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街上的一家美容中心,做拆線手術用的鑷子就隨意放在桌子上。 實習生 王豔豔 攝
歷山路上的一家美容店牆上貼著節約毛巾的提示。實習生王鑫鑫攝
在朝山街上一美容中心的員工休息室,牆上張貼著推銷辦卡的方法。 實習生 王豔豔 攝
隨著「3?15」的臨近,不少市民向本報反映在美容院做美容遇到的問題。為了弄清美容院背後隱藏的秘密,本報記者歷時半個月時間,對省城幾家美容店暗訪調查發現,衛生狀況堪憂、高價推銷會員卡等問題普遍存在。
◎入職門檻低 交了押金就能上班 按摩穴位自己摸索
3月1日上午,記者來到歷山路上的一家美容店面試,出人意料的是,美容經理不但沒有要求記者出示健康證、身份證等,對於有無傳染病史等信息也一概不問,甚至連應聘者的名字都不問,只讓交上500元押金就可上班,經討價還價,最終以200元價格成交。同樣,記者在朝山街上的一家美容中心應聘美容師學徒時,工作人員也只是簡單詢問了身份信息,並沒有詢問是否有健康證等。
「美容手法一學就會,快的三五天就可以正式上崗了,掙錢很多的。」歷山路上這家美容店的美容經理稱。在記者上班後的第二天,剛剛懂一些乾洗頭髮的基本步驟後,經理就安排記者給顧客洗頭了。
這家美容店自稱美容師都經過了系統的專業培訓,但記者和幾名美容師聊天了解到,她們大都是初中畢業甚至沒畢業,沒有美容師資格證,也未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無專門教育經歷,也沒有相關的醫學背景。她們在學習過程中,也只是自己摸索,系統的理論知識都不懂,記者問了幾個簡單的美容問題,她們都答不上來。
5日下午,美容經理派一名店員教記者按摩肩部和胳膊。「頸部兩側、腋下後側及肩胛骨下方這幾個位置都有穴位,叫什麼名字我也不太清楚,你自己摸索著找找吧。」這名店員邊在記者身上示範邊講解,「穴位一般比較軟,摁下去酸酸脹脹的,要是顧客有這感覺就算找對了,你自己要靈活應變。」記者聽得一頭霧水,直到最後都沒學會如何準確找穴位。
◎衛生不過關 毛巾能不洗就不洗 儀器設備從不消毒
記者在歷山路上這家美容店暗訪時發現,店內不光員工培訓不達標,就連衛生狀況也存在極大問題。店內共有8個美容間,記者剛走進其中一間,就有一股強烈刺鼻的黴味撲來,讓人忍不住打噴嚏,美容間的門框上還有一層灰塵。打掃衛生的員工介紹,店經理每晚都安排一名髮型師在店內值班,值班人員直接睡在美容間,床單也不換,第二天就直接給顧客用。
「我們這兒沒有消毒室,要那玩意兒幹啥?鑷子、毛刷、毛巾等拿水龍頭衝衝就行,反正也不髒。」一名美容師告訴記者,店內所有的儀器設備從未消過毒,不用的時候都是放在走廊內通風晾乾。
美容間調配室的牆上貼著一張白紙,上寫「節約毛巾,服務完客人之後,如果毛巾乾淨的,請疊好放回原位,毛巾不夠用。」記者看到,不少員工在工作中也都是照此去做。
不僅美容毛巾如此,理髮毛巾亦如此。據了解,這家美容店每天大約要用300條毛巾,第二天早上拿去洗衣房水洗,每洗一條0.39元。店經理為節約成本,讓店員將使用後隔夜晾乾的毛巾拿出來當新毛巾使用,少洗一條是一條。
在朝山街上的這家美容中心,衛生狀況同樣令人堪憂。記者看到,美容師在為顧客做雙眼皮拆線手術的過程中,沒有戴消毒手套,還將用過的鑷子隨意放在堆放色料的桌子上,不經清洗拿來就用。美容師不洗手也不消毒,記者甚至看到,有的美容師為顧客做臉間隙還玩起了兜裡的手機,之後沒有清洗雙手就繼續為顧客做臉。
