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從二十年前滿是農田的城鄉結合部,到十多年前激情迸射的地下搖滾聖地,再到現如今五方雜處的「宇宙中心」,五道口濃縮了這個時代變遷的一瞥驚鴻。這裡是跨文化、跨代際的交匯口,傳承與融合併存,夢想與失落同行。「變」是五道口不變的性格,這裡充滿挑戰,更充滿希望。在這裡的人們也許終將離開,但不滅的是對「宇宙中心」的青春記憶。(文章來自搜狐新聞客戶端入駐刊物《我報導》,歡迎登陸搜索並訂閱。作者 韓淼)
對建築設計師張弘來說,五道口的地標,是一條鐵道。生於1967年的他,父母都在清華大學工作。小時候,父親母親騎著自行車,載著他和弟弟,路過一片楊樹林,穿過鐵路道口去工人俱樂部看電影,是他對五道口最早的記憶。
這片毗鄰北京西北四環的社區因鐵路得名。京包線的一段單線鐵路橫穿五道口中心。在火車距此還有3公裡時,值班人員收到信號、按下按鈕,道路兩邊的柵欄開始向中間滑動,大喇叭裡響起一個雄渾的女聲:「行人車輛請注意,火車就要開過來了,請在欄門外等候,不要搶行,不要翻欄杆……」張弘回憶,這個預警一直如此,連音調都沒變。然而這個聲音太大,幾乎壓過了周圍的一切。一位住在兩三百米外華清嘉園的居民抱怨,自家寶寶經常被吵醒。
每天至少有51趟火車從這裡經過,春運期間還會更多。封路平均時間6分鐘。一些心急的人趕在柵欄還未完全閉合的一剎那衝了過去,被工作人員大聲呵斥。火車呼嘯而過,有人拿起手機拍攝,更多人神情呆滯。曾有人在網上發帖,詢問在道口等待的人們此時都在想什麼,得到最多的回答是放空,第二是想看清火車從哪裡來,到哪裡去。
工作人員指揮道口封路,王婧嬙攝
很少有人注意開關欄門的工作人員,似乎只有被呼喝過的人們才感受到這個群體的存在。也很少有人知道,一位姓趙的師傅,每天都要乘坐這條鐵路上的火車,花一個半小時從京郊延慶來這裡上12小時的班。他煩這裡。看到往來如織的行人,他想「這兒就車多人多,有什麼好逛的」。
而對於附近大學校園裡的人們來說,五道口最有魅力之處就是熱鬧。這裡是京城高校最密集的地區之一,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科技大學等都扎堆在這個道口方圓兩三公裡內。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起,五道口就是這些象牙塔裡人們的俗世樂園。
「學校是安靜的,但這種安靜有時會有點boring(無聊)。」張弘說,「人要想交流,就要離開熟悉的環境,到一個稍微陌生一點的地方。五道口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在他的記憶裡,直到上世紀90年代,鐵路旁的五道口工人俱樂部都是這個社區當之無愧的娛樂中心。在這兒,張弘從革命經典看到瓊瑤片,後來又看了人生中第一部韓國電影。他還買過「打口碟」(海關沒收後經過處理的CD唱盤),去過附近棚戶區裡的酒吧。
那是北京地下搖滾最富生命力的一段時期。普通青年張弘也去過著名的Scream Club,聽梳著莫西幹頭的搖滾歌手奮力地「嚎叫」。「那時沒有消費,就是為了高興或者痛快。兩個人喝一瓶啤酒。」
如今,藏著北京地下搖滾中心的那片破舊平房早已不見蹤影。五道口附近的酒吧更多了,但除了遠離地鐵、蝸居在地下室的13club,這裡再無搖滾。曾經轟轟烈烈的一場朋克運動好像從未發生。人們消費的不再是一腔激情,而是真金白銀。
如今的五道口工人俱樂部,王婧嬙攝
然而,只有三個放映廳的五道口工人俱樂部依然在營業。雖常有最新大片的巨幅海報,但風光也已不再。看見兩三個人走近,售票員才會懶懶地打開播放場次預告的液晶屏。更多時候,他們無所事事,隔著玻璃睥睨眾生。門可羅雀的院子變成了一個大停車場。
