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答覆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提出的部分建議提案。
聚焦職教了解到,其中有多項提案涉及職業教育的發展。
提案內容包括:職業院校專業培養、完善1+X證書制度、中高職貫通培養、開展職校學生基本學業水平測試、職教中心的發展、加大中央財政對中西部職業教育支持力度、建設全國技能人才供需大數據平臺、解決智能製造人才緊缺問題等多個方面。
教育部在回覆中明確各方面已開展的主要工作以及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面,聚焦職教特別關注並為大家呈現,在職業教育領域,教育部接下來有哪些工作計劃。
一、「關於職業院校注重專業培養,充分發揮培訓機構職能作用的建議」
1
關於充分發揮培訓機構的職能作用的建議
下一步,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將會同有關部門繼續推動提升行動全面實施,完善政策措施,促進各培訓機構提供靈活高效精準的職業技能培訓。
2
關於健全部門合作體系,完善1+X證書制度的建議
下一步,教育部將落實「六穩」「六保」部署要求,履行好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職責,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等部門,面向現代農業、先進位造業、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特別是新基建、公共衛生、保障改善民生等重點領域,服務基礎性、支柱性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需要領域,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大力實施高質量職業培訓,為社會培養培訓更多複合型技術技能人才。
3
關於職業院校創新職業技能培訓內容,注重專業培養的建議
下一步,一是加強職業院校培訓能力建設,用好職業院校實訓基地、教師隊伍等優勢資源,盤活教學資源,結合專業建設統籌實施職業培訓。二是更好地服務重點領域發展、重點人群就業。圍繞技術技能人才短缺領域,面向在校學生和全體社會成員開展形式多樣的職業培訓。三是要深化校企合作,吸引行業企業深度參與專業建設、課程改革、實訓基地和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培養培訓模式,改革考核評價,全面提升教學質量和培訓質量。四是鼓勵從業人員和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積極參加職業培訓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拓展就業創業本領,引導和支持企業等用人單位依法依規落實相關待遇和職業培訓補貼政策。
4
關於建立學籍、學分互轉互認,實現中高職貫通培養的建議
下一步,教育部將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統籌各級各類職業教育發展,逐步形成中等職業教育、專科職業教育、本科職業教育、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相銜接的縱向貫通、橫向融通的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實現職業教育提質培優、增值賦能。
——出自: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3490號建議的答覆
二、「關於開展職業院校學生基本學業水平測試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建議」
1
關於對標準進一步調研、研討,在本專業形成廣泛共識基礎上頒布執行的建議
下一步,教育部將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關於教學標準動態更新的要求,健全動態更新機制,跟蹤產業發展動態,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範納入教學標準,並多措並舉推動標準落地實施。
2
關於對全國職業院校學生進行基本學業水平統一測試的建議
下一步,教育部將以實施職教20條為契機,更加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推動職業教育由追求規模擴張向提高質量轉變。
一是進一步履行統籌規劃、綜合協調、宏觀管理的職責,推動職業教育「質量革命」,壓實各級人民政府統籌協調和督導評估的職責,要求各職業院校把質量文化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是做好第四批培訓評價組織遴選工作,進一步落實對院校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實施工作負監督管理職責,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穩步擴大總體規模,逐步擴大專業覆蓋面,支持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重點領域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高學生技術技能水平,提高就業創業本領。
三是規範「雙高計劃」績效評價,壓實各方責任,提高項目效益,切實建設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職學校和專業群,帶動職業教育持續深化改革,強化內涵建設,實現高質量發展。
——出自: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8186號建議的答覆
三、「關於加大對中西部地區農業大省農村職業教育中央財政支持力度的建議」
下一步,教育部將與相關部委合作,結合「十四五」教育領域相關專項設置,統籌考慮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繼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相關保障。
一是繼續實施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工程,發布實施《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2)》,在重大項目和資金安排上,對中西部地區予以傾斜,在研製教育「十四五」規劃時,對建設一批骨幹示範縣級職教中心(農村職業學校)予以重點考慮。
二是中央財政將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有關部署,通過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繼續支持農村職業教育發展,為鄉村振興戰略人才培養提供堅實保障。
——出自: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083號建議的答覆
