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源節日:春節,中韓兩國竟然差別如此之大!餃子與年糕大碰撞?

2020-12-18 絨絨貓愛美食

自古以來就有「民以食為天」的說法。人們的生活無法離開吃和穿,在節日中人們更不能忽視飲食方面的需求。隨著時間的發展,這種在節日時食用的食品便成為了具有民族特徵的節食,而在節日裡吃食物的這一行為也就成為了飲食習俗。中韓兩國由於環境、歷史、文化和民族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在同源節日中,兩國擁有不同的飲食習俗。

中國春節飲食習俗--餃子和年糕

在北方地區,人們在除夕夜晚和初一早上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餃」與「交」字諧音,新舊年的更替稱為「更歲交子」,所以吃餃子象徵著團圓和吉祥。在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中已記載了月牙形食物。南北朝時,名為「餛飩」。宋代時,為「角兒。元代叫「扁食」。清代時,稱「餑餑」,餃子的名稱在增加,流傳地域也在擴大。餃子是過年時節不可缺少的節日食品。在包餃子時,人們為了增加節日氣息,還會加入糖、花生、棗和錢幣。同時,它們還有不同寓意,即吃到糖的人生活甜蜜;吃到花生的人長生不老;吃到棗的人早生貴子;吃到錢幣的人財運滾滾來。

在南方,春節的食物以年糕為主。年糕諧音為「年年高」,寓意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會一年比一年高。年糕的品種極為豐富吃法上也有所不同,北方人以甜味為主,採用蒸或炸的形式;南方人的口味清淡,採用炒或煮的方式。同時,因地域不同,年糕還有不同的做法。總之,餃子和年糕帶給人們美味之外,還有新年的期待和希望。

韓國春節飲食習俗--年糕(米糕片湯)

春節的節食是年糕。在春節的歲食中每一個家做的都是白餅。即在粳米的基礎上加入麵粉蒸製後放在糕板搗後,用手揉成圓狀。由於是在磨坊加工的原因,年糕的形狀很容易製作。這種做法做成的年糕用刀切後煮製而成的食物就叫做白餅。因為白年糕不僅要放在茶禮桌上,而且還是人們在新年早上必吃的食物,所以人們會禮貌性地詢問別人:「你吃了幾碗年糕片湯?」來代替詢問年齡。在古代時,人們用野雞作為湯底。但是在現代的春節中,一般用雞肉或牛肉作為湯底。

在春節必須吃米糕片湯有以下三個原因:

一是年糕是增歲餅,只有吃了年糕,才能長一歲,年糕作為成長的真實記錄。

二是古人崇拜太陽,圓片象徵太陽,即人們迎接太陽辭舊迎新的意義。

三是圓年糕還代表著銅錢,表達了人們想收穫財富的願望。年糕已經不僅僅是作為節食存在,它還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並成為國家代表性的歲食。