俱樂部對面,曾經的五道口百貨商場舊址上建起了新的大樓。大廈頂端「五道口U-Center」幾個大字赫然在目。有人說,「U」是指universe(宇宙),合起來就是「五道口宇宙中心」。這棟大樓的投資者之一是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的一名校友,他在上海建設一處金融中心也以「五道口」命名。
1981年成立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是這片社區裡最年輕的高校,卻始終以「五道口」自居,培養出的2000多名畢業生,不少都把握著中國金融的命脈。兩年前,這座金融界的「黃埔軍校」併入清華,更名為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負責校友事務的張偉說,「金融黃埔」很多,而「五道口」只有一個。「在金融圈,如果我說『五道口』,他不知道指的是這裡的話,那證明他還不夠『金融』。」
不過,「五道口」的金融精英們也有失手之時。2000年,路對面的華清嘉園小區預售,每平方米價格4000-5000元。當時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考慮過組織教職工團購,但最終未能成行。2013年,一則微博發布了五道口一個房地產中介的價目表,華清嘉園一套37平米的房子售價350萬,每平方米均價近10萬元。
雖然中介們都一致強調這是極特殊的個案,最近樓市遇冷,華清嘉園小區的實際均價在每平方米6萬多元,但五道口的高房價依然令許多網友瞠目結舌,「宇宙中心」的名號更加廣為流傳。
然而,即便被稱為「宇宙中心」,五道口依然是一個無法定義的社區。它的氣質是雜糅的:既有國際化的色彩,又留存有城郊的痕跡;白天繁忙,夜晚繁華;高知雲集,又是京城聞名的酒吧區;充斥欲望的荷爾蒙,卻也承載了理想主義的烏託邦;雜亂浮躁,活力無限,自由包容。
五道口「U-Center」被解讀為「宇宙中心」,王婧嬙攝
昂貴的華清嘉園裡,很多房子都被租了出去。根據中介掌握的數據,租房和自住的比例大約是4:6,其中三棟回遷房的租房率更高。與北京的許多小區一樣,華清嘉園裡賠給回遷戶的房子管理鬆散;樓道裡「辦證」的小廣告像花兒一樣開在牆壁上,有一種後現代式的譏諷。
這裡的租房客五花八門。有外國留學生,有陪孩子在附近小學讀書的家長,有剛創業的網際網路公司,有專拍求職照的工作室,有按摩保養的美容院,有培訓補課的教育機構,有紋身館,還有關照年輕人思想碰撞的交流組織。
這個由幾個學生創立的「706青年空間」,每周都舉辦學術講座、沙龍、自由演說或者讀書會。在這裡,哲學家陳嘉映與周濂討論關乎靈魂的事情,民間太極大師談養生,獨立學者解碼天竺奇書《薄伽梵歌》……各種背景、各種想法的年輕人交流各種深奧或奇怪問題。一位黝黑的胖男孩羞澀地對旁邊的美國女孩說,我覺得我不是gay(男同性戀),我是null(無)。「You mean asexual?」(你是說無性戀嗎?)美國姑娘關切地問,她來自威斯康星,暑期在北京同志中心實習。
創始人鄔方榮並不在附近高校就讀,但他看中了五道口高校濃厚的學術氛圍和五方雜聚的自由氣質。然而,他最頭疼的問題是資金。在這間裝修考究的頂層複式裡,唯一屬於青年們的財產是一萬多本書籍。純粹的夢想面對每個月2.5萬元的租金,精神的烏託邦何以為繼是個難題。
706青年空間的接待臺,王婧嬙攝
所幸雖幾經搬遷,706兜兜轉轉還是沒有離開華清嘉園,沒有離開五道口。麻省理工學院本科畢業的顏曉川是青年空間的常客。他覺得五道口勝在文化多元,幾乎與他在波士頓感受到的氛圍無異,「這種多元化我在中國其他地方很少見到。」
有人也把多元文化的交融歸為五道口的「宇宙中心」範兒。在街頭隨便逛逛,你就能發現這裡的確有些不一樣。大約每走10步,就會有一個外國人闖入你的視線:戴著墨鏡表情酷酷的金髮女郎,滿頭小辮還要紮成拖把型的黑人小哥,從頭到腳遮得嚴嚴實實的伊斯蘭婦女,唯有頭上紗巾透出一抹亮色。一個身材纖細、穿著豹紋裙子的綠頭髮女孩快速走過,不遠處又有一位銀色板寸的青年迎面走來,他們有著亞洲面孔,可能是韓國人、日本人,也可能就是你的同胞。
