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島(Naoshima)」並不大,居民也很少,但是是一座當之無愧的藝術之島。
下船以後沒走幾步就是「遊客中心」,然後就直奔旁邊的車站準備去趕9點06分的公交車,車票100元每人,無論坐幾站統一票價。
島上的公共運輸主要就是一條從「宮浦港」出發,由西向東橫穿整個直島,抵達「本村港」,然後南下到達「杜鵑莊(Tsutsuji-so)」的中巴。在這裡可以轉乘「Benesse House」的免費接駁車,繼續前行到「Benesse House」區域的三個美術館。
也就10分鐘而已,車就來到了「杜鵑莊」。這個「杜鵑莊」好像還帶住宿的,反正裡面廁所,商店應有盡有,甚至還有投幣淋浴房,可能是因為旁邊就是海灘吧。不過當時是淡季,裡面沒啥人,我們就抓緊時間上了個廁所而已。
島上的很多車子上都刷上了波點,為草間彌生打call,很可愛。
趁9點30分的車還沒來,我到附近逛逛,結果發現,啊!「黃南瓜」就在不遠處!
拿出大白來張近景先。後來才發現,後面的那種連排的房子,貌似就是「Benesse House」酒店的一部分。
不過沒時間走過去了,不一會兒車來了,我們上車先趕去「地中美術館」。還是10分鐘而已,就來到了美術館的售票處,先買了票,2060元每人。(隱約記得這裡有一個先發號,然後等了幾分鐘再叫號購票的橋段,因為還沒開門……)
然後慢慢步行到旁邊的美術館,也就2、3分鐘吧。
美術館要10點才開門,所以又在門口等了一會兒,到點了才進去的。
「地中美術館(Chichu Art Museum)」是安藤忠雄最著名的清水模建築。為了不破壞生態,他將美術館近70%的建築深入地下,並沿山丘坡度修建了入口,完美地將美術館融入到周圍的自然景色之中,故有此名。
總的來說美術館本身還是不錯的,但沒有不錯到讓我驚嘆的地步,而且從進入美術館大門開始就不讓拍照了。老實說日本的美術館不讓拍照這件事情我是覺得蠻小氣的,拍你幾張照片又不會少你的肉……但無論如何,既然去了就尊重人家咯,所以摘幾張官網的照片給大家看看好了。
建築本身還是很有味道的。
這個作品空間很大。
手癢了一路,最後總算到了咖啡廳,可以拍幾張了!此時陽光大好,透過巨大的落地窗照射進來,暖洋洋的曬在身上,無比的愜意。
1100元買了一瓶檸檬味和一瓶橄欖味的汽水。汽水味道並不怎樣,但怎樣的是當時的那份閒情雅致。
到咖啡廳外面去走走。
遠眺。
沿著階梯往下走一點有個小平臺,還有桌椅。
就在臺階邊坐一會兒也好,在這裡搞了一點人物創作,哈哈~
美術館因為不能拍照,所以其實一圈逛完也就半小時。倒是在咖啡館喝喝坐坐拍拍待了一個小時。最後又在出口處的紀念品商店買了點小東西就出來了,大概也就11點45分。回到售票處,正好可以趕上11點52分發往「杜鵑莊」的免費接駁車。於是上車坐了一站,5分鐘後到了「李禹煥美術館」。
「李禹煥美術館(Lee Ufan Museum)」是以活躍在歐洲及日本的著名韓國藝術家「李禹煥」命名的,美術館本身是由安藤忠雄與李禹煥合作設計的,位於面朝大海的山谷之中,與地中美術館一樣也是半地下結構。
這家美術館的門票是1030元每人。其實之前就聽說這家美術館有點坑爹,裡面的東西看不大懂。但因為之前做攻略發現「Benesse House Museum」那段時間都關門,所以想就退而求其次來這裡看看吧。
這根位於入口處正方形前庭中的柱子也算是個作品,叫《柱之廣場》,有18.5米高,據說顯示了藝術家驚人的材料處理技術,然而我並看不出來,咳咳。
進去一看發現,的確很坑爹……反正沒啥意思,10分鐘搞定,然後就出來了。接下去我們也不打算坐接駁車了,天氣很好,我們就一路沿著公路慢慢前行。
後來我們發現,這個決定很明智,因為路邊時不時的會有些藝術品可以看。比如這個好像是個巨大的棋盤。
天是有點冷了啦,不然還能下海走走。
不過一邊眺望大海一邊曬著太陽也是很好的。
這也是個作品。
這裡有一堵大牆。
從正面看是這樣滴。我記得牆下也有一個室內作品,但裡面很昏暗看不清。隱約記得好像跟「地中美術館」裡那個大球是同一系列。
一個小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