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劍客」宗傳明專注希爾伯特第18問題23年

2020-12-13 中國網新聞中心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宗傳明 資料圖

  宗傳明教授在亞洲密碼學大會作特邀報告 資料圖

23年專注古老數學難題,「幸運女神」終降臨

1900年8月8日,世界著名數學家希爾伯特在巴黎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發表演講,提出了20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這些問題後來被認為是20世紀數學的制高點。

當時提出的第18個問題十分有趣,它在要求論證亞里斯多德判斷錯誤的同時,還引入了天文學家克卜勒關於堆球的疑問,也就是說,船甲板上的炮彈怎樣堆放才可以使球之間的縫隙總量最小?進而衍生各種問題:在一隻大箱子裡裝同樣的小球,其最大密度是多少;在一個球周圍排放與它同樣的球,最多能有多少個與它接觸,等等……

問題的疊加形成了希爾伯特的第18問題:確定一個給定幾何體(例如球或者正四面體)的最大堆積(或定向堆積)密度。

躋身20世紀數學制高點的難題,同樣更是2000多年未曾徹底揭開的謎題,其論證過程註定艱難而複雜,但宗傳明卻二十多年始終抱定目標要攻堅這一難題。不僅因為數的幾何學科有著重要的應用意義,比如密碼理論、晶體結構理論、計算機技術等,更在於這位數學家心裡長久埋藏的一份堅持。

「我覺得數學家要有點志氣,不能光挑一些小問題研究,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宗傳明說,「好的數學家都希望能在歷史上留下點什麼,他們關心的是100年後別人如何評價自己。同時,科學也會讓民族有光。如果牛頓、愛因斯坦都是中國人,想必現在我們的腰杆會挺得更直。」

「令許多傑出數學家競折腰」是希爾伯特第18問題的一大特點。宗傳明1991年決定將這個問題作為長遠研究目標,開始集中投入精力研究後,他幾乎每天都在思考,並動手做了許多幾何模型,尋求創新思路。可6年過去了,宗傳明能夠取得的實質進展始終很少,而更大的壓力卻在迅速逼近。

2006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與密西根大學的兩組科學家藉助計算機對正四面體的堆積密度展開競賽式研究。材料學家也開始認識到,基本單元為正四面體的納米材料可能具有十分特殊的物理性質,其有望在應用領域大展拳腳。

競爭的激烈只能說明這個問題究竟有多重要。那時的宗傳明謝絕了國際、國內的所有邀請並辭掉一些行政事務,開始更加專注地研究希爾伯特第18問題。

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後,2012年8月,宗傳明發現了一個巧妙的方法,證明出正四面體的最大平移堆積密度介於0.367346……和0.384061……之間——這成為了人們對這一問題所取得的第一個上界,是名符其實的重大突破。

