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禪」是什麼?怎麼讀?

2020-12-12 洋芋札記

要搞清這個問題,先要明白一個問題。什麼是「五禮」?

孔子問禮

「五禮」萌芽於夏代,發展於商代,成型於西周,周公制定《周禮》之後。「五禮」為:吉禮、兇禮、軍禮、賓禮、嘉禮。其中,吉禮為五禮之冠,是祭祀天神、地祇、人鬼所用;兇禮是哀憫弔唁憂患的禮儀,用以禮哀死亡、災禍、寇亂等;軍禮是與軍事有關的禮儀,用以戰前動員,鼓舞士氣;賓禮是對於來訪的賓客所實施的禮儀,以示尊重;嘉禮比較瑣碎,用於國家或人民日常生活中對於比較高興的事情的慶祝。

這「五禮」成為後世歷代帝王乃至民間禮儀的基本骨架,後世大部分禮儀都是在這個基礎上引申發展出來的,其為後世王朝政治的穩定和社會運轉的有序提供了保障,中國能獲得「禮儀之邦」的美譽,不能否定它的功勞。

「封禪」和其中一禮——吉禮,有關。「吉禮」的服務對象,主要有三個:天神、地祇和人鬼。

祀天時,分三等。第一等:昊天元氣或者說昊天上帝、天皇大帝、百神之君等。第二等為祀日月星辰。日月為天之明,星辰指「五緯」(金、木、水、火、土五行)以及十二辰和二十八星宿,即與民生關係最為密切的天體。第三等祀除第二等之外,凡是職所有司、有功於民的列星,如司中、司命、風師、雨師等。

祭天

祭地時,也分三等。第一等為社稷、五嶽。社為土地,稷為百穀之主;五祀在此為五行之神;五嶽為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中嶽嵩山,此五山被認為是天下五方的鎮山。第二等為山林、川澤。此類祭祀的對象還包括社城隍、四方山川、六宗等,主要祭祀四方的大河、大山;第三等是四方百物。包括戶、灶、霤(liù)、門、行等五祀。

祭祀人鬼時,被祭祀的對象倒是沒分那麼多等級,主要是祖先。就是對祭祀的規格有要求。按《禮記·王制》記載

「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太祖之廟合而為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太祖之廟合而為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太祖之廟合而為三。士一廟。庶人祭於寢。」

昭、穆是指宗廟的排列次序,各個廟都向南,昭廟在左,穆廟在右,依次排列。

宗廟

「封禪」的具體做法是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在泰山下或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闢場祭地,報地之功。至於為什麼是泰山,可能是因為傳說泰山聯通陰陽兩界,古人認為它很重要;也可能是因為泰山巍峨雄壯,有堂皇煊赫的氣象。

