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半的兒子很喜歡玩恐龍,最近,他在和我們玩的時候,經常會自動配上臺詞「別跑,我要打死你」「你這個臭屁恐龍」,一句比一句狠,我在一旁聽的心驚肉跳,內心也十分痛苦,這孩子啥時候變這麼惡毒,滿嘴髒話呢?
最糟糕的是,吃飯的時候,兒子突然來一句:「這些飯菜都是屎做的,我不要吃,吃了就變成屎了,哈哈哈」,空氣中瀰漫著尷尬的氣氛。
如何面對孩子「屎尿屁、暴力、滿嘴髒話」的問題?
大孩子有意識說髒話那肯定是教養問題。
但如果孩子處於3-6歲,經常說些匪夷所思的髒話,很可能是孩子進入了語言敏感期的特殊階段——詛咒敏感期。
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中寫道:孩子發現語言是有力量的,而最能表現力量的話語是詛咒。成人反應越強烈,兒童越喜歡說詛咒的話。
央視主持人王小騫也自爆被女兒「詛咒」過:「有一段時間,我經常被女兒花式「搞死」,「我踢死你、戳死你、我要扎死你媽媽」。
為什麼孩子喜歡說「屎尿屁、暴力、狠話髒話」?
剛開始,孩子們也許偶然聽到一些髒話,或者來自父母,或者來自身邊的小夥伴,他們僅僅由於好奇而複述。
孩子在說髒話或狠話時,笑嘻嘻的,完全把它當成一場遊戲,當大人暴跳如雷的批評和懲罰他們時,他們反而意識到這些話的殺傷力,意識到這些話可以作為攻擊別人的武器。
當孩子開始瘋狂的學習語言、運用語言時,他們就會特別鍾情各種髒話和狠話,不是因為他們理解了詞語的含義,而是孩子體會到了這些語言的驚人作用。
比起一般的語言,這些話更能引起大家的注意,更更激發聽者的強烈反應,進而,他們會有一種自己很厲害的錯覺。
面對孩子無意識的「髒話」,父母不要忽略不管或者立刻糾正,而是要找到孩子說「髒話」的內心訴求,幫助孩子順利度過敏感期。
淡定回復孩子,採取冷處理方式,讓孩子感到「髒話狠話」無趣。
早教專家林怡分享過這樣的案例:
曾有個詛咒敏感期的孩子對她說:「我要殺你。」
於是她平靜回應:「是嗎?我要是被殺死了,你就再也見不到我了。」
「那你去哪兒了?」
「我就沒了。」
「那我要把你砍斷。」
「我要被砍斷了,就需要用膠水把自己黏好,不然我就死掉了。」
整個對話,林老師沒有憤怒,也沒有覺得好笑,更沒批評和講道理,就是自然地把結果告訴孩子。
結果,孩子覺得很無聊,就不說了,去玩別的,也再沒說過類似的話,在孩子看來,這種語言對林老師沒什麼能量。
轉換詞彙,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說:「你是臭媽媽」,你可以假裝沒聽見,或者用「我是香媽媽」直接把話題轉移。
比如孩子說「大臭屁」。父母可以說:這個詞聽起來有些奇怪,我們可以試著用「屁股」這個詞來表達。
如果孩子是為了尋求你的關注,說了一些髒話,來吸引你的注意力,你可以這樣對孩子說,「來,寶貝,媽媽來擁抱一下。記住如果你需要媽媽的時候,你也可以直接告訴我,媽媽,我需要你就好。」
增加親子閱讀和陪伴,教會孩子更多表達情緒的詞彙和語言。
增加親子閱讀,給予孩子更豐富的語言環境,能幫助孩子更加理解語言的魅力,在語言敏感期介入語言教育,孩子的語言會發展得更好。
父母可以選擇一些優美的故事,像《聲律啟蒙》,表達情緒的繪本,像《菲菲生氣了》等,增加孩子的詞彙量,在父母的引導下,孩子把「髒話」期變成了「豐富語言詞庫」的學習期,是一件一舉兩得的美事。
當孩子說髒話時,父母不要急著否定、責罵,多給予孩子正能量的反應,更多的關注和陪伴,豐富孩子的語言表達,讓孩子體會到語言還有更多美好,相信,孩子能更快,更順利的從詛咒敏感期中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