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基本情況
海豐縣陸安高級中學可溯源於1918年創辦的陸安師範學校,辦學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著名校友有中國農民運動的傑出領袖彭湃、中國民俗學之父鍾敬文、抗戰烈士戰地文學開拓者丘東平等。
學校屬汕尾市一級學校,是實行全封閉寄宿式管理的公辦高中學校。學校坐落於蓮花教育園區,交通便利,環境優美,佔地面積14.8萬平方米,辦學規模為3300個學位、66個標準高中教學班。按省一級學校的標準建設,擁有完善的教育教學、運動、生活設施。配套有體育館、遊泳池、陶藝室、傳媒演播室、創客室、錄播室、教師工作房等,優越的辦學條件在汕尾市乃至粵東地區公辦高中學校中屈指可數。
學校現有在校生近2000人,設有39個教學班;現有教職工184人,其中研究生9人,特級教師1人,高級教師15人,一級教師76人。
辦學特色
學校堅持「承百年陸安傳統,揚雁行文化精神」的辦學理念,努力踐行「雁行文化」,以「創建有陸安底蘊、海豐氣派的粵東名校」為辦學願景,聚焦「一主、兩翼、三策略、四團隊、五中心、六基地」,著力打造辦學特色,致力於培養有母校情結、家國情懷、國際視野的現代公民。
堅持「一主兩翼」。即學校以文化科教育為主線,以體藝和科創為兩翼,充分挖掘學生在體藝、科創方面的潛能,促使藝術、傳媒、體育類考生在高考中與普通生齊飛並進,讓科創精神推進學生發展,「一主兩翼」拓寬學生成才之路。
實施「三策略」,一是實施手機統一管理,學生到校後將手機上交班主任統一保管,周末離校時發還,有效控制手機對學生學習、生活等的負面影響,讓學生潛心求學。二是實施主題班會課程化,以社會主義價值觀為著眼點,增強班會課的系統性、針對性,讓學生自導自演,主動參與,實現自我教育,自我發展,提高教育效果。三是實施學生自主管理,德育處組建學生自主管理委員會,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為宗旨,每天開展自主管理活動,內容包括早讀、衛生儀表、紀律、陽光體育、新聞聯播、宿霧等,有效優化學風、班風和校風。
打造「四團隊」,即組建高一、高二、高三、後勤管理團隊,每個團隊由一名副校長負責,配備四位行政幹部。推行行政管理「雙軌運行機制」和「一崗雙責」模式,實行扁平化和精細化相結合的管理模式,凸顯管理特色和成效。
建設「五中心」,即學校創建體育發展中心、藝術發展中心、信息科創發展中心、大閱讀發展中心、課題課程發展中心。體育、藝術、科創、閱讀四大中心致力於開發第二課堂活動,指導社團活動。學校現有漫畫、陶藝、書法、舞蹈、詠春拳、器樂、文學社等二十多個社團,社團由學生自我管理,自主活動。舉辦校性文體競賽、科技節等活動,為學生搭建施展才華的平臺,讓學生成長成才。課題課程發展中心以課題研究為引領,大力推進省、市、縣級課題研究,以教科研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大膽探索課堂教學改革的新理念、新模式、新結構、新內容和新方法,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推進「六基地」。2018年學校先後被授於廣東省基礎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學校、廣東省信息化中心學校、廣東省足球基地學校,廣州隱舍鄉賢幫扶基地學校、海豐縣首批高中歷史學科教研基地、海豐縣首批高中地理學科教研基地等稱號,這是上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對學校辦學成效的肯定,更是全體陸安人砥礪前行的動力。學校將以「六個基地學校」建設為強大推力,促進學校可持續發展。
辦學成效
高考成績喜人:學校教育加工能力突出,實施精準輔導,2013以來,每年本科以上完成率均居海豐縣前列,連續六年榮獲海豐縣高考優勝單位或高考達標單位。
教科研碩果纍纍:近三年,學校申報的課題已結題的有50個;近二年獲立項正在開展研究的有32個,其中,省教育廳科研處「十二五」規劃課題1個和「十三五」規劃課題3個、省教育研究院課題1個。課題成果獲市特等獎的1個,獲縣一等獎的2個,省級小課題獲獎6個。在教育教學論文評選中,獲市一等獎以上31人次、縣一等獎36人次、其它獎級248人次;在市級以上刊物發表教育教學論文的有16人次。在優質課例評比中,獲省二等獎1個,縣特等獎3個、一等獎6個,其它獎級20個。2018年初,地理科組被評為「廣東省中學地理學科優秀教研組」。
師生風採盡顯:近年來,我校教師被評為省南粵優秀教師3人次,市優秀教師(校長、班主任、教壇新星)16人次,市學科帶頭人5人次;縣優秀教師(班主任)24人次,縣學科帶頭人15人次。學生在各類比賽中獲國家級二等獎4人次,省級一等獎6人次、二等獎7人次、三等獎15人次,市、縣一等獎21人次。另外,還有多人獲省、市優秀指導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