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九層之臺起於壘土。改變總是從一個人或者一個企業開始,最終影響的卻是整個行業,甚至一個時代。在國內商業地產領域,從來不缺少創新和勇氣,行業得以向前發展,也正是來自一個個企業的「敢為人先」。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擁有遠見的企業,正是商業地產變化的開始。
眾所周知,國內商業地產的發展歷程,實際上是一個從傳統百貨向購物中心轉變的過程。這個過程不是簡單的合作方式上的不同,而是經營理念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最開始思考顧客需要什麼,到了解顧客喜歡什麼,再到如今深入挖掘消費者未來的行為,經營者的思路已經從對商品的挖掘,徹底轉向對人的需求的挖掘。
而這種思維的轉變,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第一批Shopping mall本土化的落地。它們的到來,給消費中一種與傳統百貨完全不同的消費體驗,讓商場不再只是「買買買」的場所,而是承擔了更多與生活服務的「城市第三空間」。
在這批Shopping mall當中,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堪稱是體量最大、業態最全的購物中心。在2004年10月,世紀金源集團在北京海澱區投資了45億人民幣,打造了一個體量超過70萬平方米商業體——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
這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購物中心,它的存在開啟了中國購物中心的「巨無霸」模式。
世紀金源打造了國內第一個超大型購物中心
作為一種外來的商業模式,購物中心是20世紀50年代盛行於歐美發達國家的一種新零售模式。它的定義是:以大型零售業為主體,眾多專業店和多功能商業服務設施形成的聚合體。
因此,一個真正意義上的Shopping mall大體包括主力百貨店、大型超市、專賣店、美食街、快餐店、高檔餐廳、電影院、滑冰場、茶館、酒吧、遊泳館、主題公園等購物空間和娛樂設施,另外還應配有一個超大型停車場。
這種可以逛上一整天的消費方式,不僅受到國外消費者的追捧,在國內也同樣受歡迎。據了解,Shopping mall引入中國以來,短短幾年迅速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開枝散葉,之後又下沉到二三線城市,成為非常主流的零售模式。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些項目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傳統百貨改造而來,它們雖然吃喝玩樂購等業態一應俱全,但體量和業態組合上始終受限。
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是個例外,它是國內首個將shopping mall理念引入並落地的項目。該項目集合了購物、餐飲、旅遊、文化等業態,並引進數百個知名品牌,為消費者提供了購物、休閒、遊覽、參觀等一站式、全客層的商業體驗。
在這些業態中,不乏自身就能成為一個商業項目的品牌,例如燕莎友誼商城、貴友大廈、居然之家等。因此,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算得上是國內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大型購物中心。
同時據贏商網了解,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總建築面積為70.8萬平方米,首期單體建築面積61.5萬平方米。這不僅在當時是一個「巨無霸」的項目,即使在購物中心非常普遍的今天,也仍然是全國乃至東南亞最大的購物中心。
從2004年首個項目開業至今,世紀金源一直堅持這樣的「大體量」路線。如今世紀金源集團已經擁有10家大型購物中心和一家奧特萊斯,遍及北京、重慶、昆明、長沙、貴陽、合肥、寧波、福州等地,其中最小的項目,面積也在20萬平方米以上。
開啟了商業地產「巨無霸」時代
在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之後,國內一線城市和重點二線城市也開始湧現超大型的商業項目。例如商業繁榮的上海,2010年迎來了面積為30萬平方米的仲盛世界商城;2013年開業了面積為32平方米的上海環球港。
在深圳,同樣不乏超大型MALL的身影。2015年開業的觀瀾湖新城MH mall,商業面積為38萬平方米;還有2017年備受外界矚目的壹方城,面積達到36萬平方米。
同時,北京市場新建項目也正向越來越大體量的趨勢發展。例如2017年底開業的位於大興區舊宮的世界之花·假日廣場,總建築面積達到63萬平方米,定位為城市級體驗型文化商業綜合體。
根據2016年國家商務部發布的《中國購物中心發展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已經成為全球購物中心建設最為活躍的市場。截至2016年底,全國大中型購物中心項目數量已超過4000 家。由此可見,中國商業地產已經邁入「大體量」時代。
而北京世紀金源購物中心作為超大型MALL在國內的第一個人,為大體量購物中心在國內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從專業物業管理到資產盤活,從服務客戶到人才培養,世紀金源集團物業與商業並存的管理模式,是後來的運營者參照的經營樣本。
同時,它在大型商業項目上15年的管理模式上,也為行業提供了諸多有價值的經驗,成為中國商業地產邁入「大體量」時代的重要推手。
贏商網以《商業一小步,時代一大步》系列報導,
記錄這些具有創新和勇氣的企業和購物中心。
2018年4月10日~12日,第13屆商業地產節即將舉辦
與大佬們聊聊商業地產的曾經與未來的變化,一起向這些先行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