雕眉過程中擦拭用的小塊棉花,也是用平時為顧客洗臉的盆接來純淨水浸溼的。記者看到,在撕棉花的過程中,有的美容師用剪刀把棉花剪成一條一條的,有的則不洗手直接用手撕。美容師叮囑記者,清洗過化妝品的殘渣後要將器皿擦乾,而用來擦拭的毛巾、床單都是桶裡面顧客已經用過的。
◎價格很暴利 賣2800元的祛痘藥 內部價只需2.5折
朝山街上的這家美容中心自稱化妝品都是義大利進口的,每款化妝品包括化妝水、乳、霜等四五件,價格卻不菲。記者問道:「這一套全買下來得一萬塊吧?」「一萬塊哪夠啊,這都是從香港郵過來的。你看這上面全是英語,我們也不認識,在給顧客做面膜時用的也是這種產品。」
記者有意購買一款暗瘡修復系列的皮脂平衡活膚水時,美容中心的工作人員稱,500毫升一瓶的比較合算,原價780元,對顧客打8折,對內部員工打2.5折,只需要差不多200元,這也是成本價。500毫升的活膚水大約能用20次,成本價每次也就10元。暗訪期間,工作人員多次向顧客推薦一款每盒2800元的祛痘藥,有的員工稱,內部員工可以2.5折購買。
在歷山路某美容店,記者為了練習手法,嘗試給一名店員洗頭時,發現女店員大都是自帶洗髮水、護髮素,並不用店裡的產品。「店裡的洗髮水用了之後,頭皮發癢還過敏,所以每次都是自帶,你以後也少用為是。」店員告訴記者,她們平時給顧客洗頭時用的洗髮水,十多元就能買一大桶。只有持金卡、鑽石卡的特殊會員,才有資格用店裡較好的洗髮膏,若普通顧客用,必須額外交20元錢才行。
◎推銷很賣力 牆上貼著文字樣本 忽悠顧客自有一套
記者在幾家美容店暗訪時發現,美容店人員在教美容手法的同時,還有一項更重要的任務,就是教學員如何說服顧客辦會員卡買產品。「推銷是講究技巧的,嘴巴要甜、要勤快,耐心和顧客從拉家常、噓寒問暖開始,通過不斷套磁說服顧客充值辦卡。」某美容美髮店的區域經理稱。
「小姐,你這痘痘光做補水面膜是不管用的,這就好比給水稻澆水,如果沒把水清理乾淨,再怎麼多都澆不到根部,時間長了痘痘就會發腐、發爛、發臭。」一次,記者看到一名店員在為一名女顧客洗頭時,一個勁地勸說顧客到美容間做祛痘冰爽。見顧客半信半疑,店員又緊接著說了一長串的話:「小姐,您這毛孔已經被痘痘阻塞呼吸困難了,再不清理毛孔就會越變越大,很難恢復,我們這兒隔壁就有美容間,馬上就可以為您做祛痘冰爽服務,值得一試哦!」顧客越聽越怕,一臉驚悚,再三考慮後還是委婉謝絕了。
記者暗訪期間,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三八」節當天,有一名顧客楊女士奔著店內推出的優惠活動來做頭髮拉直,價格雖便宜,但從洗頭開始到拉直的3個小時內,一直有店員勸她辦會員卡。不論是美容師還是理髮師,都有一套說服顧客辦卡的方法,給顧客乾洗頭髮、吹乾頭髮或做按摩的空當,都是他們推銷的好時機。
在朝山街某美容中心,記者與工作人員交談了解到,美容師的工資由底薪和提成組成。每名美容師的月個人業績必須達到一萬元,包括向客人賣產品、賣卡等服務。美容師自有一套向客人推銷服務的方法,在員工休息室的牆上,貼有應對顧客的文字樣本。儘管美容院有顧客的檔案,但會員來消費都要出示會員卡,一旦丟卡需要重新花50元補卡。記者暗訪期間,幾乎每天都有會員來補卡,他們說這種卡片很容易丟失。
記者暗訪還發現,一些美容美髮機構推出的會員儲值卡金額都很大,從幾千元到幾萬元不等,持有會員卡可以享受低折扣。假如一顧客充值2000元,可以理髮100次,即使按每年理24次計算,也需要大約4年才能用完。這期間,一旦理髮店關門或搬遷,顧客就損失大了,一些會員不得不經常來店裡做頭髮和美容等。(實習生王鑫鑫 王豔豔 記者趙偉)
(原標題:本報記者歷時半月暗訪揭開美容行業黑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