此後,經歷了長達一年半的嚴苛審稿,宗傳明的一篇長達61頁的研究論文,於2014年上半年在純數學領域權威雜誌《數學進展》成功發表。

一直關注該領域的歐美同行盛讚這是一項輝煌的工作。德國著名數學家漢克評價稱:「必須承認,我被其中異常複雜的運算和構造嚇壞了——非常讓人敬佩!」

相關焦點

  • 中國數學家宗傳明突破希爾伯特第十八問題 用23年糾正亞里斯多德的...
    而一位中國數學家花了23年,給出了正四面體的磚堆起來精確的最大密度。幾何體的最大堆積密度,是著名的希爾伯特第18問題(解釋見下文),希爾伯特的23個問題每一個都是公認的最重要的數學難題,其中少數至今沒有解決。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教授宗傳明的辦公室既狹小又簡陋。
  • 希爾伯特
    他於1900年8月8日在巴黎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新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被認為是20世紀數學的至高點,對這些問題的研究有力推動了20世紀數學的發展,在世界上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希爾伯特領導的數學學派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數學界的一面旗幟,希爾伯特被稱為「數學界的無冕之王」,他是天才中的天才。人物生平
  • 數學大師啟示錄——希爾伯特
    赫爾曼聽從大哥的建議,在論文前寫了短短的一段說明:自己因為深深沉迷於問題的解答以致忽略了競賽的規定,希望評選委員會不要認為他沒有譯成法文是因為他對規定的不重視。1883年春天,競賽揭曉了。剛滿18歲的閔可夫斯基和亨利·史密斯同時獲獎。這一消息在英國激起了憤怒的風暴。
  • 希爾伯特的數學生涯(一)
    ,似乎感到希爾伯特的時代比起以往和以後貫穿著更完美的平衡——精通單個具體問題和形成一般抽象概念之間的平衡。 大衛·希爾伯特對數學的貢獻是巨大的和多方面的,研究領域涉及代數不變式,代數數域,幾何基礎,變分法,積分方程,無窮維空間,物理學和數學基礎等。當然,他在數學領域所做出的最具影響的貢獻還是著名的幾何基礎和「23個數學問題」,它們貫穿整個20世紀的數學乃至現在,影響之深遠是我們所無法估量的。 另一方面,希爾伯特的崇高人格更加為人稱道的。
  • 希爾伯特的故事
    在1900年巴黎國際數學家代表大會上,希爾伯特發表了題為《數學問題》的著名講演。他根據過去特別是十九世紀數學研究的成果和發展趨勢,提出了23個最重要的數學問題。這23個問題通稱希爾伯特問題,後來成為許多數學家力圖攻克的難關,對現代數學的研究和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並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希爾伯特問題中有些現已得到圓滿解決,有些至今仍未解決。
  • 從高斯、黎曼到希爾伯特,看世界數學中心哥廷根學派200年興衰史
    哥廷根大學成立 61 年後,在1795 年,一位 18 歲的少年來到了哥廷根大學求學,那個時候的哥廷根大學怎麼樣也不會想到,自己的命運居然會因為這個少年的到來而發生重大的改變。希爾伯特最偉大的成就是提出了「希爾伯特問題」,1900年,這是19世紀的結束也是一個新的世紀的到來。在這次巴黎國際數學家代表大會上,希爾伯特發表了題為《數學問題》的著名講演,表示他將領導新世紀的數學新潮流。他根據19世紀數學研究的成果與發展趨勢而提出了23個問題,這23個問題統稱希爾伯特23問。
  • 世界七大數學難題與Hilbert的23個問題
    在1900年在國際數學大會上希爾伯特提出的23個數學問題中的第8個問題就是黎曼假設,而經歷了100年,還是沒有人能解決,於是,在2000年千年數學大會上克雷研究所再次將黎曼猜想提出來,將其列為世界七大難題之一。
  • 傳奇的希爾伯特......
    下面摘錄的是1987年出版的《數學家小辭典》以及其它一些文獻中收集的希爾伯特23個問題及其解決情況:連續統假設(1963年美國數學家科亨已解決)1874年,康託猜測在可列集基數和實數基數之間沒有別的基數
  • 看看希爾伯特就知道了(5k字)
    在數學的發展過程中,頂級數學家功不可沒。說到頂級數學家,這裡來介紹一下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大衛·希爾伯特,他被認為是最後的數學全才。在20世紀伊始,希爾伯特指出了20世紀的數學發展方向,並提出了亟待解決的23大數學問題。經過眾多優秀數學家的不懈努力,大部分的希爾伯特問題都已經得到解決,這有力促進了20世紀數學的進一步發展。
  • 希爾伯特的夢碎:夢想
    這是1930年,希爾伯特在他退休時所做的演講中最後一句話,也是鼓舞一代數學家的一句話。儘管當時第三次數學危機仍然陰魂不散,但他們都堅信,數學大廈的基礎是堅實的。他們也堅信,任何數學真理,只要通過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斷努力,都能用邏輯的推理將其整合到數學的大廈中。這是何等的氣魄!這是何等的夢想!
