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底撈又因食品安全問題登上「熱搜」,本次事件為海底撈火鍋杭州富春新天地店(杭州撈派餐飲有限公司第十五分公司)登上了杭州市市監局的「抽檢黑榜」,該店此次被通報的原因系其店內所使用的一批次筷子產品被檢出大腸菌群,該批次筷子生產(購進)日期為今年4月29日。
杭州市市場監管局方面介紹,大腸菌群是國內外通用的食品汙染常用指示菌之一。造成餐飲具中的大腸菌群超標的主要原因是二次汙染,如餐飲具沒有定期清洗消毒,或餐具乾熱消毒時未達到規定的時間和溫度。操作人員在上完衛生間後洗手不徹底,個人衛生狀況未達標,直接影響最終產品的衛生狀況。如果使用大腸菌群超標的餐具,會引起腹瀉、腸胃感染等。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被通報的杭州撈派餐飲有限公司第十五分公司為杭州撈派餐飲有限公司旗下一家分支機構,杭州撈派餐飲有限公司股東為新派(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根據公開資料,新派(上海)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於2013年5月12日在上海市工商局登記成立,法定代表人為梁楊兵,該公司的經營範圍包括餐飲管理(不得從事食品生產經營);餐飲服務(限分支機構經營)等。
記者搜集資料了解到,大腸桿菌是人和動物腸道內的一種寄生菌,大腸桿菌的血清型能夠引起人體或動物胃腸道感染,主要是由特定的菌毛抗原、致病性毒素等感染引起的,除胃腸道感染以外,還會引起尿道感染、關節炎、腦膜炎以及敗血型感染等。
對於此事,海底撈回復稱,通過對杭州富春新天地店進行全流程核查,基本判定為筷子儲存過程中導致。然而,這已經不是海底撈第一次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本月中旬,有消費者反映在濟南海底撈連城廣場店就餐時,在烏雞卷中吃出硬質塑料片。
據此前報導,第二天下午,在濟南海底撈連城廣場店就餐的兩位消費者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胃部痙攣和便血情況。在濟南第五人民醫院急診科就醫後,醫生診療記錄顯示,消費者疑出現腸道出血的症狀,但無法確定病因是否與飲食有關,建議住院接受進一步檢查。
7月20日晚,海底撈在其官方微博發布道歉啟事,啟事顯示,已確定該事件是因為在工廠灌裝環節員工操作不規範,導致產品標籤掉落到產品中。
除本月的兩次事件外,近幾年,海底撈在門店高速擴張的同時問題頻出,2017年8月,有媒體暗訪海底撈北京勁松店、太陽宮店發現,後廚的配料房、上菜房、水果房、洗碗間以及洗杯間都發現了老鼠出沒,甚至有員工直接用火鍋漏勺清理下水道垃圾。2018年,有消費者在醬料中發現蒼蠅,將此事投訴到了食藥監等相關部門。
來源:魯網 記者:王雅茜
編輯 : 曹戈藝 審核:宋 莉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