四、「關於強化縣級職教中心功能,服務鄉村振興的建議」
縣級職教中心是我國職業教育尤其是涉農職業教育的重要陣地,在脫貧攻堅、教育扶貧、鄉村振興、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也確實面臨您所提到的諸多困難和問題。教育部針對有關問題,近年來聯合財政部、農村農業部加大涉農職業教育支持力度,推動縣級職教中心發展與改革。
下一步,教育部將積極推動發展縣域經濟有關內容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教法修訂草案》,繼續研究制定關於健全完善與農業農村發展相適應的農村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政策文件,研製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2年),將加大對農業農村等人才急需領域的職業教育供給,建設一批鄉村振興人才培養優質校,發揮好「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等在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列為其中的重要內容。聯合多個部委嘗試在涉農專業的招生、就業、補貼等多個方面做出努力,為鄉村振興戰略人才培養提供堅實保障。
——出自: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195號建議的答覆
五、「關於全國技能人才供需大數據平臺建設的建議」
下一步,教育部將履行好國務院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職能,加強對職業教育的統籌規劃,綜合管理與協調,會同有關部門聚焦職業教育供需雙方關鍵問題,以服務學生為重點工作,繼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
一是統籌協調,著力改善供需信息不對稱。積極發揮行業、企業等作用,及時統計企業用人崗位需求並對外發布,會同有關部門持續提升技術技能人才的地位和待遇。
二是會同各地和各行業主管部門對職業學校專業設置和建設情況加強指導,對人才培養定位不適應社會需求情況進行評價,推動符合條件的技師學院依法依規納入高等學校序列。
三是關注並參與各行業「十四五」時期的發展規劃,指導行指委研製並發布行業人才需求與專業設置指導報告,繪製專業與產業發展的譜系圖,持續開展行業需求預測,為職業教育專業優化調整提供可靠依據。
四是健全專業設置定期評估機制,落實「每5年修訂1次職業院校專業目錄,每年調整1次專業」的要求,完成新一輪專業升級和數位化改造,建成更加完善的專業目錄體系。
五是積極推進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增強學生和社會人員就業創業能力,為行業、企業等用人單位培養更多技術技能人才。
——出自: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2627號建議的答覆
六、「關於加快完善智能製造人才發展戰略的建議」
1
關於進一步研究國家人才戰略,系統推進智能製造人才培育工程的建議
下一步工作打算:教育部將進一步研究國家人才戰略,推進智能製造人才供給結構改革,完善知識普及和教育方式,系統推進智能製造人才培育工程。
一是落實《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教技〔2018〕6號)、《高等學校人工智慧創新行動計劃》(教技〔2018〕3號),適應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在中小學階段開展普及教育,不斷優化完善專業學科建設,構建專業教育、職業教育和大學基礎教育於一體的高校教育體系,鼓勵、支持高校對外開放相關資源,建立科普公共服務平臺,積極參與科普工作。
二是推進智能製造人才供給結構改革,進一步健全高素質的專業技術人才、技藝精湛的技術技能人才、高水平的經營管理人才等多類型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人才培養的前瞻性、引領性和針對性。
三是落實《職業技能提升行動方案(2015-2018年)》(國發〔2019〕24號),支持企業與職業院校共建實訓中心、教學工廠,發揮優勢,廣泛開展智能製造領域職業技能培訓。
2
關於進一步優化高校教育的專業知識結構,為高質量產業人才隊伍夯實基礎的建議
下一步工作打算:教育部將落實專業目錄動態更新機制,開展專業升級和數位化改造,做好職業教育專業目錄修(制)訂工作,指導各省市地區、有關單位在開展人才需求與學科專業設置調研,做好學科專業布局規劃,提高與產業需求契合度,引導各院校設置相關專業,持續增加智能製造領域相關專業布點。
3
關於探索採取多種方式方法,解決目前智能製造人才緊缺問題的建議
下一步工作打算:教育部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國發〔2019〕4號),探索多種方式方法,積極解決目前智能製造人才緊缺相關問題。
一是進一步完善智能製造相關專業職業教育國家教學標準體系,發揮標準在質量提升中的基礎作用,並繼續推進實施1+X證書制度試點,遴選更多智能製造領域相關的X證書,穩步擴大總體規模,支持相關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重點領域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高學生技術技能水平,提高就業創業本領。
二是進一步推動產教深度融合,引導先進位造企業申報產教融合型企業,持續遴選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進一步激發企業深度參與人才培養培訓的內生動力。
三是遵循大學科、寬口徑等原則,推進跨院系、跨學科、跨專業培養工程人才,努力實現資源最優化配置和共享,不斷加強校企、校校資源共建共享。
四是支持院校轉專業不設門檻、允許多次選擇,並根據智能製造等領域對人才需求情況的發展變化,引導有意向的學生轉到相關專業就讀。
——出自: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9217號建議的答覆
七、"關於依託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組建國家職業教育產業園區的建議"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是教育部1999年批准,由原陝西省農業學校、水利學校、林業學校三所國家和省級重點中專合併改制成立的省屬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是全國首批28所所國家示範高職院校之一 ,牽頭組建西部農業職業教育集團,多次獲得國家支持和獎勵,已經在國家西部涉農職業教育領域發揮著重要作用。