相關焦點

  • 南方吃年糕,北方包餃子:春節年貨大做戰,最後誰勝了?
    所以每到這時候,一場南北食物的大PK就要拉開序幕了,現在南北年貨爭霸賽正式開始,你會pick哪邊?湯圓餃子VS過年時湯圓是南方人餐桌上的常客,外形圓滾滾的很是可愛,有「團團圓圓,事事如意」的寓意。湯圓準備起來倒也很簡單,直接在超市買速凍的就行,甜的、鹹的、大的、小的,任君選擇。更有過年儀式感的家庭,臘月開始就忙著磨米粉、包湯圓。芝麻餡、花生仁和糖裹在一起,圓圓的湯圓包起來。北方人的餐桌上,餃子是老牌選手。逢年過節C位出道,更何況春節這種大節日,餃子早早安排上。
  • 如此重視東方傳統節日的日本為何不過春節
    春節將至,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出國旅行過年,而日本,成為許多人的首選,除了可以瘋狂購物,還有個原因就是日本人只有元旦當天算過新年,所以春節時既不會人潮洶湧,又能感受新年氣氛。我就曾帶過兩位中國留學生,感受了一下日本新年的習俗。京都伏見稻荷大社中的千本鳥居。
  • 春節到了,你那裡吃年糕、湯圓還是餛飩?為何流行吃餃子?
    獨家:百家號文史領域春節特輯獨家供稿!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的大國。春節是全國人民共同的節日,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春節這一天的美食,尤其更受人重視。由於地域差異,生活習俗不同,飲食方面肯定有差異。
  • 春節吃什麼傳統食物 過年春節吃餃子吃魚吃年糕的寓意
    春節期間按照我們中國人的習俗,吃飯的時候必須雞鴨魚肉擺滿桌子,不管是許久未見的老友,還是久別重逢的親戚,見面必須一起吃上一頓好的。那麼春節的時候吃什麼傳統食物合適呢?過年時為什麼要吃餃子吃魚吃年糕呢?這三樣東西有什麼寓意?
  • 餃子、年糕、萬年糧……各種美食大PK
    說年糕的、餃子的、湯圓的都有~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選取的比較具有代表性的這些地方吧~No.1 山東以山東為代表的廣大北方省份,大年初一吃餃子山東是典型的北方省份,過春節的習俗也比較有代表性。山東人有大年初一吃餃子的習俗,這絕對是家家戶戶春節期間不能少的東西。No.2 湖南湖南大年初一吃年糕。湖南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群眾,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穀豐登」。
  • 南方北方春節過年習俗大比拼,差異簡直了!帶孩子走親戚需要注意
    春節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日子,好多習俗需要講究一點。現在南北交流越來越多,好多文化就在交流中越來越相似,但是習俗還是有好多不一樣的。過年的習俗就比較典型了,下面我們來舉一些例子。
  • 新鮮素材 | 你不知道的春節習俗,南北方過年差別大
    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春節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所以講究的習俗也特別多,這些習俗蘊含了我們幾千年來博大精深的文化,也是一代一代流傳下來的老禮兒,未來也將由孩子們身上傳承,因此,了解春節習俗是非常必要的。
  • 油角、什錦菜、金絲穿元寶、年糕……春節必吃的傳統美食大集合
    隨著春節的腳步越來越近,家家戶戶都在緊鑼密鼓地準備著年夜飯和一些春節必吃的傳統美食,這些傳統美食往往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下面就給大家一一介紹一下~春卷春卷是福州過年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美食,有喜迎春節的寓意。
  • 亞洲人過春節:韓國春節祭拜祖先,馬來西亞華人不吃餃子
    亞洲人過春節:韓國春節祭拜祖先,馬來西亞華人不吃餃子2019年的第一個月已經從指縫流走轉眼已經到了二月,我國農曆春節即將來臨,到了二月份各地的年味就越發的濃鬱了,可能讓廣大青年難過的是快遞都已經陸續放假了網購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日常生活。
  • 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春節
    春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是一年之歲首,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新一年的起始春節是傳統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中國人過春節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
