為嚴重的影響,2020年預計無法完成業績承諾。   「今年確實情況特殊,因為疫情很多項目都停擺了,電影內容都播不了,但這個屬於行業的影響,是不可抗力。」曾茂軍表示,影院關門、新片撤檔,自己作為市值近400億元公司的掌舵人,不可能沒有壓力。
  • 碧桂園之後,又一房企「樓塌了」,高管被捕,「千億計劃」背鍋?
    房地產確實催生了大量的房地產企業,提到千億年房地產企業,我們自然會想到萬達,恆大、碧桂園等房地產公司,其中碧桂園相當引人注目。 事實上,由於樓盤建設過快,碧桂園也曾傳出負面消息。2018年7月,碧桂園多棟建築倒塌,造成人員傷亡。針對此類事件,網友開玩笑說:"這不是五星級的家,最多不過是5周的家。"當時此事件一出,碧桂園的建築安全問題一度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而就在碧桂園倒閉的陰雲尚未散去的時候,千億房企一樓的倒塌就發生在前後腳!
  • 2019年10餘家房企調整組織架構 萬科、保利、碧桂園紛紛變陣
    據樂居財經統計,2019年以來,涉及調整組織架構的房企至少有10家。其中除了萬科、碧桂園、保利等龍頭房企之外,還包含了旭輝、陽光城、中梁、融信、藍光發展、正榮、和昌等不同規模梯隊的企業。他們為自己量身定做的調整方案,能呈現出怎樣的效果,還要待時間驗證。
  • 碧桂園最新世界500強排名位居全球房企第一!
    剛剛,《財富》雜誌發布2020年世界500強排行榜,碧桂園(股票代碼:2007.HK)位列147名,較2019年上升30位,居全球房地產行業首位。從行業看,今年的榜單上有5家房地產公司,碧桂園從2019年的177位提升到147位,位列全球房企第一。
  • 金融界2020領航中國傑出社會責任房企花落碧桂園:銷售冠軍治理有...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亓寧對每個行業來說,2020年都是不平凡的一年。 好在方法總比問題多,直播賣房、打折促銷一度成為地產界關鍵詞。截至今年11月,年內百強房企實現全口徑銷售額11.3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高了10.3%。
  • 房企營業收入TOP10,誰進誰退?2019年中國上市房企營業收入TOP100
    具體來看,TOP10房企中除招商蛇口下滑1名,排至第11名以外,其餘9家房企名次略有變化,但變化均不超過1個名次,仍牢牢佔據TOP10地位,分別是碧桂園、恆大、綠地、萬科、保利、融創、中海、龍湖、華潤,世茂房地產2019年營業收入過千億,以1115.17億元超過招商蛇口,擠進TOP10。
  • 【2020年玉林樓市年終復盤】土拍盤點出爐!誰是玉林「大地主」?
    2020年年終復盤 《土拍篇》 2020年玉林樓市在【焦灼】中行進,土地市場也在逆流前行,疫情影響、房住不炒反覆強調、三條紅線緊箍……這是艱辛的一年。
  • 碧桂園:「節奏大師」的運氣與修煉
    8月22日,碧桂園發布2019年中期業績,營收、毛利潤、淨利潤、銷售額、每股盈利與派息等核心業績均實現大漲。在連續兩年成為新晉「房企一哥」後,碧桂園2019年中場似乎無懸念衛冕。橋頭堡的穩固攀高趕走了一絲行業涼意。據統計,2019年上半年各地發起的樓市調控達到創紀錄的251次。
  • 2018樂山樓市盤點之房企:本土房企 VS 外來房企
    當它2012年跨越青衣江,開始新的徵程之時,誰也想不到這塊土地會「脫胎換骨」得如此翻天覆地。說到領地,從亞馬遜到國際公館,從蘭臺府到青江蘭臺、天嶼、瀾山,每一個作品都為樂山人帶來了優質的居住空間與環境。在2018年更是多點開花,大手筆的推出了青江蘭臺、天嶼、瀾山三個新盤。從剛需到改善,再到高端產品,為樂山購房者奉上一道道應接不暇的置業盛宴。
  • 前七月佛山這些房企賣得好
    統計,今年前七月,佛山這些房企業績較好。億元的權益業績拿下房企權益金額榜第一,其銷售業績主力為保利天悅、保利中央公園以及保利天環花園,金額均接近15億元;此外多盤齊發中國恆大在今年1-7月的業績中,其主要的功臣是山水龍盤、恆大酈湖城、恆大悅府,單盤業績均在10億以上。
  • 房企龍頭佔位家裝家居市場 碧桂園橙家目標鎖定千億
    橙家CEO兼聯合創始人王睿認為,相比快消、電器行業,家居行業落後了5到10年。並且家裝行業利潤率較高。   這被橙家視為機會。橙家是碧桂園楊氏家族控股企業。工商信息顯示,目前廣東誠加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持有橙家公司96%股份,誠加裝飾董事長為楊國強之女、碧桂園董事局副主席楊惠妍。
  • 2020上半年上海在售盤最多房企:碧桂園
    樂居買房訊2020年已經過半,各地樓市表現不一。年初,受疫情影響,售樓處關閉,大大影響了人們的購買慾望,樓市整體表現低迷。隨著線下看房逐漸向線上轉移,直播賣房、線上購房節成為了房企創新營銷的標配。後疫情時代,上海樓市整體表現如何?樂居全國聯動,重磅推出「你最關心的2020年中上海樓市報告」,全面解讀上海樓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