在這裡你還經常會有一種錯位感。早兩年,如果運氣夠好,你能看見一個戴著清朝頂戴花翎和圓形墨鏡、蓄著長辮的男子出沒,他在公交車站等車的照片曾在網上引起一小陣轟動。現在,這位「殭屍哥」已極少現身。不過在街口,你可以看到一匹拉了一車甜瓜的老馬。兩位穿著時尚的歐洲女孩圍著它看了半天,馬兒滿身惡臭,一直低著頭,躲避她們的視線。有時,你能碰到買盜版外文書的小販,他一個英文單詞也不會說,但總能快速給你找到你想要的《飢餓遊戲》或是《冰與火之歌》全集。人行道上,一位乞討大爺用粉筆寫下自己創作的「馬航失蹤」藏頭詩,他的小楷工整精細,你想給他照相,他露出一顆鑲金門牙:「別拍我,拍字!」。
一位乞討老人用粉筆寫下工整的小楷,王婧嬙攝
這裡一些人喜歡的地方,另一些人未必懂得欣賞。一位高考狀元、清華「學霸」,人生中第一次去夜店是在五道口。那時他已上大四,幾個同學約著去見識一下傳說中的「聲色犬馬」。他們來到五道口地鐵站旁歷史最久的那家酒吧,看到了一堆今天被稱為「屌絲」的男士和穿著暴露的姑娘。音樂聲大得震耳欲聾,說話都要用吼,喝的酒也不太對味兒,好像摻了水。「真沒意思。」他想。
而對於90後王驍來說,五道口是開夜店的寶地,「長盛不衰」。他是一家夜店的娛樂總監。「留學生一批一批的換,人流量永遠不是問題。」法國DJ,美國饒舌歌手,俄羅斯舞者……王驍手下的團隊幾乎是清一色的外國人。顧客也跟他們的店名一樣,來自全世界。「有什麼少見的國家?」「冰島。算奇怪麼?」去年轟動全國的「李某某事件」,這家店是故事的開端。
五道口夜店歡鬧的人群,王驍供圖
一千個人心中有一千個「五道口」。在這個僅次於望京的北京第二大韓國人聚居區,除了服裝城和各種大大小小的韓餐館,韓國本土品牌的連鎖咖啡店、麵包店也隨處可見。進到店裡,店員會用韓語向你問好:an nyong ha se yo!韓國留學生盧真理和朋友聚會時,常常產生幻覺,以為自己還在韓國。
而美國人賴書亞最鍾愛這裡的原因在於,「人們都說中文」。「在朝陽,你進到店裡,店員看你是外國人就會跟你講英文,但他們英文很爛,」他扶著額,一副抓狂的樣子。「可是我中文很好,我說中文,他們還是說英文,因為是老闆規定的。」9年前他來北京學漢語,第一站就是五道口。雖然他現在主要在朝陽工作,但每天下班後,他還是回到五道口的「家」。
不過,賴書亞覺得五道口還是不夠方便,開車總是很堵,唯一可靠的交通工具是城鐵,但總是很擠。
緊鄰鐵路、架空而立的城鐵13號線是五道口發展的加速器。自2003年開通後,五道口的人潮就像這座站臺的外形一樣,波浪般綿延不絕。由於站廳很小,又在地面上,上下班高峰期時,城鐵入口處排出的長隊把旁邊幾十米的人行道佔得滿滿。
陳立的「棗糕王」門前總是排長隊,王婧嬙攝
五道口的排隊文化從不僅限於城鐵。公交站旁,一家賣棗糕的小店門前同樣經常排起長隊。老闆陳立,一個膚白瘦小的44歲河南男人,高中畢業就來到北京謀生。他喜歡用數字說話。
「10年前,這裡12個小時的人流量是3萬,現在至少8萬。20年前,我這個店面的房租3000元,現在翻了100多倍。我一年成本110萬,每天營業14個小時,平均每55秒賣一份棗糕,才能保本。我80%的顧客都是回頭客,5-10%的客人是外國人,學生30-40%,上班族40%,周圍居民15%。我每天能賣1500斤棗糕。」
陳立在五道口生活了22年。對他來說,五道口之所以是「宇宙中心」,因為這裡是他生活、工作的全部,此心安處便是吾鄉。在做棗糕生意之前,他修過電器、賣過菸酒、炒過慄子。五道口變化節奏太快,他也得不停地變。
在這裡,許多店面每半年換手一次,曾經的大紅大紫經常突然消失得一乾二淨。城鐵西側,曾因「悅讀咖啡館」模式聞名的「光合作用」書房,現在被一家賣芋圓和仙草的甜品連鎖店取代。在芋頭的甜香中,不知有多少人還能記起從前縈繞在這裡的咖啡味和淡淡書香。
過去的痕跡越來越少,以至於人們常常忘記這裡更久遠的歷史故事。1949年3月25日,毛澤東與劉少奇、周恩來等人一起從西柏坡「進京趕考」,踏入北平的第一腳是在清華園火車站。開國大典時,清華學生從那裡坐敞艙車到西直門,後步行到達天安門廣場。