  • 中國留學生海外過春節:第一次包餃子,和父母視頻時哭了
    剛剛過去的春節是中國人一年中最重視的節日,遠在海外的中國留學生也用自己的方式在異國慶祝這一特殊的日子。今年過年,在法國已留學三年的許晴第一次包了餃子;在德國留學第二年的周丹,與家人視頻時,和去年一樣,又哭了;在英國留學李然則是在學習中度過中國年。
  • 同源節日:端午!韓國的車輪餅VS中國的粽子,原來你們這樣過節?
    中韓同源節日的發展史較長,隨著時間變化,在各朝各代也發生了許多不同的變化。中國端午飲食習俗--粽子及雄黃酒 粽子,又叫角黍。在端午節中,也有其他地方選用草藥作為制餅的材料,這種餅稱為草藥年糕。 中國端午禮節習俗—掛艾及戴彩繩 懸掛艾草和菖蒲習俗在漢末時已存在,到了魏晉後開始風行。家家戶戶掛艾草主要用來避邪。人們通常是將艾草用紅紙綁成一束,插在門前或者掛在門上。
  • 海潮文藝丨中韓傳統文化在舟山的一次國際範碰撞
    書陶展開啟中韓兩國的文化交流  兩位藝術家通過舉行「春分·書·陶」作品展,用書法與陶藝作品,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中韓文化交流和展示。  據了解,此次作品展共展出戴媛為展覽專門創作的30餘幅書法精品,李炳權數十年創作的15件陶藝作品,以及兩位藝術家共同創作的5件精美作品。
  • 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
    北方在我國北方許多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我國北方地區在這天要吃餃子因為餃子有「消寒」之意,至今民間還流傳著「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諺。今日冬至日-冬至日該吃什麼?我國南北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經過歷史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
  • 打年糕猜燈謎 「年味大集」韻味足
    昨日,雨花區「七送」活動首場走進洞井街道豐園社區,包餃子、打餈粑、猜燈謎、寫春聯,居民在家門口韻足傳統年味。  長沙晚報記者 小劉軍 攝  長沙晚報訊(記者 胡媛媛 通訊員 安志平)熱氣騰騰的糯米飯在木槌擊打下成為軟軟的餈粑,五色彩紙隨著剪刀飛舞,變成豐富多彩的窗花,帶著孫子逛起年味大集,67歲的曹清明連稱:「我們小時候過年,就是這個味!」
  • 南北方過年風俗的差異,竟然這麼大,簡直就是兩個世界!
    北方季節分明南方四季如春,所以導致很多的生活習慣很不一樣,尤其是過年的風俗更加的不相同了,中間耳朵差異性是非常的大的。今天小編就告訴大家南北方過年風俗的差異,一起來看看吧!春節是中國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節日,也是一年中最隆重的日子,所以講究的習俗也特別多,這些習俗蘊含了我們幾千年來博大精深的文化。並且中國地大物博,文化博大精深,各地風俗、習俗也不盡相同。在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以南北為代表的習俗差異也是有的,現今社會流動、南北交流頻繁,讓很多人不得不了解、適應、融入當地的習俗,也是過年一大看點。
  • 全球春節慶典活動多 中國「年味兒」飄向世界
    隨著中國傳統節日春節的到來,連日來,看春晚、吃餃子、逛廟會等慶賀農曆新年的活動,在全球各地拉開了帷幕,中國的「年味兒」飄向世界各地。當地時間1月24日傍晚,2020年泰國「歡樂春節」互致賀辭活動開始在曼谷暹羅廣場舉行,中泰兩國政府旅遊部門負責人互致新春祝福,向兩國人民拜年,並開啟全球「歡樂春節」活動。
  • 餃子、湯圓、年糕、糖吞蛋……你家冬至到底吃啥啊?
    「冬至吃餃子,一冬天不會凍耳朵。」因為中國地大物博,每個地方的習俗都有不同,除了餃子、湯圓和年糕,古人認為,自冬至起天地陽氣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人們最初過冬至,就是為了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把冬至作為節日來過,源於漢代,盛於唐宋,並相沿至今。
  • 中國一年中有八個傳統節日,節日食俗及節日必吃食品薈萃
    本文將給大家介紹中國一年中的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除夕八大節日的傳統文化食俗,看看跟您家鄉的傳統節日食俗有何差別。殺年豬在節食上主要有年糕、餃子、全魚、肉圓、麵條煮餃子......
  • 中國最大的節日春節的民俗與傳承
    在中國最大的節日是春節春節駿捷被廣泛其他地方被稱為中國的新年。在基督教國家,這比聖誕節更重要,也更長。不僅在中國各地都有人觀察到這一點,而且包括新加坡,臺灣,舊金山,馬尼拉,多倫多,加爾各答,紐約,越南,馬來西亞和韓國在內的中國社區都有重要影響。日本有類似的傳統,但現在在1月的第一周慶祝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