泰山五嶽石刻

反正順利在「封禪」,才算受命於天,有了大義名分。因為君王祭祀時說的是「總理山河臣某某」,就意味著整個山河的主人都是天地自然,「我」只是個臣子,幫忙暫時照看而已。

從「封禪」的整個過程來看,它符合「禪」字的本意「古代君王祭地禮」,讀音是「shàn」。既然「禪」是祭的是地,那麼「封」與之對應祭天,也是很好理解的了。

從另一個角度說,「禪」也不可能讀「chán」。「禪」讀「chán」時,釋義都跟佛教有關,「禪房」「禪定」「禪林」「參禪」,究其原因「禪」讀「chán」,是後起,是巴利語jhàna音譯「禪那」的省略。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古代的皇帝為什麼都喜歡去泰山封禪?什麼人能上泰山封禪?
    看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封禪泰山這幾個字,大多數人知道的封禪泰山就是去泰山祭祀而已,那麼為什麼古代皇帝都那麼熱衷去泰山封禪?又是什麼樣的皇帝才能封禪泰山呢?五嶽之中泰山並不是最風姿秀麗的,也不是最挺拔高聳的,更不是最巍峨險峻的,可是無數的皇帝都要上泰山封禪,並且以上泰山封禪為榮,這到底是怎樣的原因呢?
  • 6位君主封禪泰山,為何唯獨宋真宗封禪泰山以後,就沒人願意去了
    自打宋真宗這貨去了泰山封禪以後,泰山的名聲就臭了,後世的皇帝們都不屑跟宋真宗這種貨色一樣,前往泰山封禪。為啥?因為後世皇帝去了泰山封禪,就相當於承認自己和宋真宗一樣垃圾,那誰還願意去呢?可以說宋真宗以一己之力,毀了一座山的榮耀。
  • 泰山封禪大典大型山水實景演出 再現五朝六帝封禪盛況
    6月28日晚,「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於泰山腳下舉行。 孫宏瑗 攝中新網泰安6月29日電(孫宏瑗)6月28日晚,「中華泰山·封禪大典」於泰山腳下舉行。遠方山腰處,幾名挑山工排成一線,漫步而來,拉開演出序幕。
  • 華山更近,秦始皇為什麼跑到千裡之遙的泰山封禪?至少5個目的
    秦始皇為什麼要封禪? 「封禪」的「封」指的是祭天,「禪」指的是祭地。 封禪一般是古代帝王的專利。並且並不是帝王就一定能封禪的。一般要滿足幾個條件之一方可封禪,如改朝換代,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等。
  • 六次登頂泰山卻不封禪,十全老人乾隆皇帝,咋想的?
    秦始皇追求的是什麼?無疑是那蓋世榮耀而已。登泰山、面雲海,抒發自己的宏圖偉業,進而向上天宣揚自己的功績,進一步獲取上天認可,君權神授不就這麼玩的嗎?封禪泰山因此封禪泰山,都是屬雄才偉略帝王才敢幹的事。文治武功如漢武帝,復興漢室如漢光武,盛唐時高宗,唐明皇都算是其中代表人物。即便算代表,也有不少在當時被罵的體無完膚的!
  • 霍去病身為人臣,為何敢登狼居胥山封禪祭天
    所謂「封禪」,「封」為祭天禮儀,「禪」為祭地禮儀。封禪是皇帝專用禮儀,《史記 ·封禪書》有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嘗不封禪?」正式的封禪,要上泰山,在泰山上築土為壇祭天,報天之功,稱封;在泰山下梁父或云云等小山上闢場祭地,報地之功,稱禪。古代帝王,如果自度沒有改朝換代、平定天下的大功勞,不敢輕易提封禪。
  • 「一張門票 一段歷史」2019泰山封禪大典首演綻放耀眼光芒
    《中華泰山·封禪大典》不僅僅只是一場大型泰山山水實景演出,它還是一段傳越華夏五千年文化的故事、一種歷史情懷,更是一種品牌力量。古裝人物表演和一幅幅反映中華五千年歷史興衰的畫面串聯起來,將精心選擇的泰山封禪文化包含進去,喚起我們對華夏興衰的思考。據了解,作為國內唯一一檔以泰山封禪文化為主題,展現中華五千年鼎盛景象的大型實景泰山山水實景演出。
  • 檀淵之盟後,宋真宗為何迫不及待地要到泰山封禪?
    宋真宗吃驚不小:「愛卿,你此話什麼意思?」王欽若半陰半陽地說:「城下之盟,《春秋》恥之。澶淵之舉,以萬乘之尊而為城下盟,沒有比這更恥辱的了!」王欽若的話,其實是為了對付寇準做準備的,寇準又叫寇老西,是宋真宗面前敢於直言的一代良相。
  • 泰山封禪的皇帝為何只有6位?1人拉低了標準,其他人不願與之為伍
    在古代用來強調君權神授的手段就是封禪祭祀。而最著名的封禪莫過於泰山封禪。然而在中國五千年文化歷史中,卻只有六位皇帝泰山封禪,為何?因為其中有一位皇帝壞了規矩,其他皇帝並不想與他為伍!何謂泰山封禪封禪就是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的時候舉行的大型祭祀典禮。
  • 是秦皇漢武,還是封禪過的另外十帝?
    與泰山富有淵源的帝王中又以秦皇、漢武最為大牌,他們為求長生之道,都曾進行過「泰山封禪」。於是,關於石碑的猜想,也就和這兩位脫不開干係。 有人認為,無字碑是秦始皇祭祀時所立。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始皇二十八年,在第二次東巡時,始皇曾與原魯國的儒生討論過泰山封禪祭祀,於是「上泰山,立石,封,祠祀。……刻所立石,其辭曰:皇帝臨位,作制明法,臣下修飭。