現如今的老清華園火車站淹沒在五道口棚戶區的一條小巷子之中。只有主廳保留了下來,被隔成小間出租。一個從福建來的年輕人租了40平米的一間,每月房租2000元,房間外牆頂上是「鐵路之父」詹天佑手書「清華園車站」。一家專做外賣的小餐廳租下了旁邊的一間。油汙積垢是新時代留給這座104歲建築的印記。
老清華園火車站,站在這裡能看見對面的現代建築,王芳攝
住在這裡的人們也很少將眼光投向過去,他們只需抬頭就能望見清華科技園林立的高樓,當代網際網路名企雲集其中。這才是新時代的象徵。
鋼筋鐵骨構築的叢林嚴格遵循現代建築的典範。沿著大臺階,上到由四座110米高的塔樓環繞而成的巨大平臺,一片頂端呈軸輻射狀的金屬涼亭,與四周鋼化玻璃和花崗巖鋪就的建築表面一起,透出科技創新高貴冷豔的氣質。平臺盡頭,兩頭銅牛犄角相抵。基座上洋洋灑灑的文字,講述了這尊脫胎於李可染大師畫作的雕塑如何表現了科學與文化互融之理念,同時提醒你,要透過表面看本質:這不像紐約華爾街,理想主義更貼近這裡的精神內核。
穿梭於園區裡的男士,幾乎人人都戴著眼鏡,那是長期盯著電腦上密密麻麻的代碼造成的職業損傷。他們有著良好的教育背景,雖然在外人眼裡,他們是技術傍身、高收入的精英,但他們更願意自嘲為「碼農」或是「IT狗」。他們穿著運動T恤,頂著亂糟糟的頭髮,背著書包,踩著露趾涼鞋來上班,不用遵循嚴格的打卡時間,只要任務完成便不會有人責難。上級很少對下屬呼來喝去,說不定某天某個能力超群的工程師就被其他競爭對手高薪挖走,或者自立門戶。尊崇技術至上的公司氛圍相對簡單。下班後或者周末,大家常常一起活動,仿佛學生時代的延伸。五道口對他們來說是周末聚會的首選,除此之外,好像沒什麼特別。但他們又是最早把這裡稱作「宇宙中心」的一群人,常把「宇宙中心」掛在嘴邊。
在IT工程師李斯寧眼中,五道口因為網際網路企業雲集而特別。不過,他強調自己對這裡沒什麼特殊感情。除了上班和公司聚會,他很少來五道口,而是在家練小提琴。他工作之後開始學琴,到現在不過4年,已可以演奏《梁祝》、孟德爾頌。
李斯寧的夢想之一就是開一場音樂會,但他對此並未報太大希望。他已朝第二個夢想邁進——當一個好老師。他想教出一千個成功的學生,「就是通過我的幫助讓他們在自己的工作學習生活中脫穎而出。」幾個志同道合的夥伴成立了一個培訓機構,起名「新觀念」。而對五道口沒有「特殊情感」的李斯寧正在附近找房子,安放這個夢想。「畢竟還是宇宙中心嘛」。
五道口最早的一家西餐館的前臺,王婧嬙攝
這就是五道口,被吸引的人潮不斷湧入,五道口改變了他們,他們也影響了五道口的精神特質。
這是清華子弟張弘除了4年大學時光,一直生活和工作的地方。這是美國人賴書亞稱之為「家」的地方。這是趙師傅覺得車多人多不適合再做鐵路道口的地方。這是王驍覺得「宇宙中心」稱號名副其實的地方。這是韓國姑娘盧真理覺得沒有約束、自由自在的地方。這是鄔方榮覺得很有活力很神奇的地方。這是李斯寧沒什麼特別感覺但沒考慮過離開的地方。這也是陳立覺得自己一定會離開的地方。
「這裡房價、房租都太高了。」陳立說,「不管離開後去哪兒,五道口都會是至高點。它不再是我的『宇宙中心』,但會是我懷念的地方。」(實習生周汀、諸葛清若、申安妮對本文亦有貢獻)
============分割線啦============
歡迎關注搜狐新聞客戶端官方公眾號(可搜索微信號:sohunews,或"搜狐新聞")。每天推送最有意思的新聞資訊,各種考驗腦力的偵探推理題,窺探內心的心理測試題,每天都有不一樣的內容呈現。還有賣萌不可恥,節操無下限的狐狐接受你的調戲。
搜狐新聞客戶端來了一隻BB貓,歡迎大家關注「運營組的故事」,看這隻屌絲貓的故事。大家還可以回復「BB貓」,看她更多萌照。點擊「閱讀原文」,進微社區,和屌絲貓一起聊足球,聊巴西世界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