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就連一個小小的成語都不簡單,其背後必然有一個動人的歷史故事,或跌當起伏,或扣人心弦。我們今天要說的是關於「東山再起」這個成語背後的歷史故事,還有就是成語中的「東山」到底是指哪座山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究其中的歷史真相。
東山再起這個成語現在的意思是指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實際上,東山再起出自《晉書·謝安傳》,其背後的故事與東晉的風流人物謝安有關。話說,東晉的謝安出身名門望族,家裡的人都是做大官的,他是典型的官二代,從小衣食無憂。他自幼聰慧,被封為神童,聲名遠揚。在他成人之後,朝廷屢次徵召他做官,但是他不為所動,三番五次的都給拒絕了。
為了躲避這種無休止的徵召,謝安直接玩起了隱居,躲在一個山裡,與王羲之等人飲酒作詩,遊山玩水,好不快活呀!他這一玩就不得了了,直接玩到了41歲高齡,還是一個無業游民,但是誰讓人家家裡有錢有勢,玩得起。只是在他41歲的時候,他的家裡出現了變故,他的祖父、父親相繼出世,哥哥謝萬因為北伐失敗而被革職,謝家開始走向衰弱,馬上就要被踢出了貴族圈。
在家族生死存亡之際,41歲的大齡待業中年老男人謝安決定出山,挽救家族之頹勢。謝安就是像楚莊王那樣一鳴驚人的人物,他出山之後,做了兩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挫敗了恆溫謀權篡位,保住了司馬一家,維護了東晉政權內部的穩定。在這之後,謝安因功一躍成為了東晉政權的大佬,正式開始了自己指點江山的傳奇人生。
第二件大事就是成功指揮了淝水之戰。在淝水之戰中,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這是中國歷史上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爭,充分展現了謝安天才的軍事指揮能力,淝水之戰的勝利,使謝安走向了人生巔峰。
此時的謝安聲望達到了頂點,它成為了東晉的大明星,所謂名人效應,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連謝安當年隱居的東山也成了粉絲們遊覽的聖地,他的粉絲直接根據他出山挽救家族,重整家族的故事,造出了「東山再起」這個成語,並流出開來,來比喻失勢之後又重新得勢。
據專家考究,當年謝安隱居的東山就是我們今天浙江省紹興上虞上浦鎮境內有一個水陸皆通的東山,此山還有另外一個名字謝安山,距離上虞市只有13公裡。在東山腳下,西邊是紹興最大河流曹娥江,由南至北而流最後注入杭州灣,東山有一巨石懸伸江中,江邊有謝安釣魚臺。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東山本只是一座小山,卻因為謝安而名揚天下,「東山再起」這個成語是讓東山不再簡單的是一座山,而是一段歷史的見證。現在在當地建成了東山景區,遊客如雲,帶動了經濟的發展,真是造福於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