  • 希爾伯特的夢碎:不完備
    昨天說到,為了建立穩固的數學大廈,希爾伯特提出了著名的23個問題,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希爾伯特計劃,希爾伯特希望數學是完整的,也是可判定的,數學將建立在嚴謹的邏輯之上,是世間最無懈可擊的真理。而在1930年退休時所做的演講中,希爾伯特更是發出了「我們必須知道,我們必將知道」的豪言壯語。
  • 教師版(歐氏幾何和希爾伯特公理)
    3.等量減等量,其差相等;即若 a=b 且 c=d,則 a-c = b-d(等量減法公理)。4.完全疊合的兩個圖形是全等的(移形疊合公理)。5.全量大於分量,即 a+b>a(全量大於分量公理)。在這期間內,數學家一般都把《原本》看作是嚴格性方面的典範,但也有不少的數學家看出了其中的嚴重缺點並設法給予糾正。為使幾何基礎結構得以完善,歷代的數學家們付出了許多艱辛的勞動。
  • 這 23 道題,全世界數學家花費 100 年,卻只解答了一半
    希爾伯特和他的 23 個問題大衛·希爾伯特(David Hilbert,1862~1943),德國著名數學家。中學時代他就對數學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善於靈活和深刻地掌握以至能應用老師講課的內容。他指出:「只要一門科學分支能提出大量的問題,它就充滿著生命力,而問題缺乏則預示著獨立發展的衰亡和終止。」1900年,在世界數學大會上,希爾伯特發表了題為《數學問題》的著名講演。他根據過去特別是十九世紀數學研究的成果和發展趨勢,提出了23個最重要的數學問題。
  • 他是愛因斯坦一生最害怕的人,他就是數學之王希爾伯特
    數學家們決定這次不能再輕敵了,直接推出了數學之王希爾伯特。希爾伯特,號稱"數學界的無冕之王",著名的希爾伯特問題就是他問的,希爾伯特空間就是他提出的,他和愛因斯坦的老師閔可夫斯基是至交好友,算起來也算是愛因斯坦的師叔了,這確實有點以大欺小了,但是為了面子,不,為了科學,也管不了這麼多了。
  • 沒解決這個7次方程問題,為何這三個數學家卻很開心
    只因為這一次失敗,他們打開了新通向新數學世界的大門,為自己的研究領域找到了新的工具。希爾伯特第13個問題還是先從希爾伯特第13個問題本身說起。1900年,著名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在第二屆國際數學大會上提出了23個數學問題,被看作指引了此後數學界一百多年的發展。
  • 希爾伯特第八問題有望終結: 哥德巴赫猜想獲證!
    他於1900年8月8日(也是庚子年)在巴黎第二屆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提出了新世紀數學家應當努力解決的23個數學問題,這23個問題統稱希爾伯特問題,後來成為許多數學家力圖攻克的難關,對現代數學的研究和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希爾伯特問題中絕大部分現已得到圓滿解決,唯一至今沒有實質進展的是希爾伯特第八問題,世界數學界一直沒有滿意推進,即關於數論方面的哥德巴赫猜想(以下簡稱哥猜),孿生素數猜想
  • 接力黎曼的革命:他以質疑之聲敲開數學新時代|展卷
    在數學聖地哥廷根,與19世紀的其他人相比,希爾伯特或許更敏銳地嗅到了黎曼帶來的一場數學巨變。黎曼意識到,探索及理解數學世界的法則和規律,比專注於公式和繁瑣的計算收穫更豐。黎曼在數學界發起了一場「文藝復興運動」。到了希爾伯特那一代,這種思想成為了主旋律。1897年,希爾伯特寫道:他希望奉行黎曼一貫遵循的原則,即證明的動力在於主動思考而非被動計算。
  • 華羅庚陳省身鍾家慶三大數學獎揭曉
    在11月2日開幕的中國數學會第十次代表大會上,第八屆華羅庚數學獎、第十一屆陳省身數學獎和第八屆鍾家慶數學獎同時揭曉。李大潛、嚴加安獲得華羅庚數學獎,宗傳明、吉敏摘得陳省身數學獎,邸亞娜等8名博士生獲得鍾家慶數學獎。   設立於1991年的華羅庚數學獎,主要獎勵我國有傑出學術成就和社會貢獻的50歲以上的資深數學家,每兩年獎勵兩人,是一種「終身成就獎」。今年的獲獎者李大潛為中科院、第三世界科學院、歐盟科學院、法國科學院的院士,復旦大學教授,是一位在國內外享有聲譽的傑出數學家。
  • 什麼樣的數學問題可以「下金蛋」?
    引子:什麼是好的數學問題?美國數學家哈爾莫斯說過:「問題是數學的心臟。」這一數學名言言簡意賅地點明了數學問題對數學的重要性。1900 年 8 月,在巴黎召開的第二次國際數學家大會上,德國數學家希爾伯特做了題為《數學問題》的著名演講。這一演講,成為世界數學史的重要裡程碑,為 20 世紀的數學發展揭開了光輝的一頁。
  • 量子信息 | 從量子力學聊起——希爾伯特空間
    因為還有很多細節,需要靠數學語言才能更精確地描述和理解。所以接下來的介紹中,我們將引入一些數學——不用擔心,如果從完全實用的角度來看,這些數學其實並不難,沒有什麼玄妙的技巧。這篇文章中,我們就從實用主義的角度來介紹量子力學繞不開的數學基礎:希爾伯特空間(Hilbert Space)。