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婦女,仿佛披著「隱形鬥篷」一樣,行走在人間。前幾天,馬伊琍轉評了一篇文章,是關於「陰道啞鈴」的。內容大概是說作者產後漏尿長達25年,但沒有人告訴她應該治療。直到治療時才知道,盆底肌已經嚴重損傷了,現在出現了漏尿、陰道壁膨出的情況。作者最後選擇了陰道啞鈴,打算鍛鍊盆底肌。
(圖為馬伊琍在微博發文)
但是馬伊琍微博的評論區「炸了」,竟然有人問她是不是被盜號了。難道,現在連「陰道」都不能討論了嗎?真是可悲!
(網友針對此話題「炸開了鍋」)
有資料顯示,我國已婚已育女性,50%都有不同程度的盆底肌功能障礙。但由於對該病缺乏認知,以為這是正常的,是每個女人都必須經歷的。於是,大部分女性選擇默不作聲,忍受痛苦。所以家醫君特意做這期科普,讓女性和男性朋友們都能認真對待看待這個問題。
盆底肌肩負重任,卻十分脆弱,女性盆底肌肉彈性十足,就像「彈簧床」一樣。盆底肌,主要由兩種肌肉構成,深層肌肉佔70%,主要負責支撐膀胱、子宮直腸等;表層肌肉佔30%,主要負責控制大小便、維持陰道緊縮度。可見,盆底肌肉肩負重任。但是,它又是那麼的脆弱。
當女性懷孕時,腹腔壓力和盆腔臟器的重力會導致腰部前凸,再加上子宮裡有寶寶,重量日益增加。久而久之,盆底肌肉承受不了壓力,最後變得鬆弛。分娩時,手術會對骨盆底造成直接損傷,且會牽拉肌肉神經,間接損傷盆底肌。因此,無論是妊娠還是分娩,都存在損傷風險。
當女性懷孕時,腹腔壓力和盆腔臟器的重力會導致腰部前凸,再加上子宮裡有寶寶,重量日益增加。久而久之,盆底肌肉承受不了壓力,最後變得鬆弛。分娩時,手術會對骨盆底造成直接損傷,且會牽拉肌肉神經,間接損傷盆底肌。因此,無論是妊娠還是分娩,都存在損傷風險。
當盆底肌受損後,產後婦女便會出現各種讓人頭大,卻「不可告人」的症狀。比如尿失禁、陰道後壁膨出、陰道鬆弛、性交痛等。這的確是大部分女性都要經過的一道關,但不是所有女性,也不是必須。
沒有經歷過的人,就沒有資格評論。如果把這種「羞辱感」強加在任何一名女性身上,只能說明你無知。對於盆底肌受損的女性來說,這沒什麼見不得人的,更何況還可以通過後天鍛鍊修復呢。
方法很多,陰道啞鈴只是其中一種陰道啞鈴又叫做「陰道錐」,是一種專用於盆底康復的工具。陰道啞鈴外觀像水滴,表面光滑,覆蓋有醫用矽膠,尾部細長方便用後取出。把啞鈴放置於陰道內,女性需用力收縮陰道,防止啞鈴掉落。通過阻抗訓練,盆底肌便能逐漸修復。很多微商在出售陰道啞鈴時,會打著「緊縮陰道」的旗號,仿佛她們都是「縮陰專家」。
(圖為陰道啞鈴)
實際上,「陰道鬆弛」這個概念並不存在。陰道肌肉本身彈性就很強,產後鬆弛不是陰道的「鍋」,而是盆底肌無力。因此,有需要的女性,最好到醫院購買,避免尺寸不合、材料不過關,以及被「磚家」欺騙。其實,除了陰道啞鈴外,女性還能通過凱格爾運動,以及藉助儀器進行修復。
凱格爾運動產前產後都可以做,既能預防損傷,又能修復損傷。而儀器修復指的是「生物刺激反饋治療」。同理,陰道啞鈴,無非就是一種正常的產後修復鍛鍊方式。為什麼「凱格爾運動」「生物刺激反饋治療」不讓人遐想翩翩,反而是陰道啞鈴會讓人起鬨?說到底不就是「色」,不就是無法理解母親的痛苦和偉大麼?
請尊重每一位媽媽,陰道啞鈴不是「羞恥」的代名詞產後能夠「正常生活」的媽媽,可以說是幸運的。那麼,那些打個噴嚏、大笑一下就漏尿的女性呢?家醫君還記得,之前湯唯和雷佳音直播,主持人問雷佳音:你受不了彼此的什麼行為?雷佳音答道:她老上廁所,拍十個鏡頭要去三次廁所。聽完他的話後,湯唯淚崩離席,母親的痛苦,只要她一個人知道。
少女→妻子→母親,這基本是每個女性都會經歷的過程。母親,這兩個字承擔了太多難以言說的生命之重。當成為母親之後,女人幾乎百分之九十的精力會放在孩子身上,最忽略不計的就是自己。
現實中,的確有很多文章告訴女人如何生出一個健康寶寶,產後怎麼照顧孩子……卻很少人告訴她,產後你應該如何修復創傷。家醫君再重申一遍,陰道啞鈴並不是「遮羞布」,它只是一種產後女性再正常不過的修復鍛鍊方法。
可能男性們確實不能理解女性生產的痛苦,但家醫君希望,所有男同胞都能理解自己的妻子,就像尊重我們的母親一樣。媽媽當初也是這麼過來的,妻子也一樣。
參考資料:
[1]董金菊,洪莉,李秉樞,吳德斌,洪莎莎,劉成,郭雯君.陰道啞鈴治療產後盆底肌力異常療效觀察.新鄉醫學院學報.2014,31(10):815
[2]王偉.產後惡露不淨的原因及治療.中國婦幼保健.2011,26:157
[3]李旻,王少為,魏風華,呂秋波,馮慶.418例產婦產後早期盆底肌力損傷的相關因素分析.中國醫刊.2016,51(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