近年來,教育部在與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相關單位合作中,積極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支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發展若干政策的批覆》等文件精神,注重發揮楊凌示範區各個相關單位的作用,多次組織自各省(市)縣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同志、國家級農村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示範縣的負責同志及涉農高等、中等職業院校和農廣校(含農墾)系統校負責人、鄉鎮成人文化學校校長和新型職業農民代表到楊凌培訓、參觀,從實際情況上來看,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已經在全國農業職成教領域發揮著示範作用。
下一步,教育部將按照國務院批覆的意見,會同科技部積極與陝西省配合,明確主體牽頭單位和相關單位的運行機制,探討在楊凌建立「國家職業教育產業園」的可行性,為助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國家農業現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撐。
——出自: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5815號建議的答覆
八、「關於加強烏蘭牧騎職業技能培訓及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
答覆如下:
一、加大對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投入
近年來,教育部及相關部委把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作為重點工作推進,認真落實關於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的決策部署,不斷加大財政投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優化職業院校和專業布局,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服務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國務院關於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明確「職業教育經費投入要注重向中西部、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傾斜。進一步擴大職業院校助學金覆蓋面,完善補助標準動態調整機制,落實對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傾斜政策」。為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中央財政通過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精準施策,積極推動中西部貧困地區、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改革發展。
一是通過現代職業教育提升計劃資金(以下簡稱「提升計劃資金」),支持職業教育改革發展。2020年安排提升計劃資金257億元,比上年增長8.4%,繼續加大對職業教育的投入力度。在測算提升計劃資金時,選取了生均財政撥款情況、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等因素,進一步向中西部、貧困地區和民族地區等薄弱環節傾斜。同時指導省級財政加大統籌力度,支持職業教育助力脫貧攻堅。同時,通過提升計劃資金按因素法分配,繼續支持烏蘭牧騎的職業教育發展,內蒙古自治區可按規定並結合實際,統籌研究支持承擔少數民族職業技能培訓的藝術類職業院校改革發展。
二是完善落實職業教育學生資助政策。中職院校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民族地區學校就讀學生和戲曲表演專業學生免除學費(其他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中職院校一、二年級在校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享受國家助學金。高職學生可享受國家助學金、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助學貸款、畢業生基層就業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等資助政策。中央財政還鼓勵各地加大對民族貧困地區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力度。
三是支持地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通過統籌補助資金支持烏蘭牧騎設施維修和設備購置、流動舞臺車、戲曲進鄉村等項目,加強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培訓。
四是財政部通過文化和旅遊部部門預算。支持對烏蘭牧騎等全國基層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隊伍進行培訓。
二、加強對烏蘭牧騎的藝術類職業教育培訓力度
2015年,教育部組織修訂了《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管理辦法》(教職成〔2015〕10號),明確《普通高等學校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目錄》實行動態管理,每5年修訂一次,每年增補一次專業。2020年,按程序審批同意增設科爾沁藝術職業學院的舞蹈教育和音樂教育專業為國家控制高職專業點,為進一步開展烏蘭牧騎職業技能教育打好基礎。
下一步,教育部繼續落實《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進一步加大民族地區職業教育的支持力度,協調多方力量,辦好新時代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提高民族地區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發展的能力,提高烏蘭牧騎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根據烏蘭牧騎職業技能培訓需求,幫助對接高等藝術院校優質師資和培訓資源。鼓勵有條件的藝術職業院校積極開展與烏蘭牧騎的教育培訓合作。
文化和旅遊部表示在之後的文藝業務骨幹系列培訓中,進一步加強對文藝創作、表演、傳播等方面的培訓,適當為內蒙古烏蘭牧騎人員增加名額。中央財政將繼續按照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支持烏蘭牧騎人才培訓和相關職業院校改革發展。
——出自: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1958號建議的答覆
◆◆ ◆
2020年10月
職業院校骨幹師資能力提升課程表
▼
◆ ◆ ◆
三連一下,一起給老師們美美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