  • 泰山,不愧是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孔子都為之讚嘆!
    它又是憑什麼成為歷代帝王都前來封禪祭天的神山呢?本期就讓小編帶你們來揭開泰山的神秘面紗吧!擁有五嶽之首的美譽的泰山,有著許多不同的叫法,比如古時人們稱它為岱山,也叫岱宗,如杜甫詩裡的「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又因為地處東部,也被人們稱為東嶽。幾千年來,泰山一直是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
  • 讀什麼,怎麼讀?
    讀什麼,怎麼讀?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7.03.22 星期三     近年來,提倡「閱讀」的呼聲來自四面八方,此起彼伏,與日俱增。
  • 劉禪的名字該怎麼讀?專家指出三點,告訴你最正確的讀法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劉禪這個名字該怎麼讀,是chan?還是shan?民間常常會把這個字讀成參禪的禪,而專業一點的人則認為這個字應該讀作禪讓的禪,很顯然後者是正確的,而且這種讀法已經形成了普遍的共識。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劉禪,字公嗣。
  • 沾一沾皇家靈氣,泰山考古有大發現——黃帝泰山封禪祭地於雲亭山
    雲亭山在歷史上有著特殊地位,曾是皇帝的封禪聖地。黃帝封禪泰山時,先在雲亭山祭地,後在泰山祭天。雲亭山為東西兩座山頭,兩座山頭都是南北狹長,中間隔著一條山谷,東為云云山,西為亭亭山,合稱之為雲亭山。雲亭山海拔高度141.5米,周圍面積4平方公裡,此山雖不在「三山五嶽」之列,卻是皇帝封禪聖地。
  • 霍去病封狼居胥,身後卻只有一子,血脈竟斷於漢武帝的一場封禪
    平定了河西安定了邊疆,驅逐匈奴也洗刷了當年高祖白登山的屈辱,漢武帝決定封禪泰山,完成和秦始皇不分上下的千年功績。而此時負責記錄這段歷史的人,叫做司馬遷。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年事已高,他把畢生整理的史料給了兒子,司馬遷也因此跟隨封禪隊伍抵達了泰山。看著一身黃袍肅穆到極致的漢武帝,有看了看他身邊年幼的霍嬗,司馬遷深知其中含義。
  • 原來劉備野心這麼大,諸葛亮:把主公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讀
    原來劉備野心這麼大,諸葛亮:把主公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讀 導語: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只是一本古典小說,雖然有參照正史的情節,但其中演義的成分還是非常多的,其中有很多人物與歷史上描寫的並不相符,其中最為代表的,當屬於蜀漢之主劉備了。
  • 「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
    政策解讀:「遊山西·讀歷史」 讀什麼?怎麼讀?華夏文明看山西,為保護、傳承和弘揚我省優秀歷史文化,推動文旅融合、建設文旅強省,近日,我省啟動了「遊山西讀歷史」活動,這也是省委省政府忠實踐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彰顯文化自信、大力實施文化強省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遊山西讀歷史」,讀什麼?怎麼讀?我們一起來看。
  • 把劉備四個兒子的名字連起來一讀,真相...
    如果大家把劉備四個兒子名字連起來讀一讀,就知道劉備的內心真實想法了。劉備這四個兒子的名字分別是:劉封、劉禪、劉永和劉理。劉禪大家都熟悉,被世人嘲諷為「扶不起的阿鬥。」 陳壽這樣評價劉禪,「後主任賢相則為循理之君,惑閹豎則為昬闇之後,傳曰『素絲無常,唯所染之』,信矣哉!」陳壽認為,劉禪這個人性情難以琢磨,他所作出的決定往往取決於他所接觸的人。
  • 歷史上有些人的名字你一看都懂,但保證一開口就會讀錯
    所以,張橫的「橫」字應該讀第四聲:「hèng」。 小編這麼說,讀者心裡一定不服氣,認為這是小說裡的人物,虛構的,怎麼讀都行。 正確的讀法應該讀shàn。 理由同樣簡單。劉禪出生前,劉備領養了個兒子,取名劉封。 有了劉禪,倆寶貝兒子的名字合在一起,就是「封禪」。 「封禪」,那是帝王為祭拜天地的活動,登泰山築壇祭天,稱「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祭地,稱「禪」。
  • 「精讀」到底應該讀什麼?怎麼讀?
    讀什麼?選擇泛讀中覺得有意思的、感興趣的、感覺寫得好的內容,挑出來進一步精讀就好。如果是在校學生,那除了必學的教材之外,也按照這個原則就好。怎麼讀?先從單詞說起,對於那些感覺大體上好像明白的單詞,一定要查!這種模糊不清的知識,掌握再多都沒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